和蛋儿的对话(11)

电脑专家李万禄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6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文|图|007同学
全目录|【和蛋儿的对话】
上一篇|和蛋儿的对话(10)







蛋儿:“你是我的爸爸,你是我的妈妈。”(指着爸爸妈妈说)
爸爸 妈妈:“对了。”

妈妈:“蛋儿,这是什么呀?”(指着一张小猴剪纸问)
蛋儿:“monkey”。
妈妈:“蛋儿,妈妈给你买的滑滑车是什么颜色的啊?”
蛋儿:“green”。

蛋儿:“white”。(看小区里过去一俩白色小汽车说道)
妈妈:“刚过去的是什么呀?”
蛋儿:“car”。(标准的美式英语,比妈妈都说的标准)
妈妈:“这你都知道呀。谁教你的呀?你简直是个小天才么。”(惊喜中)
蛋儿:“我就是个小天才。”

蛋儿:“妈妈,你吃这个吧。你不是爱吃巧克力吗?”(给了妈妈一颗他爱吃的巧克力)
妈妈:“谢谢蛋儿。”(感动中)
—END—
下一篇|和蛋儿的对话(12)
我是007同学,西北小城的非著名文字爱好者,童心未泯,色心又起的元气老少女。 查看全部

文|图|007同学
全目录|【和蛋儿的对话】
上一篇|和蛋儿的对话(10)







蛋儿:“你是我的爸爸,你是我的妈妈。”(指着爸爸妈妈说)
爸爸 妈妈:“对了。”

妈妈:“蛋儿,这是什么呀?”(指着一张小猴剪纸问)
蛋儿:“monkey”。
妈妈:“蛋儿,妈妈给你买的滑滑车是什么颜色的啊?”
蛋儿:“green”。

蛋儿:“white”。(看小区里过去一俩白色小汽车说道)
妈妈:“刚过去的是什么呀?”
蛋儿:“car”。(标准的美式英语,比妈妈都说的标准)
妈妈:“这你都知道呀。谁教你的呀?你简直是个小天才么。”(惊喜中)
蛋儿:“我就是个小天才。”

蛋儿:“妈妈,你吃这个吧。你不是爱吃巧克力吗?”(给了妈妈一颗他爱吃的巧克力)
妈妈:“谢谢蛋儿。”(感动中)
—END—
下一篇|和蛋儿的对话(12)

我是007同学,西北小城的非著名文字爱好者,童心未泯,色心又起的元气老少女。


任课教师“抢时间”,问题根源在哪里?

天空飘来一阵风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3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上一次的文章《只是为分数而教的教师与工匠何异?》中,我回复了一位江苏老师关于任课教师“抢时间”的问题,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曾经遇到一位主科老师,好胜心特强,传说基础再差的班也能让她慢慢地带出成绩来,了解她的同事都知道,她靠的就是挤占学生的课余和休息时间。

她接班后占用学生的时间特别多,每天布置背诵的作业量很大,对学生又相当严厉。每逢早读课都提前到班上给学生上辅导课,每天中午又把许多学生叫到办公室检查默写背诵,每天放学后也会留下来一部分学生辅导,双休日还把一部分学生请到家中或社会办学机构进行有偿家教。双休日布置作业量超过其他老师的作业量几倍。一到考试,就会用玩命得来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如果规定的教学时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强行灌输,不惜以讽刺挖苦和无情责骂逼迫学生就范。只要是有她的课,即使做广播体操,学生也是人手一本参考资料,因为学生怕她啊。这样一来,一天下来就比别的老师多上了一个小时的课。一周下来比别的老师多占学生10个多小时。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她教的班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个学生的该科成绩都进步了,结果受到了校长的高度赞扬和推崇。后来提拔她担任中层干部,也就顺理成章的了。毫无疑问,这样的老师在校长的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是同行的学习榜样。有的家长对此也很认可。
我经历三所学校,类似这位老师做法的也并不鲜见。例如有些老师则喜欢在课前课后抢时间,先提前五分钟走进课室让学生忙起来抄抄读读,然后又推迟五分钟才下课,这样每节课无形中就比别人多了十分钟,搞到学生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比如作业的布置量大、难度大,学生需要牺牲休息和睡眠时间才能完成……现在有些校领导,对老师们抢占时间、上课拖堂、作业超量的现象,不但欣赏甚至推波助澜,因为某些学校领导的想法就是其它都是次要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才是硬道理。可见,这种抢占时间的老师之所以越来越多,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向和评价标准有关。
个人认为,造成今日学校灵魂缺失,只抓分数不讲育人的原因有三:
一是整体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使得学校个性不明。
二是利益的考量影响办学的基本方向。
三是官本位的管理模式影响学校的权力导向。
正是这样方向性错误的和分数第一的歪风,逼迫老师人人加班,个个抢分,让减负令和素质教育变为一纸空文,如今反倒愈演愈烈,甚至连学生上厕所、睡觉的时间都一再被挤占。长期超负荷运转,也给老师的身体埋下了祸根。听说有的教师体检,一所名校的教师得病率达到九成。走进学校,一个个“小眼镜”让人十分揪心。学校已经变成师生的“医院”,难道我们还能熟视无睹吗?
有人说,基础教育不要分数会失去今天,只要分数会失去未来。怎么在今天和未来中找到平衡点,值得每个教育人深思。
我们需要分数,但绝不是以牺牲师生身体健康、磨灭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作为代价来换取分数。我任教33年,担任班主任32年,深切体会到教材内容太长、课时不够、素质考评流于形式、师生考评不够科学、家长引导远远不够等等,依然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我们老师能做到的就是不再为试卷上的考分忽视自己生命的真谛。毕竟,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着!要为自己的幸福而活!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刚刚写完这篇文章,突然看到“上海发布”推送的上海市长韩正两会发言:“你们听一下家里有读小学的、读中学的、准备考试或者不准备考试的家长的心声。大家都深深感到,孩子们现在是最辛苦的,比家长还辛苦。”韩正说,“孩子们的上课时间、做功课时间,远远多于大人的上班时间。当然家长也很辛苦,要陪他们补习,甚至自己教孩子。”韩正表示,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让真正留在课堂上课的老师待遇有所改善。
可见,给学生、教师减负,至少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共识。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善良单纯的而又坚定不疑的、艰苦忙碌的而又乐此不疲的、难免抱怨的而又微笑无悔的一线教师们,我们做好我们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教好自己的课,对得起自己的学生,这才真正是人间正道。守其志、行其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有学生而育之,此人生一大幸事矣!
欢迎给我留言并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在上一次的文章《只是为分数而教的教师与工匠何异?》中,我回复了一位江苏老师关于任课教师“抢时间”的问题,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曾经遇到一位主科老师,好胜心特强,传说基础再差的班也能让她慢慢地带出成绩来,了解她的同事都知道,她靠的就是挤占学生的课余和休息时间。

她接班后占用学生的时间特别多,每天布置背诵的作业量很大,对学生又相当严厉。每逢早读课都提前到班上给学生上辅导课,每天中午又把许多学生叫到办公室检查默写背诵,每天放学后也会留下来一部分学生辅导,双休日还把一部分学生请到家中或社会办学机构进行有偿家教。双休日布置作业量超过其他老师的作业量几倍。一到考试,就会用玩命得来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如果规定的教学时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强行灌输,不惜以讽刺挖苦和无情责骂逼迫学生就范。只要是有她的课,即使做广播体操,学生也是人手一本参考资料,因为学生怕她啊。这样一来,一天下来就比别的老师多上了一个小时的课。一周下来比别的老师多占学生10个多小时。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她教的班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个学生的该科成绩都进步了,结果受到了校长的高度赞扬和推崇。后来提拔她担任中层干部,也就顺理成章的了。毫无疑问,这样的老师在校长的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是同行的学习榜样。有的家长对此也很认可。
我经历三所学校,类似这位老师做法的也并不鲜见。例如有些老师则喜欢在课前课后抢时间,先提前五分钟走进课室让学生忙起来抄抄读读,然后又推迟五分钟才下课,这样每节课无形中就比别人多了十分钟,搞到学生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比如作业的布置量大、难度大,学生需要牺牲休息和睡眠时间才能完成……现在有些校领导,对老师们抢占时间、上课拖堂、作业超量的现象,不但欣赏甚至推波助澜,因为某些学校领导的想法就是其它都是次要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才是硬道理。可见,这种抢占时间的老师之所以越来越多,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向和评价标准有关。
个人认为,造成今日学校灵魂缺失,只抓分数不讲育人的原因有三:
一是整体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使得学校个性不明。
二是利益的考量影响办学的基本方向。
三是官本位的管理模式影响学校的权力导向。
正是这样方向性错误的和分数第一的歪风,逼迫老师人人加班,个个抢分,让减负令和素质教育变为一纸空文,如今反倒愈演愈烈,甚至连学生上厕所、睡觉的时间都一再被挤占。长期超负荷运转,也给老师的身体埋下了祸根。听说有的教师体检,一所名校的教师得病率达到九成。走进学校,一个个“小眼镜”让人十分揪心。学校已经变成师生的“医院”,难道我们还能熟视无睹吗?
有人说,基础教育不要分数会失去今天,只要分数会失去未来。怎么在今天和未来中找到平衡点,值得每个教育人深思。
我们需要分数,但绝不是以牺牲师生身体健康、磨灭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作为代价来换取分数。我任教33年,担任班主任32年,深切体会到教材内容太长、课时不够、素质考评流于形式、师生考评不够科学、家长引导远远不够等等,依然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我们老师能做到的就是不再为试卷上的考分忽视自己生命的真谛。毕竟,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着!要为自己的幸福而活!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刚刚写完这篇文章,突然看到“上海发布”推送的上海市长韩正两会发言:“你们听一下家里有读小学的、读中学的、准备考试或者不准备考试的家长的心声。大家都深深感到,孩子们现在是最辛苦的,比家长还辛苦。”韩正说,“孩子们的上课时间、做功课时间,远远多于大人的上班时间。当然家长也很辛苦,要陪他们补习,甚至自己教孩子。”韩正表示,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让真正留在课堂上课的老师待遇有所改善。
可见,给学生、教师减负,至少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共识。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善良单纯的而又坚定不疑的、艰苦忙碌的而又乐此不疲的、难免抱怨的而又微笑无悔的一线教师们,我们做好我们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教好自己的课,对得起自己的学生,这才真正是人间正道。守其志、行其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有学生而育之,此人生一大幸事矣!
欢迎给我留言并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大家。


你的孩子,你尊重了吗

麦殿姑娘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4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时间很快,自己从一个小小孩慢慢长大,如今也成了一名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从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还有一个哥哥,当然也是家中的宝。虽然就算邻居说爸妈重男轻女,总是口口声声的否认,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好在,在学校遇到好老师,好同学。自己的成绩一直保持在较前的位置。而哥哥,却因为偏科严重也只能上个大专学历。
自己一路走来,到如今站在当年爸妈的位置,默默地告诉自己,绝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也受当年自己的苦。
很多同事总会说我与学生的关系,该严肃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做该做的事,平常孩子们又可以把我当作知心朋友来诉说他们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如今教的是初中,还处于懵懂,似懂非懂的状态的孩子们,总是需要大人的肯定的。我总相信,每个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他们的理由,不敢是对还是错,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会聆听,然后再去开导,对症下药。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00后。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小天地,把自己当成小大人。不像我们8090的时代。小时候的我们,就算有委屈,也会自己默默地掉眼泪就过去了。还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的洗衣机被划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到如今还印象深刻,小时候家里住的地方小,洗衣机是放在门口,很多小孩跑来跑去。其实真的不是我弄的,妈妈却一口咬定就是我。还有时间很接近的一次,哥哥在家里的图书里找到居然有一本书里面夹了几块钱,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啊那场景,到现在自己都还想不明白,怎么最后也变成我藏的。小时候的自己还是有点傲气,觉得自己成绩还好,不愿意逆来顺受,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说不愿意承认。那时候就否认了,没想到妈妈竟然拿出衣架让我站好打我双腿。还记得那时候的自己,竟然也会想起电视里面说的“屈打成招”。那时候只会默默的掉眼泪,因为对于小时候的自己来讲,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罢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过年过节,就可以跟哥哥一人去买一瓶饮料等着吃晚饭的时间一起喝。然而,到后来,哥哥高中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喝饮料了。爸妈也就从来没问过我要不要喝了,包括过年过节的时候。
还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刚好是电视那些养生节目特别火的时候,妈妈在电视上看到晚上睡前吃各种豆熬成的粥可以有多么好的功效,看到每天早上吃一颗鸡蛋就可以多么棒。那时候哥哥去外面读书了。那年高三,对于总是胃痛的我,每晚一大碗豆汤,睡前来这么一碗难消化的东西,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妈妈却一口咬定,这是很好的,认为是我不懂。
而有一次也是特别印象深刻,应该是初中的一个寒假,那时候家里才有两个房间,我跟哥哥睡一个房间,上下铺。早上八点多的时候,妈妈很生气地走进房间直接把我拉上来,很生气地说,几点了,还睡,哪有哪一家的女孩子不是一大早起来干活的,看谁谁怎样怎样。然后,我起来了。一边听妈妈念叨女孩子就应该怎样,一边煮早餐,摆上桌子,摆好碗筷。妈妈还在生气的语气马上缓和下来走进房间轻声的叫醒哥哥。那时候,自己默默的掉眼泪想着差别那么大。其实没想自己少做什么,只是想有个差不多的态度。
甚至到出来工作,自己交了男朋友。哥哥还单身,要给哥哥介绍,哥哥不愿意。妈妈每天打电话说我的,是“你作为妹妹,你就应该为你哥哥着想,你要帮他。”其实,到现在,我都在想,作为妹妹,其实还不如说,作为女孩子,就应该为家里的这个儿子付出所有吗?今年过年回娘家,刚好遇到楼下的阿姨来坐,问我有没有预约鸡年纪念币。我说没预约,但是有朋友在银行拿了两个给我。妈妈马上说,你哥哥有没有,那还能预约吗,能预约就再预约几个呀。我并没有想太多,反而是那个阿姨说“妈妈的意思就是要预约给哥哥吧”,妈妈说是,阿姨马上说“还是重男轻女啊”,妈妈说不是啦,但是我笑了,什么也没说。
从小在这样子的环境长大,心里暗自想着自己一定不会像爸妈一样。直到读了师范大学,出来当了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读各种教育类的书。虽然自己是一个理科的老师,也不是班主任,但还是明白大大小小一些育人的道理的。
还记得有句话说,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大致很多时候这一句说的是指同一辈的或者朋友同事,但是我想,其实除了指这些之外,小孩,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群体。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更注重的是一个小孩的发展。在读各种教育类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回想起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会想,自己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个妈妈。
男朋友大我一届,所以大四那年我直接想着到他工作的城市找工作。他是一家子住的,我过去是跟同学在外面租房子,但是吃饭还是跟着男朋友一家。但是也是那段时间,更加让我深深的坚定,我喜欢这样子的家庭环境。不是说富裕,而是,平等,尊重。还有两个姐姐,并不是说两个姐姐就包揽所有的家务然后男朋友什么都不用做。而是分工,该你做还得做。更是喜欢现在的公公婆婆。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才真真正正认识了男朋友。做饭倍棒,勤劳,有耐心,也真的不得不夸夸自己的老公,遇到你,是我今生的福气。
其实觉得能够育一儿一女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跟婆婆请教了很多育儿的经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在平衡着每个孩子。不愿意每个孩子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就算上学期,有个学生考试作弊,同事要直接取消成绩,我承认这个方法直截了当也是有效的。但我一直相信,孩子并不是有坏主意,而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是为什么,他说,爸爸答应他,如果考试相比上次有进步,就带他一起过年。因为他平时都是跟爷爷奶奶住,很少见到爸妈。每个孩子心里都有美好的向往,美好的秘密。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他们为这个秘密这个向往所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引导,来让孩子找到更加合适更加完美的过程。
而现在,自己的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只愿看大儿子小女儿开心快乐的成长。看到哥哥保护妹妹的样子,很欣慰。也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会让两个孩子任何一个因为他们的爸妈而难过。 查看全部

时间很快,自己从一个小小孩慢慢长大,如今也成了一名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从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还有一个哥哥,当然也是家中的宝。虽然就算邻居说爸妈重男轻女,总是口口声声的否认,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好在,在学校遇到好老师,好同学。自己的成绩一直保持在较前的位置。而哥哥,却因为偏科严重也只能上个大专学历。
自己一路走来,到如今站在当年爸妈的位置,默默地告诉自己,绝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也受当年自己的苦。
很多同事总会说我与学生的关系,该严肃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做该做的事,平常孩子们又可以把我当作知心朋友来诉说他们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如今教的是初中,还处于懵懂,似懂非懂的状态的孩子们,总是需要大人的肯定的。我总相信,每个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他们的理由,不敢是对还是错,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会聆听,然后再去开导,对症下药。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00后。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小天地,把自己当成小大人。不像我们8090的时代。小时候的我们,就算有委屈,也会自己默默地掉眼泪就过去了。还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的洗衣机被划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到如今还印象深刻,小时候家里住的地方小,洗衣机是放在门口,很多小孩跑来跑去。其实真的不是我弄的,妈妈却一口咬定就是我。还有时间很接近的一次,哥哥在家里的图书里找到居然有一本书里面夹了几块钱,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啊那场景,到现在自己都还想不明白,怎么最后也变成我藏的。小时候的自己还是有点傲气,觉得自己成绩还好,不愿意逆来顺受,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说不愿意承认。那时候就否认了,没想到妈妈竟然拿出衣架让我站好打我双腿。还记得那时候的自己,竟然也会想起电视里面说的“屈打成招”。那时候只会默默的掉眼泪,因为对于小时候的自己来讲,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罢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过年过节,就可以跟哥哥一人去买一瓶饮料等着吃晚饭的时间一起喝。然而,到后来,哥哥高中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喝饮料了。爸妈也就从来没问过我要不要喝了,包括过年过节的时候。
还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刚好是电视那些养生节目特别火的时候,妈妈在电视上看到晚上睡前吃各种豆熬成的粥可以有多么好的功效,看到每天早上吃一颗鸡蛋就可以多么棒。那时候哥哥去外面读书了。那年高三,对于总是胃痛的我,每晚一大碗豆汤,睡前来这么一碗难消化的东西,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妈妈却一口咬定,这是很好的,认为是我不懂。
而有一次也是特别印象深刻,应该是初中的一个寒假,那时候家里才有两个房间,我跟哥哥睡一个房间,上下铺。早上八点多的时候,妈妈很生气地走进房间直接把我拉上来,很生气地说,几点了,还睡,哪有哪一家的女孩子不是一大早起来干活的,看谁谁怎样怎样。然后,我起来了。一边听妈妈念叨女孩子就应该怎样,一边煮早餐,摆上桌子,摆好碗筷。妈妈还在生气的语气马上缓和下来走进房间轻声的叫醒哥哥。那时候,自己默默的掉眼泪想着差别那么大。其实没想自己少做什么,只是想有个差不多的态度。
甚至到出来工作,自己交了男朋友。哥哥还单身,要给哥哥介绍,哥哥不愿意。妈妈每天打电话说我的,是“你作为妹妹,你就应该为你哥哥着想,你要帮他。”其实,到现在,我都在想,作为妹妹,其实还不如说,作为女孩子,就应该为家里的这个儿子付出所有吗?今年过年回娘家,刚好遇到楼下的阿姨来坐,问我有没有预约鸡年纪念币。我说没预约,但是有朋友在银行拿了两个给我。妈妈马上说,你哥哥有没有,那还能预约吗,能预约就再预约几个呀。我并没有想太多,反而是那个阿姨说“妈妈的意思就是要预约给哥哥吧”,妈妈说是,阿姨马上说“还是重男轻女啊”,妈妈说不是啦,但是我笑了,什么也没说。
从小在这样子的环境长大,心里暗自想着自己一定不会像爸妈一样。直到读了师范大学,出来当了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读各种教育类的书。虽然自己是一个理科的老师,也不是班主任,但还是明白大大小小一些育人的道理的。
还记得有句话说,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大致很多时候这一句说的是指同一辈的或者朋友同事,但是我想,其实除了指这些之外,小孩,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群体。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更注重的是一个小孩的发展。在读各种教育类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回想起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会想,自己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个妈妈。
男朋友大我一届,所以大四那年我直接想着到他工作的城市找工作。他是一家子住的,我过去是跟同学在外面租房子,但是吃饭还是跟着男朋友一家。但是也是那段时间,更加让我深深的坚定,我喜欢这样子的家庭环境。不是说富裕,而是,平等,尊重。还有两个姐姐,并不是说两个姐姐就包揽所有的家务然后男朋友什么都不用做。而是分工,该你做还得做。更是喜欢现在的公公婆婆。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才真真正正认识了男朋友。做饭倍棒,勤劳,有耐心,也真的不得不夸夸自己的老公,遇到你,是我今生的福气。
其实觉得能够育一儿一女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跟婆婆请教了很多育儿的经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在平衡着每个孩子。不愿意每个孩子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就算上学期,有个学生考试作弊,同事要直接取消成绩,我承认这个方法直截了当也是有效的。但我一直相信,孩子并不是有坏主意,而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是为什么,他说,爸爸答应他,如果考试相比上次有进步,就带他一起过年。因为他平时都是跟爷爷奶奶住,很少见到爸妈。每个孩子心里都有美好的向往,美好的秘密。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他们为这个秘密这个向往所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引导,来让孩子找到更加合适更加完美的过程。
而现在,自己的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只愿看大儿子小女儿开心快乐的成长。看到哥哥保护妹妹的样子,很欣慰。也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会让两个孩子任何一个因为他们的爸妈而难过。









尊重的力量

dicketho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5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剧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教育,也是一种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
       曾开展过一次写作活动,让学生给同学写“剪影”,同学们是这样写小明同学的:“每当早读的铃声过后,才出现你姗姗来迟的身影。”“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睡眠储存最多的人。”“迟到王”。入冬以来,小明基本上是早读课过后才到校的。
       那一次,我上语文课上得正酣,听到有人在外面喊“报告”。我打开门,只见小明背着书包,头发凌乱,呼哧呼哧直喘着气,顺畅的课堂如溪流遇到了山崖而被阻断,我心里实在有些恼火,正想批评他一通,或者让他在门外再罚站一会儿。我边思考,边把目光转向教室里的孩子们,孩子们的表情有不少是等着看好戏,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也有一些神情凝重,似乎老师不批评一通,很难平民愤的样子…再看看小明,站在门口,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显得十分难堪。我心中一动,对小明说:“快坐到座位上去吧。”小明坐上座位后,低着头,一阵忙乱,教室里不少孩子窃窃私语。接下来,我对孩子们说:“看得出,小明是一路跑来的,他心里面肯定很着急,他想尽快地赶到学校来上课,尽管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使他晚来了,但他还是来了。他本来完全可以在街上溜一圈,等到下课铃响后再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似手都很理解我,也很理解小明,掌声久久不息。后面的课上,不仅小明多次积极举手发言,孩子们似乎比以往学得更活跃,更主动,更大胆,思维的火花不时在课堂里迸溅…
       第二天早上,我在办公室听班主任在和同事们议论,说班里的“迟到王”小明今天破天荒班里第一个到。那一天,我的心里暖了好久。我那天以那样的方式对小明,一是为了我的语文课尽可能不被一些不必要的事占用,另一方面是想既激励小明,也想在其他孩子们的心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老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之花才会舒展开来,快乐地承受阳光和雨露。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对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何况是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学生。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
       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教育只要有尊重在,就有师生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有些教师对学生总是偏爱批评,认为那才是教育。殊不知,学生的好学、自信、乐观、豁达,甚至创造力,往往就在这种教育中走向泯灭。教师不是法官,不必把学生所有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教师应该做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把自信和希望、把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懂得了尊重学生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尊重,首先要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肺腑的尊重。学会尊重,同时还必须善于发现。曾经看过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老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这幅画中发现了孩子的长处。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要学会尊重,因为生活需要尊重,人生需要尊重。一个善于尊重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时时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人。 查看全部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剧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教育,也是一种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
       曾开展过一次写作活动,让学生给同学写“剪影”,同学们是这样写小明同学的:“每当早读的铃声过后,才出现你姗姗来迟的身影。”“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睡眠储存最多的人。”“迟到王”。入冬以来,小明基本上是早读课过后才到校的。
       那一次,我上语文课上得正酣,听到有人在外面喊“报告”。我打开门,只见小明背着书包,头发凌乱,呼哧呼哧直喘着气,顺畅的课堂如溪流遇到了山崖而被阻断,我心里实在有些恼火,正想批评他一通,或者让他在门外再罚站一会儿。我边思考,边把目光转向教室里的孩子们,孩子们的表情有不少是等着看好戏,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也有一些神情凝重,似乎老师不批评一通,很难平民愤的样子…再看看小明,站在门口,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显得十分难堪。我心中一动,对小明说:“快坐到座位上去吧。”小明坐上座位后,低着头,一阵忙乱,教室里不少孩子窃窃私语。接下来,我对孩子们说:“看得出,小明是一路跑来的,他心里面肯定很着急,他想尽快地赶到学校来上课,尽管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使他晚来了,但他还是来了。他本来完全可以在街上溜一圈,等到下课铃响后再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似手都很理解我,也很理解小明,掌声久久不息。后面的课上,不仅小明多次积极举手发言,孩子们似乎比以往学得更活跃,更主动,更大胆,思维的火花不时在课堂里迸溅…
       第二天早上,我在办公室听班主任在和同事们议论,说班里的“迟到王”小明今天破天荒班里第一个到。那一天,我的心里暖了好久。我那天以那样的方式对小明,一是为了我的语文课尽可能不被一些不必要的事占用,另一方面是想既激励小明,也想在其他孩子们的心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老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之花才会舒展开来,快乐地承受阳光和雨露。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对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何况是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学生。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
       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教育只要有尊重在,就有师生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有些教师对学生总是偏爱批评,认为那才是教育。殊不知,学生的好学、自信、乐观、豁达,甚至创造力,往往就在这种教育中走向泯灭。教师不是法官,不必把学生所有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教师应该做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把自信和希望、把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懂得了尊重学生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尊重,首先要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肺腑的尊重。学会尊重,同时还必须善于发现。曾经看过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老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这幅画中发现了孩子的长处。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要学会尊重,因为生活需要尊重,人生需要尊重。一个善于尊重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时时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人。









最美的教育姿态

Zoe_GD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7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最美的教育姿态

                                 金军华
       每一样事物,都会有一种最美的姿态。
     四月,校园里的紫藤花盛开了,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似翠绿的浪花中升腾起淡紫色的云霞,典雅而清丽。这是紫藤花最美的姿态。








      学校的教学楼里有一间学生阅览室,紧挨着紫藤架,紫藤的枝叶时而探进窗来,故取名“紫藤书苑”。在这个春天,学校开展了“紫藤书苑”书友会活动,在美丽的紫藤架下,书友们自由地换书、买书、猜书谜、背唐诗、对对子……美丽的紫藤花,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最美的姿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名鼎鼎的毛坦厂、衡水中学,是中国现行考试制度下学校的一个缩影,其他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它们的影子。没日没夜的题海训练,学生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还有备受折磨的身体、扭曲的心理以及固化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现有的升学体制下,所面临的困境正如一位有良知的校长所说: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今天,只有升学率就没有明天;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地位,只有升学率就没有品位;没有升学率就走不动,只有升学率就走不远;没有升学率就会边缘化,只有升学率就会庸俗化。
      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曾这样论述: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概而言之,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成就优秀的人格,从而实现生命幸福。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优秀人格将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我想,教育人应该永远怀有一颗美好的教育初心,要有自己的担当,要尽自己所能,做本真的、纯美、超然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能适应未来的社会,还要能引领未来的社会。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努力把学校营建为诗意的书香校园、温馨的精神家园、幸福的成长学园,让每一个师生都能体验成长的幸福,从而赢得幸福的人生。“紫藤书苑”、班级漂流图书架全天开放,学生诚信借阅,自由进出,自主管理,大屏幕每日播放经典诗画、名曲,定期邀请专家来作读书讲座,开展书友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状元评选等活动。每班都要争创“幸福教室”活动,进行班级文化展评,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旗、班歌、班徽。学校倡导积极心态下的自主展评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勇于展评,找到最优秀的自己。学生社团是丰富多彩的,有野草文学社、庄园吉他社、英美风情社、手推围棋社、翻天篮球社、编织社、十字绣社、舞之韵社…… 正如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土地,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我们都要引导他们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让他们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阳光下,紫藤花恬静优雅,美而不媚,灿烂而不浮华,每一朵花都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姿态,自由而幸福地飞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教育的最美姿态应当如这盛开的紫藤花,自然美妙地生长。 查看全部

                         最美的教育姿态

                                 金军华
       每一样事物,都会有一种最美的姿态。
     四月,校园里的紫藤花盛开了,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似翠绿的浪花中升腾起淡紫色的云霞,典雅而清丽。这是紫藤花最美的姿态。








      学校的教学楼里有一间学生阅览室,紧挨着紫藤架,紫藤的枝叶时而探进窗来,故取名“紫藤书苑”。在这个春天,学校开展了“紫藤书苑”书友会活动,在美丽的紫藤架下,书友们自由地换书、买书、猜书谜、背唐诗、对对子……美丽的紫藤花,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最美的姿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名鼎鼎的毛坦厂、衡水中学,是中国现行考试制度下学校的一个缩影,其他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它们的影子。没日没夜的题海训练,学生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还有备受折磨的身体、扭曲的心理以及固化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现有的升学体制下,所面临的困境正如一位有良知的校长所说: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今天,只有升学率就没有明天;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地位,只有升学率就没有品位;没有升学率就走不动,只有升学率就走不远;没有升学率就会边缘化,只有升学率就会庸俗化。
      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曾这样论述: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概而言之,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成就优秀的人格,从而实现生命幸福。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优秀人格将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我想,教育人应该永远怀有一颗美好的教育初心,要有自己的担当,要尽自己所能,做本真的、纯美、超然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能适应未来的社会,还要能引领未来的社会。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努力把学校营建为诗意的书香校园、温馨的精神家园、幸福的成长学园,让每一个师生都能体验成长的幸福,从而赢得幸福的人生。“紫藤书苑”、班级漂流图书架全天开放,学生诚信借阅,自由进出,自主管理,大屏幕每日播放经典诗画、名曲,定期邀请专家来作读书讲座,开展书友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状元评选等活动。每班都要争创“幸福教室”活动,进行班级文化展评,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旗、班歌、班徽。学校倡导积极心态下的自主展评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勇于展评,找到最优秀的自己。学生社团是丰富多彩的,有野草文学社、庄园吉他社、英美风情社、手推围棋社、翻天篮球社、编织社、十字绣社、舞之韵社…… 正如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土地,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我们都要引导他们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让他们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阳光下,紫藤花恬静优雅,美而不媚,灿烂而不浮华,每一朵花都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姿态,自由而幸福地飞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教育的最美姿态应当如这盛开的紫藤花,自然美妙地生长。










金达莱和“男子汉”

dianzi3i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8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金达莱和“男子汉”
                           金军华
       年前,选购绿植时,见有人在买一捧枯枝样的枝条,一问,说是以后会开花的。尽管有些疑虑,因价格便宜,便也跟着买了一捧,心想即使不开也亏不了多少。一回家,便把它插入花瓶,浇上一些水,家人很诧异,这枯枝也能开花?我说,试试看吧。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实在没底。春节里,这枯枝丝毫不见动静,还是原来的样子,连芽儿都不发一点儿。是上当受骗了,还是天气冷的缘故?既然不开花,看上去又不中看,正逢春节,家里难免时有亲友来访,便把它搁置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









       一晃开学快两周了,今天在朋友圈无意中看到有朋友在晒花,忽然想起年前买的那捧枯枝,它可还在那角落里?过去一看,眼前竟然满捧紫色,直直的枝干,顶着一朵朵紫色的花,有的像紫色的小喇叭,正快乐地吹奏着青春的旋律;有的如可爱的蓝精灵,正调皮地吐着长长的花蕊…















       我欣喜万分,百度了一下,是金达莱!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世上美好的东西,最初往往很平凡,很普通,不为人注意和珍惜,而真正能让它成为珍品的,除了它自身往往要历经冰寒,历经成长的苦痛,还需要有伯乐,有良师,有慧眼,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有成其大器的智慧。








      上周的作文课,先让学生听习作,再在笔记本上写一段评价的话,最后全班互相交流。有一篇先让学生听作文内容,再让他们猜拟题目。文章内容讲的是:爸爸办厂倒闭,后又开厂失火,最后又东山再起。孩子们交流下来,有人拟出了《男子汉》(原文题目是《爸爸是个男子汉》)。我追问,什么是“男子汉”?为什么拟这个题目?孩子们七嘴八舌:坚强,有责任,有担当,百折不挠…我说,我们班里哪些同学能称为“男子汉”?教室里又一阵热闹。这个班其中有一个同学,矮矮的,小胖墩,坐第一排。我比较了解,是外地转过来的,学习习惯很差,学习能力更谈不上。上课不会记笔记,也不知怎么记,好多次我布置的任务都没有完成。家长也来了多次,说也无能为力。我心中一动,让他对刚才的作文说点评价,他说不出来。我问其他孩子,他是男子汉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了一些理由,其实都是这孩子所欠缺的。大家说,你们有没有期待,不久之后,他也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肯上进的“男子汉”?不少孩子还是摇头。我对这孩子说,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老师一定相信你,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今天的课上,我没忘记让这孩子再次发言,虽然不是很精彩,但声音宏亮,自信满满。这是他一个多学期以来,在我的课上,最完整清晰的一次发言。我对孩子们说,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成长中的”男子汉”。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为他鼓掌…课后,检查他的笔记本,端端正正,满满当当…








      今天,迟开的金达莱花,成长中的“男子汉”,温暖着我的家,幸福着我的生活… 查看全部

                  金达莱和“男子汉”
                           金军华
       年前,选购绿植时,见有人在买一捧枯枝样的枝条,一问,说是以后会开花的。尽管有些疑虑,因价格便宜,便也跟着买了一捧,心想即使不开也亏不了多少。一回家,便把它插入花瓶,浇上一些水,家人很诧异,这枯枝也能开花?我说,试试看吧。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实在没底。春节里,这枯枝丝毫不见动静,还是原来的样子,连芽儿都不发一点儿。是上当受骗了,还是天气冷的缘故?既然不开花,看上去又不中看,正逢春节,家里难免时有亲友来访,便把它搁置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









       一晃开学快两周了,今天在朋友圈无意中看到有朋友在晒花,忽然想起年前买的那捧枯枝,它可还在那角落里?过去一看,眼前竟然满捧紫色,直直的枝干,顶着一朵朵紫色的花,有的像紫色的小喇叭,正快乐地吹奏着青春的旋律;有的如可爱的蓝精灵,正调皮地吐着长长的花蕊…















       我欣喜万分,百度了一下,是金达莱!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世上美好的东西,最初往往很平凡,很普通,不为人注意和珍惜,而真正能让它成为珍品的,除了它自身往往要历经冰寒,历经成长的苦痛,还需要有伯乐,有良师,有慧眼,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有成其大器的智慧。








      上周的作文课,先让学生听习作,再在笔记本上写一段评价的话,最后全班互相交流。有一篇先让学生听作文内容,再让他们猜拟题目。文章内容讲的是:爸爸办厂倒闭,后又开厂失火,最后又东山再起。孩子们交流下来,有人拟出了《男子汉》(原文题目是《爸爸是个男子汉》)。我追问,什么是“男子汉”?为什么拟这个题目?孩子们七嘴八舌:坚强,有责任,有担当,百折不挠…我说,我们班里哪些同学能称为“男子汉”?教室里又一阵热闹。这个班其中有一个同学,矮矮的,小胖墩,坐第一排。我比较了解,是外地转过来的,学习习惯很差,学习能力更谈不上。上课不会记笔记,也不知怎么记,好多次我布置的任务都没有完成。家长也来了多次,说也无能为力。我心中一动,让他对刚才的作文说点评价,他说不出来。我问其他孩子,他是男子汉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了一些理由,其实都是这孩子所欠缺的。大家说,你们有没有期待,不久之后,他也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肯上进的“男子汉”?不少孩子还是摇头。我对这孩子说,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老师一定相信你,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今天的课上,我没忘记让这孩子再次发言,虽然不是很精彩,但声音宏亮,自信满满。这是他一个多学期以来,在我的课上,最完整清晰的一次发言。我对孩子们说,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成长中的”男子汉”。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为他鼓掌…课后,检查他的笔记本,端端正正,满满当当…








      今天,迟开的金达莱花,成长中的“男子汉”,温暖着我的家,幸福着我的生活…









中国父母的几种教育方式

宋冬野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0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国几千年的来自社会的孔孟教育,来自家庭的言传身教,使中国人父慈子孝,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本是好传统,但世事在变。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每家不是独生子女,就是两个孩子。孩子少了,家长操心的反而多了。事无巨细,都是家长打理。又随着经济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好多家长就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了,有的也想到用经济刺激刺激孩子了,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了。

下面,我总结了咱中国家长的几个特征。

一、碎碎念型

  

这部分家长一般比较温和,可能是对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也可能觉得打骂不顶事,所以说一遍不管用,就再说一遍,还不管用,就再说,一直说一直说,就难免絮絮叨叨了。说的孩子受不了,可能就听从了,但也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要嘛变成碎碎念,要嘛对别人的话常当成耳旁风,不予重视。

二、放任型

  

有的家长认为“人有人道,猫有猫道”,各有各的活法。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抱着“由他去吧”的想法,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当然,这种教育心理的出现,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管不住孩子,人家不听,咱实在是没办法”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有的家长则是工作紧张,顾不及孩子。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

  

三、包办型:

  

与放任相反,有的家长却是事事、时时、处处包办孩子的事。总以为孩子还小,孩子离不开自己,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自己做一些事,当然也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或者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不知您注意过没有,上下学路上,拿书包的,多是家长,空手的,多是孩子。

这样培养出的孩子,特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依赖性比一般孩子强,一是叛逆性比一般孩子厉害。







t0192b0acb4e8430bcd.jpg


  

四、“绑架”型

  

经济好转了,生活改善了,孩子数目减少了,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孩子的吃,要操心,这种食物有这种营养,那种饮料喝了不好。


孩子的穿,要操心,我都穿这么多,孩子怎么能少穿呢;我的孩子怎么能不穿名牌呢----其实,这也是家长虚荣心得流露啊。

孩子的住,那自然也要操心,这个卧室阳光充足,那个房间风水不行。

孩子的行,要操心,哪怕孩子参加活动,比如考个级,表个演,父母也要请假陪伴,生怕孩子没有被照顾好,生怕孩子受了委屈。

孩子的交往,要操心,交往的孩子优秀吗?是不是交往了个学习不太好的?

孩子的学习,那更要操心,从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这您从胎教的盛行程度就知道了;孩子两岁了,该学学画画音乐舞蹈了;快上小学了,赶快的找个辅导办培训班,要不到了学校,孩子学习会吃力,成绩会不如别的孩子,那孩子就会自卑,后果会很严重;然后是一系列的选择:学校的选择、班级的选择、老师的选择------所以,学区房从一线城市盛行到四线城市。高中毕业,考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大学毕业,选择什么工作,到哪工作,仍要操心;就连儿媳女婿的选择,也要操操心,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孙子。







t01f92787140530af78.jpg


“赢在起跑线”,是多少家长为孩子制定的起点啊!


孩子就这样被家长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绑架了!

啃老族,也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五、严厉管束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中。大多数中国人崇善文化,崇善知识,也认为学历越高,学校越好,以后的工作就会越好,生活也会更好。所以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基于这种认识,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是不是您也为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买了几套试题集啊?

 

在学期中,我们要求孩子先做完作业再玩,或者再额外做一套题,假期中,……,不说您也知道。

  

六、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家务,可以,拿钱来;同学完不成作业?我帮你完成,只要拿钱来……

家长的经济奖励制度,有偿劳动制度,刺激的,不是孩子的积极性,而是一切向“钱”看的可怕的亲情缺失,刺激的是感恩心的丧失。

七、“我的孩子就是好”型

  

人们常开玩笑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在有的家长眼中,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自己孩子说的话比别的孩子说的好听,有水平;自家孩子的动作比别家小孩做的好看,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学校,学的好了,是自己家孩子本身就好,学的不好了,是老师学校的问题,是老师教的不好,是学校管理不严;到了社会上孩子犯事了,是社会大环境不好。说一千道一万,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

八 、暴力型:







t014355b4ab3bedacde.jpg


  

时至今日,还有家长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也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好动手。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种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一是自卑心理,一是逆反心理。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


九、依顺型:

孩子数目减少了,孩子身上承载的希望就多了。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是叔叔姨姨的期望所在,更是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父母不能说,因为有祖父祖母护着,不然就是家庭大战;父母不愿说,因为就这一个或两个孩子,宠溺还来不及,怎么能说一下呢?曾经有家长找过老师的麻烦:我这个孩子我都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你怎么就能骂他呢……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

现在,小孩子犯罪率越来越高,有的犯罪行为令人发指,不也是这种教育的结果吗?

十、智慧型







t0166157f4ea50f6313.jpg


 

这类家长懂得真正爱孩子,为孩子,能够理智的区分溺爱和宠爱、严肃和严厉。能够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所以他们从小培养的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是国家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也是个永不过时的大课题。 查看全部

中国几千年的来自社会的孔孟教育,来自家庭的言传身教,使中国人父慈子孝,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本是好传统,但世事在变。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每家不是独生子女,就是两个孩子。孩子少了,家长操心的反而多了。事无巨细,都是家长打理。又随着经济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好多家长就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了,有的也想到用经济刺激刺激孩子了,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了。

下面,我总结了咱中国家长的几个特征。

一、碎碎念型

  

这部分家长一般比较温和,可能是对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也可能觉得打骂不顶事,所以说一遍不管用,就再说一遍,还不管用,就再说,一直说一直说,就难免絮絮叨叨了。说的孩子受不了,可能就听从了,但也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要嘛变成碎碎念,要嘛对别人的话常当成耳旁风,不予重视。

二、放任型

  

有的家长认为“人有人道,猫有猫道”,各有各的活法。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抱着“由他去吧”的想法,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当然,这种教育心理的出现,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管不住孩子,人家不听,咱实在是没办法”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有的家长则是工作紧张,顾不及孩子。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

  

三、包办型:

  

与放任相反,有的家长却是事事、时时、处处包办孩子的事。总以为孩子还小,孩子离不开自己,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自己做一些事,当然也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或者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不知您注意过没有,上下学路上,拿书包的,多是家长,空手的,多是孩子。

这样培养出的孩子,特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依赖性比一般孩子强,一是叛逆性比一般孩子厉害。







t0192b0acb4e8430bcd.jpg


  

四、“绑架”型

  

经济好转了,生活改善了,孩子数目减少了,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孩子的吃,要操心,这种食物有这种营养,那种饮料喝了不好。


孩子的穿,要操心,我都穿这么多,孩子怎么能少穿呢;我的孩子怎么能不穿名牌呢----其实,这也是家长虚荣心得流露啊。

孩子的住,那自然也要操心,这个卧室阳光充足,那个房间风水不行。

孩子的行,要操心,哪怕孩子参加活动,比如考个级,表个演,父母也要请假陪伴,生怕孩子没有被照顾好,生怕孩子受了委屈。

孩子的交往,要操心,交往的孩子优秀吗?是不是交往了个学习不太好的?

孩子的学习,那更要操心,从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这您从胎教的盛行程度就知道了;孩子两岁了,该学学画画音乐舞蹈了;快上小学了,赶快的找个辅导办培训班,要不到了学校,孩子学习会吃力,成绩会不如别的孩子,那孩子就会自卑,后果会很严重;然后是一系列的选择:学校的选择、班级的选择、老师的选择------所以,学区房从一线城市盛行到四线城市。高中毕业,考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大学毕业,选择什么工作,到哪工作,仍要操心;就连儿媳女婿的选择,也要操操心,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孙子。







t01f92787140530af78.jpg


“赢在起跑线”,是多少家长为孩子制定的起点啊!


孩子就这样被家长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绑架了!

啃老族,也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五、严厉管束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中。大多数中国人崇善文化,崇善知识,也认为学历越高,学校越好,以后的工作就会越好,生活也会更好。所以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基于这种认识,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是不是您也为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买了几套试题集啊?

 

在学期中,我们要求孩子先做完作业再玩,或者再额外做一套题,假期中,……,不说您也知道。

  

六、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家务,可以,拿钱来;同学完不成作业?我帮你完成,只要拿钱来……

家长的经济奖励制度,有偿劳动制度,刺激的,不是孩子的积极性,而是一切向“钱”看的可怕的亲情缺失,刺激的是感恩心的丧失。

七、“我的孩子就是好”型

  

人们常开玩笑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在有的家长眼中,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自己孩子说的话比别的孩子说的好听,有水平;自家孩子的动作比别家小孩做的好看,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学校,学的好了,是自己家孩子本身就好,学的不好了,是老师学校的问题,是老师教的不好,是学校管理不严;到了社会上孩子犯事了,是社会大环境不好。说一千道一万,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

八 、暴力型:







t014355b4ab3bedacde.jpg


  

时至今日,还有家长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也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好动手。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种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一是自卑心理,一是逆反心理。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


九、依顺型:

孩子数目减少了,孩子身上承载的希望就多了。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是叔叔姨姨的期望所在,更是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父母不能说,因为有祖父祖母护着,不然就是家庭大战;父母不愿说,因为就这一个或两个孩子,宠溺还来不及,怎么能说一下呢?曾经有家长找过老师的麻烦:我这个孩子我都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你怎么就能骂他呢……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

现在,小孩子犯罪率越来越高,有的犯罪行为令人发指,不也是这种教育的结果吗?

十、智慧型







t0166157f4ea50f6313.jpg


 

这类家长懂得真正爱孩子,为孩子,能够理智的区分溺爱和宠爱、严肃和严厉。能够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所以他们从小培养的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是国家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也是个永不过时的大课题。


1个游戏,0道具,3岁左右宝宝喜欢玩1年(4)

oiwqmdjdfx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3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淘爸原创:小乌龟和kitty猫是帮助孩子建立感恩、求救和不乱买东西的。】

[h3]小乌龟一家人和乱买东西的kitty猫[/h3]这段游戏是整个游戏的副线,是没有延展开的, 是帮助淘淘学会礼让,知道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求救和感谢,以及钱是不容易挣来的,乱买东西是不对的。
[h2]游戏解读[/h2]【游戏玩法】
淘爸躺在床上把腿支起来,淘淘坐在淘爸肚子上,然后淘淘高兴地扭着小屁股,晃着小身子就开车了。淘爸用双手和语言扮演各个角色与淘淘互动。
【游戏道具】
淘爸的两只手,扮演各个角色
【游戏话术】
[h3]相识:[/h3]前面有个小乌龟要过马路,淘爸问:你让不让它?淘淘说不让。淘爸就说小乌龟好伤心的,它想和你做好朋友,你让一让它好不好?淘淘说好的。
然后淘淘伸出手做出让小乌龟通过样子,小乌龟对淘淘说,谢谢你美丽的小姑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要遇到困难就喊三声小乌龟,我就出来帮你。
[h3]求救:[/h3]淘爸:呱呱,乌拉拉来了,要抓你的头发;淘淘喊:乌拉拉,别捣蛋。可是乌拉拉还是啄淘淘,于是我告诉她,快喊小乌龟帮忙。
(淘淘就喊:“”三声小乌龟!“对的,当时就是那么喊的。当时,给我笑的前仰后合的。最初的时候淘淘对数字概念很弱,淘爸教他,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她总是搞错次数。当然,淘爸也没在意这个去破坏游戏的整体感觉)
淘爸,乌拉拉警察让你停车。
(这是小伴龙里乌拉拉那个捣蛋鬼,但是在这里能是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坏乌拉拉,一个是乌拉拉警察)
[h3]助人:[/h3]小乌龟奶奶问: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啊,你看没看见我的孙子啊?我要去找它。
淘淘说:我看见了,我看见它往那边走了。然后用手指路。
奶奶见到小乌龟,小乌龟问奶奶:你怎么来的啊?
奶奶说:我路上碰见了一个漂亮的小女生,她好有爱心,给我指路,我们要一起谢谢她。
(当时,淘淘就装作没看见他们。双手叉着,抬着头看着上面,搞笑死了)
小乌龟奶奶和小乌龟对淘淘说:谢谢你,漂亮的小姑娘。
淘淘就伸出手说:不用谢,不用谢。
然后,小乌龟爸爸慌慌忙忙地跑过来,问淘淘: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儿子啊?还有我的妈妈?小乌龟奶奶呀?
淘淘就会把小乌龟爸爸带过去。一家三个人就会谢谢淘淘。
(PS:乌拉拉欺负淘淘时,这个阶段淘淘要么喊小乌龟,要么喊乌拉拉警察帮忙。)
[h3]不乱买东西:[/h3]Kitty猫是在兔妹妹被扔下车之后被短暂加上来的。Kitty猫会向淘淘要美丽的裙子,要漂亮的水晶鞋。
然后淘爸就会装作售卖员,说:这些裙子,水晶鞋很贵。
淘淘还会去买这些东西给kitty猫。
在车上的兔哥哥就会说kitty猫:淘淘上班很累的啊,开车好辛苦的啊,你还买这么多裙子,那么贵的东西,kitty猫真不懂事。
淘淘说:那以后我都只给你买一件好不好?
然后,kitty猫就会说:对不起,淘淘,我错了,我不应该乱买东西。
(这个在当时对淘淘作用还是有的,那个阶段带淘淘去超市,淘淘基本不会乱买东西,但是三岁半后,很多因素叠加上来,效果就不行了)
[h2]下期游戏角色[/h2][h3]可恶的小灰狼、大灰狼:[/h3]他们拦路抢劫,要淘淘把车里的兔子扔下来给他们吃,后来被撞跑后,去搬来救兵,大鳄鱼。
[h3]凶狠的大鳄鱼:[/h3]身体大,不怕车撞,威胁淘淘,要么自己下来被吃掉,要么把兔子给留下。淘淘害怕的把兔子扔了下去,然后嚎啕大哭。
[h2]总结[/h2]淘淘对这个副线的游戏不是特别感兴趣,倒是对里面的人物很喜欢。其实,这也是和她平常听的故事和玩的玩具有关。
这也给淘爸一个启发,如何能把一些经典的人物作为反差角色引入游戏当中,更多的弥补经典人物的单一性,这个是很有作为的!
[h3]彩蛋[/h3]有伙伴们找到了我的微信,问我最近为什么没有更新文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认可!
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淘爸的二宝调皮的提前来临了,淘妈身体又有些不适等,没能及时更新文章。
淘爸也很高兴二宝给了我一个培养孩子”重新“提升的机会,也感谢淘妈辛苦了!! 查看全部

【淘爸原创:小乌龟和kitty猫是帮助孩子建立感恩、求救和不乱买东西的。】

[h3]小乌龟一家人和乱买东西的kitty猫[/h3]这段游戏是整个游戏的副线,是没有延展开的, 是帮助淘淘学会礼让,知道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求救和感谢,以及钱是不容易挣来的,乱买东西是不对的。
[h2]游戏解读[/h2]【游戏玩法】
淘爸躺在床上把腿支起来,淘淘坐在淘爸肚子上,然后淘淘高兴地扭着小屁股,晃着小身子就开车了。淘爸用双手和语言扮演各个角色与淘淘互动。
【游戏道具】
淘爸的两只手,扮演各个角色
【游戏话术】
[h3]相识:[/h3]前面有个小乌龟要过马路,淘爸问:你让不让它?淘淘说不让。淘爸就说小乌龟好伤心的,它想和你做好朋友,你让一让它好不好?淘淘说好的。
然后淘淘伸出手做出让小乌龟通过样子,小乌龟对淘淘说,谢谢你美丽的小姑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要遇到困难就喊三声小乌龟,我就出来帮你。
[h3]求救:[/h3]淘爸:呱呱,乌拉拉来了,要抓你的头发;淘淘喊:乌拉拉,别捣蛋。可是乌拉拉还是啄淘淘,于是我告诉她,快喊小乌龟帮忙。
(淘淘就喊:“”三声小乌龟!“对的,当时就是那么喊的。当时,给我笑的前仰后合的。最初的时候淘淘对数字概念很弱,淘爸教他,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她总是搞错次数。当然,淘爸也没在意这个去破坏游戏的整体感觉)
淘爸,乌拉拉警察让你停车。
(这是小伴龙里乌拉拉那个捣蛋鬼,但是在这里能是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坏乌拉拉,一个是乌拉拉警察)
[h3]助人:[/h3]小乌龟奶奶问: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啊,你看没看见我的孙子啊?我要去找它。
淘淘说:我看见了,我看见它往那边走了。然后用手指路。
奶奶见到小乌龟,小乌龟问奶奶:你怎么来的啊?
奶奶说:我路上碰见了一个漂亮的小女生,她好有爱心,给我指路,我们要一起谢谢她。
(当时,淘淘就装作没看见他们。双手叉着,抬着头看着上面,搞笑死了)
小乌龟奶奶和小乌龟对淘淘说:谢谢你,漂亮的小姑娘。
淘淘就伸出手说:不用谢,不用谢。
然后,小乌龟爸爸慌慌忙忙地跑过来,问淘淘: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儿子啊?还有我的妈妈?小乌龟奶奶呀?
淘淘就会把小乌龟爸爸带过去。一家三个人就会谢谢淘淘。
(PS:乌拉拉欺负淘淘时,这个阶段淘淘要么喊小乌龟,要么喊乌拉拉警察帮忙。)
[h3]不乱买东西:[/h3]Kitty猫是在兔妹妹被扔下车之后被短暂加上来的。Kitty猫会向淘淘要美丽的裙子,要漂亮的水晶鞋。
然后淘爸就会装作售卖员,说:这些裙子,水晶鞋很贵。
淘淘还会去买这些东西给kitty猫。
在车上的兔哥哥就会说kitty猫:淘淘上班很累的啊,开车好辛苦的啊,你还买这么多裙子,那么贵的东西,kitty猫真不懂事。
淘淘说:那以后我都只给你买一件好不好?
然后,kitty猫就会说:对不起,淘淘,我错了,我不应该乱买东西。
(这个在当时对淘淘作用还是有的,那个阶段带淘淘去超市,淘淘基本不会乱买东西,但是三岁半后,很多因素叠加上来,效果就不行了)
[h2]下期游戏角色[/h2][h3]可恶的小灰狼、大灰狼:[/h3]他们拦路抢劫,要淘淘把车里的兔子扔下来给他们吃,后来被撞跑后,去搬来救兵,大鳄鱼。
[h3]凶狠的大鳄鱼:[/h3]身体大,不怕车撞,威胁淘淘,要么自己下来被吃掉,要么把兔子给留下。淘淘害怕的把兔子扔了下去,然后嚎啕大哭。
[h2]总结[/h2]淘淘对这个副线的游戏不是特别感兴趣,倒是对里面的人物很喜欢。其实,这也是和她平常听的故事和玩的玩具有关。
这也给淘爸一个启发,如何能把一些经典的人物作为反差角色引入游戏当中,更多的弥补经典人物的单一性,这个是很有作为的!
[h3]彩蛋[/h3]有伙伴们找到了我的微信,问我最近为什么没有更新文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认可!
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淘爸的二宝调皮的提前来临了,淘妈身体又有些不适等,没能及时更新文章。
淘爸也很高兴二宝给了我一个培养孩子”重新“提升的机会,也感谢淘妈辛苦了!!

爸爸妈妈们,请你们放手吧!

在河之洲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0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02-25  四猫先生
蔡老师,我家孩子每天起床我都得叫上好几遍,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愁死我了。

蔡老师,我家孩子的房间每天都是一团糟,床上床下凌乱不堪,怎么说他他也不听,你帮我管管他呗!
蔡老师,我家孩子总是拿东忘西,丢三落四,每天作业总会落下一样两样,你说对他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经常有家长跟我诉苦,抱怨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我的大姐也有这样的切肤之痛。
小学二年级的一次小实验,外甥小齐便大出洋相。当时需要用火柴烧一根细金属丝,别的孩子早已完成,已经进行到下一步,但外甥却还在拿着火柴盒发愣,老师喊了他一声:“小齐你快点,全班就你一个人没点着火了。”情急之下,小齐啪的一下捏碎了火柴盒,取出火柴点着了火,当时老师哭笑不得,全班同学也哄堂大笑。
听说这件事后,大姐羞愧不已,她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八岁了然连火柴盒都不知道怎么打开的事实,羞愧之余大姐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知道问题出现在她自己身上。是她这个当妈的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从那以后,大姐经常从繁重的工作中脱出身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孩子方面。虽然小齐跟其他优秀的孩子相比,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有差距,但现在已经进步了许多。
心急的家长们,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吗?希望你们能吸取我姐姐的经验教训,尽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你们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其实,从打扫卫生这件小事上,便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
新生报到那天上午下着小雨,由于家长和学生太多,教室里本来很耐脏的米黄色瓷砖,也变得不堪入目。负责拖地的几个男孩这蹭一下,那蹭一下,半小时后,地面仍然污渍斑斑。我知道这些孩子在家大多很少干活,也没责备他们。这时一个憨厚朴实的男孩子走到我面前主动请缨:“老师,我叫小磊,我的活已经干完了,你让他们回去吧,我帮他们拖。”
没等我回答,他已经走出教室去涮拖布了。二十分钟不到,他一个人拖完了整个教室。我一直观察着他,发现他每拖完一排桌椅便会涮一次拖布,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他拖了三遍,总共涮了十五次拖布。看着焕然一新的地面,我打心眼里喜欢起这个孩子来,心里暗自赞叹道:这个孩子这么会干活,他的妈妈真是太伟大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小磊还有一个哥哥,小磊妈从来不溺爱孩子,无论干什么活她让孩子跟他一起干。由于没有女儿,她从小就让儿子们学着干家务,2周岁时,小磊就会自己穿衣吃饭,稍大一点后,小磊学会叠衣叠被,扫地拖地,捡碗刷碗,难怪现在的小磊干活这般干净利落。
看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与家长们真是息息相关呀!
    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是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们,对孩子过分溺爱,恨不得把孩子们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所以给孩子养成衣来才伸手,饭来才张口的习惯。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也许认为有些事孩子大了不用学也能会做,或者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学也不迟。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后患无穷。如果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们就不需要你天天去喊他们起床,他们的房间也不会过分凌乱,他们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丢三落四了。小磊的妈妈生了两个儿子却没感觉到累,就是因为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爱过了头就是溺爱!

家长们,请你们放手吧,莫让溺爱耽误孩子的一生啊! 查看全部

2017-02-25  四猫先生
蔡老师,我家孩子每天起床我都得叫上好几遍,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愁死我了。

蔡老师,我家孩子的房间每天都是一团糟,床上床下凌乱不堪,怎么说他他也不听,你帮我管管他呗!
蔡老师,我家孩子总是拿东忘西,丢三落四,每天作业总会落下一样两样,你说对他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经常有家长跟我诉苦,抱怨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我的大姐也有这样的切肤之痛。
小学二年级的一次小实验,外甥小齐便大出洋相。当时需要用火柴烧一根细金属丝,别的孩子早已完成,已经进行到下一步,但外甥却还在拿着火柴盒发愣,老师喊了他一声:“小齐你快点,全班就你一个人没点着火了。”情急之下,小齐啪的一下捏碎了火柴盒,取出火柴点着了火,当时老师哭笑不得,全班同学也哄堂大笑。
听说这件事后,大姐羞愧不已,她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八岁了然连火柴盒都不知道怎么打开的事实,羞愧之余大姐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知道问题出现在她自己身上。是她这个当妈的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从那以后,大姐经常从繁重的工作中脱出身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孩子方面。虽然小齐跟其他优秀的孩子相比,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有差距,但现在已经进步了许多。
心急的家长们,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吗?希望你们能吸取我姐姐的经验教训,尽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你们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其实,从打扫卫生这件小事上,便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
新生报到那天上午下着小雨,由于家长和学生太多,教室里本来很耐脏的米黄色瓷砖,也变得不堪入目。负责拖地的几个男孩这蹭一下,那蹭一下,半小时后,地面仍然污渍斑斑。我知道这些孩子在家大多很少干活,也没责备他们。这时一个憨厚朴实的男孩子走到我面前主动请缨:“老师,我叫小磊,我的活已经干完了,你让他们回去吧,我帮他们拖。”
没等我回答,他已经走出教室去涮拖布了。二十分钟不到,他一个人拖完了整个教室。我一直观察着他,发现他每拖完一排桌椅便会涮一次拖布,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他拖了三遍,总共涮了十五次拖布。看着焕然一新的地面,我打心眼里喜欢起这个孩子来,心里暗自赞叹道:这个孩子这么会干活,他的妈妈真是太伟大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小磊还有一个哥哥,小磊妈从来不溺爱孩子,无论干什么活她让孩子跟他一起干。由于没有女儿,她从小就让儿子们学着干家务,2周岁时,小磊就会自己穿衣吃饭,稍大一点后,小磊学会叠衣叠被,扫地拖地,捡碗刷碗,难怪现在的小磊干活这般干净利落。
看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与家长们真是息息相关呀!
    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是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们,对孩子过分溺爱,恨不得把孩子们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所以给孩子养成衣来才伸手,饭来才张口的习惯。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也许认为有些事孩子大了不用学也能会做,或者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学也不迟。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后患无穷。如果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们就不需要你天天去喊他们起床,他们的房间也不会过分凌乱,他们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丢三落四了。小磊的妈妈生了两个儿子却没感觉到累,就是因为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爱过了头就是溺爱!

家长们,请你们放手吧,莫让溺爱耽误孩子的一生啊!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最有潜力

努力像前看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 次浏览 • 2018-10-14 17:55 • 来自相关话题

   有一个“魔杖”,只要被它点中,学习和才能就更有潜力,这个魔杖会点中谁?魔杖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那就是阅读,谁热爱阅读,谁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幸运儿。

     在整个小学阶段,如果孩子爱不爱读课外书,对成绩影响不是不大,但是随着年纪的升高,她的知识储备和智力背景就会限制他继续提高,写作文的水平差距就越拉越大,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很难有丰富的词汇,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作文。
  现在大部分家长指导阅读的重要性,可是苦于自己的孩子不喜欢阅读,着急上火。有的家长说老师你推荐的书我都买了,堆在他的床头上、书桌上,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翻都不翻一下。
   有的学生天性爱读书,有的学生不爱读是因为家庭教育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晚饭后,当大人窝在沙发上嗑着瓜子看电视时,你吼孩子去读书,他肯定不愿意去。当你带着功利得目的让孩子多记几句你画出来优美词句,多识几个字时,孩子能对阅读感兴趣吗?
 阅读,最好像玩儿一样成为一种乐趣。文中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就是再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妈妈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陪孩子读书,背会古诗,孩子不仅能背过很多首古诗,而且识字量、阅读量超前于所在年级,一直到高中孩子的作文和各门功课都是最好的。
   孩子从小就有很好的语感。尹建莉一直强调圆圆不是个天才,就是个普通孩子,知识妈妈在培养孩子阅读了去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当妈妈觉得孩子可以读长篇小说时,于是自己每天阅读,“引诱”孩子来读,孩子就“上钩”了。
  很多家长也想效仿,这点值得表扬,但是笔者先给大家敲响警钟:请不要犯以下错误
   1.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讲故事担心孩子听不懂,就把书面语换成了口头语,其实,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书面语和口头语一样难懂,需要大量重复才能接受,而且最好从一开始就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接受的词语会更丰富。
     2.要求孩子一字一句的慢慢读。
   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犯的错误,总是让孩子慢慢读,仿佛这样所有的文字就都跑到孩子的脑袋中去了。
 衡量阅读能力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的读的人阅读能力低,一行一行读的人能力较好,一目十行的最好,这样的情况人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的范围大,比较容易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急于让孩子谈体会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实际字词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了识记上,而阅读兴趣则被降低了。如若达到复述故事或谈出感想的层次,孩子起码要读三遍,在理解了故事的情况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出自己的体会。如果这个孩子的字词储备,语言储备不是很好,那么复述就成为难题,家长的失望又成为孩子的阅读负担,反倒是打压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适得其反。
     4.图画、音像代替阅读。
   现代社会电视、电脑、手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也有很多教育软件和节目看着很好,家长就把鼓励孩子看这些代替读书。我们首先要明确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样的,这种符号接触多了,在使用时就熟练自如。然而漫画、电视都是用音像来吸引人的,他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被动接受即可,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能力会低于那些经常看书的孩子。所以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敖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查看全部

   有一个“魔杖”,只要被它点中,学习和才能就更有潜力,这个魔杖会点中谁?魔杖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那就是阅读,谁热爱阅读,谁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幸运儿。

     在整个小学阶段,如果孩子爱不爱读课外书,对成绩影响不是不大,但是随着年纪的升高,她的知识储备和智力背景就会限制他继续提高,写作文的水平差距就越拉越大,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很难有丰富的词汇,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作文。
  现在大部分家长指导阅读的重要性,可是苦于自己的孩子不喜欢阅读,着急上火。有的家长说老师你推荐的书我都买了,堆在他的床头上、书桌上,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翻都不翻一下。
   有的学生天性爱读书,有的学生不爱读是因为家庭教育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晚饭后,当大人窝在沙发上嗑着瓜子看电视时,你吼孩子去读书,他肯定不愿意去。当你带着功利得目的让孩子多记几句你画出来优美词句,多识几个字时,孩子能对阅读感兴趣吗?
 阅读,最好像玩儿一样成为一种乐趣。文中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就是再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妈妈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陪孩子读书,背会古诗,孩子不仅能背过很多首古诗,而且识字量、阅读量超前于所在年级,一直到高中孩子的作文和各门功课都是最好的。
   孩子从小就有很好的语感。尹建莉一直强调圆圆不是个天才,就是个普通孩子,知识妈妈在培养孩子阅读了去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当妈妈觉得孩子可以读长篇小说时,于是自己每天阅读,“引诱”孩子来读,孩子就“上钩”了。
  很多家长也想效仿,这点值得表扬,但是笔者先给大家敲响警钟:请不要犯以下错误
   1.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讲故事担心孩子听不懂,就把书面语换成了口头语,其实,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书面语和口头语一样难懂,需要大量重复才能接受,而且最好从一开始就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接受的词语会更丰富。
     2.要求孩子一字一句的慢慢读。
   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犯的错误,总是让孩子慢慢读,仿佛这样所有的文字就都跑到孩子的脑袋中去了。
 衡量阅读能力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的读的人阅读能力低,一行一行读的人能力较好,一目十行的最好,这样的情况人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的范围大,比较容易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急于让孩子谈体会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实际字词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了识记上,而阅读兴趣则被降低了。如若达到复述故事或谈出感想的层次,孩子起码要读三遍,在理解了故事的情况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出自己的体会。如果这个孩子的字词储备,语言储备不是很好,那么复述就成为难题,家长的失望又成为孩子的阅读负担,反倒是打压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适得其反。
     4.图画、音像代替阅读。
   现代社会电视、电脑、手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也有很多教育软件和节目看着很好,家长就把鼓励孩子看这些代替读书。我们首先要明确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样的,这种符号接触多了,在使用时就熟练自如。然而漫画、电视都是用音像来吸引人的,他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被动接受即可,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能力会低于那些经常看书的孩子。所以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敖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