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

一个三岁半儿童的书架分享

视频教程rgjdq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 次浏览 • 2018-11-25 16:46 • 来自相关话题

[共读复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思维导图)

亲子教育360U2727083422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 次浏览 • 2018-11-18 09:05 • 来自相关话题

迟钝点,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亲子教育w110707830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9 次浏览 • 2018-11-17 13:51 • 来自相关话题

01

先做道选择题吧:
如果二选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
在朋友圈里小范围做了个调查,几乎都选择:敏锐。
这倒也不难理解。敏锐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机灵的、活泼的,常被视为聪明的孩子,相反,迟钝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呆板的、木讷的,常被看成需要调教的孩子。
然而,这里需留存一个问号,是这样吗?
再来看一个例子吧:
两个人都被蚊子叮了。A先生慌忙拍打,感觉痒,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继续抓挠的话,皮肤糜烂,变成湿疹。相反,B先生轻轻拍打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
相比A先生的敏感,B先生的迟钝显然更胜一筹。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引用了这个常见的例子,他将这种迟钝的力量称之为“钝感力”,并指出: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钝感力也是一种才能,而且只有具有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这个例子和说法是不是有点超出我们常规认识?
让我们返回去,再去想想前面那道选择题:敏感还是钝感?
[h2]02[/h2]小A当妈妈时已算高龄(37岁),女儿一出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和保姆对其照顾得精细有加,吃的要精挑细选,穿的、用的要时时消毒,家里要一尘不染。在外玩耍,女儿一碰花草树木,就被告诫“脏”;一要玩滑梯木马,大人就马上拿出消毒湿纸巾擦擦。简直是无微不至。
然而,一上幼儿园没两天,女儿就发烧了,还持续高烧,急坏了小A:“在家都好好的,去了幼儿园怎么就这样了?”言下之意,多少有怪责老师照顾不周的意思。
其实,小朋友初入幼儿园出现生病、不舒服等情况很常见,家长应该理解,初入园环境的变化,不仅孩子的心理需要适应,身体也需要适应。但为什么环境一变有些孩子马上就生病,而有些孩子就还挺健康呢?这里面有卫生环境的问题、有照顾者的问题、有孩子心理压力的问题,不过,关键的还是孩子身体抵抗力的问题。
与其对环境卫生太过敏感,还不如有个抵抗力强而钝感的身体。其实,卫生与疾病是你追我赶,不会停止。吃一点不洁净的东西,会增加肠内的细菌,对外来的细菌产生抵抗力,这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吃点细菌又何妨呢?
除了卫生问题,是不是在饮食上我们也不要太敏感?小A的女儿平常在家就是各种忌口,“这个太上火,那个太寒凉”,结果到了幼儿园一吃糖就上火,稍有不对就拉肚子。其实,与其精挑细选、各式讲究,不如坚守营养均衡这一原则,在不违背安全情况下杂食即可。
是不是在小伤小病时我们也不要太敏感?与其一碰到小伤小病就马上送医院,体温一高就要求医生打针,不如稍作观察,在正常范围内给点时间让身体慢慢恢复。人体天生就有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这种自愈力有人强有人弱。不给孩子的身体锻炼的机会,哪来强的自愈力呢?
身体的钝感力,是健康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有机会顺其自然发育,形成更强的抵抗力和自愈力,练就身体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3[/h2]再来看看孩子生活习惯养成,不少家长也是各种过度敏感:
吃饭:从边喂食边摆弄玩具,到下桌看电视喂,到满屋子追着喂;
睡觉:抱睡、摇睡、各种哄睡,孩子睡不着,大人各种焦虑强迫症;
大小便:从定时提醒,到定时“引导”,到强制要求;
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吃饭、睡觉和大小便,都是人的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困了,自然会睡觉;有大小便,自然会上厕所(虽然在很小时可能会尿裤子)。
这些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阶段,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是我们家长太敏感,太操心了,越俎代庖了。
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难带”:吃饭非得边玩边吃,睡觉非得哄抱,不小了大小便还非得靠提醒。“非得”二字就是不容变化,一旦其他方式,便一阵哭闹,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反省自己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反而一句话归结于这“熊孩子”“性子不好”“太执拗”。
这种太执拗,不少成年人也有。不管大事小事,非得顺着自己的意思来,把自己的执拗标榜成所谓的原则,丝毫没有弹性,难以适应环境和融入群体。
而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事事神经质,似乎怎样都可以,对环境切换更具灵活性,对人对事更具忍耐力和包容性。
观念的钝感力,是懂变通、能容纳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对孩子不娇惯,可以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存同求异”,练就观念上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4[/h2]似乎现在经常就看到某学生遇到困难或受到批评训斥就跳楼轻生的新闻,让人很是痛心。于是大家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了。
这是否也是钝感力的缺失呢?
想起两个典型的钝感力代表形象,一个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个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俩都是从一个别人眼中的“傻帽”,历经磨砺,成功逆袭。有什么共同点?总能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对冷嘲热讽不记恨,常怀感恩之心,而且一旦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绝不肯放弃——这些都是钝感力的表现。
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有钝感力的人,更能灵活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一点太重要了。职场上我们常见有人挨了训斥也不消沉,反而还愈挫愈勇,持续积攒才能,显然这是一种必需的软实力。
毕竟批评、困难、失败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标配”,培养孩子心理上的钝感力,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比如, 遇到同龄人争抢玩具、欺负人,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急于介入,静观其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又如,面对失败,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不要怕孩子委屈难受,不怨天尤人,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
心理的钝感力,是积极乐观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放手让孩子体味“酸甜苦辣”,可以让孩子练就心理的钝感力,这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5[/h2]说了这么多钝感力的好处,身体上的、观念上的、心理上的,但并不是要标榜“钝感”就比“敏感”好。
我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一句是“顺其自然”,一句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读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又想起了父亲的这两句话。
钝感也好,敏感也好,没有哪种性格、气质或体质类型是绝对好,或者绝对不好。
但相对于敏感,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忽略、甚至正在丧失某种叫钝感力的才能。而这种钝感力,恰恰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现在以及面向未来所需要的。
作为家长,我们至少有两点需要反思和修正的:一是我们对孩子标签式的错误评判;二是我们对孩子养育方式的过度敏感。
其实,家长迟钝点,孩子迟钝点,未尝不是好事。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反思育儿方式有感,与你分享探讨。 查看全部

01

先做道选择题吧:
如果二选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
在朋友圈里小范围做了个调查,几乎都选择:敏锐。
这倒也不难理解。敏锐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机灵的、活泼的,常被视为聪明的孩子,相反,迟钝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呆板的、木讷的,常被看成需要调教的孩子。
然而,这里需留存一个问号,是这样吗?
再来看一个例子吧:
两个人都被蚊子叮了。A先生慌忙拍打,感觉痒,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继续抓挠的话,皮肤糜烂,变成湿疹。相反,B先生轻轻拍打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
相比A先生的敏感,B先生的迟钝显然更胜一筹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引用了这个常见的例子,他将这种迟钝的力量称之为“钝感力”,并指出: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钝感力也是一种才能,而且只有具有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这个例子和说法是不是有点超出我们常规认识?
让我们返回去,再去想想前面那道选择题:敏感还是钝感?
[h2]02[/h2]小A当妈妈时已算高龄(37岁),女儿一出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和保姆对其照顾得精细有加,吃的要精挑细选,穿的、用的要时时消毒,家里要一尘不染。在外玩耍,女儿一碰花草树木,就被告诫“脏”;一要玩滑梯木马,大人就马上拿出消毒湿纸巾擦擦。简直是无微不至。
然而,一上幼儿园没两天,女儿就发烧了,还持续高烧,急坏了小A:“在家都好好的,去了幼儿园怎么就这样了?”言下之意,多少有怪责老师照顾不周的意思。
其实,小朋友初入幼儿园出现生病、不舒服等情况很常见,家长应该理解,初入园环境的变化,不仅孩子的心理需要适应,身体也需要适应。但为什么环境一变有些孩子马上就生病,而有些孩子就还挺健康呢?这里面有卫生环境的问题、有照顾者的问题、有孩子心理压力的问题,不过,关键的还是孩子身体抵抗力的问题。
与其对环境卫生太过敏感,还不如有个抵抗力强而钝感的身体。其实,卫生与疾病是你追我赶,不会停止。吃一点不洁净的东西,会增加肠内的细菌,对外来的细菌产生抵抗力,这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吃点细菌又何妨呢?
除了卫生问题,是不是在饮食上我们也不要太敏感?小A的女儿平常在家就是各种忌口,“这个太上火,那个太寒凉”,结果到了幼儿园一吃糖就上火,稍有不对就拉肚子。其实,与其精挑细选、各式讲究,不如坚守营养均衡这一原则,在不违背安全情况下杂食即可。
是不是在小伤小病时我们也不要太敏感?与其一碰到小伤小病就马上送医院,体温一高就要求医生打针,不如稍作观察,在正常范围内给点时间让身体慢慢恢复。人体天生就有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这种自愈力有人强有人弱。不给孩子的身体锻炼的机会,哪来强的自愈力呢?
身体的钝感力,是健康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有机会顺其自然发育,形成更强的抵抗力和自愈力,练就身体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3[/h2]再来看看孩子生活习惯养成,不少家长也是各种过度敏感:
吃饭:从边喂食边摆弄玩具,到下桌看电视喂,到满屋子追着喂;
睡觉:抱睡、摇睡、各种哄睡,孩子睡不着,大人各种焦虑强迫症;
大小便:从定时提醒,到定时“引导”,到强制要求;
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吃饭、睡觉和大小便,都是人的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困了,自然会睡觉;有大小便,自然会上厕所(虽然在很小时可能会尿裤子)。
这些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阶段,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是我们家长太敏感,太操心了,越俎代庖了。
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难带”:吃饭非得边玩边吃,睡觉非得哄抱,不小了大小便还非得靠提醒。“非得”二字就是不容变化,一旦其他方式,便一阵哭闹,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反省自己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反而一句话归结于这“熊孩子”“性子不好”“太执拗”。
这种太执拗,不少成年人也有。不管大事小事,非得顺着自己的意思来,把自己的执拗标榜成所谓的原则,丝毫没有弹性,难以适应环境和融入群体。
而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事事神经质,似乎怎样都可以,对环境切换更具灵活性,对人对事更具忍耐力和包容性。
观念的钝感力,是懂变通、能容纳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对孩子不娇惯,可以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存同求异”,练就观念上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4[/h2]似乎现在经常就看到某学生遇到困难或受到批评训斥就跳楼轻生的新闻,让人很是痛心。于是大家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了。
这是否也是钝感力的缺失呢?
想起两个典型的钝感力代表形象,一个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个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俩都是从一个别人眼中的“傻帽”,历经磨砺,成功逆袭。有什么共同点?总能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对冷嘲热讽不记恨,常怀感恩之心,而且一旦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绝不肯放弃——这些都是钝感力的表现。
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有钝感力的人,更能灵活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一点太重要了。职场上我们常见有人挨了训斥也不消沉,反而还愈挫愈勇,持续积攒才能,显然这是一种必需的软实力。
毕竟批评、困难、失败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标配”,培养孩子心理上的钝感力,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比如, 遇到同龄人争抢玩具、欺负人,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急于介入,静观其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又如,面对失败,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不要怕孩子委屈难受,不怨天尤人,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
心理的钝感力,是积极乐观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放手让孩子体味“酸甜苦辣”,可以让孩子练就心理的钝感力,这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5[/h2]说了这么多钝感力的好处,身体上的、观念上的、心理上的,但并不是要标榜“钝感”就比“敏感”好。
我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一句是“顺其自然”,一句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读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又想起了父亲的这两句话。
钝感也好,敏感也好,没有哪种性格、气质或体质类型是绝对好,或者绝对不好。
但相对于敏感,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忽略、甚至正在丧失某种叫钝感力的才能。而这种钝感力,恰恰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现在以及面向未来所需要的。
作为家长,我们至少有两点需要反思和修正的:一是我们对孩子标签式的错误评判;二是我们对孩子养育方式的过度敏感。
其实,家长迟钝点,孩子迟钝点,未尝不是好事。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反思育儿方式有感,与你分享探讨。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丨教你如何提升父母力

亲子教育上午/下午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8 次浏览 • 2018-11-17 13:49 • 来自相关话题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了,各位家长们,不知你家的新生是否已经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是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正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是否每天早上都哭着喊着不想去幼儿园?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已经适应了小学生的角色?上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
小升初的孩子,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课业和升学的压力?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写作业,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能让你“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家有二子,拥有多重身份:育儿与家教研究、写作、顾问、头条号作者、图书出版、译者等。
他们的第一本育儿手记《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之前我已经详细介绍过,书里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做主,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的是上一本的延伸,其核心理念是与孩子“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更不能用父母的权威去“操控”孩子怎么做。
这本书中的经验不仅来自与作者自身的家庭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在网络上与众多父母的互动。所以,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当你读到某个案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说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吗,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
《育儿基本2》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作者逐一介绍了“与孩子合作”的五个守则,对每个守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指出了每条守则使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父母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避免叛逆的青春期等。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是对自身“父母力”的一种有力表现。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父母力”。
父母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其中的段落来说明问题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可以作为我们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孩子与学校》
《夏山学校》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指南》
《童年的秘密》
《儿童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社会学》
《儿童人格教育》
《家庭导论》
《儿童人格养成》
《自卑与超越》
《孩子与恶》
《告诉孩子,你真棒!》
《爱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作者的基本教育原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的认知来源。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我相信作者在育儿过程中读过的书肯定远不止这些,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里体现出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强调的: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再通过你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终受益。
很多人养育孩子的方法,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当初我爸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也长的好好的。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与当年的我们大为不同,正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所说: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父母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我们需要成为养育型的父母,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回应,这样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内心世界无比充盈的人,并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正如简媜在《顽童小番茄》这本书中所说: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他们是未来世界暂时寄放在我们身边的奇珍异宝,我们终会退壁让位。在清褪之前,如果有机会替未来做些什么,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摘下诚心,拨一些时间,送给孩子们。
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一定要保证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爸爸徐智明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目前很多家庭的“隐形爸爸”育儿不同,他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不仅和妈妈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两个孩子发展成为独立、善良、有爱心、好学、喜欢阅读等性格特征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表现在父母要支持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成长。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为孩子“赋能”。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地完成作业及管理时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培养等等,作者将从《沟通的艺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工作》等非常实用的商业类书籍中汲取的知识来进行了上述说明,虽然这些书暂时是供大人阅读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将其中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并让孩子真正地用起来,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是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2个孩子的身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是支持孩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种理念是对《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主张的“让孩子做主”的理念的延伸。书中的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严谨,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单平实的表述,身为家长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会哪里翻哪里”。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并不可取,我们能做是借鉴与参考,再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家庭特色的育儿经验。
就像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父母的成长:育儿基本3》和《阅读力: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身为普通父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了,各位家长们,不知你家的新生是否已经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是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正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是否每天早上都哭着喊着不想去幼儿园?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已经适应了小学生的角色?上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
小升初的孩子,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课业和升学的压力?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写作业,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能让你“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家有二子,拥有多重身份:育儿与家教研究、写作、顾问、头条号作者、图书出版、译者等。
他们的第一本育儿手记《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之前我已经详细介绍过,书里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做主,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的是上一本的延伸,其核心理念是与孩子“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更不能用父母的权威去“操控”孩子怎么做。
这本书中的经验不仅来自与作者自身的家庭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在网络上与众多父母的互动。所以,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当你读到某个案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说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吗,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
《育儿基本2》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作者逐一介绍了“与孩子合作”的五个守则,对每个守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指出了每条守则使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父母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避免叛逆的青春期等。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是对自身“父母力”的一种有力表现。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父母力”。
父母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其中的段落来说明问题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可以作为我们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孩子与学校》
《夏山学校》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指南》
《童年的秘密》
《儿童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社会学》
《儿童人格教育》
《家庭导论》
《儿童人格养成》
《自卑与超越》
《孩子与恶》
《告诉孩子,你真棒!》
《爱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作者的基本教育原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的认知来源。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我相信作者在育儿过程中读过的书肯定远不止这些,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里体现出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强调的: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再通过你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终受益。
很多人养育孩子的方法,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当初我爸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也长的好好的。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与当年的我们大为不同,正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所说: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父母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我们需要成为养育型的父母,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回应,这样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内心世界无比充盈的人,并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正如简媜在《顽童小番茄》这本书中所说: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他们是未来世界暂时寄放在我们身边的奇珍异宝,我们终会退壁让位。在清褪之前,如果有机会替未来做些什么,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摘下诚心,拨一些时间,送给孩子们。
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一定要保证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爸爸徐智明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目前很多家庭的“隐形爸爸”育儿不同,他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不仅和妈妈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两个孩子发展成为独立、善良、有爱心、好学、喜欢阅读等性格特征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表现在父母要支持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成长。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为孩子“赋能”。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地完成作业及管理时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培养等等,作者将从《沟通的艺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工作》等非常实用的商业类书籍中汲取的知识来进行了上述说明,虽然这些书暂时是供大人阅读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将其中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并让孩子真正地用起来,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是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2个孩子的身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是支持孩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种理念是对《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主张的“让孩子做主”的理念的延伸。书中的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严谨,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单平实的表述,身为家长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会哪里翻哪里”。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并不可取,我们能做是借鉴与参考,再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家庭特色的育儿经验。
就像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父母的成长:育儿基本3》和《阅读力: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身为普通父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亲子教育junweitongto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 次浏览 • 2018-11-16 11:35 • 来自相关话题

小小公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想和你说两件事。
第一是关于时间
距离你出生的那一天已经1097天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一张存折,里面储存着你的时间,就算活到100岁也就36000天,现在你已经花掉了1097天,它也不会随你的意愿停止下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为了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然后再平静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你知道吗,能平静安详的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一件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当这本存折用完以后给你的最大的礼物。
你的这本存折虽然不能续存,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减少损失并且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这就是它给你最好的利息。
这本存折完全由你掌管,谁也偷不去,怎么使用它是你一生要修习的,妈妈也仅仅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因为妈妈也还在修习的路上。
第二是关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己,对,就是你自己!创造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妈妈只是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途径而已,希望你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过上妈妈也不曾遇见的人生。
这个世界生就不公平,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确定了资源分配的不均,有的孩子衣食无忧,有的孩子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所以与别人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流行文化把什么都拿公平来衡量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记得要和自己比,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好过昨天的自己,如果未来你有能力,就要去帮助那些活的比你差的人,尤其是那些虽然活的不够好但非常努力的人。你们加在一起就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妈妈很少给你讲童话故事,未来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丑恶,你会慢慢发现妈妈也不是你最初认为的那般美好,但你要始终相信,一切都正在变好,妈妈希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困难的背后机会重重。
我们的存折每一天都在花销,不管你愿不愿意开不开心,在时间的长河里停下来本身就意味着倒退和浪费生命,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生活,不管你选择了怎样一种生活。
妈妈观察过很多的爷爷奶奶爬满皱纹的脸庞,他们的皱纹有的是一个微笑的形状,有的是严肃的形状,有的是伤心的形状,这些皱纹就写满了他们或幸福或严谨或悲伤的一生。妈妈希望你认真的生活,因为常常真心的微笑而在老的时候笑出一个开心的模样,用皱纹盛装你所有幸福的记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妈妈只能告诉你,你自己觉得值得的就是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家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过上成功、幸福、智慧、自由的完美人生,不完美的才是真的人生,所以这一生,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妈妈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老师给他的女儿弯弯讲了一个故事,现在,妈妈也想讲给你听:

有个叫上帝的人,他开了一家努力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的多,有的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在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帐。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上帝很忙很忙。

但事实总是这样,总是那么几个最努力的人有最多的回报,这工作也太不好玩啦。

所以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即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的家伙。

所以,宝宝,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地拿到了金卡。

这封信也是妈妈为你准备的生日梦想储蓄罐的一部分,手写的妈妈已经放在了信封里。今天就到这儿吧,未来每一年的这一天,妈妈都会写一封信给你,或者关于朋友、或者关于学习、或者关于爱情……
最后,祝你生日快乐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爱你的妈妈
2016年11月10日 查看全部

小小公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想和你说两件事。
第一是关于时间
距离你出生的那一天已经1097天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一张存折,里面储存着你的时间,就算活到100岁也就36000天,现在你已经花掉了1097天,它也不会随你的意愿停止下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为了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然后再平静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你知道吗,能平静安详的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一件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当这本存折用完以后给你的最大的礼物。
你的这本存折虽然不能续存,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减少损失并且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这就是它给你最好的利息。
这本存折完全由你掌管,谁也偷不去,怎么使用它是你一生要修习的,妈妈也仅仅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因为妈妈也还在修习的路上。
第二是关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己,对,就是你自己!创造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妈妈只是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途径而已,希望你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过上妈妈也不曾遇见的人生。
这个世界生就不公平,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确定了资源分配的不均,有的孩子衣食无忧,有的孩子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所以与别人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流行文化把什么都拿公平来衡量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记得要和自己比,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好过昨天的自己,如果未来你有能力,就要去帮助那些活的比你差的人,尤其是那些虽然活的不够好但非常努力的人。你们加在一起就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妈妈很少给你讲童话故事,未来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丑恶,你会慢慢发现妈妈也不是你最初认为的那般美好,但你要始终相信,一切都正在变好,妈妈希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困难的背后机会重重。
我们的存折每一天都在花销,不管你愿不愿意开不开心,在时间的长河里停下来本身就意味着倒退和浪费生命,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生活,不管你选择了怎样一种生活。
妈妈观察过很多的爷爷奶奶爬满皱纹的脸庞,他们的皱纹有的是一个微笑的形状,有的是严肃的形状,有的是伤心的形状,这些皱纹就写满了他们或幸福或严谨或悲伤的一生。妈妈希望你认真的生活,因为常常真心的微笑而在老的时候笑出一个开心的模样,用皱纹盛装你所有幸福的记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妈妈只能告诉你,你自己觉得值得的就是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家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过上成功、幸福、智慧、自由的完美人生,不完美的才是真的人生,所以这一生,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妈妈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老师给他的女儿弯弯讲了一个故事,现在,妈妈也想讲给你听:


有个叫上帝的人,他开了一家努力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的多,有的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在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帐。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上帝很忙很忙。

但事实总是这样,总是那么几个最努力的人有最多的回报,这工作也太不好玩啦。

所以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即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的家伙。

所以,宝宝,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地拿到了金卡。

这封信也是妈妈为你准备的生日梦想储蓄罐的一部分,手写的妈妈已经放在了信封里。今天就到这儿吧,未来每一年的这一天,妈妈都会写一封信给你,或者关于朋友、或者关于学习、或者关于爱情……
最后,祝你生日快乐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爱你的妈妈
2016年11月10日

一封未曾公开的信

家庭教育Scorpio_饺™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3 次浏览 • 2018-11-15 11:43 • 来自相关话题

四(四)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各位家长:
      很遗憾。今天我不能亲身体验坐在小胡旁边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也想对小胡说声抱歉。希望这封短信能做些弥补。
      据说聪明的犹太人在孩子一岁时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我记得一位哲人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我建议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几本书,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当初读这些书时曾经被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物吸引了、逗乐了、感动了。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和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和朋友分享读书收获的快乐、感动和启示。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时间是有限的,除了阅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学习、运动等等。所以,读什么书是应该有选择的。选择了一本粗糙的枯燥的浅陋的书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本精美的有趣的有益的书。我们要读有思想有价值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书。当然很多这样有益的书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们,但是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书同时还很有意思,比较浅显,图文并茂。我们不妨先读一读这样有意思的书。比如:绘本。我和小胡曾经读过几本不错的绘本,印象最深刻的有吉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还有一本讲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花盼》,最早的一本当然是小朋友们都熟悉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大家最爱读的还是童话、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夏洛的网》《一千零一夜》《小猪唏哩呼噜》等,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和小胡最早读的童话是《舒克与贝塔》讲两只小老鼠的有趣故事,读过不止一遍的有《小王子》 ,一个充满好奇,爱思考的小男孩,对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疑惑,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童话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所以,童话应该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而且经典的童话故事我们应该重读。最近一起读的童话是《毛毛与时间的故事》,这是去年暑假阅读的。这个故事教给我太多,小胡也小有收获,他隐隐约约地知道,时间除了用来工作还应该用来陪伴家人、思考问题、和朋友交流、玩耍。但是,我希望长大一点,他能再来细细读读这个故事,相信那时候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和童话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给我们一些道理的还有小说。我知道,不少同学读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也理解不少小朋友喜欢柯南、福尔摩斯、哈利波特,因为搞笑、科幻、悬疑读来轻松、引人入胜。但是,就像不能因为喜好而偏食一样,不能因为喜好而过早地将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小说拒之门外。我和小胡共读过两本不错的小说,一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前者是一个日本的作家回忆自己的幼儿园、小学生活,后者讲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男孩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当然《鲁兵逊漂流记》的缩减版小胡也读得津津有味。除了童话和小说,我觉得小朋友们还可以读读诗歌、散文,尤其是一两千字的叙事、写景、记人的散文,冰心、龙应台、三毛、毕淑敏,朱自清、余光中、林清玄、野夫、汪曾祺等是不错的选择。
( 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举行一次亲子阅读活动,我因工作未能参加,特别遗憾。事后想着如果我去和孩子们聊,我会说些什么,于是有了这封未曾公开的信。) 查看全部


四(四)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各位家长:
      很遗憾。今天我不能亲身体验坐在小胡旁边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也想对小胡说声抱歉。希望这封短信能做些弥补。
      据说聪明的犹太人在孩子一岁时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我记得一位哲人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我建议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几本书,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当初读这些书时曾经被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物吸引了、逗乐了、感动了。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和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和朋友分享读书收获的快乐、感动和启示。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时间是有限的,除了阅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学习、运动等等。所以,读什么书是应该有选择的。选择了一本粗糙的枯燥的浅陋的书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本精美的有趣的有益的书。我们要读有思想有价值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书。当然很多这样有益的书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们,但是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书同时还很有意思,比较浅显,图文并茂。我们不妨先读一读这样有意思的书。比如:绘本。我和小胡曾经读过几本不错的绘本,印象最深刻的有吉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还有一本讲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花盼》,最早的一本当然是小朋友们都熟悉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大家最爱读的还是童话、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夏洛的网》《一千零一夜》《小猪唏哩呼噜》等,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和小胡最早读的童话是《舒克与贝塔》讲两只小老鼠的有趣故事,读过不止一遍的有《小王子》 ,一个充满好奇,爱思考的小男孩,对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疑惑,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童话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所以,童话应该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而且经典的童话故事我们应该重读。最近一起读的童话是《毛毛与时间的故事》,这是去年暑假阅读的。这个故事教给我太多,小胡也小有收获,他隐隐约约地知道,时间除了用来工作还应该用来陪伴家人、思考问题、和朋友交流、玩耍。但是,我希望长大一点,他能再来细细读读这个故事,相信那时候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和童话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给我们一些道理的还有小说。我知道,不少同学读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也理解不少小朋友喜欢柯南、福尔摩斯、哈利波特,因为搞笑、科幻、悬疑读来轻松、引人入胜。但是,就像不能因为喜好而偏食一样,不能因为喜好而过早地将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小说拒之门外。我和小胡共读过两本不错的小说,一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前者是一个日本的作家回忆自己的幼儿园、小学生活,后者讲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男孩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当然《鲁兵逊漂流记》的缩减版小胡也读得津津有味。除了童话和小说,我觉得小朋友们还可以读读诗歌、散文,尤其是一两千字的叙事、写景、记人的散文,冰心、龙应台、三毛、毕淑敏,朱自清、余光中、林清玄、野夫、汪曾祺等是不错的选择。
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举行一次亲子阅读活动,我因工作未能参加,特别遗憾。事后想着如果我去和孩子们聊,我会说些什么,于是有了这封未曾公开的信。

【合集】【学习/读书/放松音乐】戴上耳机,进入自己的世界吧

伴奏音乐rivery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0 次浏览 • 2018-11-06 10:37 • 来自相关话题

【学习/读书/放松音乐】自己收藏的一些让人静下心来的背景音乐【lofi hip hop music】

伴奏音乐yjgyso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86 次浏览 • 2018-11-06 10:35 • 来自相关话题

【Study with me】实时学习1小时 和博士一起学习|高效率专注背景音乐

伴奏音乐小小的一个人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0 次浏览 • 2018-11-06 09:54 • 来自相关话题

【✨学习BGM】学习背景音乐合集♡学习向|作业用|读书|放松|助眠|24h读书室♬Chill--Lofi-Jazz-HipHop

伴奏音乐有恒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9 次浏览 • 2018-11-06 09:53 • 来自相关话题

条新动态, 点击查看
瑜伽体式精讲

瑜伽体式精讲 回答了问题 • 2018-05-30 23:30 • 1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

赞同来自:

1
家长成为孩子爱阅读的榜样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0408ee18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希望自己家的宝贝爱看书,身... 显示全部 »
1
家长成为孩子爱阅读的榜样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0408ee18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希望自己家的宝贝爱看书,身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是一个爱阅读的人哦。

http://p3.pstatp.com/large/dd200039a100b07528a
http://p3.pstatp.com/large/dd200039a0ee9788b4e

2
尽力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阅读角

在欧美国家,每个家庭都很重视阅读角的创设,他们的设计很简约,通常利用墙角的位置,用地毯或小书架划分出一个阅读的小空间,提供一个舒适的或坐着、或躺着的自由空间,一个孩子可以自行取放书的小架子或篮子,放置几本宝贝适合看的书,阅读角就创设好了。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0f2210033e
http://p1.pstatp.com/large/dd4000920121c0bc08b


http://p1.pstatp.com/large/dd400092011b91d7a02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436d96f3b


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阅读角,让孩子可以自由在这里阅读,在这里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角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境支持!
http://p3.pstatp.com/large/dd00007b7ec668f0fb9

3
常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屋

很多家长到了周末,都会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屋坐一坐,看看书,图书馆和书屋的阅读氛围很浓,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看书,会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鼓励呢!
http://p3.pstatp.com/large/dd00007b7eaa2002f4a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0e11a3b4f3
http://p1.pstatp.com/large/dd40009200dc5dc1994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7f1884c04
http://p3.pstatp.com/large/dd200039a0f89026ca8
http://p3.pstatp.com/large/dd00007b7e9df3d6247
http://p3.pstatp.com/large/dd00007b7eb1cc068f5
http://p1.pstatp.com/large/dd00007b7e86ad30573

4
让孩子每天都有有一段自己阅读的时间

4岁以下的孩子,阅读多以亲子阅读为主要方式。因此,家长最好能够每天固定时间陪孩子读书。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坚持陪伴,一般情况下,可以在30分钟左右,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厌烦。

如果孩子养成习惯了,当然就可以由他们自己阅读了,但是时间一定要固定。

http://p1.pstatp.com/large/dd200039a14384dfa6c
http://p1.pstatp.com/large/dd00007b7ed0911f4a2


5
睡前,总有一段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

http://p3.pstatp.com/large/dd200039a11ef4b4cd6

哈佛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他们邀请家有2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参加睡前亲子阅读活动,在经过一年的时间之后,科学家们发现,男人做为书本的阅读者,对孩子的帮助反而比细心的女性更大,在阅读的过程中,男人更容易引发发散性的思维和更有想象力的讨论,因而对孩子特别是女孩的语言发育更有帮助。
http://p9.pstatp.com/large/dd200039a12c0e53ba4


6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喜欢走进书店,书屋,
随意地翻翻看看;

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
就能认认真真的读一下。

在哪个地方,
都可以让阅读
成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无论和谁,
有书的时候都可以
尽情阅读和分享;
而且真的会很喜欢书,爱惜书!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3a77bcb9a
http://p9.pstatp.com/large/dd4000920153d373c79
http://p3.pstatp.com/large/dd200039a1302f11184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920169d072b66

当阅读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时,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就形成了


http://p1.pstatp.com/large/dd200039a19a935a93d

战隼

战隼 回答了问题 • 2018-05-30 12:50 • 1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

赞同来自:

跟深度阅读无关,完全是家长过于急功见利,拔苗助长,如果你报着让孩子读点书就能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还是趁早放弃吧。
阅读并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级应该是10岁,从3、4岁左右开始读绘本多说也就是几百本,7、8岁左右能开始看文字的书,2-3年多点也就是200-30... 显示全部 »
跟深度阅读无关,完全是家长过于急功见利,拔苗助长,如果你报着让孩子读点书就能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还是趁早放弃吧。
阅读并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级应该是10岁,从3、4岁左右开始读绘本多说也就是几百本,7、8岁左右能开始看文字的书,2-3年多点也就是200-300本薄一点故事书的量,就这点阅读量想在作文上立刻看到效果,基本是在作梦。
从小开始阅读,如6、7岁开始阅读文字的故事书,按每周一本到二本故事的量。一般想看到一些效果,快一点要初中高中左右,这时在写作时才能看到角度和深度的积累和变化。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在作文上跟同学慢慢拉开差距,眼界、角度、深度、风格,结构都会有一些不一样。他们会觉得写作文并不困难,很轻松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而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量只停留在教科书、少量课外书和一些流行小说上,在写作时很难写出独特的观点,文章平淡无奇,泛泛而论,词汇、结构或引用都非常的窄,作文也很难写出高分。哪怕去补课,提高作文分数会花很大精力才能看到效果。
要是慢一点会在上大学时才能体会到阅读量大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喜欢阅读的人,会经常深入思考,自己的三观会比同龄人更早形成,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更容易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会人云亦云,无脑盲从。形成阅读的习惯,并坚持长期的阅读,不会在短期内看到什么变化,但会小的地方开始影响和改变思维方式、气质等因素,一旦遇到些事情很容易就看到跟同龄人之间的差别所在。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有单独的篇幅来说阅读的重要性。长期稳定的坚持阅读,形成阅读习惯之后,相当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除了能在日积越累中锻炼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思维方式、眼界,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本身需要长期练习,初期大都是从模仿开始,比如小学写作大都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套路。孩子在初期写作时,想把一件事表述清楚都很难,也无法理解逻辑关系。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引导,帮忙孩子轻松把作文写出来,减少恐惧感。
点击我的头像,在前段时间回答过: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文?里面提到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而轻松的写好作文。
先别想做什么深度阅读,先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家长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看电视剧的习惯,多陪孩子看看书,阅读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别心急,先坚持几年阅读再说。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还是以我儿子淏仔为实例,说一说我家的阅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一)我对阅读的重视之源
首先,我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买这本书时,淏仔刚刚几个月大。非常感谢这本书,是这本书在我的脑海中建立起阅读的重要概念,让我深... 显示全部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还是以我儿子淏仔为实例,说一说我家的阅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一)我对阅读的重视之源
首先,我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买这本书时,淏仔刚刚几个月大。非常感谢这本书,是这本书在我的脑海中建立起阅读的重要概念,让我深知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是这本书让我有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想法。
(二)启蒙绘本《小熊宝宝》
逛了很多网站,看了很多书评,最终选了几套启蒙绘本。这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小熊宝宝绘本》,也是我的俩个孩子最爱看的一套,以至于看的烂了,用透明胶粘了又粘。
http://p3.pstatp.com/large/2ed40001e1f46706aa49

(三)不断试探孩子的阅读时间点
在淏仔9个月时,我拿出一本《小熊绘本》给他读,他听了一两页,就直接把书抓过去当玩具玩。我一看,时机尚未成熟,便收了起来,不强迫。
淏仔11个月时,我又拿出一本给他读,他还是听了一两页,就跑了,不感兴趣也听不下去。
淏仔13个月时,我再次试探,再次被淏仔拒绝。
从此,我每隔一两周就拿出来一本试一试,直到淏仔一岁半时,才能安静的听我读完一本绘本,才开始对书感兴趣。
从那时开始,我把绘本放到很多淏仔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比如地垫上、他的小床上、玩具旁边,以此增加他想要读书的几率。所以,每天他都会要求我给他读绘本。慢慢的,他越来越能理解书里的图画与内容,感觉到故事的有趣,越来越喜欢看。
有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让我把这15本绘本都给他讲一遍,他才会放过我。
淏仔最初的阅读兴趣,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阅读时间点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九个月已经可以自己看一二十分钟的书了,而有的孩子两岁才能看完一本绘本。我们不比较,不焦虑,耐心的找到自己孩子的时间点,慢慢引导就好。
也许有的孩子已经大了,甚至上了小学。那也没关系。晚点开始,也好过原地踏步。而且,在认识到阅读重要性之后,越早让孩子开始,越容易养成习惯。
找到孩子阅读的兴趣点,合适的时间点,帮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书,从每天五分钟、十分钟开始培养习惯,坚持下来,也可以培养出阅读习惯的。
http://p3.pstatp.com/large/2ece00033b08d0e9aa2e

(四)讲故事是一项技术活
我的两个孩子都特别喜欢我给他们讲故事,偶尔老公讲一讲,孩子们都万般嫌弃。
给孩子们讲故事,要讲的有趣,孩子们才会爱听。
大灰狼,就要粗粗的声音;小白兔,就要细细的可爱声音。
生气了,就皱着眉头讲;开心了,就笑着讲出来。
讲故事的一个个小细节,姿势、神态、语气,都会对孩子的专注力有影响。
家长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就非常愿意听。
反之,若是像我老公一样,总是一个平和语调讲,没有高低起伏,孩子们不喜欢,听得时候还容易走神。
故事讲得好,是对孩子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我家,我的故事比动画片对孩子们的诱惑更大。
以前我们和老人一起住时,老人晚上总爱看电视,孩子们有时候在我做家务时,会到爷爷奶奶卧室看电视。
等我忙完,就拿两本他们喜欢的绘本,坐在沙发上对东卧室喊一句:“我要讲故事啦,谁想听故事?”
然后,不到十秒钟,就会听到两个孩子一边跑出来的脚步声,一边喊:“我要听故事!我要听故事!”
两个孩子迅速挤在我身旁,兴奋的等我讲故事。
只要家长多用心,总会有收获的。
http://p3.pstatp.com/large/2ece0003405343d2ce3c

(五)阅读习惯的养成
淏仔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我陪着他。他可以随时让我给他讲故事。那时,我们的阅读每天都在继续,每天都会读不少。
上了幼儿园之后,白天淏仔都在幼儿园,下午四点半才放学回家。淏仔回家以后,就想疯玩。在幼儿园的种种拘束感,要好好的释放出来。
这种情况下,我并不会强行叫他过来看书,他想玩就尽情的玩吧。
我能做到的是,无论有多忙,睡前都会有故事时间。
我也是用讲故事来吸引孩子早点上床的。
我会对孩子们说:“宝贝们,晚上想听睡前故事吗?想的话就赶快刷牙哟,超过九点我就不讲故事啦!”
孩子们一听,赶紧收起玩具,刷牙、洗脸、上床,一气呵成。
因为他们知道,妈妈是说话算话的,真的超过九点了,他们就真的没有故事听了。所以,平日里我们家长的言行一致、和善而坚定的执行规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也是相当重要的。
http://p3.pstatp.com/large/2edc0001dba44e212980

当然了,除了这些,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否则也很难坚持:
(1)不要有即时的功利心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都是有目的的。最基础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上学轻松些,写个好作文,考个好分数。长远一点的目的,包括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文学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等等。
我这里说的即时功利心,不是指这些目的,而是讲完故事马上想看到效果。
比如: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一遍,或者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是否听懂了。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还会让写过读后感。
这些都等于在说:宝贝,我给你读了好几个故事了,你学到了什么?
这就是功利心,即时的功利心。
这种功利心会将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孩子慢慢会为了不复述、不回答问题、不写读后感,而不去听你讲故事,不去自主阅读。他会认为阅读一点也不好玩,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压力。
阅读,是个细水长流的事情,是个铁杵磨针的事情。
阅读不会带来如此短期的效果,我们需要耐心些,再耐心些。阅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习惯养成,孩子读的书多了,积累的多了,量变才会产生质变。
(2)让孩子有选择权
淏仔每天都要看不同的书,今天看了这本,明天就换成另一本。
而他妹妹玥玥,喜欢一本书可以持续看一两个月,百看不厌。
玥玥四岁的时候,喜欢上了《白雪公主》。这是迪士尼童话中的一本,一共28页,讲一次需要20分钟。这套书在我家书柜上已经搁置了一年多,突然间得到了女儿的恩宠。
那段时间,她天天晚上让我讲这本书,我建议过要不要换换《一百零一忠狗》或者《美女与野兽》,可是她不,她就要听《白雪公主》。
大概连着讲了两个月,我在讲的时候,有个“的”没读,她都会给我提出来,让我重新读。可见她都已经会背了,却还喜欢听我讲。
即使我讲的都快吐了,还是尊重着她的选择。
终于,她听得过瘾了,终于,她移情别恋了,喜欢上了《不一样的卡梅拉》。
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买不同类型的书放在家里,孩子们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兴趣。这个时间段他们不喜欢这套书,再过几个月没准就会爱不释手。
给孩子自主性和选择权,可以建议,但不要强迫孩子看什么书。
(3)家长要做出榜样
文章开头提到过,我老公是不喜欢看书的人。所以,我家的榜样只有我来做。
即使是捧着小说看,我每天也要坚持捧一会儿。看到精彩的地方还会开心的说:“哇,这个故事真精彩!太好看啦!”
让孩子也能感受到我从书中得到的乐趣,让他们意识到读书是可以让人开心的。
现在,淏仔七岁多了,已经有了每天半个小时自主阅读的习惯。
即使这样,他如果晚上还想让我给他讲睡前故事,我依然会给他讲,我从没过“你都认识字了,自己看吧”这样的话,因为,我一直把睡前故事当成我们的亲子活动,没有应该不应该,没有考核复述,只有简简单单的是温馨和幸福。
http://p3.pstatp.com/large/4a35000415323377ab39

任何时候都可以。
对宝宝的早教,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最主要的是,要一直坚持下来。
我家宝宝现在快三岁了,特别喜欢看书、听我讲故事。
看书听故事已经成了每天游戏的... 显示全部 »
http://p3.pstatp.com/large/4a35000415323377ab39

任何时候都可以。
对宝宝的早教,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最主要的是,要一直坚持下来。
我家宝宝现在快三岁了,特别喜欢看书、听我讲故事。
看书听故事已经成了每天游戏的一部分。
而且我发现她的语言能力真的超级强。
她能用一句比较复杂的句式把一件事情阐述出来,
而且思维清晰,有条理,不结巴,不重复。
和同龄的宝宝相比,真是强太多了。
我想这可能是我一直对她坚持的“早教”有关吧。
我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妈妈们,妈妈们参考一下,应该会对你家宝宝的早教有所帮助吧~
http://p3.pstatp.com/large/4a33000415427642d780

孕期的早教怀孕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对肚子里的宝宝进行交流了。

每天打打招呼,问个好,摸摸肚子告诉宝宝我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要去哪里,又有什么事,等等之类的生活琐事,一句两句地,我都会摸着肚子,轻声温柔地对宝宝说。
出门在外的时候,我会把我看到的,她的世界之外的事物,都讲给她。
虽然她看不到,但是她可以通过我的描述,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从她还是一颗小肉芽芽开始,直到她出生,这都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告诉宝宝,现在是什么时间(白天或是黑夜,上午或是下午或是晚上),什么地点,都有什么人,我在做什么,大家在做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胎教故事书什么的也买了一堆,晚上睡觉前,如果能想起来,也会找一个比较喜欢的故事,讲给宝宝听。
尽管宝宝都不懂我在说些什么,但是我坚信这样做会产生一种感情联结,
宝宝一定能感觉到我是爱她的,而且,我对她的爱,会给她自信。
当然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对肚子里的宝宝说话啦。不然人家还以为遇到了神经病呢~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或者和老公在一起的时候,就多给宝宝说说话吧~
http://p9.pstatp.com/large/4a350004154e9d819e86

出生后的早教和孕期一样,我依然在坚持给宝宝讲周围的一切事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不同的事,宝宝现在不仅能听我讲,而且也会自己用眼睛看了。
所以,我在给宝宝讲身边事物的同时,也会一样一样指给她看。
同样,给宝宝讲绘本故事,也是生活中常做的一件事。
讲绘本故事的时候,要确保宝宝也方便看到绘本内容,语速要稍微慢一些,发音也要标准,吐字清晰。
有时候我还会用夸张一点的声音,模仿绘本里小动物说话,或者做一些夸张的动作,把宝宝带入故事情境中。
这样做,对于培养宝宝爱看绘本故事的习惯,超有帮助的。妈妈们一定要试试这个方法。
干巴巴地对着书本一句一句地念故事,会把你自己也念到无聊的,更不要说是听故事的宝宝了,没有听睡着,那已经是很给你面子了~
http://p9.pstatp.com/large/4750000adc0b9cb66701

专属宝宝的书柜我本人是比较喜欢看书的。也一直都在培养宝宝看书的兴趣。

关于培养宝宝看书兴趣的方法,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分享给妈妈们,妈妈们不妨一试。
反正我家宝宝现在超级爱看书,每天都会拿着绘本来缠我让我给她讲故事。
多买绘本。爱看书的妈妈们都知道,绘本挑选真的是一门学问。孩子的书真的不便宜,每一次给宝宝买新书,生怕买来的书内容低质或者宝宝不爱看,花冤枉钱,我都要翻翻看看好多资料,对比挑选好久,才能确定。为此,我还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好的绘本书名字都记下,然后再对比内容挑选……当然,首选获奖绘本。懒得自己去挑的妈妈们,私信里或者同名公众号里回复“绘本推荐”,我会把书单整理好发给你~
给宝宝准备一个专属于她自己的阅读空间。我在书柜旁边铺了一个软垫,放上靠枕,算是书柜旁的一个阅读小角落。又把我的一节书柜,最下面的三层都腾出来,专门给宝宝用。因为宝宝身高才一米左右,最下面的三层,正好适合她的高度。最下面一层放水彩笔,油画棒,画画板等一些文具用品;再往上一层,放宝宝的所有绘本。这个高度,是正适合她的高度,想看书或者画画,自己随时就可以方便拿,不用等大人帮忙。
把每天的零碎时间都用来看书,而且,每次我看书的时候,都会把宝宝叫过来一起。不管她当时愿不愿意看书,但至少我要让宝宝看到,我在看书,看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如果家长经常在陪宝宝的时候玩手机,宝宝也会跟家长学得迷恋上玩手机;如果家长经常陪孩子看书,那么,孩子也一定会慢慢把看书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吧,如果再想起其他什么,再在同名公众号里编辑做补充。
http://p9.pstatp.com/large/4a350004155e8b674a4b

写在最后的话我家宝宝能有比同龄人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现在爱看书的好习惯,我觉得,我平时对她多说话,以及在生活中熏陶她读书的习惯,这些刻意培养都是有一定功劳的~
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受家长影响最多的。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先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身作则,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http://p3.pstatp.com/large/4a33000414801921e765

做懂孩子的妈咪,懂妈咪的育儿号。育儿路上,温柔李妈咪伴您一起成长~
同名公众号里与您分享更多育儿干货~
80后虎妈虎爸

80后虎妈虎爸 回答了问题 • 2018-05-30 02:10 • 8 个回复 不感兴趣

有哪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书?

赞同来自:

适合亲子阅读的书实在太多,现在流行的绘本都是适合亲子共读的。然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选择书籍一定要遵循
http://p3.pstatp.com/large/3ea500040835a7cd4ef3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家孩子年龄的书籍,偏大的孩子... 显示全部 »
适合亲子阅读的书实在太多,现在流行的绘本都是适合亲子共读的。然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选择书籍一定要遵循
http://p3.pstatp.com/large/3ea500040835a7cd4ef3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家孩子年龄的书籍,偏大的孩子看不懂,偏小的他又没兴趣,所以年龄一定要合适。
http://p3.pstatp.com/large/3ea2000405c17e2c7e64

其次,内容要选孩子喜欢的,只有孩子真的有兴趣她才愿意继续读下去,并学到其中的内容。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任由父母揉搓捏玩的泥娃娃,想塑造成什么样就照着什么样的模子来捏。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理解父母对孩子会心存期待,但实在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没有错,可究竟什么是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思维层次提升之后... 显示全部 »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任由父母揉搓捏玩的泥娃娃,想塑造成什么样就照着什么样的模子来捏。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理解父母对孩子会心存期待,但实在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没有错,可究竟什么是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思维层次提升之后的通透、精神得到滋养之后的从容。
这些都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能读来的。只有孩子真正地以读书为乐,以思考为习,才能让书里的智慧真正长进孩子的身体里。
让孩子多读书当然很重要,但靠“逼”,恐怕父母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现在是一个“互联”的世界,把孩子圈进在一个你所认为的纯净环境里,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剥夺。从没有过选择权的孩子,是无法生发出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控力的。
更何况,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也不是洪水猛兽,为什么就一定不能看呢?
要知道,禁止等于诱惑。如果你逼着孩子整天看书,坚决不让他看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个孩子长大后会特别痛恨看书,反而沉迷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
只让孩子看书,也会让孩子对世界的理解过于单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思考。没有思考,没有与生活的融合,就算读的书再多,也是无用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出他内在的生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刻板地把孩子强行塑造成那个自己想要的样子。
ynpr719

ynpr719 回答了问题 • 2018-05-30 01:28 • 9 个回复 不感兴趣

小学生怎样进行有效阅读?

赞同来自:

常言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多么贴切的标签啊,贴在了我们一个个号称读书爱好者的身上。
自从在jint软件里练习了速读后,我的阅读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我抽丝的速度也有所加快了。只是面对茫茫的书海,我的收获感却不明显,突然间觉得自己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显示全部 »
常言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多么贴切的标签啊,贴在了我们一个个号称读书爱好者的身上。
自从在jint软件里练习了速读后,我的阅读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我抽丝的速度也有所加快了。只是面对茫茫的书海,我的收获感却不明显,突然间觉得自己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罢了。想到别人的读书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自己的读书却漫无方向,不免有些迷茫。
直到看到了某大神的读书经验,我瞬间活血复活。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试行,感觉读书不再只是水过无痕,我开始体验到读书的收获感。因此结合了我这段时间来的经验感悟,便写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领域别泛,把自己往精里读
通常我们都会贪心地觉得:书读得越多,跨的领域越广,就代表我们越有“料”。但往往当别人问我们某一领域专业的问题时,我们的无言以对才让自己发现:我们的“料”只有半桶水,甚至只有一碗水。
起步时,把书的的领域选得太广,也会造成我们的焦虑心理。你想读了那么多书,可是在别人面前还是人言微轻的,那不内心抓狂吗?
所以,读书先别求“泛”,先专攻“精”。所谓的“精”其实就是专于某一领域。
二、进入精读,打造个人核心力
先选定你读书的领域,该领域可以是你的工作所需、兴趣所需,生活所需。然后在选定领域后,制定一个读书周期,例如:一百天。周期不能太短,否则不能达到精读的效果。在制定的周期里,不要轻易改变精读的领域。
接着,把该领域的书都找出来读。当时我是选定了有关“如何阅读”的领域,所以我当时就挑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沟通圣经——快速阅读》、《这样阅读一本书》等等相关的书籍。
三、时、速、用结合,真正让读书达到精
时: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具体执行的时间。像我当时在阅读周期内,就给自己制定了,在午饭后和入睡前各一小时的阅读时间。要知道设具体的时间点很重要,因为这样执行力度会更好,而且也利于自己坚持下去。
速:就是针对不同的书籍、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像阅读《这样阅读一本书就够了》时,我就先全书速读一遍,然后对自己觉得有用的内容:便签读书法,再慢慢细读了一遍。
用:把书中所讲述的内容转化为己用。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中,作者提出做读书笔记时,可以用圆圈符号代表摘抄书中的原话,用星星符号代表自己对此话的感想。那我以后在做笔记的时候,我就把这两种标记作为都用上了,“用”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精读之后,再进入泛读。
当我们度过了精读这个阶段,那时我们的底子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就可以开始泛读了。
泛读,就是没有书籍领域性的限制,它就是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而读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地阅读了。像我当时在看书时发现自己的自控能力差,于是我便在后期的泛读书单中,选择了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超级时间倍增术》。
然后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外,写作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途径,于是我便读了《完全写作指南》,所以说,泛读并不需要有所局限,只要能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即可。
比起多读书,我觉得要学会如何读书更重要。
由精读到泛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是从专业到博学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收获感的过程。而且这样读书,我们更容易把读书坚下去持!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读书时,我们的“大脑”是处于一种现实状态。所以当我们越有收获感,它就越欢喜这种行为,这也是能让我们坚持阅读的核心动力了。当然,如果想更进一层楼地去成长,那就只能让自己学会快速阅读了,这样才能读到更多的书籍,成长得快。
鑫212792038

鑫212792038 回答了问题 • 2018-05-29 22:21 • 2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如何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赞同来自:

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话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 显示全部 »
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话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这些培养孩子阅读的技巧,你只需静待花开,家里自然就有了爱阅读的孩子。 http://p3.pstatp.com/large/dd10008ea2ffe0fbfa9

一、环境和氛围很重要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 1、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 2、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 3、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经过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玩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再说,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不是更加温馨,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http://p3.pstatp.com/large/dcf0009c4261055344e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示范和陪伴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
读书的乐趣很重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父母不能想当然的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有教育意义能够解决孩子当前成长问题的书给孩子读,往往忽略了孩子自己的喜好。与其大人选书,不如孩子自己选书。只要他愿意通过书页翻开一个世界,这已经是最大的意义。
http://p1.pstatp.com/large/dcf0009c63c06366066
加拿大教育出版社人Dannis: 当孩子与故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他们会更有兴趣,至少让故事中的某种东西对孩子产生特殊意义。比如, 当故事内容是关于种植超级大萝卜的一位农夫时,父母应在阅读前,确保孩子理解萝卜是什么,长什么样子,并且最好提供机会让孩子观察并触摸萝卜,了解一些关于其生长和用途的知识。 当孩子熟悉故事中提到的物品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台湾童书作家黄乃毓:好童书的标准之一就是老少咸宜,不同年龄的人看了会得到不同的乐趣或启示。最聪明的大人是为自己买童书,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先喜欢看,沉浸在童书天地,孩子就会不自觉跟进去,先沾几滴溅出来的水花,再跳下去泡个痛快,所以父母真是活生生的阅读环境。当你忙你累的时候,更需要借童书来让自己保持年轻。

http://p3.pstatp.com/large/dd40003d2b928e2b53f
三、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等花开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
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 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如何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

回复

手机提问春暉心理SuchPSY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0 个回复 • 588 次浏览 • 2018-05-30 23:30 • 来自相关话题

有经验的父母都是怎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

回复

手机提问崔玉涛育学园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0 个回复 • 1012 次浏览 • 2018-05-30 15:29 • 来自相关话题

精英家庭都给孩子看什么绘本?

回复

手机提问小芳27501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739 次浏览 • 2018-05-30 13:44 • 来自相关话题

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

回复

手机提问爱数学做数学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0 个回复 • 857 次浏览 • 2018-05-30 12:50 • 来自相关话题

宝宝多大的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讲故事?

回复

手机提问黑妹萌宠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31 个回复 • 679 次浏览 • 2018-05-30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有哪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书?

回复

手机提问我与孩子共成长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8 个回复 • 605 次浏览 • 2018-05-30 02:10 • 来自相关话题

古代哪个诗人最热衷于在诗歌中写他的孩子?

回复

手机提问陈思呈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480 次浏览 • 2018-05-30 02:02 • 来自相关话题

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吗?

回复

手机提问阿娥你好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0 个回复 • 650 次浏览 • 2018-05-30 01:51 • 来自相关话题

小学生怎样进行有效阅读?

回复

手机提问阳阳151698821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9 个回复 • 617 次浏览 • 2018-05-30 01:28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何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回复

手机提问醉鱼不醉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724 次浏览 • 2018-05-29 22:21 • 来自相关话题

一个三岁半儿童的书架分享

视频教程rgjdq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 次浏览 • 2018-11-25 16:46 • 来自相关话题

[共读复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思维导图)

亲子教育360U2727083422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 次浏览 • 2018-11-18 09:05 • 来自相关话题

迟钝点,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亲子教育w110707830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9 次浏览 • 2018-11-17 13:51 • 来自相关话题

01

先做道选择题吧:
如果二选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
在朋友圈里小范围做了个调查,几乎都选择:敏锐。
这倒也不难理解。敏锐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机灵的、活泼的,常被视为聪明的孩子,相反,迟钝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呆板的、木讷的,常被看成需要调教的孩子。
然而,这里需留存一个问号,是这样吗?
再来看一个例子吧:
两个人都被蚊子叮了。A先生慌忙拍打,感觉痒,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继续抓挠的话,皮肤糜烂,变成湿疹。相反,B先生轻轻拍打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
相比A先生的敏感,B先生的迟钝显然更胜一筹。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引用了这个常见的例子,他将这种迟钝的力量称之为“钝感力”,并指出: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钝感力也是一种才能,而且只有具有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这个例子和说法是不是有点超出我们常规认识?
让我们返回去,再去想想前面那道选择题:敏感还是钝感?
[h2]02[/h2]小A当妈妈时已算高龄(37岁),女儿一出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和保姆对其照顾得精细有加,吃的要精挑细选,穿的、用的要时时消毒,家里要一尘不染。在外玩耍,女儿一碰花草树木,就被告诫“脏”;一要玩滑梯木马,大人就马上拿出消毒湿纸巾擦擦。简直是无微不至。
然而,一上幼儿园没两天,女儿就发烧了,还持续高烧,急坏了小A:“在家都好好的,去了幼儿园怎么就这样了?”言下之意,多少有怪责老师照顾不周的意思。
其实,小朋友初入幼儿园出现生病、不舒服等情况很常见,家长应该理解,初入园环境的变化,不仅孩子的心理需要适应,身体也需要适应。但为什么环境一变有些孩子马上就生病,而有些孩子就还挺健康呢?这里面有卫生环境的问题、有照顾者的问题、有孩子心理压力的问题,不过,关键的还是孩子身体抵抗力的问题。
与其对环境卫生太过敏感,还不如有个抵抗力强而钝感的身体。其实,卫生与疾病是你追我赶,不会停止。吃一点不洁净的东西,会增加肠内的细菌,对外来的细菌产生抵抗力,这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吃点细菌又何妨呢?
除了卫生问题,是不是在饮食上我们也不要太敏感?小A的女儿平常在家就是各种忌口,“这个太上火,那个太寒凉”,结果到了幼儿园一吃糖就上火,稍有不对就拉肚子。其实,与其精挑细选、各式讲究,不如坚守营养均衡这一原则,在不违背安全情况下杂食即可。
是不是在小伤小病时我们也不要太敏感?与其一碰到小伤小病就马上送医院,体温一高就要求医生打针,不如稍作观察,在正常范围内给点时间让身体慢慢恢复。人体天生就有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这种自愈力有人强有人弱。不给孩子的身体锻炼的机会,哪来强的自愈力呢?
身体的钝感力,是健康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有机会顺其自然发育,形成更强的抵抗力和自愈力,练就身体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3[/h2]再来看看孩子生活习惯养成,不少家长也是各种过度敏感:
吃饭:从边喂食边摆弄玩具,到下桌看电视喂,到满屋子追着喂;
睡觉:抱睡、摇睡、各种哄睡,孩子睡不着,大人各种焦虑强迫症;
大小便:从定时提醒,到定时“引导”,到强制要求;
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吃饭、睡觉和大小便,都是人的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困了,自然会睡觉;有大小便,自然会上厕所(虽然在很小时可能会尿裤子)。
这些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阶段,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是我们家长太敏感,太操心了,越俎代庖了。
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难带”:吃饭非得边玩边吃,睡觉非得哄抱,不小了大小便还非得靠提醒。“非得”二字就是不容变化,一旦其他方式,便一阵哭闹,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反省自己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反而一句话归结于这“熊孩子”“性子不好”“太执拗”。
这种太执拗,不少成年人也有。不管大事小事,非得顺着自己的意思来,把自己的执拗标榜成所谓的原则,丝毫没有弹性,难以适应环境和融入群体。
而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事事神经质,似乎怎样都可以,对环境切换更具灵活性,对人对事更具忍耐力和包容性。
观念的钝感力,是懂变通、能容纳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对孩子不娇惯,可以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存同求异”,练就观念上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4[/h2]似乎现在经常就看到某学生遇到困难或受到批评训斥就跳楼轻生的新闻,让人很是痛心。于是大家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了。
这是否也是钝感力的缺失呢?
想起两个典型的钝感力代表形象,一个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个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俩都是从一个别人眼中的“傻帽”,历经磨砺,成功逆袭。有什么共同点?总能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对冷嘲热讽不记恨,常怀感恩之心,而且一旦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绝不肯放弃——这些都是钝感力的表现。
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有钝感力的人,更能灵活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一点太重要了。职场上我们常见有人挨了训斥也不消沉,反而还愈挫愈勇,持续积攒才能,显然这是一种必需的软实力。
毕竟批评、困难、失败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标配”,培养孩子心理上的钝感力,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比如, 遇到同龄人争抢玩具、欺负人,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急于介入,静观其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又如,面对失败,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不要怕孩子委屈难受,不怨天尤人,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
心理的钝感力,是积极乐观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放手让孩子体味“酸甜苦辣”,可以让孩子练就心理的钝感力,这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5[/h2]说了这么多钝感力的好处,身体上的、观念上的、心理上的,但并不是要标榜“钝感”就比“敏感”好。
我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一句是“顺其自然”,一句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读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又想起了父亲的这两句话。
钝感也好,敏感也好,没有哪种性格、气质或体质类型是绝对好,或者绝对不好。
但相对于敏感,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忽略、甚至正在丧失某种叫钝感力的才能。而这种钝感力,恰恰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现在以及面向未来所需要的。
作为家长,我们至少有两点需要反思和修正的:一是我们对孩子标签式的错误评判;二是我们对孩子养育方式的过度敏感。
其实,家长迟钝点,孩子迟钝点,未尝不是好事。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反思育儿方式有感,与你分享探讨。 查看全部

01

先做道选择题吧:
如果二选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
在朋友圈里小范围做了个调查,几乎都选择:敏锐。
这倒也不难理解。敏锐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机灵的、活泼的,常被视为聪明的孩子,相反,迟钝的孩子总容易让人想到呆板的、木讷的,常被看成需要调教的孩子。
然而,这里需留存一个问号,是这样吗?
再来看一个例子吧:
两个人都被蚊子叮了。A先生慌忙拍打,感觉痒,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继续抓挠的话,皮肤糜烂,变成湿疹。相反,B先生轻轻拍打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
相比A先生的敏感,B先生的迟钝显然更胜一筹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引用了这个常见的例子,他将这种迟钝的力量称之为“钝感力”,并指出: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钝感力也是一种才能,而且只有具有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这个例子和说法是不是有点超出我们常规认识?
让我们返回去,再去想想前面那道选择题:敏感还是钝感?
[h2]02[/h2]小A当妈妈时已算高龄(37岁),女儿一出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和保姆对其照顾得精细有加,吃的要精挑细选,穿的、用的要时时消毒,家里要一尘不染。在外玩耍,女儿一碰花草树木,就被告诫“脏”;一要玩滑梯木马,大人就马上拿出消毒湿纸巾擦擦。简直是无微不至。
然而,一上幼儿园没两天,女儿就发烧了,还持续高烧,急坏了小A:“在家都好好的,去了幼儿园怎么就这样了?”言下之意,多少有怪责老师照顾不周的意思。
其实,小朋友初入幼儿园出现生病、不舒服等情况很常见,家长应该理解,初入园环境的变化,不仅孩子的心理需要适应,身体也需要适应。但为什么环境一变有些孩子马上就生病,而有些孩子就还挺健康呢?这里面有卫生环境的问题、有照顾者的问题、有孩子心理压力的问题,不过,关键的还是孩子身体抵抗力的问题。
与其对环境卫生太过敏感,还不如有个抵抗力强而钝感的身体。其实,卫生与疾病是你追我赶,不会停止。吃一点不洁净的东西,会增加肠内的细菌,对外来的细菌产生抵抗力,这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吃点细菌又何妨呢?
除了卫生问题,是不是在饮食上我们也不要太敏感?小A的女儿平常在家就是各种忌口,“这个太上火,那个太寒凉”,结果到了幼儿园一吃糖就上火,稍有不对就拉肚子。其实,与其精挑细选、各式讲究,不如坚守营养均衡这一原则,在不违背安全情况下杂食即可。
是不是在小伤小病时我们也不要太敏感?与其一碰到小伤小病就马上送医院,体温一高就要求医生打针,不如稍作观察,在正常范围内给点时间让身体慢慢恢复。人体天生就有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这种自愈力有人强有人弱。不给孩子的身体锻炼的机会,哪来强的自愈力呢?
身体的钝感力,是健康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有机会顺其自然发育,形成更强的抵抗力和自愈力,练就身体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3[/h2]再来看看孩子生活习惯养成,不少家长也是各种过度敏感:
吃饭:从边喂食边摆弄玩具,到下桌看电视喂,到满屋子追着喂;
睡觉:抱睡、摇睡、各种哄睡,孩子睡不着,大人各种焦虑强迫症;
大小便:从定时提醒,到定时“引导”,到强制要求;
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吃饭、睡觉和大小便,都是人的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困了,自然会睡觉;有大小便,自然会上厕所(虽然在很小时可能会尿裤子)。
这些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阶段,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是我们家长太敏感,太操心了,越俎代庖了。
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难带”:吃饭非得边玩边吃,睡觉非得哄抱,不小了大小便还非得靠提醒。“非得”二字就是不容变化,一旦其他方式,便一阵哭闹,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反省自己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反而一句话归结于这“熊孩子”“性子不好”“太执拗”。
这种太执拗,不少成年人也有。不管大事小事,非得顺着自己的意思来,把自己的执拗标榜成所谓的原则,丝毫没有弹性,难以适应环境和融入群体。
而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事事神经质,似乎怎样都可以,对环境切换更具灵活性,对人对事更具忍耐力和包容性。
观念的钝感力,是懂变通、能容纳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对孩子不娇惯,可以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存同求异”,练就观念上的钝感力,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4[/h2]似乎现在经常就看到某学生遇到困难或受到批评训斥就跳楼轻生的新闻,让人很是痛心。于是大家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了。
这是否也是钝感力的缺失呢?
想起两个典型的钝感力代表形象,一个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个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俩都是从一个别人眼中的“傻帽”,历经磨砺,成功逆袭。有什么共同点?总能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对冷嘲热讽不记恨,常怀感恩之心,而且一旦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绝不肯放弃——这些都是钝感力的表现。
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有钝感力的人,更能灵活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一点太重要了。职场上我们常见有人挨了训斥也不消沉,反而还愈挫愈勇,持续积攒才能,显然这是一种必需的软实力。
毕竟批评、困难、失败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标配”,培养孩子心理上的钝感力,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比如, 遇到同龄人争抢玩具、欺负人,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急于介入,静观其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又如,面对失败,我们家长能否迟钝点?不要怕孩子委屈难受,不怨天尤人,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
心理的钝感力,是积极乐观的原点。
父母迟钝点,放手让孩子体味“酸甜苦辣”,可以让孩子练就心理的钝感力,这对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h2]05[/h2]说了这么多钝感力的好处,身体上的、观念上的、心理上的,但并不是要标榜“钝感”就比“敏感”好。
我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一句是“顺其自然”,一句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读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又想起了父亲的这两句话。
钝感也好,敏感也好,没有哪种性格、气质或体质类型是绝对好,或者绝对不好。
但相对于敏感,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忽略、甚至正在丧失某种叫钝感力的才能。而这种钝感力,恰恰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现在以及面向未来所需要的。
作为家长,我们至少有两点需要反思和修正的:一是我们对孩子标签式的错误评判;二是我们对孩子养育方式的过度敏感。
其实,家长迟钝点,孩子迟钝点,未尝不是好事。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反思育儿方式有感,与你分享探讨。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丨教你如何提升父母力

亲子教育上午/下午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8 次浏览 • 2018-11-17 13:49 • 来自相关话题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了,各位家长们,不知你家的新生是否已经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是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正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是否每天早上都哭着喊着不想去幼儿园?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已经适应了小学生的角色?上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
小升初的孩子,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课业和升学的压力?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写作业,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能让你“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家有二子,拥有多重身份:育儿与家教研究、写作、顾问、头条号作者、图书出版、译者等。
他们的第一本育儿手记《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之前我已经详细介绍过,书里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做主,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的是上一本的延伸,其核心理念是与孩子“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更不能用父母的权威去“操控”孩子怎么做。
这本书中的经验不仅来自与作者自身的家庭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在网络上与众多父母的互动。所以,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当你读到某个案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说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吗,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
《育儿基本2》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作者逐一介绍了“与孩子合作”的五个守则,对每个守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指出了每条守则使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父母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避免叛逆的青春期等。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是对自身“父母力”的一种有力表现。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父母力”。
父母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其中的段落来说明问题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可以作为我们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孩子与学校》
《夏山学校》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指南》
《童年的秘密》
《儿童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社会学》
《儿童人格教育》
《家庭导论》
《儿童人格养成》
《自卑与超越》
《孩子与恶》
《告诉孩子,你真棒!》
《爱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作者的基本教育原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的认知来源。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我相信作者在育儿过程中读过的书肯定远不止这些,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里体现出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强调的: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再通过你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终受益。
很多人养育孩子的方法,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当初我爸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也长的好好的。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与当年的我们大为不同,正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所说: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父母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我们需要成为养育型的父母,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回应,这样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内心世界无比充盈的人,并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正如简媜在《顽童小番茄》这本书中所说: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他们是未来世界暂时寄放在我们身边的奇珍异宝,我们终会退壁让位。在清褪之前,如果有机会替未来做些什么,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摘下诚心,拨一些时间,送给孩子们。
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一定要保证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爸爸徐智明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目前很多家庭的“隐形爸爸”育儿不同,他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不仅和妈妈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两个孩子发展成为独立、善良、有爱心、好学、喜欢阅读等性格特征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表现在父母要支持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成长。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为孩子“赋能”。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地完成作业及管理时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培养等等,作者将从《沟通的艺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工作》等非常实用的商业类书籍中汲取的知识来进行了上述说明,虽然这些书暂时是供大人阅读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将其中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并让孩子真正地用起来,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是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2个孩子的身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是支持孩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种理念是对《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主张的“让孩子做主”的理念的延伸。书中的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严谨,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单平实的表述,身为家长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会哪里翻哪里”。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并不可取,我们能做是借鉴与参考,再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家庭特色的育儿经验。
就像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父母的成长:育儿基本3》和《阅读力: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身为普通父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了,各位家长们,不知你家的新生是否已经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是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正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是否每天早上都哭着喊着不想去幼儿园?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已经适应了小学生的角色?上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
小升初的孩子,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课业和升学的压力?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写作业,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能让你“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家有二子,拥有多重身份:育儿与家教研究、写作、顾问、头条号作者、图书出版、译者等。
他们的第一本育儿手记《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之前我已经详细介绍过,书里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做主,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的是上一本的延伸,其核心理念是与孩子“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更不能用父母的权威去“操控”孩子怎么做。
这本书中的经验不仅来自与作者自身的家庭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在网络上与众多父母的互动。所以,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当你读到某个案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说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吗,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
《育儿基本2》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作者逐一介绍了“与孩子合作”的五个守则,对每个守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指出了每条守则使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父母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避免叛逆的青春期等。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是对自身“父母力”的一种有力表现。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父母力”。
父母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其中的段落来说明问题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可以作为我们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孩子与学校》
《夏山学校》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指南》
《童年的秘密》
《儿童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社会学》
《儿童人格教育》
《家庭导论》
《儿童人格养成》
《自卑与超越》
《孩子与恶》
《告诉孩子,你真棒!》
《爱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作者的基本教育原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的认知来源。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我相信作者在育儿过程中读过的书肯定远不止这些,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里体现出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强调的: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再通过你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终受益。
很多人养育孩子的方法,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当初我爸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也长的好好的。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与当年的我们大为不同,正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所说: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父母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我们需要成为养育型的父母,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回应,这样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内心世界无比充盈的人,并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正如简媜在《顽童小番茄》这本书中所说: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他们是未来世界暂时寄放在我们身边的奇珍异宝,我们终会退壁让位。在清褪之前,如果有机会替未来做些什么,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摘下诚心,拨一些时间,送给孩子们。
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一定要保证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爸爸徐智明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目前很多家庭的“隐形爸爸”育儿不同,他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不仅和妈妈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两个孩子发展成为独立、善良、有爱心、好学、喜欢阅读等性格特征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表现在父母要支持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成长。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为孩子“赋能”。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地完成作业及管理时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培养等等,作者将从《沟通的艺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工作》等非常实用的商业类书籍中汲取的知识来进行了上述说明,虽然这些书暂时是供大人阅读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将其中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并让孩子真正地用起来,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是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2个孩子的身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是支持孩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种理念是对《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主张的“让孩子做主”的理念的延伸。书中的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严谨,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单平实的表述,身为家长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会哪里翻哪里”。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并不可取,我们能做是借鉴与参考,再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家庭特色的育儿经验。
就像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父母的成长:育儿基本3》和《阅读力: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身为普通父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亲子教育junweitongto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 次浏览 • 2018-11-16 11:35 • 来自相关话题

小小公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想和你说两件事。
第一是关于时间
距离你出生的那一天已经1097天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一张存折,里面储存着你的时间,就算活到100岁也就36000天,现在你已经花掉了1097天,它也不会随你的意愿停止下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为了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然后再平静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你知道吗,能平静安详的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一件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当这本存折用完以后给你的最大的礼物。
你的这本存折虽然不能续存,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减少损失并且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这就是它给你最好的利息。
这本存折完全由你掌管,谁也偷不去,怎么使用它是你一生要修习的,妈妈也仅仅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因为妈妈也还在修习的路上。
第二是关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己,对,就是你自己!创造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妈妈只是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途径而已,希望你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过上妈妈也不曾遇见的人生。
这个世界生就不公平,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确定了资源分配的不均,有的孩子衣食无忧,有的孩子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所以与别人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流行文化把什么都拿公平来衡量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记得要和自己比,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好过昨天的自己,如果未来你有能力,就要去帮助那些活的比你差的人,尤其是那些虽然活的不够好但非常努力的人。你们加在一起就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妈妈很少给你讲童话故事,未来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丑恶,你会慢慢发现妈妈也不是你最初认为的那般美好,但你要始终相信,一切都正在变好,妈妈希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困难的背后机会重重。
我们的存折每一天都在花销,不管你愿不愿意开不开心,在时间的长河里停下来本身就意味着倒退和浪费生命,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生活,不管你选择了怎样一种生活。
妈妈观察过很多的爷爷奶奶爬满皱纹的脸庞,他们的皱纹有的是一个微笑的形状,有的是严肃的形状,有的是伤心的形状,这些皱纹就写满了他们或幸福或严谨或悲伤的一生。妈妈希望你认真的生活,因为常常真心的微笑而在老的时候笑出一个开心的模样,用皱纹盛装你所有幸福的记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妈妈只能告诉你,你自己觉得值得的就是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家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过上成功、幸福、智慧、自由的完美人生,不完美的才是真的人生,所以这一生,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妈妈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老师给他的女儿弯弯讲了一个故事,现在,妈妈也想讲给你听:

有个叫上帝的人,他开了一家努力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的多,有的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在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帐。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上帝很忙很忙。

但事实总是这样,总是那么几个最努力的人有最多的回报,这工作也太不好玩啦。

所以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即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的家伙。

所以,宝宝,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地拿到了金卡。

这封信也是妈妈为你准备的生日梦想储蓄罐的一部分,手写的妈妈已经放在了信封里。今天就到这儿吧,未来每一年的这一天,妈妈都会写一封信给你,或者关于朋友、或者关于学习、或者关于爱情……
最后,祝你生日快乐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爱你的妈妈
2016年11月10日 查看全部

小小公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想和你说两件事。
第一是关于时间
距离你出生的那一天已经1097天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一张存折,里面储存着你的时间,就算活到100岁也就36000天,现在你已经花掉了1097天,它也不会随你的意愿停止下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为了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然后再平静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你知道吗,能平静安详的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一件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当这本存折用完以后给你的最大的礼物。
你的这本存折虽然不能续存,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减少损失并且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这就是它给你最好的利息。
这本存折完全由你掌管,谁也偷不去,怎么使用它是你一生要修习的,妈妈也仅仅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因为妈妈也还在修习的路上。
第二是关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己,对,就是你自己!创造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妈妈只是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途径而已,希望你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过上妈妈也不曾遇见的人生。
这个世界生就不公平,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确定了资源分配的不均,有的孩子衣食无忧,有的孩子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所以与别人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流行文化把什么都拿公平来衡量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记得要和自己比,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好过昨天的自己,如果未来你有能力,就要去帮助那些活的比你差的人,尤其是那些虽然活的不够好但非常努力的人。你们加在一起就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妈妈很少给你讲童话故事,未来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丑恶,你会慢慢发现妈妈也不是你最初认为的那般美好,但你要始终相信,一切都正在变好,妈妈希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困难的背后机会重重。
我们的存折每一天都在花销,不管你愿不愿意开不开心,在时间的长河里停下来本身就意味着倒退和浪费生命,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生活,不管你选择了怎样一种生活。
妈妈观察过很多的爷爷奶奶爬满皱纹的脸庞,他们的皱纹有的是一个微笑的形状,有的是严肃的形状,有的是伤心的形状,这些皱纹就写满了他们或幸福或严谨或悲伤的一生。妈妈希望你认真的生活,因为常常真心的微笑而在老的时候笑出一个开心的模样,用皱纹盛装你所有幸福的记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妈妈只能告诉你,你自己觉得值得的就是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家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过上成功、幸福、智慧、自由的完美人生,不完美的才是真的人生,所以这一生,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妈妈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老师给他的女儿弯弯讲了一个故事,现在,妈妈也想讲给你听:


有个叫上帝的人,他开了一家努力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的多,有的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在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帐。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上帝很忙很忙。

但事实总是这样,总是那么几个最努力的人有最多的回报,这工作也太不好玩啦。

所以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即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的家伙。

所以,宝宝,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地拿到了金卡。

这封信也是妈妈为你准备的生日梦想储蓄罐的一部分,手写的妈妈已经放在了信封里。今天就到这儿吧,未来每一年的这一天,妈妈都会写一封信给你,或者关于朋友、或者关于学习、或者关于爱情……
最后,祝你生日快乐
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
爱你的妈妈
2016年11月10日

一封未曾公开的信

家庭教育Scorpio_饺™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3 次浏览 • 2018-11-15 11:43 • 来自相关话题

四(四)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各位家长:
      很遗憾。今天我不能亲身体验坐在小胡旁边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也想对小胡说声抱歉。希望这封短信能做些弥补。
      据说聪明的犹太人在孩子一岁时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我记得一位哲人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我建议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几本书,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当初读这些书时曾经被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物吸引了、逗乐了、感动了。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和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和朋友分享读书收获的快乐、感动和启示。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时间是有限的,除了阅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学习、运动等等。所以,读什么书是应该有选择的。选择了一本粗糙的枯燥的浅陋的书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本精美的有趣的有益的书。我们要读有思想有价值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书。当然很多这样有益的书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们,但是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书同时还很有意思,比较浅显,图文并茂。我们不妨先读一读这样有意思的书。比如:绘本。我和小胡曾经读过几本不错的绘本,印象最深刻的有吉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还有一本讲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花盼》,最早的一本当然是小朋友们都熟悉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大家最爱读的还是童话、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夏洛的网》《一千零一夜》《小猪唏哩呼噜》等,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和小胡最早读的童话是《舒克与贝塔》讲两只小老鼠的有趣故事,读过不止一遍的有《小王子》 ,一个充满好奇,爱思考的小男孩,对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疑惑,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童话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所以,童话应该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而且经典的童话故事我们应该重读。最近一起读的童话是《毛毛与时间的故事》,这是去年暑假阅读的。这个故事教给我太多,小胡也小有收获,他隐隐约约地知道,时间除了用来工作还应该用来陪伴家人、思考问题、和朋友交流、玩耍。但是,我希望长大一点,他能再来细细读读这个故事,相信那时候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和童话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给我们一些道理的还有小说。我知道,不少同学读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也理解不少小朋友喜欢柯南、福尔摩斯、哈利波特,因为搞笑、科幻、悬疑读来轻松、引人入胜。但是,就像不能因为喜好而偏食一样,不能因为喜好而过早地将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小说拒之门外。我和小胡共读过两本不错的小说,一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前者是一个日本的作家回忆自己的幼儿园、小学生活,后者讲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男孩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当然《鲁兵逊漂流记》的缩减版小胡也读得津津有味。除了童话和小说,我觉得小朋友们还可以读读诗歌、散文,尤其是一两千字的叙事、写景、记人的散文,冰心、龙应台、三毛、毕淑敏,朱自清、余光中、林清玄、野夫、汪曾祺等是不错的选择。
( 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举行一次亲子阅读活动,我因工作未能参加,特别遗憾。事后想着如果我去和孩子们聊,我会说些什么,于是有了这封未曾公开的信。) 查看全部


四(四)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各位家长:
      很遗憾。今天我不能亲身体验坐在小胡旁边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也想对小胡说声抱歉。希望这封短信能做些弥补。
      据说聪明的犹太人在孩子一岁时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我记得一位哲人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我建议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几本书,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当初读这些书时曾经被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物吸引了、逗乐了、感动了。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和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和朋友分享读书收获的快乐、感动和启示。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时间是有限的,除了阅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学习、运动等等。所以,读什么书是应该有选择的。选择了一本粗糙的枯燥的浅陋的书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本精美的有趣的有益的书。我们要读有思想有价值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书。当然很多这样有益的书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们,但是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书同时还很有意思,比较浅显,图文并茂。我们不妨先读一读这样有意思的书。比如:绘本。我和小胡曾经读过几本不错的绘本,印象最深刻的有吉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还有一本讲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花盼》,最早的一本当然是小朋友们都熟悉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大家最爱读的还是童话、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夏洛的网》《一千零一夜》《小猪唏哩呼噜》等,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和小胡最早读的童话是《舒克与贝塔》讲两只小老鼠的有趣故事,读过不止一遍的有《小王子》 ,一个充满好奇,爱思考的小男孩,对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疑惑,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童话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所以,童话应该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而且经典的童话故事我们应该重读。最近一起读的童话是《毛毛与时间的故事》,这是去年暑假阅读的。这个故事教给我太多,小胡也小有收获,他隐隐约约地知道,时间除了用来工作还应该用来陪伴家人、思考问题、和朋友交流、玩耍。但是,我希望长大一点,他能再来细细读读这个故事,相信那时候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和童话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给我们一些道理的还有小说。我知道,不少同学读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也理解不少小朋友喜欢柯南、福尔摩斯、哈利波特,因为搞笑、科幻、悬疑读来轻松、引人入胜。但是,就像不能因为喜好而偏食一样,不能因为喜好而过早地将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小说拒之门外。我和小胡共读过两本不错的小说,一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前者是一个日本的作家回忆自己的幼儿园、小学生活,后者讲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男孩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当然《鲁兵逊漂流记》的缩减版小胡也读得津津有味。除了童话和小说,我觉得小朋友们还可以读读诗歌、散文,尤其是一两千字的叙事、写景、记人的散文,冰心、龙应台、三毛、毕淑敏,朱自清、余光中、林清玄、野夫、汪曾祺等是不错的选择。
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举行一次亲子阅读活动,我因工作未能参加,特别遗憾。事后想着如果我去和孩子们聊,我会说些什么,于是有了这封未曾公开的信。

【合集】【学习/读书/放松音乐】戴上耳机,进入自己的世界吧

伴奏音乐rivery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0 次浏览 • 2018-11-06 10:37 • 来自相关话题

【学习/读书/放松音乐】自己收藏的一些让人静下心来的背景音乐【lofi hip hop music】

伴奏音乐yjgyso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86 次浏览 • 2018-11-06 10:35 • 来自相关话题

【Study with me】实时学习1小时 和博士一起学习|高效率专注背景音乐

伴奏音乐小小的一个人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0 次浏览 • 2018-11-06 09:54 • 来自相关话题

【✨学习BGM】学习背景音乐合集♡学习向|作业用|读书|放松|助眠|24h读书室♬Chill--Lofi-Jazz-HipHop

伴奏音乐有恒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9 次浏览 • 2018-11-06 09:53 • 来自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