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看孩子









文|吕静贤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儿子克服了从懂事以来就有的长久且根深蒂固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过年这段时间,也许是比平时陪孩子陪得多的缘故,这几天儿子特别地粘我们,每天出去回来总是闹着要回爸爸妈妈家。(原来可不是这样的,每天下午从幼儿园被接回姥姥家后就一直在姥姥家,不愿回自己父母家。)
前几天在外面孩子又闹着要回爸爸妈妈家,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当天晚上我们要回父母家住,孩子不肯,在那里闹。
我跟他说:“如果你想回爸爸妈妈家,那你就一路上都不能吃手,如果吃手,哪怕手有一点点碰到嘴巴,我都不带你回爸爸妈妈家。”
“嗯,好!”孩子答应道。
这时孩子的手还放在嘴里,我想,孩子是不可能会做到的。
毕竟吃手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就像此时说着话的时候他还在吃手。
并且原来也多次试过跟他就吃手达成某个协议。
可是到最后,都无不是决心败给了习惯。
比如说那一次,儿子因为眼疾而做小手术,在回来的路上,儿子向我们主动许诺:“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吃手了!”
可没想到,还没到家,在上楼梯的过程中,儿子就忍不住把手放在嘴里了。
因此我想,这一次儿子肯定也做不到,这样也好,反正今天也不打算回家,就找这个理由让他心服口服吧。
我跟儿子说:“我数一二三了喔!”
等我数完一二三,儿子的手还放在嘴里没有拿出来。
我想,孩子肯定是做不到的。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孩子对我说:“妈妈,我不放嘴里了!”
“嗯。”但我依然不抱任何希望,因为我相信不一会孩子就会把手放进去的。
他爸爸开电动车了,开头我看见坐在中间的儿子两只手在爸爸的后背上动来动去,像是在那里玩。
——事后回想和分析,儿子这时应该是故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尽量不让自己去吸手。
再后来看到孩子老实了,两只手,左手握着右手(儿子平时吃手都是用右手吃)放在自己的前面。
——儿子让自己不吸手的第二个对策:左手握右手;
再后来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可两只手还是这样握在一起。
而孩子的头却是随着睡眠的深入而不由自主地往一边歪下去。
坐在儿子后面的我赶紧用手扶正并托住他的头。
直到到家,孩子在睡梦中依然还是两只手紧紧地握着。

我对儿子这次行为的想法和看法
对孩子的这次表现,我真的是感到由衷地钦佩与敬意。
要知道,孩子吃手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甚至可以说里面包含了精神寄托等很多东西、很多内容。
而且孩子吃手的习惯从孩子可以自己控制、活动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即不到一岁就已开始,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两年了。
在我看来,儿子吃手就跟成人吸烟一样:
可以说都是一种习惯,一种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的习惯。
也是一种寄托,一种包含精神需求、心理需求等多种、复杂内容在里面的寄托。
甚至还可以说,让孩子改变吃手的习惯不比要一个吸烟多年已经养成吸烟习惯的成年人戒烟容易。
而且我的孩子吸手从他可以说稍稍懂事时就已开始,想想看,这那么长的习惯、行为里面包含了多少东西在里面!
而儿子,这一次为了能达到回父母家的目的,竟真的抑制住自己吸手的欲望和睡前习惯:
睡前吸手已经成为孩子根深蒂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每次儿子困了想睡觉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手放进嘴里吮吸。

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我的理解和看法
这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儿子的表现特别不好,似乎一下子许多缺点就冒了出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过年的关系(因为过年,所以大家对孩子也比平时纵宠得多)。
还是因为儿子又到了一定的成长阶段。
总之这段时间儿子总是调皮、不听话,动辄就在那大哭大闹。
甚至连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百般包容和迁就的长辈也忍不出对孩子发出“自私、小气、任性”的批评。
可是在孩子这一系列看似缺点多多、令人闹心的同时,我又无意中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说这一次的孩子为了实现自己愿望的而对自己平时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约束和自制,就令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坚强意志力。
我想,我们作为家长,作为孩子身边最近的人,作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可以说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是举足轻重、不容小觑的。
稍稍轻易地给孩子贴的某个标签、下的某个结论,也许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孩子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的框框、模型。
从而最终不由自主地将孩子往家长对其下的结论的那个方向上推。
最后孩子还真的成了家长所说的那个样子,到最后家长还真的“说”对了和“看”对了。
而出现的这一切实质上家长是要负全责的:
是他对孩子的某些不好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他轻易地就给孩子下定义,使懵懂、无知的孩子在身边人的频频暗示下也真的认为自己这是这个样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从而不知不觉地在心理暗示下巩固、强化了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
从而真真正正成为了家长口里的拥有某个或多个缺点的孩子。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我的意见
因此每个做家长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给孩子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请勿轻易对孩子某些行为下定论。
更不要因孩子的某种行为就轻易地将孩子划为某种人。
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全面、客观而公正地看待孩子。
而且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应学会包容和引导;
而对于孩子身上的优点,应积极地挖掘和鼓励。
我想,这才是一个合格、理性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即家长在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理性、客观和多面地看孩子,勿轻易给孩子下定论,用一颗包容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人生路上,我愿做个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同行者
尽管儿子现在还依然在吸手,可我愿意等也相信,随着儿子的成长,儿子总有一天会把这吸手的不良习惯戒掉的。
尽管儿子身上还有各种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依然对孩子的成长抱有乐观的态度并深深地相信:孩子并不差,一点也不差!
为什么?
我想,因为我能理性、客观地去看待孩子,我能多面地去看孩子。能既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也能看到孩子好的、积极、正能量的一面。所以我不会轻易地给孩子下定论、贴标签。更不会因孩子的一些负面表现就轻易地认定孩子不是一个好孩子。
而且我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完美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属性,我又何需去追一个子虚乌有的海市蜃楼?!
而且作为一个意义上的母亲,其实我又做得如何呢?至少我知,如果说要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还担当不起。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知识、眼界、能力等各方面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静静地陪伴他成长。帮他修剪一下枝,跟着他一起成长。即:
一方面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一个好的陪伴者;
另一方面鼓励、帮助、引导他做得更好。通过鼓励、帮助、引导等让他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而我们(父母和孩子)自己身上的缺点,则我们大家都在成长、学习和改变的路上。
儿子,让妈妈与你一起做个人生路上不断努力学习和成长的同行者吧!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