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如何煎服?

中药“附子”如何煎服?
已邀请:

wangbing3519519

赞同来自:

中药:黄色是因为不同加工方法出来的

附子

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饱乌头的侧根(子根)。附子种植起于江油,从唐代开始已有近1700年历史。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川产附子最著名。商品按加工方法分为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黄附片。
http://www.dreamtour.com.cn/scenic-spot/sichuan/Sichuan-drug.htm

附子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课本参考】 : Lotusea中草药学 150.00页
【分类】 : 温里药 -- 不分类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文献摘录】 :
【备述】 : 1.乌头:植物来源和附子相同,亦为乌头的块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乌头有生、制两种,通常处方写制川乌,即为乌头用清水漂5至临床应用天,每天换水2至3次,撩起后,每10斤原药加豆腐二斤半同煮,至无白芯为度。取出拣去豆腐,晒至半乾,切片,烘或晒乾,或轧碎如绿豆大小,供临床应用。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效用。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寒疝腹痛、阴疽、跌打伤痛等症。一般不作内服,外用敷治阴疽,有消散作用。
2.草乌: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野生乌头属植物块根的通称。制草乌炮制方法同制川乌,性味效用与用法亦相似。生草乌作用和用法,同生川乌。
1.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於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上海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2.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裏扶阳的要药。一般认为应用本品以脉象微细或沉迟或虚大,舌苔薄白或白腻而质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等症为宜。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
3.附子的配伍应用较为广泛,如配以乾姜,可增强回阳救逆的效用;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术,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术,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经发表。若遇寒热,附子也可与寒凉药同用,如配大黄,可温阳通便;又如配以黄连,可扶阳泻热,成方如附子泻心汤(《伤寒论》:大黄、黄连、黄耆、附子),在临床上常用治脘腹绞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更兼汗多、肢冷、脉弱等症。
4.附子与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须加炮制,入汤剂须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8707014YC

赞同来自:

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g;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g;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g。
 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药理》,陕西科技出版社1979年12月版179页)
 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见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月版135页)。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十禁三问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6.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limingchao2

赞同来自: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nk0232

赞同来自:

中药:黄色是因为不同加工方法出来的

附子

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饱乌头的侧根(子根)。附子种植起于江油,从唐代开始已有近1700年历史。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川产附子最著名。商品按加工方法分为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黄附片。
http://www.dreamtour.com.cn/scenic-spot/sichuan/Sichuan-drug.htm

附子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课本参考】 : Lotusea中草药学 150.00页
【分类】 : 温里药 -- 不分类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文献摘录】 :
【备述】 : 1.乌头:植物来源和附子相同,亦为乌头的块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乌头有生、制两种,通常处方写制川乌,即为乌头用清水漂5至临床应用天,每天换水2至3次,撩起后,每10斤原药加豆腐二斤半同煮,至无白芯为度。取出拣去豆腐,晒至半乾,切片,烘或晒乾,或轧碎如绿豆大小,供临床应用。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效用。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寒疝腹痛、阴疽、跌打伤痛等症。一般不作内服,外用敷治阴疽,有消散作用。
2.草乌: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野生乌头属植物块根的通称。制草乌炮制方法同制川乌,性味效用与用法亦相似。生草乌作用和用法,同生川乌。
1.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於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上海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2.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裏扶阳的要药。一般认为应用本品以脉象微细或沉迟或虚大,舌苔薄白或白腻而质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等症为宜。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
3.附子的配伍应用较为广泛,如配以乾姜,可增强回阳救逆的效用;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术,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术,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经发表。若遇寒热,附子也可与寒凉药同用,如配大黄,可温阳通便;又如配以黄连,可扶阳泻热,成方如附子泻心汤(《伤寒论》:大黄、黄连、黄耆、附子),在临床上常用治脘腹绞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更兼汗多、肢冷、脉弱等症。
4.附子与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须加炮制,入汤剂须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refly999

赞同来自:

 毛茛科(Ranunculaceae)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加工为川乌,子根加工为附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称川乌。将采挖得的乌头子根,除去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再进一步分别加工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并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 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水,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