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有没有必要争当班长,有什么好处吗?

大家都是怎么看的?
已邀请:

MM育儿杂谈

赞同来自:

我儿子小学四年级了,他恰好是一年级没当班长,从二年级开始担任班长。从我家孩子的例子看,大家不妨自己判断一下是否要争当班长。
一、老师怎么选班长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对孩子缺乏了解,没有直接指定班长人选。由于孩子太小,老师一般也不会选择采用演讲自由竞争方式,这样,老师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慢慢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在表现较好孩子中进行初选,确定一个临时班长。二、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当班长一年级时,老师选了一名女生担任班长,儿子连小组长都不是。到了二年级,孩子突然被选为班长。我很吃惊地去问,老师告诉我两个原因:一是学习成绩好;二是比较稳重,有责任心,做事让人放心。下图是期末老师和同学的评语。


三、当班长有什么好处首先是锻炼各方面能力。当班长其实很辛苦,要帮老师和同学做一些事情,如维持班级纪律、发放书本作业、帮老师传信等,经过各方面的锻炼,孩子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办事能力都增强了。其次,增强自信心。当班长要协助老师处理一些班级事务,在处理事情过程中,孩子受到老师重视,同学尊敬,自信心增强。再次,容易获得各种荣誉奖励,如阳光少年、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大队委等,这些荣誉和班长的身份时还是有一定关系。四、孩子要不要争当班长我认为取决于:第一,老师是否提供争的机会,如果让毛遂自荐,孩子有这个意愿,也不妨争一下。第二,要看你的孩子具体情况,性格如何、能力如何,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其实并不适合当班长。第三,小学也很重视学习成绩,孩子学习不好,也不能争。其实一个班级里真正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的孩子不会被埋没的,也许好好表现,等待老师发掘也是可行的。

铭师道

赞同来自:



只要是头条邀请的都要回答一下,首先直接阐明我的观点:非常有必要,只要有机会就要争取!

虽然部分家长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极少数反对孩子当班长,但我想大多数家长还是持鼓励的态度的。当班委,尤其是当班长,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锻炼孩子的胆量与提高自信:事实证明当班长会让孩子变得更勇敢、更坚强,胆子更大。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朔造性格,一年级的孩子如果自我感觉得到大家尊重和认可的话,性格会越来越开朗,会慢慢用所谓“成人式“的思维来思考问题,遇事比同龄人更有自信!当班长的小孩儿往往在学习上更有信心:我能当班长,说明我是有能力的,我一定能学习好,我要考班上第一名!
二,提高孩子的社交与表达能力:
当班长要同学、老师找交道,久而久之,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们的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升,管理能力也会得到加强。部分孩子不爱交际、不善交际,甚至家长也不把这当一回事,这类小孩儿往往在学习、生活中会有莫名的挫败感与孤独感。三,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既然当了班长,就必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有“当官”欲望的孩子,他的责任心就会更强。他要管理别人,他也要管好自己。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有了责任心,他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考虑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四,促进学习 不甘落于人后:
当班长肯定要牺牲一些个人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学习,但这也会促进学习,因为它让孩子有一种荣誉感的同时,更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是班长,我的学习不能比别人差,我要做个表率!当班长的人,甚至会有这样一种意识:我考班级第一名是必须的,因为我是班长。这样就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五,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且有额外小福利:
成绩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班长比其他同学在评选评优时会更有优势,特别是代表班级参加活动时,基本都被班长或班委包了。


当然小学一年级学生当班长也会有一点小小的“风险”哟,如下:
  1. 受额外的委屈,一年级的班长再小也是一班之长,也要表面上为班级的一些行为负责。很多时候老师会善意的提醒我们的小班长可能有些方面做的不到位,某些同学没有管好之类的,这时候我们的小班长就要多受一些委屈;
  2. 如果班里有“刺头”,他们经常会破坏纪律,甚至打架。这时就比较难办,班长在做工作时可能被欺负,这多少是有一点风险的;
  3. 家长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更多地付出,家长要帮助自己的孩子为班级出谋划策,甚至需要挤时间且自掏腰包为班级服务。





亲子沟通如何说

赞同来自: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争正当班长的,其前提是孩子也有意愿。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压力不大,当班长是锻炼孩子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非常好的一个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班长有哪些好处:
1、孩子会更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自小形成大局观念。当了班长后,凡事不能再以自己为出发点,而应该以集体的前提,相对其他孩子会成长的更快、更稳重、更成熟。
2、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管能力和领导能力。班长在老师与同学之前起的是上传下达的左右,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事物时,需要不断沟通、组织、协调。
3、对孩子而言是个表率激励左右,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提高自我要求。“我是班长,我应该学习好,应该带头表现棒!”促进孩子自律,提高自我要求。
4、更自信。伴随班长身份会获得更多的各种荣誉,比如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这些荣誉认可都会让孩子更自信。


虽然孩子当班长有这么多好处,可是家长朋友们也不能强行苛求,需要鼓励加引导,听取孩子的意见。
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班长”概念比较模糊,他们可能只知道是件荣耀的事,对于具体的职务分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不知情,这都需要家长和他们耐心细心介绍,并且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做好一切准备“上任”。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心海一隅

赞同来自:

我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男生的妈妈,刚经历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可以参与竞争,但是没有必要太过于看重结果。


首先,竞选班长是对孩子能力的锻炼,可以鼓励孩子参加。
班长这个职务,虽然在大人看来是一个最小的官了,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班长还是很有权威性的,甚至有时候都可以代替老师行使职责的。
如果你家上一年级的孩子班级里开始竞选班长,你可以鼓励孩子去参加,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孩子敢于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了,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我也建议家长不必要强迫孩子,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再小也是有独立的人格的人,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二,告诉孩子参与竞争就好,结果没有那么重要。
有的家长竞争心态很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参与班长竞争是一种能力的锻炼,至于能不能当上班长,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孩子参与了就好。
千万不要有很强的得失心理,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压力,从而会让自己更不敢参与竞争的,毕竟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并不适合当班长而已。


第三,不要光看班长的好处,要教育孩子有服务班集体的意识。
看这个问题就知道,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官本位的思想,以为当官的就是为了捞好处,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班长职务,都想着让孩子捞好处了,这种想法真的很危险。
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竞争班长,就要跟孩子说好,班长就是要有服务班级里同学的意识,要多为同学们做事情,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千万不要说做班长就有了特权,或者说就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孩子早早地变得更世故而已。
总结起来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班长的竞选,但是没有必要过多地在意结果,更不要以为班长就是有特权的人。

九斗学生心理

赞同来自:

孩子在学校有当班干部的经历对孩子的综合能力锻炼会很有帮助,具体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1.孩子的组织管理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同时就是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过程。
2.孩子的胆量变的更大,在学生面前,在一个班几十个孩子面前敢大胆的说话,这可不是哪个孩子都能具备的本领。
3.和老师的亲密接触,会让他们更早的体会“成人的世界”,和成人之间的有序的沟通,这也是很重要的锻炼。
4.对自己综合要求变高,要不然孩子们会看不起他们,所以在学习、纪律等多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好处好像有一堆,但是很多家长在帮孩子争取班干部的过程中变了味。


要想孩子在当班干部的过程中真的有收获,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意识,才能真的做好班干部,才能真的为老师分担,为同学服务,在过程中才能真的收获上面所提到的各种能力。
但是很多孩子在做班干部的过程中,想要感觉的是某种“权威”,某种在孩子面前“显摆”的本事,某种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情绪,如果家长和孩子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竞选班干部,那么真的得不偿失。甚至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当上班干部,还会私下和老师有很多接触,其实不仅仅是班长,班级还有很多的干部岗位,比如:卫生委员、各学科课代表、小组长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得到锻炼。
再小的孩子,在一个群体中,也有江湖,真的有本事、有能力、能为大家服务的孩子,即使老师不选,孩子们在内心也会把他/她当成“带头大哥/大姐”,这才是家长真心想要的某种状态吧!


陪宝宝写日记

赞同来自: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下面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1、大家起点一样,就看谁的进步大了
并不是说当了班长一定比不当班长的人进步大,但至少进步机会比一般的小朋友更多一些。刚开始上小学,一个班上六十多个孩子,很难让孩子从这六十多个人中间脱颖而出的。而且众所周知,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区分不会太大,因为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以锻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单单从成绩上来看的话,很难区分好坏。
2、一个人的经历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
很多事情不接触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去做。一年级的孩子,相互之间能力差别都不是很大,那就主要看有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了。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一开始性格比较内向,老师回答问题都不敢上台去讲。当时是市场营销课,老师让我上台去推销一款杯子。点我名的时候,讲真头脑一片空白。但老师说了一句话:你今天能够上台来站在这里,不管你推销的怎么样,你都是成功的。
这句话大大的触动了我,所以对于以后学校里的各种活动,我都会非常积极的参加,因为我知道,参加了不一定我会比以前有多大提升,但不参加我连提升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事情没接触过,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处理,但接触了,知道自己不能处理,自己就会动脑筋想办法去处理。
3、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
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压力不是很大,有足够的时候去做别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是最佳的参加社团和学校及班级活动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学习以外的事,也是锻炼个人能力最佳的时候。


墙笑裂

赞同来自:

在有合格家长的引导下,争当班长好处多多:
一、对竞争的认知
从小就对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直观感受,对同学之间的竞争感触更多,小孩子年轻气盛,这其中难免会走争强斗狠的弯路,如果有家长适当引导,就可以对班级乃至社会竞争有正确客观的认知。
二、对权力、责任的认知
如果争取成功,那么就需要履行职责,对“我是什么职位,我应该做什么服务谁”有了具体的概念,别小看这小小的差距,责任心的培养从小抓起绝对不是坏事。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当了班长要处理同学矛盾吧,要协调老师同学吧?种种难题摆在小朋友面前,任何挫折都是历练。
四、对失败的认知
如果争取失败,也不失为一次冲击成功的体验,细心分析原因,从失败的泥淖中站起来,将是小朋友童年里难忘的经历。
五、对统筹能力的培养
姑且不说争取成功后的班级事务,在参加竞争时,付出的努力已经占用了学习时间,如何协调时间?制定什么样的小小计划贯彻小目标?都是可以让协调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最怕自己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上进,之于一个年轻的生命,从来都是可贵的品质,去争取、去做,才是朝气蓬勃的小朋友们应该做的。
最后强调一下为什么前提是合格家长,父母是世界上少有的不需要考试就可以担任的角色,如果父母对于竞争的认知水平不达标,那么就可能走极端——要么让孩子变成与世无争的陶渊明,要么可能让孩子在争强斗狠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侵删,分享观点,欢迎关注。

温蒂小屋

赞同来自:

我觉得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一些班级的事务,不一定非要当班长。
我的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抢跑,所以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而老师在还不太了解孩子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班级里成绩比较好,自律性比较强的孩子。所以,她们班的第一任班长是一位个子相对较高,比较自信的、有威严的女孩子。
后来,她成绩慢慢也稳定在前列,也加入了少先队并得到了两根杠,虽然还是没能当上班长,但也一直积极的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自己觉得能帮助到老师和同学,也挺开心的。在这学期,她更是参加了班级的班委选举,当选班级的体育委员,并主动申请做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员。
在我看来,孩子在此间收获了自信、友谊和责任感。她自己跟我说,她要像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学习,争取以后可以做升国旗仪式的小主持人和大队长。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孩子如果有上进心,我们可以多鼓励和引导;如果孩子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必太纠结和苛求,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并不是单单这一种方式。


轩妈成长记

赞同来自:


如果孩子自己想当的话为什么不争取。
首先,班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还是意义重大的,一班之长要有表率作用,要有责任感,要学习,平时的表现都要优秀,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自律能力,孩子自有机会争取,作为家长还是非常支持的。
其次,也可以锻炼孩子的积极性,总之是百利而无一害,组织能力和带动其他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相信孩子一定比一般孩子成长的更快,有句话说“职位越大责任大,”家长就不用专门费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了。
最后,当然孩子竞选班长一定要孩子自己愿意,家长不能勉强孩子,否则适得其反,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可以在孩子同意竞选的时候让孩子说说当班长之后怎么去做?想怎么去做?等方法去引导孩子。


白菜妈妈进化论

赞同来自:

有没有必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定,有些孩子适合并且喜欢担任班干部,有些孩子天生排斥。每个孩子的关注点不一样。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非常不喜欢成为班干部,但她有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画画。
每个孩子都有喜欢的,有些人天生适合成为舞台上的人,有些人就更适合在台下鼓掌。
对于家长来说,要知道如何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用对与错,是与否来衡量是否成为班干部这件事。
我在小学阶段从来不是班干部,就是那种一次都没有成为的那种。我骨子是那种有自己关注点的问题,我在意自己的每一次成绩是否出色,但我不关心这些虚妄的。
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我都是班干部。但我更觉得,我是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我一般第一年因为老师器重成为班干部,第二年就会主动请辞的那种。因为这真的不是我关心的事。
我父亲经常教育我,你喜欢做什么就去争取什么,看过程不看结果。
我就是从小喝这种鸡汤长大的。
所以,我认为: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否愿意成为;其次是不勉强孩子是否成为。最后是让每一个想成为的人明白一件事:过程努力大于结果成功。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