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早教 | 6比较与竞争


(此文为《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第一辑 思路篇  第五章 )
上一章我们谈了孩子规则的养成,帮助孩子养成规则和纪律的观念显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那么这堂课,我们就继续来聊聊如何帮助小小的孩子去逐步面对现实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社会,尤其在中国,因为人太多,经济学上的资源稀缺性就显得尤其明显,从以前上个公汽开始挤才仿佛不吃亏,到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无处不在。为了帮助孩子面对一个竞争的未来,家长中甚至出现了从古代的棍棒到今天的虎妈,或者所谓挫折教育一类的极端教育模式。中西方教育理念之间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的碰撞,不断的进行各种肯定与否定,驳斥与吸收。那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竞争呢?
先说说拿人作比较这件事儿。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听过,“赶紧做作业,你看隔壁的xx早就做完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人家XX的爹妈怎么那么有福气,看他就那么乖”。等成年了,我们耳中也少不得听到:“我就没XXX命那么好”,“我就没XXX运气好”。听出来了没?我们就是在一直比较和被比较之中生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些比较真的获得了父母所期待的激励效果,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些比较而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把话题说回,回到早期教育上来。
比较是个常见的事儿,很多人都在不停的拿孩子作比较,这也是所谓挫折教育的一种方式。做得不好,你怎么不学那些好的?做好了,你怎么不看看那些更好的?等等,我们不妨停下来想想,这么比来比去,孩子心里到底是会喜欢还是不喜欢?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吧,“隔壁家的孩子”恐怕不会是你真正敬仰的对象吧?反倒是有可能是最招人恨的一个孩子。
难道比较就这么招人恨吗?其实不一定,因为比较其实分为两种,横向的和纵向的。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这事儿本身,其实也没什么不对。但我要说,这不是您的事儿,这是教育部长的事儿。
资源是稀缺的,教育资源更是稀缺的,因此才有天价学校和学区房一类的事情。但这事儿很客观。作为教育部长而言,他的任务可并不是帮助所有的孩子都成才。比方说,假设全国同时有一亿孩子读书,高中能收两千万,大学能收五百万,最终博士十万,大师十个。那么对于孩子们教育部长要干什么?他对于此方面的的愿望无非就是第一保证基础义务教育实现,第二让每个孩子得到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比如高考。
这就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必然有淘汰,而且是绝大部分被淘汰。他没有义务保证一亿孩子都能上大学,他只有义务保证大家公平竞争而已。所以,所有的学校几乎都是横向比较的,因为横向比较就是为了竞争,竞争才会有淘汰。因此从宏观上讲,横向比较完全有道理。
可问题来了,我们只是家长,并不是教育部长!你没有一亿个孩子最终选出十个来。你就那么一两个孩子而已,你的目标不是亿分之一,你的这一两个孩子就是你的全部,是百分之百!这里面显然有着天然的区别和矛盾。目的都不一样,方式方法能完全一样吗?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如果我们完全采取同样的横向比较去对待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呢?
横向比较对于一个百分百单独的个体而言,的确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不仅隔壁家的孩子招人恨,我们作为家长 随口比较的一句话也可能起到类似的相反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两个家长带着个一岁的孩子在小区玩儿,都想让孩子锻炼上肢力量,这时刚好看见有个单杠,于是两个家长就举着孩子让孩子吊着玩儿。其中一个孩子能吊半分钟,另一个孩子却勉强吊了十秒钟就抓不住了。于是第二个孩子的家长很自然的说了句:“宝宝加油,看那个宝宝得多厉害,我们也要向他学习,来,加油!”这种话是不是很常见?
可是要知道即使同龄的孩子,互相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多一天少一天都会不同,何况还有血缘差异,性别差异,体格差异,力量差异。因此孩子本身天然条件有区别是客观的事情。那么家长刚才这句横向比较的话语会带来什么呢?我们来具体分析。
家长的本意很显然是希望他树立赶超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努力。可是,孩子会怎么感受,家长知道吗?
第一种可能的结果,就如同隔壁家孩子效应。作为宝宝,他当时被你激励后努力过了,但是因为上述差异的存在,他无法超越对手。这种情况反复发生的话,那么孩子感受的不再是快乐而是挫折了。我前文说过,作为人,孩子是天生会趋利避害的,谁愿意去干总是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呢?还有那么多别的好玩儿的事情呢。因此,不知不觉中,孩子会表达出单杠不好玩儿,我不喜欢玩儿的倾向。而其实你的宝宝也许本来天生有成为体操世界冠军的潜质,却因为这小小的善意的一句比较,说不定再也无缘。
也许你会说,我家宝宝不是这样的,他真的会如我所愿就是为了超过别人而努力。我的教育获得了成功。那我请问,他努力的目的变成了什么?就为了打败对手吗?那他的行为模式是不是变成了为外部因素的反馈而存在?这是什么?好像有个词儿我们提到过,叫“外控”哦!你要的是个外控型的宝宝,还是内控型的宝宝?如果感觉概念有点模糊了,可以回过去再看看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我们想要个怎样的孩子。
既然横向比较有可能为我们带来并非期望的结果,那么有没有更为妥善的激励方式呢?我认为对于还不成熟的个体而言,纵向比较 会比横向比较显得更有意义。
所谓纵向比较说白了就是别拿他跟别人比,而要拿他跟他自己比。比如刚才提到的单杠的例子,你的宝宝现在只能吊8秒钟,而第二次努力后可能是10秒钟,那就请你及时的肯定他取得了两秒的进步,我们的努力很有效果哦,咱们下次争取做得更好!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进步,请问,你的孩子会不会变得更好?而这不正是你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吗?
我绝不是说让孩子如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隔断外部竞争而存在。恰恰相反,纵向比较正是为了强大自身,从而在将来更有效, 更自信的面对社会无处不在的竞争。咱们把体格练好了才不怕风雨,养成永远强大自身的良好习惯才不惧任何未知的困难。
横向比较无所不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孩子低龄时期,面对必要的横向比较时,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心平气和的帮他分析自己要如何取得进步才能表现更好,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把他扔出去,在比较的挫折中磨灭自信,无所适从。
那么横向比较是否就应该完全避免呢?也不一定,这个话题我以后会在系列的成长篇中聊到运动和挫折教育时来专门谈一谈。
    下一篇,我们来谈如何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孩子。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