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案例分析 | 感到不满,除了抱怨还可以这样做









许多人说,抱怨是婚姻的毒药,也劝女性不要抱怨。但在我看来,抱怨是一种沟通方式,是女性表达不满、寻求支持的信号,心里有委屈了,就想要发泄发泄。只是,我们也要评估:抱怨有没有效?坏的抱怨破坏婚姻,好的抱怨,才是婚姻矛盾的解药。
坏的抱怨,就像下面这个故事:
阿箫自从怀孕之后,见到每个人都要抱怨老公的不好,说老公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不关心她也不照顾她,抱怨嫁错了人抱怨自己过得苦。
一开始,阿箫的朋友们体谅孕妇的情绪波动大需要支持,所以都还能耐心倾听和开导,时间久了,朋友们实在受不了阿箫太多的负能量,一个个都跟她保持了距离,有时路上碰见,一些朋友还会假装没看见她,绕道走了。
阿箫的老公,一开始感到很愧歉,耐心解释说加班多实在没办法,为了不让老婆辛苦,让她辞了工作回家待产。但时间一久,阿箫老公加班越来越晚,回到家和阿箫说的话也越来越少,这更让阿箫抓狂了。等女儿出生后,婆婆来照顾,阿箫开始抱怨婆婆这不好那不好,时间久了阿箫也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孤独。
也许阿箫一开始,只是想要找个人宣泄情绪,获得关注与安慰,这是我们正常的需要,我们也常跟朋友抱怨工作不爽,家庭矛盾,朋友关心我们、安慰我们,这些不好的情绪就过去了,接下来我们会调整心态去面对问题。而阿箫的抱怨,则陷入了祥林嫂模式,只抱怨不处理问题,于是越抱怨负面情绪积累得越多,也把家人朋友越推推远。
阿箫找到我,跟我抱怨了她老公的种种不是,听完我问她:老公加班很晚才回家,你的感受是什么?
她说:就是他那么晚才回来也不担心我一个人怀着身孕有没有事,那么晚才回家也不考虑孩子需要爸爸。
我问:嗯,我们先不说你老公,说说你,他这样做,你的感受是什么?
阿箫: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我觉得很生气!他老加班不照顾我,我很生气!阿箫提高了声调。
我:老公不照顾你,你感到很生气。还有吗?
阿箫沉思道:嗯……还觉得委屈,为什么别人怀着孕都有老公陪,我没有……觉得很难过。
说着说着,阿箫的眼泪开始流下来,之后“哇”的一下痛哭起来。我没有说话,静静地陪在旁边,让她痛快的哭。
阿箫看起来喋喋不休的抱怨,是因为她把这些负面情绪都压抑掉了,压抑的情绪只能通过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会体现为身体疾病,比如胃痛头痛,有的则体现为行为,比如吵架、抱怨。
处理了阿箫的情绪后,我问她:刚才听你说了你老公的很多不好,那能不能告诉我,你老公的5个优点。
阿箫:他哪有什么优点!嗯(稍作停顿)……也有……他脾气挺好的,我每次抱怨他也不跟我吵,他从来也没有骂过我。他很上进,领导和同事都夸他能力强,还有……
在阿箫说完丈夫的优点后,觉得丈夫也没那么讨厌,自己的委屈感也减轻了一些。
人开启抱怨模式后,会吸引越来越多不好的事情作为证据,证明自己抱怨的合理性,于是眼睛和思维只看到消极负面的地方,注意不到好的方面,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负性偏见在作祟。
当阿箫开始加工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我接着问说:我们来看一看,你想通过抱怨得到什么?
阿箫不解道:想得到什么?就是希望他改变,一些加班能推的就推,平时多点时间陪伴我和孩子,多关心我们一点。
我:这些话你跟他说了吗?
阿箫:我……啊,我明白了……我应该换种方式表达我的情绪和需要,也要调整调整我自己。
在我和阿箫非正式咨询的对话里,我们看到,其实抱怨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有我们的负面情绪,消极思维,还有我们不敢或者不能直接表达的需要,因为:承认需要一个人,显得我多脆弱多被动啊;如果我提出需要,被拒绝了怎么办,这样多伤人,我还不如控诉他,通过控诉的方式让他改变,让他关注我,让他自己顿悟到我的需要。
通过抱怨,我们还可以免掉自己的责任: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做得不好的是你!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人性,分析它,不是为了抨击它,而是让我们能够看见、面对并抱一抱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需要另一个人,我们害怕被拒绝,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了解到这,我们看到坏的抱怨是:为了抱怨而抱怨,为了指责而指责,逃避情绪,思维只聚焦消极事件,不明确表达需要,不解决问题。
那反过来,好好抱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我的情绪是什么,我能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老公的不好,让我感到愤怒 / 不满 / 委屈 / 失衡 / 难过 / 心寒 / 累 / 无助 /  孤独 ……?
我的思维是不是陷入消极关注里:事情真的那么无药可救吗?有没有好的方面我没注意到?
我的需要是什么:我想得到关注 / 陪伴 / 照顾 / 体谅 / 分担 / 支持 / 安慰 /……
我希望对方怎么做:我希望他可以少加一点班,加完班早一点回来陪我说话,我希望你能帮孩子洗澡给孩子喂奶……
当我们能够了解自己,像阿箫的情况,可以试着跟老公做正面积极的沟通:你今天加班到12点才回家,这一周来都是这样,我感到很孤独,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如果明天还有加班,你能早一点回来吗,10点这样可以吗?
这样表达和沟通,既让对方了解了你的感受,又表达了你的需要,还有明确的解决之道,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比怒气冲冲的抱怨“你老是加班加班一点都不爱我!不爱我还要这个家干嘛!离了算了!”更有效呢?
爱的路上,我们都是初学者。

作者:剑兰,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喜欢读书、写作、烹饪和大自然,精通重塑自我、疗愈心灵和解决人生困境。致力于应用心理学让世界更美好。欢迎关注公众号:i剑兰说。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