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庆7天陪伴孩子不足12小时,将被取消爸爸称号,你同意吗?




//01


国庆假期回补了最新一季的《奇葩说》,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不正经的辩论节目”终于触及了当前的热门话题——“隐形爸爸”。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引发热议的辩题:










每周拿出12个小时陪伴孩子,是什么样的概念? 

一次部门聚会KTV的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开会的时间是3个半小时;一顿商务饭局的平均时间是2小时。

一周共有168小时,每周12小时的陪伴摊算下来,每天仅是1.7个小时。

然而,就是这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陪伴时间,却变成了爸爸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现实上看,现代生活的压力很大,生活成本很高。各种人需要爸爸们“陪”:客户、领导者、同事,但忘了陪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丧偶式”育儿——这个词是入木三分地解释了“隐形爸爸”的家庭关系,触动了许多妈妈们的神经,并引发了一场吐槽热潮: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为了制造一个特别的父亲节,一位四年级班主任策划了一场“爸爸家长会”。
 
结果是一个超过50名学生的班级,只有三分之一的父亲在场。
 
在后来的提问中,人们发现,在这三分之一的父亲中,仍然有一半以上的父亲不知道孩子们在哪个班级,教室在哪儿,甚至还有跑到孩子以前教室的。
 
在那天的教室里,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爸爸来的孩子们非常高兴,即使他们通常与爸爸的关系不好,甚至常挨揍的孩子也带着一分骄傲的神色;

那些爸爸没来的孩子,虽然来了他们最喜欢的妈妈或爷爷奶奶,但稚嫩的脸庞上仍难掩失望。

在班级家长群中,没赶来的爸爸们在群里“道歉”:要么太忙,要么离开家,要么在外地赶不过来。
 
还有一些爸爸在群里咆哮:“你就好好教我家孩子读书写字就好,搞这些有的没的?谁不要上班?我要是有那么多时间围着孩子转,还把他送去学校干什么?你这样一搞,小孩子多伤心?”还有爸爸在群里说:“在我家我负责赚钱,孩子都是妈妈在管,有什么事你找他妈妈,我不懂教育。

老师想利用这个精心策划的活动,让父亲走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可最后发现,在许多父亲的眼里工作赚钱才是更重要的。
 
事后,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样写:

你们没来,所以你们没有看到你家孩子趴在阳台上对着楼下翘首以待的样子;


你们没来,所以你们不知道他们对着爷爷奶奶妈妈问出那句“我爸呢”时脸上的落寞;
 
你们没来,所以你们不知道他们之前在给你们做父亲节礼物时认真而又开心的表情;
 
你们没来,所以你们也不知道有个孩子抱着装的满满的存钱罐想要“买”爸爸一天时间。

陪伴,是父母和孩子共享彼此人生的唯一方式,也是彼此成长的最好方式。


//02

有一个小测试,可以判别你是否属于“隐形爸爸”:

  “隐形爸爸”测试基础版  
1.你家孩子的身高、体重、视力是多少?

 
2.你家孩子衣服、裤子尺码是多少?
 
3.你家孩子最喜欢的蔬菜和最讨厌的蔬菜是什么?
 
4.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哪一个?
 
5.平常的口头禅是什么?

  “隐形爸爸”测试进阶版  
1.孩子班主任老师的全名叫什么?

 
2.孩子三个最好的朋友名字叫什么?
 
3.最近报的兴趣班是哪个?
 
4.他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是什么?

如果你无法回答所有这些问题,或者大多数问题都无法回答,那你已是“隐形爸爸”中的一员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童年缺乏父母陪伴,会对孩子的情感观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例如,父母的缺席将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当孩子是成年人时,这种影响会让ta不敢自信大胆地表达爱,造成ta只能通过讨好的方式去获得爱,在原本应平等的关系中,处于卑微乞求的位置。
 
在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显示:
根据对2000户家庭的调查,在工作日期间,中国父母平均每天花在亲子陪伴上的时间为3.7个小时,周末能达到9.3个小时,分别占个人可支配时间的63%和72%。

但这指的是爸妈两个人加起来的陪伴时间。
 
事实上,55.8%的家庭中,日常是妈妈每天在陪伴孩子。爸爸在工作日平均陪伴2.9小时,周末7.7小时,远低于妈妈的4.6小时和10.9小时,甚至低于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更糟糕的是,就算陪在孩子身边,许多所谓的陪伴也是“假把式”。
 
根据调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
47.6%的家长会“兼职”做一些家务;
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
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

当工作和陪伴孩子发生冲突时,近一半父母会选择工作。只有14.5%的家长会选择遵守与孩子的约定,许多人则是在两者间徘徊犹豫。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
 
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
 
那个司机当时就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孩子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每天为孩子操持三餐的,是妈妈;
 
带孩子去商场买衣服,是妈妈;
 
接孩子去上学的,是妈妈;
 
指导家庭作业的,是妈妈;
 
睡觉前读故事的,是妈妈;
 
周末带孩子们去游乐场、在补习班的,还是妈妈。
 
妈妈们被迫成为了“超人妈妈”,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扛,渐渐变得焦虑,而这种负面情绪,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
 
然而,许多妈妈不敢问孩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因为有时候孩子们的答案经常让那些日夜为孩子操劳的妈妈失望。

就像辩手傅首尔说自家的孩子:










有人给中国式家庭做了个画像:一个看不见的父亲,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形象贴切到无奈,值得我们深思。


//03

父亲在成长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亲功能”包括七个方面:
1. 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

2. 花时间陪孩子
3. 养育孩子
4. 恰当地规训孩子
5. 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护和供养
7. 成为孩子的模范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毫不夸张地说,父亲是带领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最初的模仿对象。当他长大后,他的身上将刻着父亲的影子。
 
就像蔡康永回忆他的童年时所说:

爸爸是上海人,家里每天都有应酬,我看到爸爸最多的时光是在牌桌上,每天回到家我看到他在,但我不知道那是不是陪伴。但是他却有一些“精神”留给我,比如每次招待客人时,桌上其中有一道菜是螃蟹,他永远都会把螃蟹最好的部分夹给客人,他从来没有教过我,可是我却学会了就算你再想吃,最好的东西也一定要留给客人吃。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男性形象,她对男性的认知和理解来自于她的父亲。
 
颜如晶在辩论时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心酸:
 
她爸爸去美国旅游,路上想给女儿买份礼物。他没问女儿想要什么,反而问售货员“孩子喜欢什么”,于是给已成年女儿带回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
 
颜如晶对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理解,引得现场高晓松落泪:










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20集,他会慢慢地变。你不看,然后问我,现在演到哪里了,我怎么告诉你,演到哪里了。


孩子的人生其实比连续剧更糟糕,连续剧可以补,你补回了剧情,我可以跟你聊一聊,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1到20岁你不看了之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唯一的观众,父母老了,我们是父母唯一的观众。我不会错过你的后半生,也请你不要错过我的前半生。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唯一的观众,兄弟、姐妹、朋友、伴侣都是半途中加入的。孩子的前半生只有父母是从头到尾的见证者。父母们不要等到老了,才想着补孩子人生的这部剧,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错过的时光不能回头,孩子成长的时光错过了,永远也补不回来。



//04

你认为你非常爱孩子,但孩子们其实更爱你。
 
在节目结束后的采访视频中,那些真正生活在“隐形爸爸”家庭中的孩子,被问到:“如果爸爸每周花在你身上的时间少于12小时,你就不能叫给爸爸,你愿意吗?
 
几个孩子的答案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不愿意






















“他是我最好的爸爸呀。”

“因为爸爸是我的爸爸呀。”

“爸爸整天很辛苦,太不容易了。”

就像傅首尔的儿子说的:“我不支持,因为不敢,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没有爸爸了。”

孩子们不想为难爸爸、埋怨爸爸。这就是每个孩子内心对父母最纯洁,最赤诚的爱。
 
陪伴不是只人出现在孩子身边,或者给孩子找点事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好。和玩具相比,孩子其实更想要爸爸全心全意的一天哪怕几个小时的陪伴。
 
爸爸的称呼不是“应得”的,而是“赢得”的,付出“心力”才是这条规定的真谛。

每读完了一篇

离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爸爸们还爱看……
☞“我都不敢和同学介绍你是我爸,我觉着丢人你知道不?!”



☞ 爸爸生病的时候,很想你……有些脆弱你不会知道 | 父亲的50个脆弱瞬间



☞ 你或许喝过82年的拉菲,82年的毒鸡汤知道是啥味的吗?



☞ 30岁之后男人的孤独,你懂吗?



☞ 舅舅送错幼儿园,亲爸记错校名,那些年男人们带过的孩子……



…………
 








有趣有态度的爸爸小酒馆
有内涵爸爸的聚集地
十点播爸




文字/综合自网络  |  图/网络  |  制作/十点播爸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