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成为了姥姥家“吃完就走的白眼狼”?


楼下的阿姨经常到我父母家坐,每次看到做姥姥、姥爷的围着外孙转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地调倪说:“外孙外孙,姥姥家吃完就走的白眼狼!”意思是做外孙的,姥姥、姥爷对他再好,他也不会记着你的恩,毕竟是别人家姓的孩子。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忍不住发点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也仅仅只是一种调倪,但如果细细思量,其实里面包含了太多、太深的偏见,而且楼下的阿姨从我家孩子一岁多稍稍懂点事时就经常在我父母和孩子的面前念叨这句话,到现在也有两年了,怎么说呢?这对孩子以及对所有的在场者,是不是有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呢?
并且根据这几年里我的切身体会,我来分析分析“为什么辛苦、无怨付出的孩子会成为吃完就走的白眼狼”的原因。——因为在我的身边也确实有这样的真实例子:做姥姥、姥爷的辛辛苦苦、无怨无悔、用尽心思地对外孙付出,却换来外孙懂事时的“拍拍屁股走人”,搞得做姥姥、姥爷地直感叹:“真是姥姥家的白眼狼,吃完说走就走啊!”
一是观念问题
我妈妈,孩子的姥姥,从有小孩起,就在那经常有意无意地要不当着孩子的面叹息,要不对小孩调倪:“哎,对你再好也没有用,长大了还不是把姥姥、姥爷给忘掉!”
等孩子大点,会说话、听话的时候,又经常去逗孩子:“这不是你的家!这是姥姥、姥爷家”那时孩子一、两岁,由于我们做父母的白天要上班,所以平时都是姥姥、姥爷带,那时孩子对姥姥、姥爷也特别地亲,学会说话没多久、懂点事时,经常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家,有时父母去也接也不愿回去,常常自豪而快乐地说:“这是我的家!”可以说,在与姥姥、姥爷相处的日子里,对姥姥、姥爷的家有了很深的感情。
我常常提醒母亲,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记得你,对你们懂得感恩,那你们平时一定要经常向孩子灌输:“这也是你的家,姥姥、姥爷的家也是宝宝的家,以后长大可不要忘记姥姥、姥爷对你的好喔!”我相信孩子听到这句话时一定会懂事地点点头,哪怕小的时候听得不是很懂,但长大懂点事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这句话深深地存留在心里,从此以后对老人家有情有义且懂得报恩。但是,如果你经常一味地向孩子灌输“姥姥家不是你的家”,以后孩子会对你们怎么样,相信你们也想得到。
毕竟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判断力,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所以如果希望孩子以后对记得你们老人家的好,你就一定要经常去提醒孩子去记得你们的好,而不是一味地在语言上给孩子暗示“这不是你的家”,这样下去,你说外孙会不会成为一个“吃完就走的白眼狼”?
其实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有没情,有没义,懂不懂得感恩,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身边人的教育和表达,如果身边人一味地向孩子传达“你就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孩子想不成为无情无义的人也很难!因为孩子就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在上面画上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二是不懂适当地表达和对待孩子
再说我的父亲,孩子的姥爷,那是对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可以说孩子从小到大,其无不在里头比我们做父母的付出还要多:一步一步教小孩子走路的情景至今我还历历在目,那时我们夫妻工作忙,孩子学走路的那段时间,基本上没什么亲历,白天上班孩子放在父母那,晚上下班抽空去看看孩子,然后就回家,所以孩子学走路阶段基本上是父亲带过来的。
可是......,和我旁边人的父母一样,我的父亲也是不懂适当地表达和对待孩子的人。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她的父亲那样,根本不懂得如何对待自己的孙子,可以说没分寸,平时对孩子纵、宠得不行,可是孩子一不听话,惹急了就“啪”的一巴掌拍过去。
我的父亲也是这样,孩子从小到大,对孩子纵、宠得很,尤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还说出过家里人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话:“不能让小孩哭!”可以说,做姥爷的对孩子都宠到底了。
可是另一方面,当孩子在姥爷的纵、宠之下,没有底线、无法无天时,忍无可忍、没有办法的姥爷就只好使出最后的撒手锏:也对孩子发脾气,就像上面朋友的父母一样。要不则说出难听而决绝的话,自己抹黑自己。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对一向百依百顺的姥爷要求这、要求那的时候,开始姥爷心疼孩子还总是无底线、无原则地满足,等到了最后,孩子越要越多的时候,就按捺不住了,对幼小的孩子大发雷霆,孩子被吓哭了,继续用平常惯用的伎俩:通过在姥爷面前哇哇大哭来达到向姥爷施压的目的。这时,做姥爷的要么狠心地给孙子一巴掌,要么则说:“跟你爸爸妈妈要!别什么都跟姥爷要!”——这里,做姥爷的在表达方式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你这样说,是不是意思就是只有爸爸妈妈才给你买,而我是姥爷就不给你买啊?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跟孩子讲清楚,这样东西不能买,哪怕是爸爸妈妈,也不会给他买的,而不是将问题的主体推到谁买的因素上来,应直接跟孩子讲明态度和立场:不买,谁也不会给他买。
并最好补充上原因:为什么不买。而不是以转换行为主体来搪塞孩子,你想想,孩子听到这样的答复会有什么想法呢?——是不是对你做姥爷的又多一份恨和偏见呢?这难道不是又一次把孩子往“吃完就走、无情无义的白眼狼”方向上去推啊?
小结:其实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说“外孙是姥姥、姥爷家吃完就走的白眼狼”不过是世俗的观念在作崇,在生活中,我看到不少有情有义的孩子和年轻人,他们对一直以来为他们无尽付出的长辈充满了感激和深情,甚至为长辈的离去而深深地痛苦和挂念,在这些拥有深厚感情的长辈中既有爷爷、奶奶,也有姥姥、姥爷,甚至还有没有血缘的其他人,比如说自己的恩师,所以不要拿世俗的偏见随随便便往孩子身上套。
如果你爱孩子,你就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而不要随意、先入为主地给孩子乱下结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合适的爱和教育。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