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日志

舰长日志

随手记 | 孩子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习得的?

亲子教育aa159009999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3 次浏览 • 2018-10-19 15:26 • 来自相关话题

上周发生了几件小事,让我开始好奇孩子们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一步步建立的。
故事一:
蜂窝有一节线上课,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别人贴标签?”
每次在这节课里,授课的舰长都会发现孩子们一开始都会带着很多对人的“主流标签”与“判断”。









故事二:
我上周在一个由家长自发组织的小型夏令营上课,一共10个孩子。我们在做热身游戏的时候,有个孩子摔倒了,看起来摔得很痛,在地上没起来,在哭,我们3个老师都很担心。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两个孩子开始躺在不同的地方,模仿这个摔倒的孩子躺在地上哭,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没有一个孩子对此感到担心和慌张。
这群孩子大概8-9岁。

故事三:
同样是这群夏令营的孩子,有一天我的同事去上课,他在让孩子们分组的时候,有孩子提议要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
我同事对此感到震惊,于是马上停止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
“智商高低”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分组每个人的感受……
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明白原来这样会让其他人觉得难过,说不要这样分组。
也有一些孩子,依然觉得要用“智商高低”来分组。

这周发生的这些小故事,在成年人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察觉出来。
整个社会都是在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的,就像《北京折叠》里说的一样。
整个社会也在“以白为美、以瘦为美”,而不是,以健康为美。
只是这些故事在孩子的世界里上演时,我们才隐隐察觉不对,因为它们和孩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冲突了。
但这些都是我们透过各种行为和语言带给孩子的,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世界里发生的这些故事有问题,可能我们也要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扯个猫界的多元故事:







我家老白是个特立独行的胖子,和家里其他猫的口味都不一样,只喜欢淡水鱼。有段时间,猫粮放得比较高,它太胖了跳不上去,只能吃放在矮处的狗粮。但是老白和其他猫都和它相处得很好,我家的狗华仔也经常帮老白舔耳朵。猫的世界里好像没有人类世界这么严重的折叠状况 查看全部

上周发生了几件小事,让我开始好奇孩子们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一步步建立的。
故事一:
蜂窝有一节线上课,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别人贴标签?”
每次在这节课里,授课的舰长都会发现孩子们一开始都会带着很多对人的“主流标签”与“判断”。









故事二:
我上周在一个由家长自发组织的小型夏令营上课,一共10个孩子。我们在做热身游戏的时候,有个孩子摔倒了,看起来摔得很痛,在地上没起来,在哭,我们3个老师都很担心。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两个孩子开始躺在不同的地方,模仿这个摔倒的孩子躺在地上哭,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没有一个孩子对此感到担心和慌张。
这群孩子大概8-9岁。

故事三:
同样是这群夏令营的孩子,有一天我的同事去上课,他在让孩子们分组的时候,有孩子提议要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
我同事对此感到震惊,于是马上停止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
“智商高低”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分组每个人的感受……
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明白原来这样会让其他人觉得难过,说不要这样分组。
也有一些孩子,依然觉得要用“智商高低”来分组。

这周发生的这些小故事,在成年人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察觉出来。
整个社会都是在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的,就像《北京折叠》里说的一样。
整个社会也在“以白为美、以瘦为美”,而不是,以健康为美。
只是这些故事在孩子的世界里上演时,我们才隐隐察觉不对,因为它们和孩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冲突了。
但这些都是我们透过各种行为和语言带给孩子的,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世界里发生的这些故事有问题,可能我们也要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扯个猫界的多元故事:







我家老白是个特立独行的胖子,和家里其他猫的口味都不一样,只喜欢淡水鱼。有段时间,猫粮放得比较高,它太胖了跳不上去,只能吃放在矮处的狗粮。但是老白和其他猫都和它相处得很好,我家的狗华仔也经常帮老白舔耳朵。猫的世界里好像没有人类世界这么严重的折叠状况

随手记 | 带孩子做“草莓奶油蛋糕”

亲子教育哇咔咔~~~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1 次浏览 • 2018-10-19 15:26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本来有某个项目式学习小组的演讲,但是这群孩子的协作出了问题,没有完成演讲的准备。
我们马上临时开了一个直播,和这个小组的几个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过程中,孩子们说没有完成的原因的大致如下“

演讲者:整理大师没有给我资料啊,没法演讲呀。

整理大师:演讲资料都是自己准备的。

演讲者:是吗?


整理大师:是整理大师整理出来给演讲者的?

连接触手:我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我自己的部分都完成的,是其他人没有做他们的。另外,提醒大家是“促动师”的责任,他没完成自己的责任。

促动师:有时候大家不在线,都找不到大家。

感觉孩子们没有明白团队的目标与自己任务的关系,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们这群人,是打算做一个超级美味又好看的草莓奶油蛋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买东西,有人负责做蛋糕,有人负责裱花,有人负责包装和宣传。现在负责买东西的人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买到了质量很好的面粉、奶油和草莓。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做成这个草莓奶油蛋糕。
别人只会夸我们做的蛋糕好吃或者好看,却不会夸某个人很会买面粉,或者很会操控烤炉。看不到最后的蛋糕,大家不会夸我们的付出,也不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
经过这轮讨论,孩子们接下来得到一周的时间,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出来一个“草莓奶油蛋糕”。

如果你想来看这群孩子的演讲,或者你有更好的让孩子一起协作做“蛋糕”的方法,欢迎你联系我。(微信号:jianzhangzhang) 查看全部

昨天本来有某个项目式学习小组的演讲,但是这群孩子的协作出了问题,没有完成演讲的准备。
我们马上临时开了一个直播,和这个小组的几个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过程中,孩子们说没有完成的原因的大致如下“


演讲者:整理大师没有给我资料啊,没法演讲呀。

整理大师:演讲资料都是自己准备的。

演讲者:是吗?


整理大师:是整理大师整理出来给演讲者的?

连接触手:我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我自己的部分都完成的,是其他人没有做他们的。另外,提醒大家是“促动师”的责任,他没完成自己的责任。

促动师:有时候大家不在线,都找不到大家。

感觉孩子们没有明白团队的目标与自己任务的关系,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们这群人,是打算做一个超级美味又好看的草莓奶油蛋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买东西,有人负责做蛋糕,有人负责裱花,有人负责包装和宣传。现在负责买东西的人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买到了质量很好的面粉、奶油和草莓。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做成这个草莓奶油蛋糕。
别人只会夸我们做的蛋糕好吃或者好看,却不会夸某个人很会买面粉,或者很会操控烤炉。看不到最后的蛋糕,大家不会夸我们的付出,也不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
经过这轮讨论,孩子们接下来得到一周的时间,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出来一个“草莓奶油蛋糕”。

如果你想来看这群孩子的演讲,或者你有更好的让孩子一起协作做“蛋糕”的方法,欢迎你联系我。(微信号:jianzhangzhang)

随手记 | 和孩子来一趟穿越时空之旅

亲子教育花与东风终相负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0 次浏览 • 2018-10-16 14:55 • 来自相关话题

昨晚的直播中有两个让人融化的 “哇” 时刻。
我在最后让大家回忆一下今晚的讨论中“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和爸爸妈妈以前学习的目的有啥不同?”
有个小男生说:
“除了今晚讨论的那些,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更像是考虑我们自己的未来,而爸爸妈妈们现在的学习目的,更多是希望他们的孩子的未来能更好。”
瞬间被击中……
因为这个小男生平时素来发言都特别搞笑,偶尔有点调皮,但是昨晚他敏感的洞察力有点让人吃惊。
后来,我们讨论,“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现在有啥不同”。
以往的经验是,通常过去的事情孩子都不太了解,父母会在旁边说。
而昨晚,几个孩子都对爸爸妈妈以前的生活细节熟悉无比,细细道来。

我爸爸以前没得买零食的,都只能自己做吃的,蚕豆、糍粑之类的。

爸爸妈妈他们以前的鸡蛋卖得很贵,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新衣服都只能在过年才有。

从这些细节能看到,这几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定有共享过很多互相之间的故事。一想到这些,内心融化……
今天早上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看来昨晚这趟穿越时空的讨论,让大人们也想到了很多:






某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让大人孩子都动容的讨论细节,上一个白板截图:






我们昨晚的穿越时光之旅
你和孩子有像这样讨论过吗?快试试吧~ 查看全部

昨晚的直播中有两个让人融化的 “哇” 时刻。
我在最后让大家回忆一下今晚的讨论中“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和爸爸妈妈以前学习的目的有啥不同?”
有个小男生说:

“除了今晚讨论的那些,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更像是考虑我们自己的未来,而爸爸妈妈们现在的学习目的,更多是希望他们的孩子的未来能更好。”

瞬间被击中……
因为这个小男生平时素来发言都特别搞笑,偶尔有点调皮,但是昨晚他敏感的洞察力有点让人吃惊。
后来,我们讨论,“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现在有啥不同”。
以往的经验是,通常过去的事情孩子都不太了解,父母会在旁边说。
而昨晚,几个孩子都对爸爸妈妈以前的生活细节熟悉无比,细细道来。


我爸爸以前没得买零食的,都只能自己做吃的,蚕豆、糍粑之类的。

爸爸妈妈他们以前的鸡蛋卖得很贵,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新衣服都只能在过年才有。

从这些细节能看到,这几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定有共享过很多互相之间的故事。一想到这些,内心融化……
今天早上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看来昨晚这趟穿越时空的讨论,让大人们也想到了很多:






某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让大人孩子都动容的讨论细节,上一个白板截图:






我们昨晚的穿越时光之旅
你和孩子有像这样讨论过吗?快试试吧~

随手记|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

亲子教育guxiaofen37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 次浏览 • 2018-10-16 14:55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和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不开心?”
中间,我让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周碰到过的不开心的事情,大家讲了好多不开心的事,比如尺子被同学折断啦,被托管的同学骂神经病,整个合唱团的声部被老师冤枉以致午饭很晚才给吃,妈妈错了但是不说对不起,在足球队踢球的时候被别人铲飞……
我就逗趣说,刚刚你们分享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真的听得我好难受啊。现在,如果给你们一颗无忧散,吃下去,以后再也感觉不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你们会吃吗?
其中几个小朋友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我不会吃啊,我星期一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吃了这个药,那整个星期一就消失了!我才不要这样!”
“我也不会吃呢,因为我妈妈总是故意做一些事情惹我生气,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那我妈妈就不能得逞了。”
“我不吃这种药呢,因为别人折断我尺子的时候,我是需要生气的,他下次才不会再弄我的东西,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他下次还会弄我东西。”
啊哈哈,小朋友们的世界好有趣~
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呢? 查看全部

昨天和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不开心?”
中间,我让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周碰到过的不开心的事情,大家讲了好多不开心的事,比如尺子被同学折断啦,被托管的同学骂神经病,整个合唱团的声部被老师冤枉以致午饭很晚才给吃,妈妈错了但是不说对不起,在足球队踢球的时候被别人铲飞……
我就逗趣说,刚刚你们分享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真的听得我好难受啊。现在,如果给你们一颗无忧散,吃下去,以后再也感觉不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你们会吃吗?
其中几个小朋友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我不会吃啊,我星期一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吃了这个药,那整个星期一就消失了!我才不要这样!”

“我也不会吃呢,因为我妈妈总是故意做一些事情惹我生气,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那我妈妈就不能得逞了。”

“我不吃这种药呢,因为别人折断我尺子的时候,我是需要生气的,他下次才不会再弄我的东西,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他下次还会弄我东西。”

啊哈哈,小朋友们的世界好有趣~
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呢?

直播周志09.孩子们开始为“共享单车问题”行动了!

亲子教育樊志文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9 次浏览 • 2018-10-16 14:12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在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直至上周六,孩子们探索“共享单车被破坏”这个主题将近4周时间,期间,我们一起经历过调查、头脑风暴、准备访谈、应对意外情况等探索。基于这个主题的学习,已经进行到尾声了,于是,我们上周六一起梳理了目前的状况:






我们一开始选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我们目前进行到哪里了。
基于这个状况,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到底我们仅剩的两周课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来结束这个主题的探讨:






这是孩子们上回讨论出来的所有方案,我们把方案分类,最右边的是两周内不可行的。






这些是我们觉得两周内可以尝试的






我们把每项事务做了一个分工认领
尝试大概分成了视频组和漫画组,视频组里,有利用现有素材剪辑视频的,也有希望做小动画的。
在这个分工之后,过了一周,直到昨天下午的直播前,漫画组和视频里的动画组居然真的有产出了!惊喜到原地转3圈!下面晒一晒他们的作品: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一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二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三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四
上面就是某个孩子画的《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漫画。这个孩子完全用纸笔+手机完成了这辑漫画以及后期处理,完爆大部分不敢动手画东西的成年人。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能跳转的小动画:






小动画第1页






小动画第2页






小动画第3页






小动画第4页






小动画第5页
因为这类似是一个答题跳转的动画,这个孩子用PPT里的动画特效来处理,很遗憾大家在文章里只能看到我截图的静态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视频的作品,因为技术问题没来得及导出,所以昨天大家无法看到。昨天收到这两份作品后,我们就开展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梳理的上周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现大致问题有几类:
1.搜索策略和技巧:搜图片以及搜解决方法时,找不到特别满意的信息。
2.软件工具的问题:拼图与分享视频时遇到的软件限制不知道如何解决。
3.内容与主题:在作品中的内容、故事和情节可以修改得更好。
4.目前的作品无法传播得更广。
因为上述问题相对这周的讨论来说,是细节问题,于是我们没有在直播中直接讨论,而是把问题先放在一边,之后在Q群再做技巧分享。
我们在昨天的最后一次共享单车作战主题里,确定了我们最后的呈现:






1个合作的呈现,以及3个自选的呈现
这里面特别棒的是,大家全票通过“做一个网页”这相,因为大家希望我们过去几周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做的各种产出,可以有一个地方承载。
另外,自选的呈现方式里,出现了适合外向型孩子的演讲,以及适合内向型孩子的文章,他们分别都会把我们过去几周的尝试做一个梳理以及展示。
回头看了一下过去几周,我们选定问题,分头查找资料,进行头脑风暴,预约与准备访谈,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面对自己的挣扎与困难,努力尝试。
走到现在,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大量调用了我们在上个阶段中学习到的各种获取信息的技巧、思维工具与思维方法。同时,他们之间还互相督促与帮助。
就连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居然也因为大家的鼓励和督促能持续地写周志的记录。此处应该发表情! 查看全部


背景:


在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直至上周六,孩子们探索“共享单车被破坏”这个主题将近4周时间,期间,我们一起经历过调查、头脑风暴、准备访谈、应对意外情况等探索。基于这个主题的学习,已经进行到尾声了,于是,我们上周六一起梳理了目前的状况:






我们一开始选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我们目前进行到哪里了。
基于这个状况,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到底我们仅剩的两周课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来结束这个主题的探讨:






这是孩子们上回讨论出来的所有方案,我们把方案分类,最右边的是两周内不可行的。






这些是我们觉得两周内可以尝试的






我们把每项事务做了一个分工认领
尝试大概分成了视频组和漫画组,视频组里,有利用现有素材剪辑视频的,也有希望做小动画的。
在这个分工之后,过了一周,直到昨天下午的直播前,漫画组和视频里的动画组居然真的有产出了!惊喜到原地转3圈!下面晒一晒他们的作品: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一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二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三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四
上面就是某个孩子画的《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漫画。这个孩子完全用纸笔+手机完成了这辑漫画以及后期处理,完爆大部分不敢动手画东西的成年人。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能跳转的小动画:






小动画第1页






小动画第2页






小动画第3页






小动画第4页






小动画第5页
因为这类似是一个答题跳转的动画,这个孩子用PPT里的动画特效来处理,很遗憾大家在文章里只能看到我截图的静态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视频的作品,因为技术问题没来得及导出,所以昨天大家无法看到。昨天收到这两份作品后,我们就开展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梳理的上周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现大致问题有几类:
1.搜索策略和技巧:搜图片以及搜解决方法时,找不到特别满意的信息。
2.软件工具的问题:拼图与分享视频时遇到的软件限制不知道如何解决。
3.内容与主题:在作品中的内容、故事和情节可以修改得更好。
4.目前的作品无法传播得更广。
因为上述问题相对这周的讨论来说,是细节问题,于是我们没有在直播中直接讨论,而是把问题先放在一边,之后在Q群再做技巧分享。
我们在昨天的最后一次共享单车作战主题里,确定了我们最后的呈现:






1个合作的呈现,以及3个自选的呈现
这里面特别棒的是,大家全票通过“做一个网页”这相,因为大家希望我们过去几周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做的各种产出,可以有一个地方承载。
另外,自选的呈现方式里,出现了适合外向型孩子的演讲,以及适合内向型孩子的文章,他们分别都会把我们过去几周的尝试做一个梳理以及展示。
回头看了一下过去几周,我们选定问题,分头查找资料,进行头脑风暴,预约与准备访谈,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面对自己的挣扎与困难,努力尝试。
走到现在,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大量调用了我们在上个阶段中学习到的各种获取信息的技巧、思维工具与思维方法。同时,他们之间还互相督促与帮助。
就连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居然也因为大家的鼓励和督促能持续地写周志的记录。此处应该发表情!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亲子教育客雨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9 次浏览 • 2018-10-16 14:1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的原定计划,是邀请某品牌共享单车的从业人员过来给孩子们做一次线上的访谈。为了准备这次的访谈,孩子们还特意写了一些问题的提纲,并且想了一些线上访谈问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几个小朋友准备的访谈问题






小朋友们讨论出来的访谈注意事项
于是,我在上周初就和这个共享单车公司从业者打好招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把孩子们的问题发过去,让对方过目,觉得不适合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协商修改。
结果,就在上周六的直播前一天晚上,周五晚上10点半,收到了这两位联系人的微信,说他们公司不允许对外接受任何访问。






帮孩子们约好的访谈,后来因为对方公司的规定,而无法实现
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们只好和孩子们坦白。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享经济”貌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新的尝试,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前对生活的想象。然而,它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自由、开放、平等、协作”。
于是,上周六就临时改变了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我因为Life教育创新峰会而出差到北京,这次是Q哥主持的直播课,课上讨论产出:






孩子们根据遇到的意外情况,讨论之后可以怎么避免这样的意外
在协助Q哥直播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在上周遇到的问题了!

“觉得目前的沟通方法并不能清楚表达。”

“目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没有独创性。”

前几周里,貌似要死憋才憋出问题来。估计这周是因为舰长遇到的问题太大了(约好的访谈居然被放鸽子……),然后大家觉得有种“同病相怜”的安全感……愿意主动提出自己过程中的状况了~
看来之后可以尝试让一个主播有威严(就像Q哥),另一个主播真的化身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同样去做当周的任务,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线上的项目式学习的感觉才能真的滚起来。
嘿嘿~这周六五一放假暂停直播,咋们下下周一见~ 查看全部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的原定计划,是邀请某品牌共享单车的从业人员过来给孩子们做一次线上的访谈。为了准备这次的访谈,孩子们还特意写了一些问题的提纲,并且想了一些线上访谈问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几个小朋友准备的访谈问题






小朋友们讨论出来的访谈注意事项
于是,我在上周初就和这个共享单车公司从业者打好招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把孩子们的问题发过去,让对方过目,觉得不适合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协商修改。
结果,就在上周六的直播前一天晚上,周五晚上10点半,收到了这两位联系人的微信,说他们公司不允许对外接受任何访问。






帮孩子们约好的访谈,后来因为对方公司的规定,而无法实现
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们只好和孩子们坦白。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享经济”貌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新的尝试,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前对生活的想象。然而,它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自由、开放、平等、协作”。
于是,上周六就临时改变了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我因为Life教育创新峰会而出差到北京,这次是Q哥主持的直播课,课上讨论产出:






孩子们根据遇到的意外情况,讨论之后可以怎么避免这样的意外
在协助Q哥直播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在上周遇到的问题了!


“觉得目前的沟通方法并不能清楚表达。”

“目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没有独创性。”

前几周里,貌似要死憋才憋出问题来。估计这周是因为舰长遇到的问题太大了(约好的访谈居然被放鸽子……),然后大家觉得有种“同病相怜”的安全感……愿意主动提出自己过程中的状况了~
看来之后可以尝试让一个主播有威严(就像Q哥),另一个主播真的化身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同样去做当周的任务,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线上的项目式学习的感觉才能真的滚起来。
嘿嘿~这周六五一放假暂停直播,咋们下下周一见~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亲子教育h051428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4 次浏览 • 2018-10-16 14:0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一我没有按时完成周志记录,给孩子们发了28块红包。(摊手无奈脸)
发了红包也还是要补回周志啦,于是我就在飞机延误的时候敲下了这篇周志。
上周,这群孩子中,有两个孩子不仅在网上搜集关于“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各种信息,还走到了现实中,去做了两份调查。
来自黄楚瑜的调查:






其中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来自小小的调查:






另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因为篇幅的问题,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在这里完整放出,感兴趣的可以跳转阅读这两个孩子的报告内容细节。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这两个做了实地调查的孩子,在开始前,觉得自己对共享单车的了解还是太少,希望做一个更真实的调查,看看生活中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状况以及其他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一开始,搜索了“调查报告”通常包含了那些内容。然后,1个孩子就兴冲冲地行动了。







这个孩子回来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行动发现,过程中,激发了另外一个孩子。





















这非常接近我们对理想中的学习过程的想象:孩子们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网络资源的帮助,走到生活中透过行动来学习,而且,他们正在破解一个社会问题!
容我老泪纵横一下~
在Life教育创新峰会现场发出这篇稿子。
下一篇: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查看全部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一我没有按时完成周志记录,给孩子们发了28块红包。(摊手无奈脸)
发了红包也还是要补回周志啦,于是我就在飞机延误的时候敲下了这篇周志。
上周,这群孩子中,有两个孩子不仅在网上搜集关于“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各种信息,还走到了现实中,去做了两份调查。
来自黄楚瑜的调查:






其中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来自小小的调查:






另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因为篇幅的问题,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在这里完整放出,感兴趣的可以跳转阅读这两个孩子的报告内容细节。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rel="nofollow" target="_blank">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这两个做了实地调查的孩子,在开始前,觉得自己对共享单车的了解还是太少,希望做一个更真实的调查,看看生活中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状况以及其他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一开始,搜索了“调查报告”通常包含了那些内容。然后,1个孩子就兴冲冲地行动了。







这个孩子回来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行动发现,过程中,激发了另外一个孩子。





















这非常接近我们对理想中的学习过程的想象:孩子们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网络资源的帮助,走到生活中透过行动来学习,而且,他们正在破解一个社会问题!
容我老泪纵横一下~
在Life教育创新峰会现场发出这篇稿子。
下一篇: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直播周志05.孩子说,我们要调查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原因!

亲子教育微风香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 次浏览 • 2018-10-14 19:4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这是一个每周一更的文集,用于记录一群8-12岁小朋友的网络项目式学习的过程。
上上周,孩子们决定挑战一个非常有难度、但是同时充满使命感的问题:“共享单车为什么会一直被破坏?”,详见上篇周志:直播周志04.遇到问题就去解决它!
孩子们对于这个社会现象表示非常不解,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破坏单车。于是我们上周先分头做网络调查,搜索一些新闻,或者实地观察,看看到底为什么共享单车会被破坏。
昨天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在网上讨论了上周的调研产出:






这是一位10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8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11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我们聊了自己在做这个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上周的任务描述,以及我们遇到的困难。
发现有2个问题比较重要:
1.小朋友们分别生活在南京、杭州和大连,加上平时上学的习惯,不太能经常接触到共享单车,有1位小朋友从来没有使用过共享单车。
2.大家的调查结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清楚怎样才能整合每个人的发现,做成一份相对完成的调查报告。(而且过程中的信息来源缺失,不知道可不可信)

这怎么办呢?
不用怕,这是一群具有网络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球小公民,我们一起拆解了这些困难,并且初步决定了这周可以去做的两个尝试:






从困难,想到可能的尝试,再决定这周可以做的少量尝试,并确定分工。
我们这周将要做的两个尝试:

1.分头做认识的人的采访,问他们是如何使用共享单车的,为什么使用过程中会被人为破坏;
2.把上周我们做的网络调查,整合成一份调查报告;

过程中,大家认领了自己希望充当的角色:
智多星——不断有好点子的人;
时光捕手——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连接触手——能找到各种资源来帮忙的人;
促动师——激发团队往前推进,确保在限定时间内达成挑战;
整理大师——擅长使用思维工具把杂乱信息整理得更清晰;
炫耀大神——能找到每个闪光点,想把我们的发现分享给所有地球人;

线上讨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超级有挑战性!






小朋友们
所以,我也充当一次「连接触手」,如果能找到一个非常熟悉共享单车的人,或者是共享单车公司的员工,能给小朋友们线上实时分享一些真实的一线信息,那真是太棒了!

你身边有认识这样的「熟悉共享单车」的朋友吗?对我们这群8-12岁的小朋友的探索项目感兴趣吗?来联络我吧~
微信:jianzhangzhang
邮件:jianzhangzhang@gmail.com

嘿嘿,在面对一个成年人也不熟悉的问题时,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平等的可能。
下一篇: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查看全部

背景:这是一个每周一更的文集,用于记录一群8-12岁小朋友的网络项目式学习的过程。

上上周,孩子们决定挑战一个非常有难度、但是同时充满使命感的问题:“共享单车为什么会一直被破坏?”,详见上篇周志:直播周志04.遇到问题就去解决它!
孩子们对于这个社会现象表示非常不解,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破坏单车。于是我们上周先分头做网络调查,搜索一些新闻,或者实地观察,看看到底为什么共享单车会被破坏。
昨天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在网上讨论了上周的调研产出:






这是一位10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8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11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我们聊了自己在做这个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上周的任务描述,以及我们遇到的困难。
发现有2个问题比较重要:
1.小朋友们分别生活在南京、杭州和大连,加上平时上学的习惯,不太能经常接触到共享单车,有1位小朋友从来没有使用过共享单车。
2.大家的调查结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清楚怎样才能整合每个人的发现,做成一份相对完成的调查报告。(而且过程中的信息来源缺失,不知道可不可信)

这怎么办呢?
不用怕,这是一群具有网络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球小公民,我们一起拆解了这些困难,并且初步决定了这周可以去做的两个尝试:






从困难,想到可能的尝试,再决定这周可以做的少量尝试,并确定分工。
我们这周将要做的两个尝试:

1.分头做认识的人的采访,问他们是如何使用共享单车的,为什么使用过程中会被人为破坏;
2.把上周我们做的网络调查,整合成一份调查报告;

过程中,大家认领了自己希望充当的角色:
智多星——不断有好点子的人;
时光捕手——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连接触手——能找到各种资源来帮忙的人;
促动师——激发团队往前推进,确保在限定时间内达成挑战;
整理大师——擅长使用思维工具把杂乱信息整理得更清晰;
炫耀大神——能找到每个闪光点,想把我们的发现分享给所有地球人;

线上讨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超级有挑战性!






小朋友们
所以,我也充当一次「连接触手」,如果能找到一个非常熟悉共享单车的人,或者是共享单车公司的员工,能给小朋友们线上实时分享一些真实的一线信息,那真是太棒了!

你身边有认识这样的「熟悉共享单车」的朋友吗?对我们这群8-12岁的小朋友的探索项目感兴趣吗?来联络我吧~
微信:jianzhangzhang
邮件:jianzhangzhang@gmail.com

嘿嘿,在面对一个成年人也不熟悉的问题时,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平等的可能。
下一篇: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直播周志03.如果和孩子一起约定的事没做到怎么办

亲子教育woriliangde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 次浏览 • 2018-10-14 18:58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这是一个专门用作记录每周和一群孩子讨论问题的文集,希望能透过每次的记录和反思,为后续的设计做改进,也希望借此能记录孩子和我的变化。







蜂窝设计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怎样对付一个地球上的问题
上两次聊完如何问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如果拆解一个问题,这周原本是打算走到下一个内容——“设计解药”的,然而临时出现了一些状况:
上周和孩子一起聊出来的任务,只有1个孩子最终去做了,其他人都没有产出:






这是我们一起商量的任务以及任务截止时间
在一个以孩子为主的学习中,如果孩子没有动,感觉这个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而如果我这个时候推着孩子往前走,我们就又回到基础状态的初代机里,而不是现在的进阶状态贰代机。
于是,我和大家说了我以及助教大嘴的困扰,让大家一起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聊到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的排序
貌似有了个初步的拆解,我又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对里面3个最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我们拿出大家觉得排名最前的3个原因“懒、没时间、忘了”,进行讨论
于是,我们暂定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让这次的内容有意思一些,并且自己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任务,长长/助手要给大家发通知,任务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后聊惩罚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提议没有完成的给完成的发红包,但是这个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于是目前只有简长长需要实现这个承诺——如果没有完成每周的作战记录,就给大家发28块钱的红包~






这周一起确定的任务
在这次线上讨论后,我进入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
1.从之前那种简单的讨论——看看案例、聊聊想法,过渡到以孩子为主、更多实践,导师辅助的阶段,中间是不是还缺了哪些东西?为什么现在会卡壳?我现在的尝试会不会有效?还需要什么?
2.进阶的孩子就只有这7-8个,而且每周的出勤只有一半左右,孩子们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是问题吗?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因为再之前进行的线下的小组学习中,其实4-6个就能玩得转了,为什么现在在线上没有玩转?有没有办法让课程的体验更好,让我们在挖掘问题中沉浸得更深,而不再是基础班那种二十多人的短平快的讨论?
又想到,要是这群孩子就在线下,就在我身边,我马上就能知道该咋办,为什么我在线上做不到这样的反应?
3.有什么人有类似的经验,我可以去找他一起讨论/帮忙的?

嘿嘿,写出来就能接受自己的混沌和卡壳了,下周见~ 查看全部

背景:这是一个专门用作记录每周和一群孩子讨论问题的文集,希望能透过每次的记录和反思,为后续的设计做改进,也希望借此能记录孩子和我的变化。







蜂窝设计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怎样对付一个地球上的问题
上两次聊完如何问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如果拆解一个问题,这周原本是打算走到下一个内容——“设计解药”的,然而临时出现了一些状况:
上周和孩子一起聊出来的任务,只有1个孩子最终去做了,其他人都没有产出:






这是我们一起商量的任务以及任务截止时间
在一个以孩子为主的学习中,如果孩子没有动,感觉这个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而如果我这个时候推着孩子往前走,我们就又回到基础状态的初代机里,而不是现在的进阶状态贰代机。
于是,我和大家说了我以及助教大嘴的困扰,让大家一起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聊到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的排序
貌似有了个初步的拆解,我又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对里面3个最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我们拿出大家觉得排名最前的3个原因“懒、没时间、忘了”,进行讨论
于是,我们暂定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让这次的内容有意思一些,并且自己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任务,长长/助手要给大家发通知,任务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后聊惩罚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提议没有完成的给完成的发红包,但是这个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于是目前只有简长长需要实现这个承诺——如果没有完成每周的作战记录,就给大家发28块钱的红包~






这周一起确定的任务
在这次线上讨论后,我进入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
1.从之前那种简单的讨论——看看案例、聊聊想法,过渡到以孩子为主、更多实践,导师辅助的阶段,中间是不是还缺了哪些东西?为什么现在会卡壳?我现在的尝试会不会有效?还需要什么?
2.进阶的孩子就只有这7-8个,而且每周的出勤只有一半左右,孩子们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是问题吗?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因为再之前进行的线下的小组学习中,其实4-6个就能玩得转了,为什么现在在线上没有玩转?有没有办法让课程的体验更好,让我们在挖掘问题中沉浸得更深,而不再是基础班那种二十多人的短平快的讨论?
又想到,要是这群孩子就在线下,就在我身边,我马上就能知道该咋办,为什么我在线上做不到这样的反应?
3.有什么人有类似的经验,我可以去找他一起讨论/帮忙的?

嘿嘿,写出来就能接受自己的混沌和卡壳了,下周见~

直播周志01.怎样引导孩子做知识管理?

亲子教育江凡凡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8 次浏览 • 2018-10-14 17:56 • 来自相关话题

从去年开始带着一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作战” (我们把一起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为“作战”,把参与讨论的孩子称为“舰员”,把讨论群称为“初代机”)。一眨眼,就过去了将近4个月,其中有7个舰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1岁)无论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思维,都已经远超其他同龄小孩的水平,感觉他们需要更上一个等级的、更自由的“作战”了,于是,经过3周的停战休整,昨天和这7个舰员开始了在贰代机的第一次的进阶作战。(还没晋级的舰员继续留在了初代机)
这个文集,是专用作记录和这7个舰员一起成长的过程,每周一篇,将来的某天再回来看,估计很有趣。可以的话,我也想邀请进阶的舰员们参与进来一起写~(之前还在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总是下笔很谨慎,觉得还在试验阶段的东西不适合写出来发,结果遗漏了很多过程记录,简书给人的压力没那么大,可以更自由地写作了~)






这是蜂窝定义的6维网络素养,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图谱
这7个孩子,已经在蜂窝经过了基础的网络素养训练,能了解或者运用部分网络素养。进阶的学习,是透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刻意练习,把这些能力真的变成自己的,将来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能信手拈来地把这些方法和能力用起来。
在这次和进阶的孩子作战前,苦恼了两三周的时间,迭代过好几个设计。其中一个稍微完整的设计是下面这样的:






进阶课程的版本一:一起探讨的必修问题+自主探讨的选修问题
大致是,在大家提出问题后,根据投票结果,把3个问题定为需要每个人一起讨论和解决的“公选问题”,把其他票数比较少的问题定为“选修问题”。公选问题一起探索,选修问题自行解决。
然而,这个想法在我收到大家提出的问题后,就被暂时搁置了。下面是问题的截图:






其中4个舰员的提问
大家问的问题非常不一样,有哲学思考类的,有对现象不解类的,有知识类的。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对“问题”是没有共识的,在贰代机里,我们到底需要一起解决什么问题?和初代机时期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决定往后退一步,设计了一次关于共识的讨论,和大家一起聊了我们对过去的感受、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问题”的共识。下面是讨论过程的截图:






0.一起聊对上个阶段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一起讨论怎样才能问出更多的问题






2.一起确认什么问题才是我们需要一起解决的“好问题”






3.一起回顾整个讨论过程






4.把刚刚一起使用的方法拿回去练习一遍


这次做得很棒的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大家聊得最开的时刻,是多角度提问的时候。






我只负责推进,上面的观点全部由小朋友们说出来,我帮忙贴出来和整理


目前的疑惑与困难:
这7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出来的期待是——之后的问题/主题能够更有价值、有趣、有挑战。而我的期待是,除了能从每周的讨论中得到一点进步,大家还能把这些“进步们”连成一张网,并且能把这张网用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选出厉害的问题来探索不难,难的是,怎样在一次次的破解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大家慢慢把自己的“进步”编织成一张网?这个其实就是成年人世界里经常提到的“知识管理”了,而对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知识管理”的概念慢慢形成?
这次的讨论中的后面两步,反思+迁移+练习,其实就是一次“引导织网”小的尝试。旁听的两个成年人觉得这个尝试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个设计太硬。
你对这样的探索式学习有什么想法吗?在评论区留言吧~ 查看全部

从去年开始带着一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作战” (我们把一起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为“作战”,把参与讨论的孩子称为“舰员”,把讨论群称为“初代机”)。一眨眼,就过去了将近4个月,其中有7个舰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1岁)无论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思维,都已经远超其他同龄小孩的水平,感觉他们需要更上一个等级的、更自由的“作战”了,于是,经过3周的停战休整,昨天和这7个舰员开始了在贰代机的第一次的进阶作战。(还没晋级的舰员继续留在了初代机)
这个文集,是专用作记录和这7个舰员一起成长的过程,每周一篇,将来的某天再回来看,估计很有趣。可以的话,我也想邀请进阶的舰员们参与进来一起写~(之前还在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总是下笔很谨慎,觉得还在试验阶段的东西不适合写出来发,结果遗漏了很多过程记录,简书给人的压力没那么大,可以更自由地写作了~)






这是蜂窝定义的6维网络素养,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图谱
这7个孩子,已经在蜂窝经过了基础的网络素养训练,能了解或者运用部分网络素养。进阶的学习,是透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刻意练习,把这些能力真的变成自己的,将来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能信手拈来地把这些方法和能力用起来。
在这次和进阶的孩子作战前,苦恼了两三周的时间,迭代过好几个设计。其中一个稍微完整的设计是下面这样的:






进阶课程的版本一:一起探讨的必修问题+自主探讨的选修问题
大致是,在大家提出问题后,根据投票结果,把3个问题定为需要每个人一起讨论和解决的“公选问题”,把其他票数比较少的问题定为“选修问题”。公选问题一起探索,选修问题自行解决。
然而,这个想法在我收到大家提出的问题后,就被暂时搁置了。下面是问题的截图:






其中4个舰员的提问
大家问的问题非常不一样,有哲学思考类的,有对现象不解类的,有知识类的。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对“问题”是没有共识的,在贰代机里,我们到底需要一起解决什么问题?和初代机时期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决定往后退一步,设计了一次关于共识的讨论,和大家一起聊了我们对过去的感受、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问题”的共识。下面是讨论过程的截图:






0.一起聊对上个阶段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一起讨论怎样才能问出更多的问题






2.一起确认什么问题才是我们需要一起解决的“好问题”






3.一起回顾整个讨论过程






4.把刚刚一起使用的方法拿回去练习一遍


这次做得很棒的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大家聊得最开的时刻,是多角度提问的时候。






我只负责推进,上面的观点全部由小朋友们说出来,我帮忙贴出来和整理


目前的疑惑与困难:
这7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出来的期待是——之后的问题/主题能够更有价值、有趣、有挑战。而我的期待是,除了能从每周的讨论中得到一点进步,大家还能把这些“进步们”连成一张网,并且能把这张网用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选出厉害的问题来探索不难,难的是,怎样在一次次的破解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大家慢慢把自己的“进步”编织成一张网?这个其实就是成年人世界里经常提到的“知识管理”了,而对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知识管理”的概念慢慢形成?
这次的讨论中的后面两步,反思+迁移+练习,其实就是一次“引导织网”小的尝试。旁听的两个成年人觉得这个尝试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个设计太硬。
你对这样的探索式学习有什么想法吗?在评论区留言吧~

随手记 | 孩子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习得的?

亲子教育aa159009999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3 次浏览 • 2018-10-19 15:26 • 来自相关话题

上周发生了几件小事,让我开始好奇孩子们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一步步建立的。
故事一:
蜂窝有一节线上课,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别人贴标签?”
每次在这节课里,授课的舰长都会发现孩子们一开始都会带着很多对人的“主流标签”与“判断”。









故事二:
我上周在一个由家长自发组织的小型夏令营上课,一共10个孩子。我们在做热身游戏的时候,有个孩子摔倒了,看起来摔得很痛,在地上没起来,在哭,我们3个老师都很担心。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两个孩子开始躺在不同的地方,模仿这个摔倒的孩子躺在地上哭,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没有一个孩子对此感到担心和慌张。
这群孩子大概8-9岁。

故事三:
同样是这群夏令营的孩子,有一天我的同事去上课,他在让孩子们分组的时候,有孩子提议要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
我同事对此感到震惊,于是马上停止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
“智商高低”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分组每个人的感受……
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明白原来这样会让其他人觉得难过,说不要这样分组。
也有一些孩子,依然觉得要用“智商高低”来分组。

这周发生的这些小故事,在成年人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察觉出来。
整个社会都是在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的,就像《北京折叠》里说的一样。
整个社会也在“以白为美、以瘦为美”,而不是,以健康为美。
只是这些故事在孩子的世界里上演时,我们才隐隐察觉不对,因为它们和孩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冲突了。
但这些都是我们透过各种行为和语言带给孩子的,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世界里发生的这些故事有问题,可能我们也要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扯个猫界的多元故事:







我家老白是个特立独行的胖子,和家里其他猫的口味都不一样,只喜欢淡水鱼。有段时间,猫粮放得比较高,它太胖了跳不上去,只能吃放在矮处的狗粮。但是老白和其他猫都和它相处得很好,我家的狗华仔也经常帮老白舔耳朵。猫的世界里好像没有人类世界这么严重的折叠状况 查看全部

上周发生了几件小事,让我开始好奇孩子们的共情与多元是怎样一步步建立的。
故事一:
蜂窝有一节线上课,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别人贴标签?”
每次在这节课里,授课的舰长都会发现孩子们一开始都会带着很多对人的“主流标签”与“判断”。









故事二:
我上周在一个由家长自发组织的小型夏令营上课,一共10个孩子。我们在做热身游戏的时候,有个孩子摔倒了,看起来摔得很痛,在地上没起来,在哭,我们3个老师都很担心。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两个孩子开始躺在不同的地方,模仿这个摔倒的孩子躺在地上哭,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没有一个孩子对此感到担心和慌张。
这群孩子大概8-9岁。

故事三:
同样是这群夏令营的孩子,有一天我的同事去上课,他在让孩子们分组的时候,有孩子提议要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
我同事对此感到震惊,于是马上停止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
“智商高低”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分组每个人的感受……
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明白原来这样会让其他人觉得难过,说不要这样分组。
也有一些孩子,依然觉得要用“智商高低”来分组。

这周发生的这些小故事,在成年人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察觉出来。
整个社会都是在按照“智商高低”来分组的,就像《北京折叠》里说的一样。
整个社会也在“以白为美、以瘦为美”,而不是,以健康为美。
只是这些故事在孩子的世界里上演时,我们才隐隐察觉不对,因为它们和孩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冲突了。
但这些都是我们透过各种行为和语言带给孩子的,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世界里发生的这些故事有问题,可能我们也要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扯个猫界的多元故事:







我家老白是个特立独行的胖子,和家里其他猫的口味都不一样,只喜欢淡水鱼。有段时间,猫粮放得比较高,它太胖了跳不上去,只能吃放在矮处的狗粮。但是老白和其他猫都和它相处得很好,我家的狗华仔也经常帮老白舔耳朵。猫的世界里好像没有人类世界这么严重的折叠状况

随手记 | 带孩子做“草莓奶油蛋糕”

亲子教育哇咔咔~~~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1 次浏览 • 2018-10-19 15:26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本来有某个项目式学习小组的演讲,但是这群孩子的协作出了问题,没有完成演讲的准备。
我们马上临时开了一个直播,和这个小组的几个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过程中,孩子们说没有完成的原因的大致如下“

演讲者:整理大师没有给我资料啊,没法演讲呀。

整理大师:演讲资料都是自己准备的。

演讲者:是吗?


整理大师:是整理大师整理出来给演讲者的?

连接触手:我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我自己的部分都完成的,是其他人没有做他们的。另外,提醒大家是“促动师”的责任,他没完成自己的责任。

促动师:有时候大家不在线,都找不到大家。

感觉孩子们没有明白团队的目标与自己任务的关系,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们这群人,是打算做一个超级美味又好看的草莓奶油蛋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买东西,有人负责做蛋糕,有人负责裱花,有人负责包装和宣传。现在负责买东西的人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买到了质量很好的面粉、奶油和草莓。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做成这个草莓奶油蛋糕。
别人只会夸我们做的蛋糕好吃或者好看,却不会夸某个人很会买面粉,或者很会操控烤炉。看不到最后的蛋糕,大家不会夸我们的付出,也不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
经过这轮讨论,孩子们接下来得到一周的时间,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出来一个“草莓奶油蛋糕”。

如果你想来看这群孩子的演讲,或者你有更好的让孩子一起协作做“蛋糕”的方法,欢迎你联系我。(微信号:jianzhangzhang) 查看全部

昨天本来有某个项目式学习小组的演讲,但是这群孩子的协作出了问题,没有完成演讲的准备。
我们马上临时开了一个直播,和这个小组的几个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过程中,孩子们说没有完成的原因的大致如下“


演讲者:整理大师没有给我资料啊,没法演讲呀。

整理大师:演讲资料都是自己准备的。

演讲者:是吗?


整理大师:是整理大师整理出来给演讲者的?

连接触手:我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我自己的部分都完成的,是其他人没有做他们的。另外,提醒大家是“促动师”的责任,他没完成自己的责任。

促动师:有时候大家不在线,都找不到大家。

感觉孩子们没有明白团队的目标与自己任务的关系,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们这群人,是打算做一个超级美味又好看的草莓奶油蛋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买东西,有人负责做蛋糕,有人负责裱花,有人负责包装和宣传。现在负责买东西的人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买到了质量很好的面粉、奶油和草莓。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做成这个草莓奶油蛋糕。
别人只会夸我们做的蛋糕好吃或者好看,却不会夸某个人很会买面粉,或者很会操控烤炉。看不到最后的蛋糕,大家不会夸我们的付出,也不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
经过这轮讨论,孩子们接下来得到一周的时间,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出来一个“草莓奶油蛋糕”。

如果你想来看这群孩子的演讲,或者你有更好的让孩子一起协作做“蛋糕”的方法,欢迎你联系我。(微信号:jianzhangzhang)

随手记 | 和孩子来一趟穿越时空之旅

亲子教育花与东风终相负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0 次浏览 • 2018-10-16 14:55 • 来自相关话题

昨晚的直播中有两个让人融化的 “哇” 时刻。
我在最后让大家回忆一下今晚的讨论中“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和爸爸妈妈以前学习的目的有啥不同?”
有个小男生说:
“除了今晚讨论的那些,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更像是考虑我们自己的未来,而爸爸妈妈们现在的学习目的,更多是希望他们的孩子的未来能更好。”
瞬间被击中……
因为这个小男生平时素来发言都特别搞笑,偶尔有点调皮,但是昨晚他敏感的洞察力有点让人吃惊。
后来,我们讨论,“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现在有啥不同”。
以往的经验是,通常过去的事情孩子都不太了解,父母会在旁边说。
而昨晚,几个孩子都对爸爸妈妈以前的生活细节熟悉无比,细细道来。

我爸爸以前没得买零食的,都只能自己做吃的,蚕豆、糍粑之类的。

爸爸妈妈他们以前的鸡蛋卖得很贵,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新衣服都只能在过年才有。

从这些细节能看到,这几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定有共享过很多互相之间的故事。一想到这些,内心融化……
今天早上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看来昨晚这趟穿越时空的讨论,让大人们也想到了很多:






某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让大人孩子都动容的讨论细节,上一个白板截图:






我们昨晚的穿越时光之旅
你和孩子有像这样讨论过吗?快试试吧~ 查看全部

昨晚的直播中有两个让人融化的 “哇” 时刻。
我在最后让大家回忆一下今晚的讨论中“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和爸爸妈妈以前学习的目的有啥不同?”
有个小男生说:

“除了今晚讨论的那些,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更像是考虑我们自己的未来,而爸爸妈妈们现在的学习目的,更多是希望他们的孩子的未来能更好。”

瞬间被击中……
因为这个小男生平时素来发言都特别搞笑,偶尔有点调皮,但是昨晚他敏感的洞察力有点让人吃惊。
后来,我们讨论,“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现在有啥不同”。
以往的经验是,通常过去的事情孩子都不太了解,父母会在旁边说。
而昨晚,几个孩子都对爸爸妈妈以前的生活细节熟悉无比,细细道来。


我爸爸以前没得买零食的,都只能自己做吃的,蚕豆、糍粑之类的。

爸爸妈妈他们以前的鸡蛋卖得很贵,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新衣服都只能在过年才有。

从这些细节能看到,这几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定有共享过很多互相之间的故事。一想到这些,内心融化……
今天早上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看来昨晚这趟穿越时空的讨论,让大人们也想到了很多:






某个孩子的妈妈发的朋友圈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让大人孩子都动容的讨论细节,上一个白板截图:






我们昨晚的穿越时光之旅
你和孩子有像这样讨论过吗?快试试吧~

随手记|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

亲子教育guxiaofen37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 次浏览 • 2018-10-16 14:55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和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不开心?”
中间,我让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周碰到过的不开心的事情,大家讲了好多不开心的事,比如尺子被同学折断啦,被托管的同学骂神经病,整个合唱团的声部被老师冤枉以致午饭很晚才给吃,妈妈错了但是不说对不起,在足球队踢球的时候被别人铲飞……
我就逗趣说,刚刚你们分享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真的听得我好难受啊。现在,如果给你们一颗无忧散,吃下去,以后再也感觉不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你们会吃吗?
其中几个小朋友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我不会吃啊,我星期一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吃了这个药,那整个星期一就消失了!我才不要这样!”
“我也不会吃呢,因为我妈妈总是故意做一些事情惹我生气,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那我妈妈就不能得逞了。”
“我不吃这种药呢,因为别人折断我尺子的时候,我是需要生气的,他下次才不会再弄我的东西,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他下次还会弄我东西。”
啊哈哈,小朋友们的世界好有趣~
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呢? 查看全部

昨天和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不开心?”
中间,我让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周碰到过的不开心的事情,大家讲了好多不开心的事,比如尺子被同学折断啦,被托管的同学骂神经病,整个合唱团的声部被老师冤枉以致午饭很晚才给吃,妈妈错了但是不说对不起,在足球队踢球的时候被别人铲飞……
我就逗趣说,刚刚你们分享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真的听得我好难受啊。现在,如果给你们一颗无忧散,吃下去,以后再也感觉不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你们会吃吗?
其中几个小朋友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我不会吃啊,我星期一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吃了这个药,那整个星期一就消失了!我才不要这样!”

“我也不会吃呢,因为我妈妈总是故意做一些事情惹我生气,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那我妈妈就不能得逞了。”

“我不吃这种药呢,因为别人折断我尺子的时候,我是需要生气的,他下次才不会再弄我的东西,如果我再也不会生气了,他下次还会弄我东西。”

啊哈哈,小朋友们的世界好有趣~
如果给你一颗无忧散,你吃不吃呢?

直播周志09.孩子们开始为“共享单车问题”行动了!

亲子教育樊志文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9 次浏览 • 2018-10-16 14:12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在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直至上周六,孩子们探索“共享单车被破坏”这个主题将近4周时间,期间,我们一起经历过调查、头脑风暴、准备访谈、应对意外情况等探索。基于这个主题的学习,已经进行到尾声了,于是,我们上周六一起梳理了目前的状况:






我们一开始选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我们目前进行到哪里了。
基于这个状况,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到底我们仅剩的两周课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来结束这个主题的探讨:






这是孩子们上回讨论出来的所有方案,我们把方案分类,最右边的是两周内不可行的。






这些是我们觉得两周内可以尝试的






我们把每项事务做了一个分工认领
尝试大概分成了视频组和漫画组,视频组里,有利用现有素材剪辑视频的,也有希望做小动画的。
在这个分工之后,过了一周,直到昨天下午的直播前,漫画组和视频里的动画组居然真的有产出了!惊喜到原地转3圈!下面晒一晒他们的作品: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一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二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三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四
上面就是某个孩子画的《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漫画。这个孩子完全用纸笔+手机完成了这辑漫画以及后期处理,完爆大部分不敢动手画东西的成年人。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能跳转的小动画:






小动画第1页






小动画第2页






小动画第3页






小动画第4页






小动画第5页
因为这类似是一个答题跳转的动画,这个孩子用PPT里的动画特效来处理,很遗憾大家在文章里只能看到我截图的静态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视频的作品,因为技术问题没来得及导出,所以昨天大家无法看到。昨天收到这两份作品后,我们就开展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梳理的上周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现大致问题有几类:
1.搜索策略和技巧:搜图片以及搜解决方法时,找不到特别满意的信息。
2.软件工具的问题:拼图与分享视频时遇到的软件限制不知道如何解决。
3.内容与主题:在作品中的内容、故事和情节可以修改得更好。
4.目前的作品无法传播得更广。
因为上述问题相对这周的讨论来说,是细节问题,于是我们没有在直播中直接讨论,而是把问题先放在一边,之后在Q群再做技巧分享。
我们在昨天的最后一次共享单车作战主题里,确定了我们最后的呈现:






1个合作的呈现,以及3个自选的呈现
这里面特别棒的是,大家全票通过“做一个网页”这相,因为大家希望我们过去几周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做的各种产出,可以有一个地方承载。
另外,自选的呈现方式里,出现了适合外向型孩子的演讲,以及适合内向型孩子的文章,他们分别都会把我们过去几周的尝试做一个梳理以及展示。
回头看了一下过去几周,我们选定问题,分头查找资料,进行头脑风暴,预约与准备访谈,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面对自己的挣扎与困难,努力尝试。
走到现在,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大量调用了我们在上个阶段中学习到的各种获取信息的技巧、思维工具与思维方法。同时,他们之间还互相督促与帮助。
就连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居然也因为大家的鼓励和督促能持续地写周志的记录。此处应该发表情! 查看全部


背景:


在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直至上周六,孩子们探索“共享单车被破坏”这个主题将近4周时间,期间,我们一起经历过调查、头脑风暴、准备访谈、应对意外情况等探索。基于这个主题的学习,已经进行到尾声了,于是,我们上周六一起梳理了目前的状况:






我们一开始选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我们目前进行到哪里了。
基于这个状况,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到底我们仅剩的两周课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来结束这个主题的探讨:






这是孩子们上回讨论出来的所有方案,我们把方案分类,最右边的是两周内不可行的。






这些是我们觉得两周内可以尝试的






我们把每项事务做了一个分工认领
尝试大概分成了视频组和漫画组,视频组里,有利用现有素材剪辑视频的,也有希望做小动画的。
在这个分工之后,过了一周,直到昨天下午的直播前,漫画组和视频里的动画组居然真的有产出了!惊喜到原地转3圈!下面晒一晒他们的作品: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一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二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三






《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之四
上面就是某个孩子画的《一辆共享单车的厄运》漫画。这个孩子完全用纸笔+手机完成了这辑漫画以及后期处理,完爆大部分不敢动手画东西的成年人。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能跳转的小动画:






小动画第1页






小动画第2页






小动画第3页






小动画第4页






小动画第5页
因为这类似是一个答题跳转的动画,这个孩子用PPT里的动画特效来处理,很遗憾大家在文章里只能看到我截图的静态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视频的作品,因为技术问题没来得及导出,所以昨天大家无法看到。昨天收到这两份作品后,我们就开展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梳理的上周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现大致问题有几类:
1.搜索策略和技巧:搜图片以及搜解决方法时,找不到特别满意的信息。
2.软件工具的问题:拼图与分享视频时遇到的软件限制不知道如何解决。
3.内容与主题:在作品中的内容、故事和情节可以修改得更好。
4.目前的作品无法传播得更广。
因为上述问题相对这周的讨论来说,是细节问题,于是我们没有在直播中直接讨论,而是把问题先放在一边,之后在Q群再做技巧分享。
我们在昨天的最后一次共享单车作战主题里,确定了我们最后的呈现:






1个合作的呈现,以及3个自选的呈现
这里面特别棒的是,大家全票通过“做一个网页”这相,因为大家希望我们过去几周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做的各种产出,可以有一个地方承载。
另外,自选的呈现方式里,出现了适合外向型孩子的演讲,以及适合内向型孩子的文章,他们分别都会把我们过去几周的尝试做一个梳理以及展示。
回头看了一下过去几周,我们选定问题,分头查找资料,进行头脑风暴,预约与准备访谈,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面对自己的挣扎与困难,努力尝试。
走到现在,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大量调用了我们在上个阶段中学习到的各种获取信息的技巧、思维工具与思维方法。同时,他们之间还互相督促与帮助。
就连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居然也因为大家的鼓励和督促能持续地写周志的记录。此处应该发表情!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亲子教育客雨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9 次浏览 • 2018-10-16 14:1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的原定计划,是邀请某品牌共享单车的从业人员过来给孩子们做一次线上的访谈。为了准备这次的访谈,孩子们还特意写了一些问题的提纲,并且想了一些线上访谈问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几个小朋友准备的访谈问题






小朋友们讨论出来的访谈注意事项
于是,我在上周初就和这个共享单车公司从业者打好招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把孩子们的问题发过去,让对方过目,觉得不适合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协商修改。
结果,就在上周六的直播前一天晚上,周五晚上10点半,收到了这两位联系人的微信,说他们公司不允许对外接受任何访问。






帮孩子们约好的访谈,后来因为对方公司的规定,而无法实现
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们只好和孩子们坦白。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享经济”貌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新的尝试,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前对生活的想象。然而,它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自由、开放、平等、协作”。
于是,上周六就临时改变了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我因为Life教育创新峰会而出差到北京,这次是Q哥主持的直播课,课上讨论产出:






孩子们根据遇到的意外情况,讨论之后可以怎么避免这样的意外
在协助Q哥直播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在上周遇到的问题了!

“觉得目前的沟通方法并不能清楚表达。”

“目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没有独创性。”

前几周里,貌似要死憋才憋出问题来。估计这周是因为舰长遇到的问题太大了(约好的访谈居然被放鸽子……),然后大家觉得有种“同病相怜”的安全感……愿意主动提出自己过程中的状况了~
看来之后可以尝试让一个主播有威严(就像Q哥),另一个主播真的化身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同样去做当周的任务,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线上的项目式学习的感觉才能真的滚起来。
嘿嘿~这周六五一放假暂停直播,咋们下下周一见~ 查看全部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的原定计划,是邀请某品牌共享单车的从业人员过来给孩子们做一次线上的访谈。为了准备这次的访谈,孩子们还特意写了一些问题的提纲,并且想了一些线上访谈问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几个小朋友准备的访谈问题






小朋友们讨论出来的访谈注意事项
于是,我在上周初就和这个共享单车公司从业者打好招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把孩子们的问题发过去,让对方过目,觉得不适合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协商修改。
结果,就在上周六的直播前一天晚上,周五晚上10点半,收到了这两位联系人的微信,说他们公司不允许对外接受任何访问。






帮孩子们约好的访谈,后来因为对方公司的规定,而无法实现
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们只好和孩子们坦白。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享经济”貌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新的尝试,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前对生活的想象。然而,它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自由、开放、平等、协作”。
于是,上周六就临时改变了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我因为Life教育创新峰会而出差到北京,这次是Q哥主持的直播课,课上讨论产出:






孩子们根据遇到的意外情况,讨论之后可以怎么避免这样的意外
在协助Q哥直播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在上周遇到的问题了!


“觉得目前的沟通方法并不能清楚表达。”

“目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没有独创性。”

前几周里,貌似要死憋才憋出问题来。估计这周是因为舰长遇到的问题太大了(约好的访谈居然被放鸽子……),然后大家觉得有种“同病相怜”的安全感……愿意主动提出自己过程中的状况了~
看来之后可以尝试让一个主播有威严(就像Q哥),另一个主播真的化身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同样去做当周的任务,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线上的项目式学习的感觉才能真的滚起来。
嘿嘿~这周六五一放假暂停直播,咋们下下周一见~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亲子教育h051428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4 次浏览 • 2018-10-16 14:0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一我没有按时完成周志记录,给孩子们发了28块红包。(摊手无奈脸)
发了红包也还是要补回周志啦,于是我就在飞机延误的时候敲下了这篇周志。
上周,这群孩子中,有两个孩子不仅在网上搜集关于“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各种信息,还走到了现实中,去做了两份调查。
来自黄楚瑜的调查:






其中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来自小小的调查:






另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因为篇幅的问题,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在这里完整放出,感兴趣的可以跳转阅读这两个孩子的报告内容细节。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这两个做了实地调查的孩子,在开始前,觉得自己对共享单车的了解还是太少,希望做一个更真实的调查,看看生活中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状况以及其他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一开始,搜索了“调查报告”通常包含了那些内容。然后,1个孩子就兴冲冲地行动了。







这个孩子回来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行动发现,过程中,激发了另外一个孩子。





















这非常接近我们对理想中的学习过程的想象:孩子们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网络资源的帮助,走到生活中透过行动来学习,而且,他们正在破解一个社会问题!
容我老泪纵横一下~
在Life教育创新峰会现场发出这篇稿子。
下一篇: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查看全部


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一我没有按时完成周志记录,给孩子们发了28块红包。(摊手无奈脸)
发了红包也还是要补回周志啦,于是我就在飞机延误的时候敲下了这篇周志。
上周,这群孩子中,有两个孩子不仅在网上搜集关于“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各种信息,还走到了现实中,去做了两份调查。
来自黄楚瑜的调查:






其中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来自小小的调查:






另一个孩子的报告简略图
因为篇幅的问题,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在这里完整放出,感兴趣的可以跳转阅读这两个孩子的报告内容细节。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rel="nofollow" target="_blank">https://shimo.im/doc/WPzO0XOJrXU2Eqfx
这两个做了实地调查的孩子,在开始前,觉得自己对共享单车的了解还是太少,希望做一个更真实的调查,看看生活中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状况以及其他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一开始,搜索了“调查报告”通常包含了那些内容。然后,1个孩子就兴冲冲地行动了。







这个孩子回来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行动发现,过程中,激发了另外一个孩子。





















这非常接近我们对理想中的学习过程的想象:孩子们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网络资源的帮助,走到生活中透过行动来学习,而且,他们正在破解一个社会问题!
容我老泪纵横一下~
在Life教育创新峰会现场发出这篇稿子。
下一篇:
直播周志08.孩子项目式学习中遇到意外状况怎么破?


直播周志05.孩子说,我们要调查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原因!

亲子教育微风香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 次浏览 • 2018-10-14 19:40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这是一个每周一更的文集,用于记录一群8-12岁小朋友的网络项目式学习的过程。
上上周,孩子们决定挑战一个非常有难度、但是同时充满使命感的问题:“共享单车为什么会一直被破坏?”,详见上篇周志:直播周志04.遇到问题就去解决它!
孩子们对于这个社会现象表示非常不解,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破坏单车。于是我们上周先分头做网络调查,搜索一些新闻,或者实地观察,看看到底为什么共享单车会被破坏。
昨天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在网上讨论了上周的调研产出:






这是一位10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8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11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我们聊了自己在做这个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上周的任务描述,以及我们遇到的困难。
发现有2个问题比较重要:
1.小朋友们分别生活在南京、杭州和大连,加上平时上学的习惯,不太能经常接触到共享单车,有1位小朋友从来没有使用过共享单车。
2.大家的调查结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清楚怎样才能整合每个人的发现,做成一份相对完成的调查报告。(而且过程中的信息来源缺失,不知道可不可信)

这怎么办呢?
不用怕,这是一群具有网络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球小公民,我们一起拆解了这些困难,并且初步决定了这周可以去做的两个尝试:






从困难,想到可能的尝试,再决定这周可以做的少量尝试,并确定分工。
我们这周将要做的两个尝试:

1.分头做认识的人的采访,问他们是如何使用共享单车的,为什么使用过程中会被人为破坏;
2.把上周我们做的网络调查,整合成一份调查报告;

过程中,大家认领了自己希望充当的角色:
智多星——不断有好点子的人;
时光捕手——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连接触手——能找到各种资源来帮忙的人;
促动师——激发团队往前推进,确保在限定时间内达成挑战;
整理大师——擅长使用思维工具把杂乱信息整理得更清晰;
炫耀大神——能找到每个闪光点,想把我们的发现分享给所有地球人;

线上讨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超级有挑战性!






小朋友们
所以,我也充当一次「连接触手」,如果能找到一个非常熟悉共享单车的人,或者是共享单车公司的员工,能给小朋友们线上实时分享一些真实的一线信息,那真是太棒了!

你身边有认识这样的「熟悉共享单车」的朋友吗?对我们这群8-12岁的小朋友的探索项目感兴趣吗?来联络我吧~
微信:jianzhangzhang
邮件:jianzhangzhang@gmail.com

嘿嘿,在面对一个成年人也不熟悉的问题时,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平等的可能。
下一篇: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查看全部

背景:这是一个每周一更的文集,用于记录一群8-12岁小朋友的网络项目式学习的过程。

上上周,孩子们决定挑战一个非常有难度、但是同时充满使命感的问题:“共享单车为什么会一直被破坏?”,详见上篇周志:直播周志04.遇到问题就去解决它!
孩子们对于这个社会现象表示非常不解,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破坏单车。于是我们上周先分头做网络调查,搜索一些新闻,或者实地观察,看看到底为什么共享单车会被破坏。
昨天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在网上讨论了上周的调研产出:






这是一位10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8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这是一位11岁小朋友的网络调查结果。
我们聊了自己在做这个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上周的任务描述,以及我们遇到的困难。
发现有2个问题比较重要:
1.小朋友们分别生活在南京、杭州和大连,加上平时上学的习惯,不太能经常接触到共享单车,有1位小朋友从来没有使用过共享单车。
2.大家的调查结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清楚怎样才能整合每个人的发现,做成一份相对完成的调查报告。(而且过程中的信息来源缺失,不知道可不可信)

这怎么办呢?
不用怕,这是一群具有网络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球小公民,我们一起拆解了这些困难,并且初步决定了这周可以去做的两个尝试:






从困难,想到可能的尝试,再决定这周可以做的少量尝试,并确定分工。
我们这周将要做的两个尝试:

1.分头做认识的人的采访,问他们是如何使用共享单车的,为什么使用过程中会被人为破坏;
2.把上周我们做的网络调查,整合成一份调查报告;

过程中,大家认领了自己希望充当的角色:
智多星——不断有好点子的人;
时光捕手——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连接触手——能找到各种资源来帮忙的人;
促动师——激发团队往前推进,确保在限定时间内达成挑战;
整理大师——擅长使用思维工具把杂乱信息整理得更清晰;
炫耀大神——能找到每个闪光点,想把我们的发现分享给所有地球人;

线上讨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超级有挑战性!






小朋友们
所以,我也充当一次「连接触手」,如果能找到一个非常熟悉共享单车的人,或者是共享单车公司的员工,能给小朋友们线上实时分享一些真实的一线信息,那真是太棒了!

你身边有认识这样的「熟悉共享单车」的朋友吗?对我们这群8-12岁的小朋友的探索项目感兴趣吗?来联络我吧~
微信:jianzhangzhang
邮件:jianzhangzhang@gmail.com

嘿嘿,在面对一个成年人也不熟悉的问题时,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平等的可能。
下一篇:
直播周志06.孩子们做的共享单车调查


直播周志03.如果和孩子一起约定的事没做到怎么办

亲子教育woriliangde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 次浏览 • 2018-10-14 18:58 • 来自相关话题

背景:这是一个专门用作记录每周和一群孩子讨论问题的文集,希望能透过每次的记录和反思,为后续的设计做改进,也希望借此能记录孩子和我的变化。







蜂窝设计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怎样对付一个地球上的问题
上两次聊完如何问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如果拆解一个问题,这周原本是打算走到下一个内容——“设计解药”的,然而临时出现了一些状况:
上周和孩子一起聊出来的任务,只有1个孩子最终去做了,其他人都没有产出:






这是我们一起商量的任务以及任务截止时间
在一个以孩子为主的学习中,如果孩子没有动,感觉这个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而如果我这个时候推着孩子往前走,我们就又回到基础状态的初代机里,而不是现在的进阶状态贰代机。
于是,我和大家说了我以及助教大嘴的困扰,让大家一起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聊到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的排序
貌似有了个初步的拆解,我又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对里面3个最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我们拿出大家觉得排名最前的3个原因“懒、没时间、忘了”,进行讨论
于是,我们暂定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让这次的内容有意思一些,并且自己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任务,长长/助手要给大家发通知,任务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后聊惩罚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提议没有完成的给完成的发红包,但是这个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于是目前只有简长长需要实现这个承诺——如果没有完成每周的作战记录,就给大家发28块钱的红包~






这周一起确定的任务
在这次线上讨论后,我进入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
1.从之前那种简单的讨论——看看案例、聊聊想法,过渡到以孩子为主、更多实践,导师辅助的阶段,中间是不是还缺了哪些东西?为什么现在会卡壳?我现在的尝试会不会有效?还需要什么?
2.进阶的孩子就只有这7-8个,而且每周的出勤只有一半左右,孩子们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是问题吗?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因为再之前进行的线下的小组学习中,其实4-6个就能玩得转了,为什么现在在线上没有玩转?有没有办法让课程的体验更好,让我们在挖掘问题中沉浸得更深,而不再是基础班那种二十多人的短平快的讨论?
又想到,要是这群孩子就在线下,就在我身边,我马上就能知道该咋办,为什么我在线上做不到这样的反应?
3.有什么人有类似的经验,我可以去找他一起讨论/帮忙的?

嘿嘿,写出来就能接受自己的混沌和卡壳了,下周见~ 查看全部

背景:这是一个专门用作记录每周和一群孩子讨论问题的文集,希望能透过每次的记录和反思,为后续的设计做改进,也希望借此能记录孩子和我的变化。







蜂窝设计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怎样对付一个地球上的问题
上两次聊完如何问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如果拆解一个问题,这周原本是打算走到下一个内容——“设计解药”的,然而临时出现了一些状况:
上周和孩子一起聊出来的任务,只有1个孩子最终去做了,其他人都没有产出:






这是我们一起商量的任务以及任务截止时间
在一个以孩子为主的学习中,如果孩子没有动,感觉这个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而如果我这个时候推着孩子往前走,我们就又回到基础状态的初代机里,而不是现在的进阶状态贰代机。
于是,我和大家说了我以及助教大嘴的困扰,让大家一起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聊到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的排序
貌似有了个初步的拆解,我又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对里面3个最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我们拿出大家觉得排名最前的3个原因“懒、没时间、忘了”,进行讨论
于是,我们暂定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让这次的内容有意思一些,并且自己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任务,长长/助手要给大家发通知,任务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后聊惩罚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提议没有完成的给完成的发红包,但是这个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于是目前只有简长长需要实现这个承诺——如果没有完成每周的作战记录,就给大家发28块钱的红包~






这周一起确定的任务
在这次线上讨论后,我进入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
1.从之前那种简单的讨论——看看案例、聊聊想法,过渡到以孩子为主、更多实践,导师辅助的阶段,中间是不是还缺了哪些东西?为什么现在会卡壳?我现在的尝试会不会有效?还需要什么?
2.进阶的孩子就只有这7-8个,而且每周的出勤只有一半左右,孩子们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是问题吗?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因为再之前进行的线下的小组学习中,其实4-6个就能玩得转了,为什么现在在线上没有玩转?有没有办法让课程的体验更好,让我们在挖掘问题中沉浸得更深,而不再是基础班那种二十多人的短平快的讨论?
又想到,要是这群孩子就在线下,就在我身边,我马上就能知道该咋办,为什么我在线上做不到这样的反应?
3.有什么人有类似的经验,我可以去找他一起讨论/帮忙的?

嘿嘿,写出来就能接受自己的混沌和卡壳了,下周见~

直播周志01.怎样引导孩子做知识管理?

亲子教育江凡凡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8 次浏览 • 2018-10-14 17:56 • 来自相关话题

从去年开始带着一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作战” (我们把一起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为“作战”,把参与讨论的孩子称为“舰员”,把讨论群称为“初代机”)。一眨眼,就过去了将近4个月,其中有7个舰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1岁)无论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思维,都已经远超其他同龄小孩的水平,感觉他们需要更上一个等级的、更自由的“作战”了,于是,经过3周的停战休整,昨天和这7个舰员开始了在贰代机的第一次的进阶作战。(还没晋级的舰员继续留在了初代机)
这个文集,是专用作记录和这7个舰员一起成长的过程,每周一篇,将来的某天再回来看,估计很有趣。可以的话,我也想邀请进阶的舰员们参与进来一起写~(之前还在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总是下笔很谨慎,觉得还在试验阶段的东西不适合写出来发,结果遗漏了很多过程记录,简书给人的压力没那么大,可以更自由地写作了~)






这是蜂窝定义的6维网络素养,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图谱
这7个孩子,已经在蜂窝经过了基础的网络素养训练,能了解或者运用部分网络素养。进阶的学习,是透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刻意练习,把这些能力真的变成自己的,将来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能信手拈来地把这些方法和能力用起来。
在这次和进阶的孩子作战前,苦恼了两三周的时间,迭代过好几个设计。其中一个稍微完整的设计是下面这样的:






进阶课程的版本一:一起探讨的必修问题+自主探讨的选修问题
大致是,在大家提出问题后,根据投票结果,把3个问题定为需要每个人一起讨论和解决的“公选问题”,把其他票数比较少的问题定为“选修问题”。公选问题一起探索,选修问题自行解决。
然而,这个想法在我收到大家提出的问题后,就被暂时搁置了。下面是问题的截图:






其中4个舰员的提问
大家问的问题非常不一样,有哲学思考类的,有对现象不解类的,有知识类的。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对“问题”是没有共识的,在贰代机里,我们到底需要一起解决什么问题?和初代机时期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决定往后退一步,设计了一次关于共识的讨论,和大家一起聊了我们对过去的感受、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问题”的共识。下面是讨论过程的截图:






0.一起聊对上个阶段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一起讨论怎样才能问出更多的问题






2.一起确认什么问题才是我们需要一起解决的“好问题”






3.一起回顾整个讨论过程






4.把刚刚一起使用的方法拿回去练习一遍


这次做得很棒的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大家聊得最开的时刻,是多角度提问的时候。






我只负责推进,上面的观点全部由小朋友们说出来,我帮忙贴出来和整理


目前的疑惑与困难:
这7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出来的期待是——之后的问题/主题能够更有价值、有趣、有挑战。而我的期待是,除了能从每周的讨论中得到一点进步,大家还能把这些“进步们”连成一张网,并且能把这张网用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选出厉害的问题来探索不难,难的是,怎样在一次次的破解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大家慢慢把自己的“进步”编织成一张网?这个其实就是成年人世界里经常提到的“知识管理”了,而对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知识管理”的概念慢慢形成?
这次的讨论中的后面两步,反思+迁移+练习,其实就是一次“引导织网”小的尝试。旁听的两个成年人觉得这个尝试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个设计太硬。
你对这样的探索式学习有什么想法吗?在评论区留言吧~ 查看全部

从去年开始带着一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作战” (我们把一起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为“作战”,把参与讨论的孩子称为“舰员”,把讨论群称为“初代机”)。一眨眼,就过去了将近4个月,其中有7个舰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1岁)无论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思维,都已经远超其他同龄小孩的水平,感觉他们需要更上一个等级的、更自由的“作战”了,于是,经过3周的停战休整,昨天和这7个舰员开始了在贰代机的第一次的进阶作战。(还没晋级的舰员继续留在了初代机)
这个文集,是专用作记录和这7个舰员一起成长的过程,每周一篇,将来的某天再回来看,估计很有趣。可以的话,我也想邀请进阶的舰员们参与进来一起写~(之前还在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总是下笔很谨慎,觉得还在试验阶段的东西不适合写出来发,结果遗漏了很多过程记录,简书给人的压力没那么大,可以更自由地写作了~)






这是蜂窝定义的6维网络素养,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图谱
这7个孩子,已经在蜂窝经过了基础的网络素养训练,能了解或者运用部分网络素养。进阶的学习,是透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刻意练习,把这些能力真的变成自己的,将来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能信手拈来地把这些方法和能力用起来。
在这次和进阶的孩子作战前,苦恼了两三周的时间,迭代过好几个设计。其中一个稍微完整的设计是下面这样的:






进阶课程的版本一:一起探讨的必修问题+自主探讨的选修问题
大致是,在大家提出问题后,根据投票结果,把3个问题定为需要每个人一起讨论和解决的“公选问题”,把其他票数比较少的问题定为“选修问题”。公选问题一起探索,选修问题自行解决。
然而,这个想法在我收到大家提出的问题后,就被暂时搁置了。下面是问题的截图:






其中4个舰员的提问
大家问的问题非常不一样,有哲学思考类的,有对现象不解类的,有知识类的。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对“问题”是没有共识的,在贰代机里,我们到底需要一起解决什么问题?和初代机时期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决定往后退一步,设计了一次关于共识的讨论,和大家一起聊了我们对过去的感受、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问题”的共识。下面是讨论过程的截图:






0.一起聊对上个阶段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一起讨论怎样才能问出更多的问题






2.一起确认什么问题才是我们需要一起解决的“好问题”






3.一起回顾整个讨论过程






4.把刚刚一起使用的方法拿回去练习一遍


这次做得很棒的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大家聊得最开的时刻,是多角度提问的时候。






我只负责推进,上面的观点全部由小朋友们说出来,我帮忙贴出来和整理


目前的疑惑与困难:
这7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出来的期待是——之后的问题/主题能够更有价值、有趣、有挑战。而我的期待是,除了能从每周的讨论中得到一点进步,大家还能把这些“进步们”连成一张网,并且能把这张网用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选出厉害的问题来探索不难,难的是,怎样在一次次的破解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大家慢慢把自己的“进步”编织成一张网?这个其实就是成年人世界里经常提到的“知识管理”了,而对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知识管理”的概念慢慢形成?
这次的讨论中的后面两步,反思+迁移+练习,其实就是一次“引导织网”小的尝试。旁听的两个成年人觉得这个尝试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个设计太硬。
你对这样的探索式学习有什么想法吗?在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