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

幼儿数学

【幼儿学数学23】1岁的宝宝,就会数“1、2、3”,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美国学者给出了答案

亲子教育dfsss37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 次浏览 • 2018-10-21 10:20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五一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数花朵 的数量“1朵、2朵、3朵”,旁边的很多大婶就直夸:“这个小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数数啦。”旁边的宝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看得出来,这位宝妈日常就非常看重对孩子数学的培养。







正常的孩子要到3岁才会基本的数数,那么这位1岁多的孩子就会数数,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首先我们应该区分“数数”和“计数”的区别:
幼儿会“1、2、3”地数数,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口头“唱数”行为,并不是一种“计数”行为。
现在很多宝妈都非常用心,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在教孩子数数了,希望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你会看到很多1-2岁的孩子,就会煞有介事地对着一堆东西数数了:“1、2、3、4、5、。。。”然而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孩子口中念念有词,但小手的动作却不能同步跟上,这说明孩子只是在“唱数”,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计数”.







-01-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数(计数)?数数(计数),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美国学者格尔曼等经过研究发现,幼儿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即幼儿在数数时,手上的动作要保持同步,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应该保持一个不变的顺序(1、2、3、4、5、6。。。)。

(3)基数原则,即总和是正确的。比如总共是7个物体,孩子数到最后就应该是7。

(4)顺序无关原则,比如总共8个,无论他从3开始数,还是5开始数,数到最后结果都应该是8。

(5)抽象原则,即孩子可以对任何物体、任何事物进行数数,而不是指定的东西。

知道了这些原则,你就可以对比您孩子的行为,是否已经真正会正常数数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智商真的天生很高。







-02-   那么,正常1岁多的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子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水平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的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笼统地感知到物体数量的多少,对于明显的“多”和“少”是可以分辨的,但还不能精确说出物体的数目。正常说来,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数量不会超过“3”。







但是呢,有趣的是,这一阶段幼儿口头数数的能力往往会远远超过3。有研究表明:2 岁左右的孩子可以掌握的口头数数的范围一般是顺数1——10。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口头数数其实只是凭机械记忆,而不是真正的计数。
-03-   那么,竟然如此,那还有必要提前教孩子数数吗?当然有必要!因为这种口头数数的学习,是孩子真正学会计数的必要基础。跟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够牢,房子才盖得快,盖得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越早教孩子数数越好,至少是1——10 的基础口头数数。







而当孩子再大一点,到了2岁多后,就可以尝试教孩子第二阶段了——按物点数了。刚开始,可以先从1—3 内进行。因为让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孩子,掌握按物点数的技能,可要比口头数数难得多了,所以不要一下次就教孩子1-10的“按物点数”,会吓退孩子的积极性的。
而在孩子能一下一下按物点数到3 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教他们,数到最后一个数,就表示这一个集合的总数。没有必要把第三阶段的“说出总数”与“按物点数”的学习分开来教,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的学会第三阶段“说出总数”。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查看全部

昨天五一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数花朵 的数量“1朵、2朵、3朵”,旁边的很多大婶就直夸:“这个小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数数啦。”旁边的宝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看得出来,这位宝妈日常就非常看重对孩子数学的培养。







正常的孩子要到3岁才会基本的数数,那么这位1岁多的孩子就会数数,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首先我们应该区分“数数”和“计数”的区别:

幼儿会“1、2、3”地数数,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口头“唱数”行为,并不是一种“计数”行为。

现在很多宝妈都非常用心,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在教孩子数数了,希望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你会看到很多1-2岁的孩子,就会煞有介事地对着一堆东西数数了:“1、2、3、4、5、。。。”然而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孩子口中念念有词,但小手的动作却不能同步跟上,这说明孩子只是在“唱数”,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计数”.







-01-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数(计数)?数数(计数),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美国学者格尔曼等经过研究发现,幼儿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即幼儿在数数时,手上的动作要保持同步,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应该保持一个不变的顺序(1、2、3、4、5、6。。。)。

(3)基数原则,即总和是正确的。比如总共是7个物体,孩子数到最后就应该是7。

(4)顺序无关原则,比如总共8个,无论他从3开始数,还是5开始数,数到最后结果都应该是8。

(5)抽象原则,即孩子可以对任何物体、任何事物进行数数,而不是指定的东西。

知道了这些原则,你就可以对比您孩子的行为,是否已经真正会正常数数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智商真的天生很高。







-02-   那么,正常1岁多的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子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水平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的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笼统地感知到物体数量的多少,对于明显的“多”和“少”是可以分辨的,但还不能精确说出物体的数目。正常说来,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数量不会超过“3”。







但是呢,有趣的是,这一阶段幼儿口头数数的能力往往会远远超过3。有研究表明:2 岁左右的孩子可以掌握的口头数数的范围一般是顺数1——10。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口头数数其实只是凭机械记忆,而不是真正的计数。
-03-   那么,竟然如此,那还有必要提前教孩子数数吗?当然有必要!因为这种口头数数的学习,是孩子真正学会计数的必要基础。跟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够牢,房子才盖得快,盖得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越早教孩子数数越好,至少是1——10 的基础口头数数。







而当孩子再大一点,到了2岁多后,就可以尝试教孩子第二阶段了——按物点数了。刚开始,可以先从1—3 内进行。因为让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孩子,掌握按物点数的技能,可要比口头数数难得多了,所以不要一下次就教孩子1-10的“按物点数”,会吓退孩子的积极性的。
而在孩子能一下一下按物点数到3 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教他们,数到最后一个数,就表示这一个集合的总数。没有必要把第三阶段的“说出总数”与“按物点数”的学习分开来教,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的学会第三阶段“说出总数”。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幼儿学数学15】育儿专家:不尊重孩子认知规律的家长,是教不好孩子几何的

亲子教育李野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2 次浏览 • 2018-10-21 10:20 • 来自相关话题

OK,昨天,我们讨论了幼儿要不要学习几何知识,相信很多家长对答案也都毋庸置疑了,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下,幼儿认识几何形状的心智发育过程,以便我们能更科学、更好的帮助孩子。







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时间越久,我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实用性,那就是“凡事都要找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是的,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会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包括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幼儿对各种几何形体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即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一般是先认识圆形,然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而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一般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如菱形是邻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对儿童来说就不易认识。







但是,孩子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受到的教育训练有关。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形状认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如果成人适时地教导也会使他较早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一般的孩子对菱形、梯形不易认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若得到成人的悉心指导,他们也同样可能掌握。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名称的掌握过程
幼儿将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与它的名称联系起来,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配对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形体相同的形体,它完全依赖于对形体的直接感知和模仿;
指认指按成人口述形体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形体,这一阶段形体知觉开始与相应的词汇建立联系;







命名是指说出给定形体的名称,用抽象的词来称呼相应的形体。命名一般标志着初步认识某种几何形体的完成。
配对、指认、命名逐层内化,因此,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

【三】幼儿几何形体概念的形成过程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过程实质上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如“三角形”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图形,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则是要借助于实物形状,并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中经过了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等三个阶段。







例如,第一阶段,孩子会指着圆形说:这是“饼饼”“太阳”,会把长方形称为“鱼缸”“火柴盒”,第二阶段,会指着圆形说像“太阳”、像“饼干”,  第三阶段,会说大盘子、小碟子都是圆形,皮球、苹果都是球体。








了解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心智发育过程,相信聪明的你,就知道如何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更好更早的认识几何知识了。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查看全部

OK,昨天,我们讨论了幼儿要不要学习几何知识,相信很多家长对答案也都毋庸置疑了,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下,幼儿认识几何形状的心智发育过程,以便我们能更科学、更好的帮助孩子。







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时间越久,我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实用性,那就是“凡事都要找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是的,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会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包括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幼儿对各种几何形体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即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一般是先认识圆形,然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而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一般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如菱形是邻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对儿童来说就不易认识。







但是,孩子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受到的教育训练有关。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形状认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如果成人适时地教导也会使他较早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一般的孩子对菱形、梯形不易认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若得到成人的悉心指导,他们也同样可能掌握。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名称的掌握过程

幼儿将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与它的名称联系起来,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配对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形体相同的形体,它完全依赖于对形体的直接感知和模仿;
指认指按成人口述形体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形体,这一阶段形体知觉开始与相应的词汇建立联系;







命名是指说出给定形体的名称,用抽象的词来称呼相应的形体。命名一般标志着初步认识某种几何形体的完成。
配对、指认、命名逐层内化,因此,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

【三】幼儿几何形体概念的形成过程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过程实质上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如“三角形”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图形,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则是要借助于实物形状,并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中经过了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等三个阶段。







例如,第一阶段,孩子会指着圆形说:这是“饼饼”“太阳”,会把长方形称为“鱼缸”“火柴盒”,第二阶段,会指着圆形说像“太阳”、像“饼干”,  第三阶段,会说大盘子、小碟子都是圆形,皮球、苹果都是球体。








了解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心智发育过程,相信聪明的你,就知道如何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更好更早的认识几何知识了。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幼儿学数学23】1岁的宝宝,就会数“1、2、3”,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美国学者给出了答案

亲子教育dfsss37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 次浏览 • 2018-10-21 10:20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五一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数花朵 的数量“1朵、2朵、3朵”,旁边的很多大婶就直夸:“这个小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数数啦。”旁边的宝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看得出来,这位宝妈日常就非常看重对孩子数学的培养。







正常的孩子要到3岁才会基本的数数,那么这位1岁多的孩子就会数数,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首先我们应该区分“数数”和“计数”的区别:
幼儿会“1、2、3”地数数,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口头“唱数”行为,并不是一种“计数”行为。
现在很多宝妈都非常用心,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在教孩子数数了,希望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你会看到很多1-2岁的孩子,就会煞有介事地对着一堆东西数数了:“1、2、3、4、5、。。。”然而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孩子口中念念有词,但小手的动作却不能同步跟上,这说明孩子只是在“唱数”,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计数”.







-01-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数(计数)?数数(计数),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美国学者格尔曼等经过研究发现,幼儿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即幼儿在数数时,手上的动作要保持同步,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应该保持一个不变的顺序(1、2、3、4、5、6。。。)。

(3)基数原则,即总和是正确的。比如总共是7个物体,孩子数到最后就应该是7。

(4)顺序无关原则,比如总共8个,无论他从3开始数,还是5开始数,数到最后结果都应该是8。

(5)抽象原则,即孩子可以对任何物体、任何事物进行数数,而不是指定的东西。

知道了这些原则,你就可以对比您孩子的行为,是否已经真正会正常数数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智商真的天生很高。







-02-   那么,正常1岁多的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子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水平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的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笼统地感知到物体数量的多少,对于明显的“多”和“少”是可以分辨的,但还不能精确说出物体的数目。正常说来,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数量不会超过“3”。







但是呢,有趣的是,这一阶段幼儿口头数数的能力往往会远远超过3。有研究表明:2 岁左右的孩子可以掌握的口头数数的范围一般是顺数1——10。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口头数数其实只是凭机械记忆,而不是真正的计数。
-03-   那么,竟然如此,那还有必要提前教孩子数数吗?当然有必要!因为这种口头数数的学习,是孩子真正学会计数的必要基础。跟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够牢,房子才盖得快,盖得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越早教孩子数数越好,至少是1——10 的基础口头数数。







而当孩子再大一点,到了2岁多后,就可以尝试教孩子第二阶段了——按物点数了。刚开始,可以先从1—3 内进行。因为让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孩子,掌握按物点数的技能,可要比口头数数难得多了,所以不要一下次就教孩子1-10的“按物点数”,会吓退孩子的积极性的。
而在孩子能一下一下按物点数到3 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教他们,数到最后一个数,就表示这一个集合的总数。没有必要把第三阶段的“说出总数”与“按物点数”的学习分开来教,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的学会第三阶段“说出总数”。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查看全部

昨天五一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数花朵 的数量“1朵、2朵、3朵”,旁边的很多大婶就直夸:“这个小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数数啦。”旁边的宝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看得出来,这位宝妈日常就非常看重对孩子数学的培养。







正常的孩子要到3岁才会基本的数数,那么这位1岁多的孩子就会数数,是不是高智商的表现?首先我们应该区分“数数”和“计数”的区别:

幼儿会“1、2、3”地数数,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口头“唱数”行为,并不是一种“计数”行为。

现在很多宝妈都非常用心,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在教孩子数数了,希望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你会看到很多1-2岁的孩子,就会煞有介事地对着一堆东西数数了:“1、2、3、4、5、。。。”然而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孩子口中念念有词,但小手的动作却不能同步跟上,这说明孩子只是在“唱数”,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计数”.







-01-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数(计数)?数数(计数),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美国学者格尔曼等经过研究发现,幼儿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即幼儿在数数时,手上的动作要保持同步,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应该保持一个不变的顺序(1、2、3、4、5、6。。。)。

(3)基数原则,即总和是正确的。比如总共是7个物体,孩子数到最后就应该是7。

(4)顺序无关原则,比如总共8个,无论他从3开始数,还是5开始数,数到最后结果都应该是8。

(5)抽象原则,即孩子可以对任何物体、任何事物进行数数,而不是指定的东西。

知道了这些原则,你就可以对比您孩子的行为,是否已经真正会正常数数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智商真的天生很高。







-02-   那么,正常1岁多的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子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水平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的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笼统地感知到物体数量的多少,对于明显的“多”和“少”是可以分辨的,但还不能精确说出物体的数目。正常说来,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数量不会超过“3”。







但是呢,有趣的是,这一阶段幼儿口头数数的能力往往会远远超过3。有研究表明:2 岁左右的孩子可以掌握的口头数数的范围一般是顺数1——10。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口头数数其实只是凭机械记忆,而不是真正的计数。
-03-   那么,竟然如此,那还有必要提前教孩子数数吗?当然有必要!因为这种口头数数的学习,是孩子真正学会计数的必要基础。跟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够牢,房子才盖得快,盖得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越早教孩子数数越好,至少是1——10 的基础口头数数。







而当孩子再大一点,到了2岁多后,就可以尝试教孩子第二阶段了——按物点数了。刚开始,可以先从1—3 内进行。因为让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孩子,掌握按物点数的技能,可要比口头数数难得多了,所以不要一下次就教孩子1-10的“按物点数”,会吓退孩子的积极性的。
而在孩子能一下一下按物点数到3 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教他们,数到最后一个数,就表示这一个集合的总数。没有必要把第三阶段的“说出总数”与“按物点数”的学习分开来教,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的学会第三阶段“说出总数”。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幼儿学数学15】育儿专家:不尊重孩子认知规律的家长,是教不好孩子几何的

亲子教育李野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2 次浏览 • 2018-10-21 10:20 • 来自相关话题

OK,昨天,我们讨论了幼儿要不要学习几何知识,相信很多家长对答案也都毋庸置疑了,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下,幼儿认识几何形状的心智发育过程,以便我们能更科学、更好的帮助孩子。







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时间越久,我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实用性,那就是“凡事都要找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是的,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会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包括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幼儿对各种几何形体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即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一般是先认识圆形,然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而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一般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如菱形是邻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对儿童来说就不易认识。







但是,孩子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受到的教育训练有关。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形状认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如果成人适时地教导也会使他较早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一般的孩子对菱形、梯形不易认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若得到成人的悉心指导,他们也同样可能掌握。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名称的掌握过程
幼儿将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与它的名称联系起来,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配对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形体相同的形体,它完全依赖于对形体的直接感知和模仿;
指认指按成人口述形体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形体,这一阶段形体知觉开始与相应的词汇建立联系;







命名是指说出给定形体的名称,用抽象的词来称呼相应的形体。命名一般标志着初步认识某种几何形体的完成。
配对、指认、命名逐层内化,因此,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

【三】幼儿几何形体概念的形成过程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过程实质上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如“三角形”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图形,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则是要借助于实物形状,并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中经过了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等三个阶段。







例如,第一阶段,孩子会指着圆形说:这是“饼饼”“太阳”,会把长方形称为“鱼缸”“火柴盒”,第二阶段,会指着圆形说像“太阳”、像“饼干”,  第三阶段,会说大盘子、小碟子都是圆形,皮球、苹果都是球体。








了解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心智发育过程,相信聪明的你,就知道如何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更好更早的认识几何知识了。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 查看全部

OK,昨天,我们讨论了幼儿要不要学习几何知识,相信很多家长对答案也都毋庸置疑了,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下,幼儿认识几何形状的心智发育过程,以便我们能更科学、更好的帮助孩子。







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时间越久,我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实用性,那就是“凡事都要找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是的,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会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包括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幼儿对各种几何形体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即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一般是先认识圆形,然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而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一般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如菱形是邻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对儿童来说就不易认识。







但是,孩子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受到的教育训练有关。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形状认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如果成人适时地教导也会使他较早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一般的孩子对菱形、梯形不易认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若得到成人的悉心指导,他们也同样可能掌握。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名称的掌握过程

幼儿将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与它的名称联系起来,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配对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形体相同的形体,它完全依赖于对形体的直接感知和模仿;
指认指按成人口述形体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形体,这一阶段形体知觉开始与相应的词汇建立联系;







命名是指说出给定形体的名称,用抽象的词来称呼相应的形体。命名一般标志着初步认识某种几何形体的完成。
配对、指认、命名逐层内化,因此,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

【三】幼儿几何形体概念的形成过程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过程实质上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如“三角形”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图形,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则是要借助于实物形状,并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中经过了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等三个阶段。







例如,第一阶段,孩子会指着圆形说:这是“饼饼”“太阳”,会把长方形称为“鱼缸”“火柴盒”,第二阶段,会指着圆形说像“太阳”、像“饼干”,  第三阶段,会说大盘子、小碟子都是圆形,皮球、苹果都是球体。








了解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心智发育过程,相信聪明的你,就知道如何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更好更早的认识几何知识了。

★育儿规:

★ 助力让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