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华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

  我想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学生,特指就读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别的答案、评论里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 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  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评论区里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 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 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  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  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 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讲, 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  其他的答案、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我再补充三点:  1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并没有表达”北京人考清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  2 我扫了一眼评论,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 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 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  同理,那些认为科举给了寒门弟子机会造就了社会公平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古代农耕社会下,能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的人,普遍来自士绅阶层,他们的家庭条件比绝 大多数人优越太多了。所谓的寒门弟子,也是和皇亲国戚相比的。把科举理解为现在交百十块钱就能参加的高考,实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了。  3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而 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 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 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转自知乎)





已邀请:

profile321

赞同来自:

好文!值得深思~

来自: iPhone客户端

风吹散

赞同来自:

资源一步一步集中一步一步垄断,

然后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去打洞.

whelly

赞同来自:

说的很实在,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堪忧,好老师几乎没有,大部分临时的,初中毕业教小学,高中毕业教初中

kathzh

赞同来自:

说得很好!不管听着舒不舒服,至少道出了事实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wshr家长

赞同来自:

如果农村的孩子有北京孩子的优越条件和教育环境,他们会更优秀,他们的才艺一定也会更出色。

乱世读书

赞同来自:

wshr家长 发表于 2016-6-2 15:45

如果农村的孩子有北京孩子的优越条件和教育环境,他们会更优秀,他们的才艺一定也会更出色。



只有好老师才能带出好学生,好老师遇到好学生也更能激发动力。

若心霜灵月

赞同来自:

说得很好!不管听着舒不舒服,至少道出了事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瑶瑶妈妈0717

赞同来自:

好文!值得深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lwylyfzxl

赞同来自:

现在很多人把贫穷道德化甚至聪明化,把落后浪漫化。以为越是贫穷的人越是聪明越是品德高尚,其实值得商榷。这个文章说的很有道理

森家长

赞同来自:

事实就是这样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yaowei8329

赞同来自:

教育资源的差距,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孩子们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才艺教育。

孩儿妈!

赞同来自:

1、说的是事实。

2、清北在北京属地招生比例并不大,不如外地优质院校属地招生比例大,数据可以去查。

3、如果优秀的外地学子在北京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后,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那么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经过N代人的努力),但是很少有人会回去,大多数会选择在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大城市,所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矛盾也会越来越深。

4、北京内部,区与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别也很大,也存在着各种不公平,这个就不多说了。

wo0115

赞同来自:

好文,。。。。

迷糊猫猫

赞同来自:

不同意这种说法。其实各省市能考进清华北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大都出自高知家庭,孩子的素质教育绝不会比北京的孩子差,这些在城市里的孩子有了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学习的难度上又超过北京,照这么说他们不比北京的孩子优秀?难道给予北京更多的教育资源优待是应该的?因为城乡教育的区别太大,能考进名牌大学的农村学子已经越来越少,拿县城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进行比较是不恰当的。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