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对待嫉妒

小孩子的表现其实都是自然而为,当他们第一次为同伴的优秀表现感到"嫉妒"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绪。而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引导他认识到这种的情绪,帮助他正确应对它,而不应该是盲目的责备。
  文 | 周燕平
  今天,有一个跟教育相关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就是Jealousy--“嫉妒”这件小事。
  说起来,我虽然做的是教育方面的工作,但在亲子教育上,却绝对称不上“专家”。每次跟人聊起子女的教育,我总是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精力一直都扑在工作上,内心油然而生的第一感觉竟是有些愧疚。
  正是如此,我也把每一次跟孩子的交流看得无比宝贵,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小经历。
  我姐姐的孩子Hudson 宽宽和我的小儿子Trey 从小都学习钢琴。他们年纪差不多大,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学钢琴的。起初,有一阵子Trey特别喜欢钢琴,学得也很快,那段时间我姐刚好带宽宽来北京,Trey的钢琴弹得比宽宽要好。
  后来,Trey对钢琴的热情慢慢减退,加上我也没怎么好好督促他练琴,他就经历一段时间的钢琴“厌学”,直到现在几乎就是放弃学习了。
  与此同时,宽宽则一直坚持了下来,现在他钢琴已经弹得非常好了。今年我们一家在佛罗里达度假的时候,宽宽被邀请到美国Carnegie Hall去表演。能够在卡耐基大厅表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很多做音乐的人,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去卡耐基大厅演奏。
  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跟AJ都特别高兴。表演当天我们没有去成,就兴奋地看了我姐发来的视频,我叫身边的Trey 一起来看。
  可是Trey看了一会儿就不看了。“你怎么不看完呢”,我问他。
  他拿着我的手机就跑掉了。
  我以为Trey拿着手机到一边看去了,可是当他把手机还回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把我的微信给删了。
  我一下子特别生气,微信里有很多没有备份的重要信息,包括之前跟客户的沟通,这些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啊!Trey用这么不尊重人的做法,直接删掉了我的微信,我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能够这样做!这次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甚至应该打他一顿,让他记住以后不许再犯!
  可是,第一反应之后,我又想了几秒钟,觉得这件事也许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处理。
  冷静了一下,我开始去想,我要教训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他以后不要再有类似的做法了。那么是不是打一顿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显然不是。
  于是我忍住了所有的指责,跟他说,“Trey,你跟我到外面来一下,我想跟你谈谈。”
  那会儿正好是早上,Trey一听我要跟他谈谈,表情很不自然。毕竟才是7岁的孩子嘛,很少有人会对他说“想要和你谈一谈”。
  
  我把他带到了外面的长廊, 指着两把椅子说,“你能坐在我对面吗?”
  他很不自然地坐了下来,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我说:“Trey,我想跟你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叫Jealousy。”
  我问他:“你知道什么叫Jealousy吗?”
  他说:“不知道。”
  我又说:“那我可以跟你讲一下,Jealousy就是你看到别人比你好,你就感觉到很不舒服,这个就叫Jealousy。”
  然后我又问:“Trey, 你有过Jealousy的感觉吗?”
  他就开始支支吾吾的,没说有,也没说没有。
  我接着说:“首先呢,Jealousy是一个很正常的表现,很多人都会有be jealous 的时候。There is nothing wrong to be jealous。 实际上,嫉妒本身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既然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感觉,那我们要怎样去处理这种感受呢?”我接着跟他讨论。
  我说:“我们有几种选择,一种是,You feel jealous,你就去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动,比如删掉微信。删掉微信就会让别人丢失很多重要信息,这就是一种破坏性行为。”
  他听到这儿表情非常不自然,因为他知道我是在说他了。
  接着我说:“第二种选择是, You feel jealous, but you feel happy for others,看到别人好,你可以为别人感到高兴。而第三种选择是,你看到别人好,你为别人感到高兴,但同时你也可以去想,我自己应该如何也做得很好呢。”
  我问他,“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他不说话。
  我接着说道,“没关系,你可以自己去想,我只是告诉你,你有这三种选择。而我们都知道第一种选择肯定是不对的。你可以考虑第二或者第三种选择。是不是呢?”
  他点点头,说“是”。
  最后我说:“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我觉得你表现得挺好的,至少你听进去了。虽然我不知道你以后会怎么做,但是你知道了有这三种选择,也知道了第一种选择是不对的,是不是这样?”
  他点点头,默默地走开了。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责怪他。事后想想,虽然没能按“原计划”打骂他一顿,但我的目的还是达到了。Trey懂得了自己的表现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是纯粹的责备教不会的,更重要的是,他也知道了下次应该怎么做。
  再次反思这件事,我觉得很多时候,小孩子的表现其实都是自然而为。这么小的孩子,可能自己也是第一次经历类似“嫉妒”的感受,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更多是引导,而不是责骂。当一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经历的是什么,可以有哪些选择去面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盲目去批评他做出了一种行为呢?
  总之,我觉得作为家长,重要的是去引导和帮助。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再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应对它。
  儿童教育本是一个非常complicated的话题,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从来不觉得这类问题有什么标准答案。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做法肯定不同。但从这件小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只有去尝试新的视角和方式,你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道理都是相通的。做留学的过程中, 我会想到很多学生就要去往国外,人在国外,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我们之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其实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很多事情也不只有一种方式去处理。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但是你可以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就是“Jealousy”这件小事带给我的启发吧。
已邀请:

余师师

赞同来自: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文章。

笔者应该是一位叫周燕平的先生吧。这位先生是做教育的,不是做亲子的,更不是搞亲子专业的,文中出现了两次这个信息,这个文字背后反应的是什么东西,即便他写出了这件事情的观察体验和反思,他仍然在探索中,他心中没有底,其实这种沟通用很多技巧都可以做到,比如pet技术,比如非暴力沟通程序。这也是曹萍老师过去经常跟我们强调的,在瀚如烟海的理论中,已经有了非常实用的东西,就看我们怎样选择。我们与其花费大力气重新发明一套东西过来,不如效率高一些,直接把前人的东西学会并使用,当然在反思体验之后的学习会更为深刻。

这段文字确实出现了很多雷区。但作为父母的本能,这位先生至少做对了一个大方向,非常重要,就是先接纳情绪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这是很多气昏头的父母难以驾驭的,通常情况下,这个孩子会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沙包,于是双方两败俱伤。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周先生说到了引导和帮助孩子。的确他的整个沟通体现了引导和帮助。我感觉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基本这个沟通是周先生自说自话,他到最后是感觉相当的满意,最后孩子是默默走开,真的是孩子接受了父母的选择之后,孩子真正接受的走开,还是孩子无言以对,以默默来应对沟通,以走开来逃离这个说教场,我想,在这个场中,双方自己会有感觉的。

这个沟通的第一个雷区是闭合式提问,情绪状态中的另一半,通常情况下都会做否定式回复,这样的回复如果两个人都在负面情绪状态中,会激发更负面的情绪产生。好在,周先生已经想明白了。

第二个雷区是说教加分析。不可否认,教育工作者说的很有道理,我现在的年龄回到九岁,当我听到父母转换身份成为教育工作者给我上课,我第一个反应是头大和无奈地顺从,因为有道理的道理课堂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无奈历练。

第三个雷区是建议,表面上看,这些办法是让孩子选择,但几乎没有这个孩子说话和思考的余地。好像是除了这三个选择,也没有机会给这个孩子更多的选择。孩子自己是哪个都没有选。谈话最后,周先生又给了闭合性提问,让孩子只选择答案2或者3,孩子以是的答语结束。我此时回到那个现场,我的感受是,我好赖呼应一下大人,饶了我吧,我想安静一会儿,平复我的无奈和无人理解的孤独。

周先生的总结是,他认为这个孩子已经知道怎么办了。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也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是你孩子,虽然你不懂我,理解我,我爱你我也不忍做伤害彼此的事情,我会遵旨选择2或者3.

周先生最后的反思是,孩子们都是本能,这个觉察是可贵的。他说,他要从想通的道理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里我想说,这个空间对于周先生来讲是巨大的,孩子一定会在你的实验中茁壮成长的,可惜童年只有一次,钉子扎过之后,总会留下钉子眼的。那又如何,谁不是这么长大的。

ibajier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古今如梦1238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莹哲宝贝

赞同来自:

说的很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jmking

赞同来自:

这个对待不好拿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jimmyyoyo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高雯丽

赞同来自:

~\\(≧▽≦)/~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可乐三年级妈妈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可乐三年级妈妈

赞同来自:

不好掌握啊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春蛇妖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瑞阳妈

赞同来自:

嫉妒本身没有不对,但用错了地方,处理不当,就会后患无穷!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绘画美女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kittier

赞同来自:

多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jie03

赞同来自:

有点嫉妒心挺好,就怕什么都无所谓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