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试院长面试学霸:像一个模具打造的家具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


  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我去上海面试学生。学生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等等。在慨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她)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包括他(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很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一个学生上来就说“子曰……”我打断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之后,接着说“子曰”,我再次打断他,告诉他我不关心子怎么曰,我关心的是你想说什么。他却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还有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坐在我面前,等着我问各种可能的问题,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说,我没有什么问题问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她完全没有料到我会提出这种问题,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几乎要哭了出来。


  显然,所有的学生在来之前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面试培训,至少看过一点儿如何应对面试的“宝典”,但可能没有人告诉他(她)们,我并不感兴趣他(她)们表现出来的是谁,我感兴趣的是真实的他(她)们是谁。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告诉我,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真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吗?其实不是。这个问题他(她)们曾经想过的,只不过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连他(她)们自己都忘记了而已。


  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些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人关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几乎所有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


  一个被公认为好学生的成长轨迹,或者家长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线图看起来是这样的: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会做复杂的数学题,能够大段背诵很多经典名篇,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之后上当地最好的小学和中学;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本科毕业后去世界最好的大学 ——哈佛,等等。当然,也有不少人从初中开始就瞄准了伊顿、埃克塞特等名校。且不说这些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即使全部都实现了,那之后呢?人生的目标又在哪里?


  我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这不是我的想像。这些年来,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优秀的孩子,他(她)们个个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一路过关斩将,从未失手,总是处于同龄人最顶尖的群体之中,挑选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班级,是其他人艳羡的“人家的孩子”。然而,几乎很少有人能体察他(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有不少北大或哈佛的学生告诉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她)们从小树立的目标,但有一天当他(她)们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却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仿佛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里?


  人生需要目标,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树立自己的目标。我们对人生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乏想像力。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别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她)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自何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1923年,鲁迅先生曾经发人深省地问道:“娜拉走后怎样?”我也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上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但正如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学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了一个独特的使命,这是独立的个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区别在于,有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有的人没有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碌碌无为,苟且一生。就像婚姻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唯一”。有的人找到了和自己相匹配的“唯一”,婚姻就幸福;有的人没有找到,婚姻就不幸福,至少不快乐。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发现使命不能依靠“天启”—— 虽然很多人的确是在梦中或灵光一闪之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她)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程序的游戏,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可以通关。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人生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先列一个负面清单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潜质呢?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像那个只为苹果而生的乔布斯一样,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意识到你的一生将为何而来。


  一般来说,大凡优秀的人,做任何事的结果都不会太差,真正困难的是要辨别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判断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你是否为之痴迷,是否能够心甘情愿不计功利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始终坚持。真的痴迷是一种相思之态,白天想,夜里想,连做梦也在想,想到他(她)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见到任何东西都会想起他(她),和别人说话的内容也全都是他(她),为之兴奋,为之发狂,甚至为之疯魔。那是一种沉浸在幸福中的状态。“不疯魔不成活”,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算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建议,每一个学生,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独处,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点儿温柔的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有时候,也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无论这些想法看上去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甚至骇人听闻都没关系,反正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与他人无关。


  有人说,我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办?一个好办法是试错。不停地尝试所有的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掉那些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不要害怕失败。对于学生来说,失败的成本很小,只要没有被开除或退学,大不了还可以重新回到课堂,一切从头再来。


  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找不到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来,但必须要坚持不懈地不停地寻找。找了不一定能找到,但不找就一定找不到。同时,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既然你为这件事而来,那就谁也偷不走它,早一点晚一点找到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欢。还记得美国那位77岁时才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吗?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在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哪怕你已经80岁了。


  人生不仅是一段生命,还应当是一段有质量的生命。判断一段生命是不是有质量,就看每一天是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质量的生命。


已邀请:

猪肉座子

赞同来自:

上了哈佛或者北大之后怎么办?这种问题我觉得就是矛盾的,孩子到那个时候都成年了,并且真要是上了哈佛或者北大,那样的环境中我不认为孩子会差

帮派小白白

赞同来自:

孩子还是从小抓,个人认为素质教育很重要,要成才必须先成人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shamo67637321

赞同来自:

没有能力处理生活问题也是不行的

来自: iPhone客户端

王子轩2002

赞同来自:

拜读了,反思。

hulele2000

赞同来自:

上了以后再思考也不迟!所以在上之前就是要努力学,争取上理想的学校,想多了可能反而考不上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

chwei2003

赞同来自:

一零道长 发表于 2016-8-18 17:41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没有人告诉这些 ...

孩子应该设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学习和生活才会有激情和动力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小石头儿szh

赞同来自:

令人担忧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hcq13708397467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胖大皮

赞同来自:

问一个小孩子想干什么?觉得这问题真是一坨屎,,,,全世界会有几个小孩从小就知道以后要干什么的。。。这位北大院长从小就知道长大干什么,确实牛逼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元元05

赞同来自: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donger22

赞同来自:

这至少要上了中学才能确定方向 小学时不知自己擅长什么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晨锦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巴特儿

赞同来自:

老师分享的很棒!现在的孩子确实都相似,家长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模式呀!学习,考试!家长为了孩子今后能有个好前途,牺牲自己与孩子的时间,大把大把的花钱培养孩子,让孩子变成全能超人,考级、证书、奖牌……免得自己老了,孩子没出息,自己再后悔!

      如果教育部门注重孩子们的理想与目标,就会对教育有所改革,比如我孩子喜欢数学,喜欢科学实验,那么学校里应该着重培养数理化,以备实现理想做基础。有的孩子喜欢观察人,爱表现,爱说话,有眼力,就应该多学礼仪,沟通,销售……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等等进行学习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现如今全能,优秀,不会自理,缺乏亲情等等相似的孩子了!

      仅仅是个人观点,有感而发,说的多了,老师和大家见谅!!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annie200312

赞同来自:

谢谢老师的提醒,作为即将面临的小升初家长我纠结过很多遍,孩子在班里学习很好,回家爱看课外书,不属于知识类的,从五年级开始语数英课外班的压力让我和孩子都处于焦虑之中,如果假装屏蔽那些各种考试牛娃的好消息,似乎等待大派位就跟等死刑一样的感觉。谈到孩子有没有目标,这个问题对大人也是挑战,如果中国教育不被重视,孩子很难有环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教师队伍待遇低,水平不高,看重考试成绩,这些环境造就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的目标跟环境影响是会交融的,如果有华天那样的家庭背景,孩子们的目标肯定不是长大后挣多少钱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星宇星辰

赞同来自:

看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在流利说看到的树洞,里面有很多,刚考上大学的,还在读大学的,大学毕业了的,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不知道心里想要什么,整个脑子已经空白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有点像古代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zhcxhc

赞同来自:

巴特儿 发表于 2016-8-20 18:36

老师分享的很棒!现在的孩子确实都相似,家长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模式呀!学

讲得好!教育部要改变唯分数论政策才行呀!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的样子。读书要用心,尽力就好。家长与其给孩子报N多班,不如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乐观积极进取,有爱好的家长,孩子的人生也差不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kunyuli

赞同来自:

文章说得太好了。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段时间内以升学为目标,但真正考上了大学,或多或少感到的是虚空。北大毕业固然很好,但决不是人生的全部,做为傲人的资本也就顶多能维持三年左右,时间长了还是要凭个人的综合素质。我也亲眼看到北大毕业的同事犯低级错误进监狱的,所以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我和你不一样么

赞同来自:

一零道长 发表于 2016-8-18 17:41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没有人告诉这些 ...

校长不要太悲观啦,像北大这类学校的任务不就是把最优秀的资源整合改造成更优秀的资源么。让孩子觉醒的太早也不见得是一件得体的事情。什么岁数干什么事。家具终归是家具,人才终归是人才,他是什么,时间到了自然就是什么。中间只是过程。即命中注定。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