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位海龟妈妈分享带女儿移民澳大利亚的真相

教育是每个妈妈都关心的话题,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都会困扰我们,因为我们不能替孩子选择他们的未来,我们只能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选择移民,不光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也为了能享受尚未老去的时光


2006年到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学成回国。虽然在国内的本科学校也是很好的985重点院校,但是澳大利亚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出色的教育质量,以及澳洲广袤的自然环境、热情的人文环境还是把我塑造成了更加有包容性、更加成熟的个体。


澳洲名校的学习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但又令人乐在其中,我收获了满满的专业知识、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游遍了澳洲大陆,还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年级第一的成绩。将近两年的澳洲生活让我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度,并在我身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毕业后直接选择回国,之后我加入了国内知名的一家早教机构担任亲子园园长,一做就是三年。海归小女子与国内传统早教机构的碰撞,有火花,有收获。当时不曾想到,那些为了提高业务能力而阅读的早教书籍,那些公司安排参加的心理学培训会在几年之后切切实实的用到自己的育儿过程当中。现在想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离开早教机构之后,我加入了国内顶尖的儿童摄影连锁机构,本以为一直会在儿童行业打拼下去,却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母校的工作邀请。毫不犹豫的,我加入了母校的团队,担任其在中国区的代表,一直做到现在仍乐在其中。从中国的儿童教育到澳洲的高等教育,我经历过的两个行业恰好能见证一个生命从最初的探索到学习生涯的终止,也最能直观的看到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与对比。


转眼间自己的孩子已经三岁,在中国的理念里,是时候考虑几年以后“学区房”、“幼升小”甚至“小升初”的问题了。我先生和我都不希望孩子在如此的压力与争抢中长大,也不愿意她身上的火花被严肃的中国教育所熄灭。再加上日益严重的雾霾、交通堵塞、食品安全、物价等等问题,我们决定移民澳大利亚,回到我几年前生活过的地方。移民不光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也为了我们自己能有更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能更好的享受自己尚未老去的时光。



澳洲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选择



从事澳洲大学招生这几年,见过太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擅长什么,面对专业选择的时候无从下手,只能听父母的,或者随大流。


因为中国的主流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提供很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给学生,没有教会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强调考试分数。而在西方教育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批判性思维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学会挑战权威观点,给出论据,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要随时使用的能力。


我不是一味的批判中国教育,而是认为两种教育方式应该互相借鉴,互取精华。


就像最近很热门的BBC记录片《Chinese School》所引起的讨论一样,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每个家庭和个人来讲,做何选择都有其必然的理由。



女儿的中国文化和澳洲文化会让她变得更加丰富


孩子在三岁多移民澳洲,接受澳洲的教育和熏陶,自然会长成一个拥有澳洲气质和性格的人。这是我们在做计划之初就想到的,也是我们会接受的。在她身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将更多的来自于我和爸爸对她的影响。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学校都会开设第二语言课程,所以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中文也是完全可行的。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我们陪她走这一程,不会想将自己的意愿和设想强加于她的身上。中国是她的祖国,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而她的未来,终将由她自己来主宰。


一个快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为有益


三岁的孩子有了除吃饭睡觉之外更多的情感和探索需求,这个世界正在她眼前慢慢打开。所以越来越强的感受到我家会慢慢变成“妈妈负责吃喝拉撒睡、爸爸负责德志体美劳”的组合。


爸爸是个艺术家,从小学画,一直从事设计工作,有非常多的爱好和特长。书法、油画、篆刻、摄影、音乐、滑雪、摩托车骑行、篮球、网球等等,都是爸爸的日常爱好。一个多星期之前,爸爸刚刚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个人演唱会,当成离开中国之前跟朋友们的告别Party。


与爸爸一起玩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创意和新鲜感,所以女儿越来越喜欢和依赖与爸爸一起游戏的时光,她身上也遗传了爸爸的绘画天赋,从小就热爱画画,对色彩特别敏锐。对她来说,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爸爸妈妈腻在一起玩各种游戏、画画、搭乐高、讲绘本。孩子最喜欢的不是多么昂贵的礼物,而是父母有没有将时间分配给他们,真心的陪伴他们。


女儿和先生到了澳洲会逐渐适应


因为我在即将搬去的城市里生活过将近两年,又在大学里工作了四年多,每年都会回学校出差、开会,所以对那里非常的熟悉,很多同事、好友都很热情的愿意帮助我们,所以在这方面是完全不担心的。


但对我老公和女儿来说,需要适应的地方有很多,最大的障碍是语言。


我没有刻意的教女儿英语,因为她日后说英语的日子还长,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让她先把中文掌握好是我更愿意做的。澳洲政府会为我老公这类新移民提供语言培训课程,幼儿园、学校等地方也会为孩子提供辅助。唐人街等地方也为华人提供了很多便利。总之我对他们俩很有信心。


关于我的育儿细节以及点点滴滴


我自认为是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妈妈,每个阶段孩子出现新的行为现象我都会理解她、并从敏感期的角度学习、调整。


虽然孩子小小叛逆的时候也有过烦恼,但不断的学习和调整自己,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是我一直给自己的提醒。


母乳喂养是我在怀孕时候就坚定的要执行的,那时候读了很多母乳喂养的书,坚信要给孩子最好的哺育。直到女儿一岁七个月时,我去澳洲出差10天才断奶。她没喝过奶粉、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我特别骄傲的地方。


另外我很注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从六个月加辅食开始就让她自己吃饭、自己掌握什么时候吃饱,从没有追着喂过饭,从没有强迫她吃多少东西。而在正餐和加餐之外也不提供零食,饮食很有规律。到现在她是一个胃口特别好的小吃货,走到哪里都吃的非常开心。


从小到大,我女儿没有看过一次动画片,没有玩过任何电子产品,家里的电视在她两岁半之前都很少打开。沉溺于电子产品和动画片的坏处每一个妈妈都知道,我们真正能做到的就是用爱和陪伴带她一起探索真正的世界,而不是虚拟的电子王国。


至于性格的培养,尊重孩子是我一贯的出发点。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属,他们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和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尊重孩子的决定是我的准则。当然尊重不代表溺爱和无界限,孩子犯错的时候及时指出并制定规则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规则才能培养最好的安全感。

(文章作者“有态度的育儿辣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已邀请:

茁壮2005

赞同来自:

csamiao 发表于 2016-12-5 10:23

教育是每个妈妈都关心的话题,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都会困扰我们,因为我们不能替孩子

谢谢分享!

来自: iPhone客户端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精彩分享!!!!!

家有楠儿

赞同来自:

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能借鉴下国外的理念 不再是填鸭式的就好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wb77332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