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坏?单单耐心是不够的,要有点套路

本帖最后由 shahuaduka 于 2016-11-15 21:40 编辑


孩子随时随地发脾气,一点儿小事儿就哭闹,许多家长都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耐心劝告,他不听;

哄一哄,能好一会儿,但很快又开始闹;

实在忍不住对他大吼,要么大哭,要么才消停一会儿,又反复了……

孩子究竟怎么啦?

怎样才能让他告别坏脾气?









2016-11-15 21:40 上传
(0 Bytes)






已邀请: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Step2 劝说


侦查到“坏脾气先生”之后,怎么办呢?肯定不能用和它一样的方式,对它发脾气。劝说,有时是有用的;请它将注意力放到更有趣的事情上,有时也是有用的。都请孩子来试一试吧:他会把从前爸爸妈妈用来劝说他的话,全用到“坏脾气先生”身上的!


Step3 划界


上面两招并不绝对有效,或有时效果持续的时间很短——刚转身离去的“坏脾气先生”,很可能在下一秒又去而复返了:孩子也经常在明明点头称“好”后,转眼间又回到刚才发脾气的原点,尤其令人头疼。


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制胜的绝招:在孩子和“坏脾气先生”之间划下界限——以具体的、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来划!或将“坏脾气先生”领到一间小屋子里,请它在那里呆着,然后关上门,孩子就和它说“拜拜”了。孩子对外部实体空间的感应,其实是对应着他的内心空间的,所以当“坏脾气先生”被分离到其他空间后,他比较容易就能脱身了。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本帖最后由 shahuaduka 于 2016-11-15 21:42 编辑










2016-11-15 21:42 上传
下载附件 (51.26 KB)







你好,“坏脾气先生”!



客观来说,孩子有很讲道理的时候,能合作,也商量得通;孩子也有很可爱的时候,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玩耍和做事充满活力,与身边人的情感互动也非常棒!所以“坏脾气”并不是他的全部,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



明白这个道理后,在多次反复遭遇孩子的坏脾气之后,我决定将“坏脾气”与孩子分离开来。爸爸妈妈所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和“坏脾气先生”归为一体,加以否定、批评甚至拒绝,而是要联合孩子、调动他自己的力量,共同来处理“坏脾气先生”所导致的各种糟糕状况。



这样做,对爸爸妈妈来说,可以将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地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不再被“坏脾气先生”牵着鼻子走,穷于应付它所制造的麻烦——它不合作,于是劝说;它哭闹,于是哄、抱;它发脾气,于是批评;它任性固执,于是陷入对峙的僵局……直到自己最终也陷入负面情绪。



对孩子来说,也可以更加客观地来看待和认识自身。因为孩子主要是透过周围人的反应来理解自我,如果爸爸妈妈对他发火、批评他,他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印象。此外孩子还弄不清局部和整体的差别,也就是说,容易犯将局部问题整体化的错误,就有可能将“坏脾气”和自己等同起来,所以我们要帮他把自己和“坏脾气先生”区别开来,帮他建立起新的自我观念:你是个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设法约束“坏脾气先生”,让它不再制造出那么麻烦,好不好?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本帖最后由 shahuaduka 于 2016-11-15 21:44 编辑










2016-11-15 21:42 上传
下载附件 (49.9 KB)







“坏脾气先生”从哪儿来?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坏脾气先生”出现的频率就变得越来越高!究竟是什么在召唤着“坏脾气先生”?


“叛逆期”的必然


孩子为了寻求自我的确立,而坚持、甚至是固执于自己的主张,于是就显得不肯变通、难以商量;更常常诉诸否定形式,对其他人的要求、建议一概说“不”。这些“叛逆期”的情形固然令人头疼,但深究起来,却并不是“坏脾气先生”出现的真正原因:当孩子坚持他的主张,并且也获得了尊重和满足时,他并不发脾气;但有时他提出自己的主张或否决别人的意见之初,在别人尚未对他作出任何反应时,就开始脾气臭臭。


对自己力量的不确定


以他这样一个小人儿,去面对真的是“巨大”的世界,有很多事情他想要做却无力实现,尤其是,在很多情形下,他的意见总是被否决,被要求让位于爸爸妈妈认为更有道理、更合适的方案。于是当他准备要提出一个意见,或否定一个要求时,下意识地就产生了“等一下我肯定会被拒绝”的预设,然后直接就给出了反应:在第一时间,在别人都还没来得及听清楚他要说的是什么、根本来不及决定要如何回应他时,他就已经开始发脾气了。看起来很莫名其妙,其实“坏脾气先生”却是怀着深深的挫折感!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本帖最后由 shahuaduka 于 2016-11-15 21:48 编辑










2016-11-15 21:45 上传
下载附件 (34.95 KB)







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有时候他尚未开口就已带着哭腔,看起来很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委屈却是已然、真实存在的。因为在他单纯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需要有相应的、稳定的位置,而事情必须要遵照习惯的顺序、方式进行。这些秩序在大人们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却是他的小小世界得以安稳的基础。所以一旦外部秩序被打破,对他和他的世界而言,就是个破坏性的灾难。


源自错误的反馈机制


如果一开始孩子哭闹、发脾气,或当哭闹持续一段时间,或发脾气升级之后,他的要求就获得了满足,那他就会形成错误的反馈机制:哭闹+坚持=要求获得满足。此外如果孩子哭闹,爸爸妈妈就赶着去哄,那他也会形成错误的反馈机制:必须要有人哄,才肯收住脾气。而且这个反馈机制会不断地升级:首先是需要有人给予他即时的、立刻的反应,稍微迟缓一点都不行;其次是需要哄比较长时间;最后是可能哄好了没多久,“坏脾气先生”就又开始闹别扭了。


无聊,诉诸破坏性行为


孩子其实是精力旺盛的小动物,如果没有足够有趣的活动,让他的旺盛精力有处可去,积留下来的旺盛精力就会变成破坏性的力量。“坏脾气先生”出现的一个高发时段,就是在孩子百无聊赖的时候。而且,“无聊”本身就是一个挺负面的状态,陷入其中的孩子想寻求突破,很多时候所用的方式就是发脾气——同时也表明:“我对现状很不满意!”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坏脾气先生”,拜拜!


单单给予耐心,是无法应付“坏脾气先生”的,因为就像游戏中的“贪食蛇”,它对耐心的要求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高,但又有谁能够给予无限的耐心呢?而当耐心耗竭时,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岂不是更糟糕的处理方式吗?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就变成爸爸妈妈跟孩子及“坏脾气先生”双方的对峙,不仅把孩子推到对立面,甚至会让孩子以为:既然大人可以发脾气,那我当然也可以!


所以当我将“坏脾气先生”指认出来之后,第一步就是要使孩子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和我站在同一阵营:“我们一起来跟‘坏脾气先生’说‘拜拜’好不好?”把这件事变成一个游戏,变成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和“坏脾气先生”捉迷藏,最终请它离开的过程。


Step1 侦查


可以约定一些“暗语”,或者可以给孩子一些道具,比如一个哨子,一旦发现“坏脾气先生”的踪迹,就吹响它。一般说来,孩子在发脾气时,容易陷入其中,如果爸爸妈妈也就脾气论脾气的话,很可能大家都一起落入“坏脾气先生”设下的陷阱。所以作为第一步,最重要就是要令所有人产生警觉。事实上,当孩子竖起手指说“嘘”或吹响口哨时,他就已经停止发脾气了!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李佳谊

赞同来自:

晚上好,感謝您的精彩分享,家長的榜樣是關鍵,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李佳谊 发表于 2016-11-15 22:02

晚上好,感謝您的精彩分享,家長的榜樣是關鍵,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晚上好,谢谢佳谊爸的支持和精彩回复!

sunbvings_1116

赞同来自:

学习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勇气速度 发表于 2016-11-16 00:05

Step2 劝说侦查到“坏脾气先生”之后,怎么办呢?肯定不能用和它一样的方式,对它发脾气。劝说,有时是有用

早上好,谢谢您的支持!辛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sunbvings_1116 发表于 2016-11-16 06:46

学习了。

亲~,早上好!您客气了,谢谢您的支持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刘家维2005

赞同来自:

路过赚元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shahuaduka

赞同来自:

刘家维2005 发表于 2016-11-16 08:39

路过赚元宝

欢迎光临!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zcmhlj

赞同来自:

上午好,感謝您的精彩分享,其实就是一个情绪管理,做为家长的我们,从踏进家门那一刻起,就应该把不良的情绪关在门外,先自我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做个榜样,针对这一点,我时常自我反省,有时自己没控制好情绪,孩子就学着样了,有时也要教孩子学会发泄情绪,不要藏在心里,不过这个就要看情况而定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