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拉动内需

中国如何拉动内需
已邀请:

29735581

赞同来自: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dgsl10402

赞同来自:

要拉动内需、振兴经济,首先要让大多数城乡居民兜里有钱,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会对未来有信心,也才敢花钱。否则像现在这个样子,有钱的人不在国内花钱,大多数人没多少钱可花,激活国内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放开价格管制,加大二次分配中用于西部地区、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积极缩小三大差距。从今天来看,重要的已经不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下列因素限制了居民消费,从而导致内需不足:

农民收入过低
城镇就业率下降
食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
教育、医疗费用上涨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
人口老龄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不足

大四喜12

赞同来自:

0 0
扩大内需:基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方向性选择

  记者:我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仍要强调扩大内需?

  武建奇:长期实践表明,虽然开放、全球化已成趋势,虽然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由国内因素而不是国外因素决定的。分析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且不稳定。第二,尽管在经济启动初期,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总的来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居第一位的。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喜中有忧。从宏观角度看,存在着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

  贸易顺差过大,带动了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仅加大了货币调控的难度,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还极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另外,我国贸易顺差的高增长,是在粗放型外贸的条件下出现的,长此以往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而且也易在贸易平衡、汇率政策等方面受制于人。通过扩大内需,用国内需求替代出口需求,维持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的平衡,以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常的宏观经济平衡的理论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比较忽略消费,而消费恰恰是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一方面是消费不足,另一方面是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这就容易引发经济过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用消费需求替代投资需求,来维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长期支持。

  记者:早在1998年,国家就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与以往相比,当前扩大内需有什么新的含义和特点?

  张晋武:我认为,当前扩大内需,首先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四个基本着眼点:第一,扩大内需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应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角度来考虑问题,明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双重目标。第二,当前内需不足有其特殊的成因,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也不能简单沿袭我国前几年的做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举措。第三,当前内需不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高投资率及经济快速增长与低消费率并存。现今我国的投资率比发达国家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因此,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应以启动消费为重点,主要在实施“消费新政”上下功夫。第四,扩大内需需要相应的需求环境与能力的支持。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突出特征是生活负担沉重与高储蓄率并存,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内需不足理解为人们有钱不花的问题,而是必须对培育消费能力和排解消费难点予以充分的关

婚礼1

赞同来自: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我国经济从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连续九年以两位数的增长,07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11.7%的增长速度。而今年由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已经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达6.5%。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因此,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二,货币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替代施行了十余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出了最强硬的信号。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有专家称,2008年利率将提高1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5%以上,同时,央行将把商业银行信贷年增速控制在13%内,以切段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三,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投资和信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而且还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仍需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延续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民生、改善生态、改善结构,为更好的发展积累能量,为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财政政策稳健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品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如果这样,就能够控制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稳定物价水平,降低整个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woshiwhoABC

赞同来自:

不改革金融体制 拉个毛线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