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受惊了,应该怎么办?

带儿子到邻居家串门,邻居儿子把一袋兰花豆打翻了,邻居看到立马站起来骂她儿子,突然间的怒吼把我儿子给吓到了,儿子晚上睡觉就不踏实了,还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多次醒来,怎么解决,小孩是不是会留下点阴影,怎么办
已邀请:

育儿真探

赞同来自:

小朋友白天乖巧听话,夜里入睡后哭闹、神情紧张,甚至半夜会惊醒坐起来,安抚好一阵子才会恢复平静,这种情况属于「夜惊」。
孩子发生夜惊,多因焦虑或外界强烈刺激引起,并不是什么中邪。

小儿受到惊吓后怎么办?1.确保安全
宝宝夜惊发作时,处于深睡眠状态,家长不要立即叫醒孩子安抚,也不要呵斥孩子。只需要多加防护,确保孩子安全即可。
2.调整作息
维持固定的作息时间,该睡觉必须上床睡觉,不要让孩子跟着大人熬夜,避免孩子因睡眠不足导致夜惊发作。

3.舒缓情绪
入睡前不要让孩子看惊悚节目,或玩过于兴奋刺激的游戏,以免精神处于紧张、亢奋状态,这样才能减少夜惊发作。
4.提高抵抗力
由于小朋友身体抵抗力差,当遇到一些较强的流感病毒,症状会较为严重,生病期间容易心神不安。宝宝发烧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观察大小便是否有正常。
5.和孩子讲道理
像打针这种孩子抗拒的事情,家长不要用威胁的口气让孩子就范,这种激烈的方式,很可能造成小孩的焦虑。

夜惊常发生于 7 岁以下的儿童,在入睡后 2—3 小时内出现,男孩略多于女孩,通常在 1—2 年后自动消失,不需任何治疗。

花舞弥天

赞同来自:

看了所谓育儿达人的回答,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和孩子讲道理?也不知道这位达人有没有孩子,当孩子受到惊吓,哭闹不停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听你讲道理吗?我们普通人很难对自己婴幼儿时期有所记忆,对于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惊吓很难说的清楚,但我所知道太多太多的孩子受到惊吓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叫一叫”。不懂的人肯定是一头雾水,知道的自然会明白什么意思。在农村里总有那么一个人,孩子受惊后会找到他,让他给叫一叫,你听不清他嘟囔着什么话,也搞不清他的手在孩子身上挥舞着什么,但孩子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由于都是老乡亲,大多都是无偿的。有时候医院的大夫都会让家长去找人叫一叫,别扯什么科学迷信之类,在事实面前讨论这些毫无意义。

杨角风发作

赞同来自:

宝宝被“吓到了”,奶奶用土法治,一只崭新缝衣针一晚上生锈了!
杨角风发作,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不胜感激!
杨角风小的时候,经常生病,每次生病后,外婆都会带我去邻居家收魂,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被划拉划拉脑袋,感觉脑袋就轻松很多,病也能好大半。
后来读书了,不再迷信,再有头疼脑热再也没有用过“收魂”的土办法,这种状况直到自己有了孩子。


杨角风是不迷信的,所以什么事情都希望能有个科学的解释,先把事情经过讲下:
有一天带两周岁的孩子外出游玩,回来的时候确实晚了点,并且走了一段黑路(没有路灯的路),回家后孩子变得不太活泼,总是让抱,一放下就哭,哭起来没完。好不容易哄睡着了,半夜又醒来哭起来,一摸额头好像还发烧了。
不敢怠慢,急忙送医院了,折腾一晚上,回来后,还是哭闹不停。这时候孩子奶奶说,可能是遇到不干净的东西吓到了,说给孩子收收魂。
然后她掏出了一把崭新的缝衣针,让对着孩子呼一口气,然后把针放到盛水的碗里,针尖对着窗外。再然后对着孩子喊三遍小名,“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喊完关灯睡觉,不允许再开灯。


小编也在网上搜了很多方法,说如果真的吓到了,针一晚上会生锈,小编还真不怎么相信!倒是孩子妈妈跟奶奶很虔诚的召唤孩子归来。倒是小编很期待明天碗里的针会变成什么样。
当晚孩子确实不怎么闹了,我想可能是吃的药起作用了,小孩子嘛,难免有点头疼脑热,注意饮食与保暖便可。
直到早上醒来,杨角风都惊呆了,放在窗边的碗里的缝衣针竟然生锈了,简直不可想信,那可是崭新的带防腐油的缝衣针啊。有没有被奶奶换过?


连收三天,直到最后一天的碗里的针再没生锈,奶奶说,好了,孩子的魂已经完全回来了!
不信迷信的杨角风简直惊呆了大牙,太邪乎了吧?肯定是奶奶放碗的水里放了醋酸,酸跟铁反应生锈了,对,应该是这样!
小编又赶紧查了一遍资料,这种说法最可信,其实孩子就是精神上被刺激了,大脑神经紧绷,头皮发紧,只需要按摩孩子的头部,轻声安慰他,让他感觉到安全感,整个人放松下来,这样安抚,由于小孩子天灵盖还没有长好,非常容易受刺激,这种收魂法其实就是精神疗法,很管用。


民间收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他们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抚摸孩子的头部,并轻声喊孩子名字,让他魂回来,这好像是关键哦。
至于缝衣针为什么会生锈?暂时还没有答案,可能是巧合吧!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思雨妈咪

赞同来自:

孩子受到惊吓应及时,搂抱孩子、轻晃孩子或吸吮,都可以暂时缓解哭闹。严重频繁哭闹,排除疾病以外,可以口服药物缓解。孩子受惊吓应多安抚孩子,具体做法以下:
一、多抚摸孩子,身体的抚摸最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妈妈要及时地关注他,多抱抱,增加肢体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保护。温暖的怀抱可以稳定情绪。
二、和孩子说话,即使听不懂,妈妈熟悉的声音还是可以安慰孩子。当然,避免说让孩子害怕的事。
三、不要大声说话,刚受过惊吓的孩子,大音量、大动作,像突然举高孩子,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可以给孩子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四、转移注意力,拿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逗逗他。如果不愿意,不要勉强。


简爱淼

赞同来自:


孩子受惊后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亲亲他,多抱抱他,让孩子有安全感,给孩子吃一些压惊的药,然后看护好孩子,尽量不要再让孩子受到惊吓。孩子处于浅睡眠状态时会半闭着眼睛是正常的现象,在孩子睡觉时要给孩子布置一个温馨的睡眠环境,睡前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这样孩子会睡得比较好。这么大的孩子爱动也是正常的,您可以让他多练习爬行,爬行可以有效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及四肢的协调性,他在爬行时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使腿有力量可以支撑身体重量,为以后行走做准备。仅凭这样的描述是不能断定您的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是否超标的,您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测。

J妈学堂

赞同来自:

直接回答问题,宝宝受惊后,家长要做的就是安抚安抚再安抚。
具体安抚方法,1、家长发现宝宝收到惊吓后,要拍拍宝宝,摸摸宝宝。要把宝宝抱在怀里,有最大面积的肢体接触,给宝宝增加安全感。也可以用手顺着宝宝的头发轻抚。
2、同时,要使用安抚性语言跟宝宝对话,比如,不怕不怕,妈妈在。没事,有妈妈呢。妈妈轻柔的声音会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


3、也可以给宝宝做抚触。肌肤之亲可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4、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找一些有趣的物品或者玩具,逗宝宝开心,让他忘掉刚才的恐惧和惊吓。
 5、缺钙也会导致容易受惊,如果宝宝经常受到惊吓,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科学合理地补钙。  


下面是宝宝受惊的常见原因,家长可以据此避免宝宝受到惊吓1、无防备的情况下,身心遭受突然的惊吓。比如:从高处掉落;突然听到巨响。  
2、睡眠环境嘈杂。噪音大,空气不清新,周围人流走动。
3、做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 比如被强迫放在陌生人的怀抱。


4、受到新事物的惊吓,比如第一次看到瀑布,第一次看到看到老虎。
5、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钙),影响神经系统,就较易受惊。   
6、有的宝宝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对这种宝宝更早用心呵护。




希望我认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会对您有帮助。 我是J妈,硕士,翻译+教育行业十多年的经验,现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关注我的朋友,会在五月免费得到我录制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视频课程,同时组建学习打卡团,让我们共同前行。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亲子陪伴兰怡C

赞同来自:

孩子受惊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你家孩子会出现这种,任何一个孩子白天如果发生了一些受刺激性的事情晚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晚上睡觉不踏实,有的还会在晚上哭醒,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但就观察来说孩子的情绪是痛苦的,内心也是多少受到了一些伤害,但是这种现象隔一天就会好起来,有的严重的有可能会吓出病来,这不是迷信而是事实有这些事情的发生,有的孩子为什么终是发烧不退有的就是因为受到的惊吓当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家长尽量这样和孩子沟通:
当发现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比如说叔叔不是在骂你而是在骂大哥哥,宝宝不要害怕那是叔叔在批评哥哥,宝宝不要害怕,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摸孩子的头轻轻的靠近你的肩膀,让孩子把那些害怕的心理慢慢的去除掉,这样孩子焦虑的情绪会得到释放,不会感到那么的害怕了。”

尽量让孩子从不良的情绪中跳出来、“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散散心,转移孩子的视线,带孩子去吃一些好吃的东西,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动画片,比如说可以逗孩子开心的动画片,也可能带孩子出去散散步,去一些风景好的地方,蓝天白动,蝴蝶而忙,蜜峰而忙让孩子从这些不良的情绪中跳出来,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孩子通过一系列的疏导,孩子就不会总是沉静在不良的情绪中。 ”

总而言之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像刚刚出生的宝宝会对外界的东西就是害怕,慢慢的孩子适应了就不会那么的害怕了,心理也会适应外在环境。


念蒵

赞同来自:

治小孩受惊,说什么安抚、讲道理都是鬼扯,我都不知道有谁按这些个办法做成功了的。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很纠结要不要把我平时治小孩受惊的办法说出来,因为这个办法是孩子奶奶教的,无法用任何科学理论来解释。而我之所以会推翻自己几十年的科学认知选择相信孩子奶奶,是因为我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爱孩子胜过一切。试想当你的孩子受惊、发烧、呓语,你求医问药,试遍一切土偏方都无济于事时,我想每个妈妈的内心都是崩溃的。这个时候,任你学历再高,育儿经验再丰富,你都会病急乱投医,什么办法都会去试一试。

而我婆婆,一个具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老太太,只用了一件小孩内衣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方法来自亲身实践,无神论者请绕道。
晚上先想办法哄孩子睡着,然后奶奶拿一件孩子平常穿的贴身内衣站在窗口举起来,轻轻对外面喊孩子的名字:“XXX,回来哦!”妈妈答:“回来啦!”连喊三遍,然后转身走到床边将内衣盖在孩子胸口,把被子盖好,第二天准保孩子什么事也没有了。

说得这么神乎其神,肯定很多人不信,我一开始也不信啊,这样做不是搞封建迷信是什么?但是当你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没有副作用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是有一点特别要注意,不然会没有效果。我有一次是一个人带孩子在家,孩子白天没事,晚上发烧,我给他喝了药,为了保险起见,等他刚刚睡着,就学我婆婆如法炮制,结果我才喊第一句:“李小宝(此处隐去真实姓名)!”我儿子就迷迷糊糊地坐起来问:“妈妈,叫我什么事?”
哈哈,这就是特别要注意的:一定要等孩子睡熟!

爸爸不讲理

赞同来自:

怀孕时,胎儿被羊水包裹,因此安全感来源充足。 出生后,安全感来源被打破,孩子因恐惧而啼哭。
心理学上,将这种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感和无条件信任的母子关系,解释为“共生关系”。3岁之后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才由身体独立逐渐过渡到心理独立。


孩子安全感缺失,会引发一系列的胆小,夜惊,自卑,性格懦弱,沉默少语,社交能力不足等反应。
显然,题主的孩子看到邻居小孩将食品撒在地上被骂,从而导致孩子也受到了惊吓,并且晚上睡觉时出现夜惊。
民间有一种给受惊的孩子“叫魂”的手法,一边喊孩子的名字叫孩子回家,一边用手掌抚摸孩子的天灵盖。 从心理学上解释,这种“叫魂”做法,实际上是给孩子某种心理暗示,让孩子获得父母的安全感。


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相信这种民间“叫魂”的做法的确管用的原因。
孩子受惊了,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先搂抱孩子。
孩子受到惊吓,父母应先将孩子抱起。通过肢体接触告诉孩子:妈妈在你身边,妈妈会保护你!
正确的搂抱姿势是:让孩子模仿在子宫双腿蜷起的样子,头部紧贴母亲身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安全感。


第二、带孩子脱离受惊环境。越早带孩子脱离受惊的环境,对恢复孩子的安全感的作用就越大。
第三、语言安慰。
妈妈要用坚定的眼神与宝宝对视,用轻柔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和在你一起。说话的时候妈妈应与孩子的头脸挨到一起。


第四、取鸡蛋一枚,桃仁、枝子若干(药店有售),桃仁枝子捣碎与蛋清调和成泥状。用白纱布包裹置于宝宝双脚足心处。每晚宝宝睡前使用,一般三日内即能见效。
第五、宝宝夜惊,妈妈最好陪睡。
夜惊的宝宝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父母陪睡可以减少宝宝不安全感。搂抱宝宝睡觉,父母用手轻轻拍打宝宝背部,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


第六、允许孩子犯错!
邻居的孩子将食物掉在地上遭到责骂,这是孩子不被尊重的表现。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错误总是挨骂,继而产生“妈妈不爱我”的思维。
另一个孩子受到感染,也受到惊吓,说明这个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试错的机会,真正尊重孩子并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才是消除孩子不安全感的来源!



孩子不自信,胆小、自卑、社交能力不足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爱孩子,将允许他们犯罪吧?
谢谢你的阅读!

雪儿86323273

赞同来自:

婴儿受到惊吓时往往小手乱舞,此时一定不要让婴儿的小手乱舞,大人可以用手压住或者攥住婴儿的手.过后可以用带子稍微约束一下婴儿的手.意见建议:小儿受到惊吓,可以给他吃一些七真丹,根据说明服药.另,小儿受到惊吓后,会大声哭泣,可以轻轻抱着他,抓住他的手,用轻柔的语言安抚他.

心连心好月嫂

赞同来自: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但经常做,对孩子来说将会有相当的好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

当我们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者被批评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肌肉变得僵硬,眼睛会瞪得很大,抿着嘴唇,紧握拳头……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不再具备开放性。(动物有一种装死或被称为冻结的状态,人在面对极度恐惧等情绪时,也会如此,即把自己冻住,以完全放弃应对来应对。)


面临威胁和危险,成人如此,那孩子该怎么办?

强烈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会转化成物质形式留驻在身体里面,让肌肉、关节、韧带等变得僵硬,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和疾病。身体不仅受头脑控制,也受潜意识支配,身体感受并记忆情感的能力,大于头脑3000倍以上。情绪感受通常是通过身体,最为真实地表现出来。比如说,容易生气的爸爸,他的肩颈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责的妈妈,她的腰背部位经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身体僵硬的表现,而这种僵硬又是情绪能量淤积导致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与脏腑、经络相通,过当的情绪能量会成为身体的阻碍,不通则痛,身体的失衡由此而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简单说,情绪在人体内的流动是通过神经、经络、体液或其他传导组织来实现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绪刺激,在身体中就会出现一股很大的能量传导,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导致紊乱,发生淤滞。表现在身体上,就会有各种异常反应——疼痛、憋闷、腹泻等,甚至会引起疾病。

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不安或者持续地处于压力状态下时,就有可能会发烧、会腹泻,甚至出现一些难以查明原因也难以治愈的病症。化解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其实是简单、透明的。对他而言,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害怕分离(尤其是与父母的分离),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爱的抚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专业的按摩师和专业的按摩手法,妈妈的手与充满爱意的抚触,是最有效的。

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复杂的语言,周围人说话的语调、身体的姿态等,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要,肢体的碰触,远胜于语言的沟通。因此,时常把孩子拉到怀里,抱抱他、抚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哪怕什么都不讲,都能让他感觉到爱,让他放松下来。

腰为肾之腹,是产生生命的地方,抚摩此处,可以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温柔地抚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帮助他舒缓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更有安全感。还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内侧,以及手心与脚心,这样也有助于打通情绪通道,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补益。




当孩子受到突然的惊吓时,僵化的恐惧能量会淤积在体内。此时不妨沿着脊椎左侧、肩胛骨之间的一条竖线,横着拨动韧带和经络,让这个位置重新变得柔软,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顺时针揉捏,帮助宣泄情绪。




当孩子感到悲伤时,把充满关怀和爱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颈椎第7椎,约颈肩相连处),即使孩子一个劲儿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动,妈妈温暖的手的轻柔抚触,自然就可以将僵化的能量化解开。这样做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这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孩子哭得太厉害,则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抚摩范围可以波及到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直至命门穴(即腰椎处),能有效排解情绪能量。

当孩子感到恐惧时,把手放在孩子的颈部,当他感觉到被支持时,恐惧感就会减轻。同时,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处(即肚脐下方、耻骨上方),慢慢揉动。这个部位通肾,恐惧情绪通常在这里郁结。当这份恐惧随着揉动向上顶出,孩子可能会以哭喊等方式将它释放。

如果孩子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如因为白天玩得太疯到了晚上安静不下来、无法入眠,妈妈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把手放到他的颈椎和后背之间,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然后对孩子说:“你深深地呼吸,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的手在给你能量,有热传进去……”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觉!”,用心和他在一起,给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个部位,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年龄段,也对应着一些特定的情绪能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按摩,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 0-3岁骶骨。这也是储存恐惧的地方,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以抚摩他的屁股,会有神奇效果。

● 5-6岁腰部。抚摩此处,也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爱、支持与关怀。

● 7-14岁腰椎第1节、胸椎8-9节。每天抚摩这个部位,能帮助孩子释放他在成长经历中积蓄的情绪。

想要给予孩子柔软的抚触,爸爸妈妈也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起来。不仅负面情绪会造成身体的压力,过度的正面情绪其实也会有同样效果。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是什么,而在于如何对待它。当强大的情绪之流经过身体时,压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们被拦截、被困顿,就会留驻在体内,形成身体的障碍,相反,如果让它们潺潺流动,来了又去,就不会留下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来,因为哭并不是情绪,而是帮助我们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当我们畅快淋漓地将哀伤都发泄出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多大的损伤;同样的,如果想笑,就开怀畅笑,如果愤怒,就高喊出来……用自己喜欢的、觉得舒服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清空,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这种顺应而不抗拒的态度,就是一种柔软的爱,我们由此得到的,也将是一个柔软的身体:经络通畅、体态匀称、行动矫健、肌肉充满弹性。任情绪自由进出,身体便不再因积郁、阻滞而坚硬板结。

小艺育儿

赞同来自:

当孩子受惊时,可以尝试抱抱小孩,摸摸小孩的背部、额头、手臂等,这样可以让小孩感到安全、舒适,让小孩感到亲切温暖、情绪慢慢稳定,或者是找一些小美食、糖果、玩具等转移小孩的注意力,这样便可以很快缓解小孩的情绪。

采薇521

赞同来自:

慢慢安抚,多抱抱!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