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被其他孩子推搡时,家长该怎样处理?

我女儿跟别的小朋友玩,遇到别的小朋友推打她,没什么反应,有时候还会笑笑。然后又玩自己的。我们一见有危险一般都会上去做隔离。可是如果以后上了幼儿园了怎么办呢,很怕她会容易受伤害。有小朋友打她了我们就会出面制止,有时候会语气不好的说打人的孩子,主要我女儿被打了就站在那里不动,看着对方,不确定这样的处理方式正确吗?
已邀请:

孩子王育儿顾问

赞同来自: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都会出现打闹、推搡等各种情况的出现,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分情况来介入:

第一种情况:简单玩耍的推搡

如果只是一般的打闹和推搡,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不会在现场干涉,因为,我想看看孩子遇到突发状况自己是如何解决,宝宝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总结自己怎么样与小朋友和平相处。

若我们盲目的干涉,将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
如果孩子不会处理此类事件,现场反应不好,我们带宝宝离开的时候,告知宝宝如何处理冲突事件。

第二种情况:矛盾推搡

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推搡,需要大人来调解的时候,我们再去介入。
介入时,用温柔的语气告诉两个孩子,都是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就要愉快的玩耍,不许推搡,谁摔倒了都会疼。


第三种情况:暴力推搡

如果不是简单的推搡,而是矛盾升级到暴力,我们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首先不能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安抚受伤的孩子。

如果我的孩子是进攻者,我们要用平静的语气告知孩子,这样做不对,这样的推搡会伤害到小朋友,小朋友会疼。

如果我的孩子是受伤者,也不能有怒气,同样告知攻击者孩子,这样会伤害小朋友。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良儿宝贝

赞同来自:

我首先想说的一句话是,小小朋友之间互相打一下、推搡一下能有多疼?比起父母在气愤之余动手打孩子,伤害度不知要小多少?
孩子们在一起玩,发生一些小摩擦很正常,做父母的先不必过于紧张担心,也不必立即出面干预,更没必要因此而生气过分担忧,也许你这正着急生气的不得了,那边没多久孩子们又热火朝天的在一起玩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弄得自己好尴尬。


孩子们相互间出现了矛盾,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假装没看见,最好由孩子自己来处理。比较严重了,家长给拉开就可以了。不要去计较谁吃亏谁占便宜了,可以给孩子讲讲道理,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保持一种轻松豁达的态度,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管不顾的行为,往往是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很多家长在孩子间一发生矛盾时就赶紧介入,不介入就好像自己没尽到看护的责任,会被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但是,没必要的介入或者不适当的介入有时反而会把孩子间的矛盾激化,同时也没有给孩子们留出自己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矛盾的机会。家长紧张干预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把小事化大,一点小冲突就认为不得了,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其实,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单纯的,有很多问题是成年人想象出来的。比如:孩子之间出现矛盾,一个小孩子动手推了另一个孩子,结果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也许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明白什么叫“欺负”,当家长大张旗鼓的夸大这件事时,孩子可能就真的明白了什么是“欺负”,也真的就学会了去欺负别人。
所以,对于小孩子间出现的矛盾,家长本着不随意介入,不生气,有着豁达的心态,不要总担心谁吃亏占便宜的事,相信孩子在相互的交往中,能够学会解决摩擦或冲突,学会协调彼此的关系。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您解答困惑,祝福您及孩子。

双鱼奶爸

赞同来自:

首先,孩子被欺负家长要反思!我所接触到的被欺负后没反应的小孩有六七个,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老实是好事”的错误观念,具体表现:有的小时候淘气被大人吼过,有的家长总向别人夸奖自己孩子老实,有的最初与小朋友打架被家长批评!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下策:由家长出面找校方或老师施压,要求解决问题。
中策:家长要改变孩子的价值观,教育孩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受到欺负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以牙还牙,还需要强身健体。
上策:引导孩子多结交朋友。时常给孩子多买一些零食玩具,让他用零食玩具结交其他同学特别是打架厉害的同学,再遇到欺负就由同学帮忙一起对付对方,因为幼儿园小孩是很容易被利诱的,有时候一块奶糖就能让小孩帮忙做事。



由家长出面找欺负你的小孩或其家长都不可取,如果家长出面,在以后任何时候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都会不知所措。找对方家长?开什么玩笑,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肯定是护着自己孩子的呀,这样更容易把事情搞糟。

努力吧郑生

赞同来自: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其他的孩子推打,作为父母要找到对方的父母说明源由,让他方的父母教育。并且也要小孩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对方的道歉。从而达到化解两个小孩之间的矛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不打不相识。

孩子之间的磨擦,作为父母不仅要进行口头上的教育,也贯彻给孩子打人是不对,要好好相处才是最佳相处的交流。

积木育儿

赞同来自:

如果没有危险存在,不建议父母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解决干预太多。其实很多时候小朋友之间的推搡,并没有那么多敌意在。孩子需要通过这种“冲突”去逐渐社会化。也许爸妈眼里的推打,在孩子看来,只是一种游戏方式而已。而且,这个年龄,可以沟通了。妈妈可以问问孩子,每次被推打,孩子的感受怎样?她不会生气吗?为什么?
一般孩子之间的冲突,不会造成多大问题,相反,它是孩子必须要经历和体验的。如果大人一直心疼、保护的状态,那么孩子以后仍然会等待你们的保护,而不会想要自己采取点儿什么措施。因为她根本不用动,你们已经动起来了。


另外,孩子现在被“打”,跟她以后会不会被欺负,完全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这一层担心也不用有。很多孩子都会这样。我家孩子也常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不会干预,顶多事后关注下她的情绪如何。因为孩子的情绪很积极,所以现在她人缘很好,好人缘的孩子不会被“欺负”的,更何况,孩子上小学之前,真没有什么“欺负”的概念。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做什么”,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一定距离,看孩子自己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转移了注意力或者哭了,这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应对方式。如果孩子情绪有些问题,或者哭了,这个时候大人就可以共情,并问孩子,需要帮助吗,给她一定引导,再或者鼓励她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大一点,她还能从其他小朋友身上,学会更多社会化技巧。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大伽猫

赞同来自:

一般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这样的处理:
①以牙还牙,他怎么打你,你就去怎么打他,打不过就跑;
②如果是他错了,你就去打他;如果是你错了,就该受到挨打,忍气回家。
③不管谁对谁错,去教训他们不应该打架,要相互礼让……
④不问青红皂白,指责打骂任家的孩子,然后领着自己的孩子回家。
⑤责骂自己的孩子,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动手和别人打架,要忍让。
那么,以上五种解决的办法,哪个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处理呢?
其实,教育没有正确的答案
如果我告诉孩子,以后有人欺负你,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那么从今往后,在孩子的世界里,应对这种事情就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了。
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而且父母也不是神人,无法知道所有这些方法。所以如果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告诉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仅限于父母所处的水平了,那要是想让这个孩子青出于蓝的话,这种做法就封死了一道孩子成长的大门,约束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潜力。
所以,引导孩子,限定好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让孩子随意发挥寻找自己最合适的那个点,自己去处理这件事,这无比也会使孩子发展处理问题的空间增大,有利于正确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这一理念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完全,还请大牛们指正。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赞同来自:

其实对于学龄前、甚至还没上幼儿园的2、3岁孩子来说,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推、打了一下,并不会像大人那样,觉得好没面子,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尊严,想到现在受欺负以后怎么办?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要是不影响自己玩,就不太在意;要是对自己影响有点大,比如最喜欢的玩具被拿走了,那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孩子之间的打或被打的情况,比我们成人世界的冲突单纯一些,他们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
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不要介入,先在旁边去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太危险。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级了,那家长肯定要介入,帮助孩子处理,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分开孩子们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害,然后赶紧的去安慰自己被打了的孩子。他现在可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第二、说出他的情绪。当你给孩子当下的情绪贴一个标签,说出他现在是难过、是悲伤、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你可以蹲下来,抱抱他:“宝宝刚才被打了,痛不痛?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可难过/委屈/伤心/生气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好像没什么事儿了。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心里还是有疑问的:我难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吗?这不跟息事宁人差不多吗?我家小孩以后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当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地解释这件事,还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一个孩子正确的社交示范。很多时候,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这件事儿,而是大人对这件事儿的解释。所以:
第三、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风格孩子被打了,这肯定是件不好的事情,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把它解释为短时间、小范围的、偶尔发生的特别事件,这样能尽量减少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说:

“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哥哥因为太喜欢你手里的小火车玩具,才跟你打起来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们就不会再被打了;
下次遇到的不是这个哥哥,也不会被打了;
如果不拿这个小火车玩具也不会被打了;

有时候家长自己也很生气,很容易脱口而出:“这个哥哥怎么回事,老是喜欢抢玩具打小朋友!”
一说“老是喜欢”,那被打了的孩子就会觉得:“完了,自己好像要被这个哥哥抢一辈子玩具了!”
这就更可怕了,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以后总是会被欺负。

第四、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保护自己。
爸爸妈妈可以蹲下来,用孩子的语气,教你的宝贝说:“不要打我!”
语气一定要严肃、有威慑力、言简意赅,千万别复杂!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
家长、成年人可能会怀疑:就这四个字?就这么简单?
对成年人的世界来说,当然简单,但我们要教的那个孩子,是学龄前的孩子,要震慑的那个打人的小孩,也是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多复杂呢?太复杂,孩子也学不会啊!
很多孩子甚至才刚会说话,长句也说不清楚。在遇到冲突的时候甚至更紧张,所以,简单的语言最好。
教会自己的孩子说这四个字,然后陪着你的孩子去和那个打人的孩子说:不要打我!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学龄期孩子出现的校园欺凌是另一回事),语言的震慑力是很有效果的。
当然一次两次,不一定能成功,你的孩子可能不敢说。这没关系,不要逼迫他,告诉他,下次有人打你,你可以对他说:不要打我!
你需要坚持多次,通过各种方式来教会孩子说这句话。

用手偶玩扮家家的时候,手里的小狗狗会说:不要打我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故事里的小朋友会说:不要打我!

一旦孩子能干脆地说出来,对方听到了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
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就可以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先对着那个打人的孩子大声说:“不要打我”!然后转身就走,不要犹豫!
先避过冲突,如果还想修复两个小朋友友谊的小船,可以等对方情绪平静后再说。

孩子和别的小伙伴发生了冲突,孩子也许会难过,家长肯定很心疼,但这也正是教孩子处理矛盾的机会。
社交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经验来练就,只有“发生才有机会”。
所以,在孩子上学之前,有爸爸妈妈时刻照看着,这时候经历一些肢体冲突、矛盾,相对来说不算危险,但这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所积累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经验,对孩子们长大后,如何合作,如何独立面对冲突却很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幼年经历的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得好,也非常珍贵。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小邪70008101

赞同来自:

如果是我孩子的话,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就算了,跟那个孩子好好说一下,不可以这样推小朋友的哦,要不然小朋友就不跟你玩了,如果接二连三的还这样,就带着孩子到一边去玩,不跟他玩了。这样说不通的小孩实在是不招人喜欢,不在一起玩算了。一般懂事的小孩一说他就会懂的。如果是主动打人的小孩,我会跟自己孩子说第一次就算了,跟那个打你的小朋友说你不可以打我,再打我就要打你了。要是再打你就不要客气了。我主张的是先礼后兵。不主动欺负人也绝不被人欺负。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太好,但也是最有效的。

天空have天然蓝

赞同来自:

谢邀!教育孩子应随时有保护自己的意识!首先不能先无缘无故好玩主动打别人,遇到别人打自己时要躲闪,或报告老师或家长。避免发生被推搡的过失。

这个冬季很漫长

赞同来自:

应邀回答。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引导自己的孩子躲开这样强势的孩子。并告诉孩子如何防止被推搡造成伤害,鼓励孩子变坚强点,以对付被别的孩子推搡。这样别的孩子看见你的孩子有了应对方式或敌对情绪,他就不会再推搡了。



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最好别插手,让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应付。这样有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不会依赖父母,把父母变成自己的保护伞。遇事没主见,事事依靠大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在一起玩是好事,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让孩子有集体感团体观念,不会孤独不合群。大人所做的就是跟在后面,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正确引导。而不是发现孩子被欺侮受伤害了,替孩子讨回公道。



要知道就是在这样玩的过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间磨合成好伙伴了!所谓的不打不相识也会发生在孩子之间。对孩子以后进入幼儿园或小学,融入集体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大人一味地袒护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怎样正确引导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培养出一个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言两语是很难说完的。希望家长们慢慢体会。

火星3号基地

赞同来自:

一脚踹飞他丫的,敢欺负我家小孩

许辰

赞同来自:

谢谢邀请
你还是得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系了解甚少,太具体的指导反而让其不知所措、陷入困惑。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充当孩子们的“秩序警察”。老师、父母出面通常很快就可以调停孩子间的冲突,但是这样做无助于儿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自然关系。因为“警察”不在场的时候,还会发生混乱。
不当裁判员,既不袒护、也不斥责、也不介入。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而且,你听到的很可能是一面之词,孩子的祖父母也会为此向你施加压力。即使这样也不能带着个人感情处理问题。孩子间的摩擦更不要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争端。那样做,只能把事情搞复杂,恶化孩子的生存环境。
能帮助孩子的 3 件事
“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成年人不便过多干涉,让他自己来解决这件小事,为以后应对纷杂世界积累经验。不过,姜是老的辣,我们有的是经验,提供建议和帮助也是应尽的义务。”

一、帮他分析,此次事件无意还是有意
通过一个问题来判断肇事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另一个问题,也可以佐证—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欺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也许他只是好奇,试探一下新来的朋友。如果是无意的冲突,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闹得满城风雨。
二、教他申诉,告诉老师
只要确定是有意的攻击,就应该教孩子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立即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在维护孩子之间的关系方面会有很多办法,接到投诉之后,也会留心多照顾你家宝贝的。 同样的申诉和请求,由谁提出?孩子,还是父母,老师的感受会很不一样。受害者直接求助,效果会好一些,不要做为了丁点小事就出面的父母。当然,如果那个家伙多次欺负你的宝贝,行为过分,你就得约老师好好谈谈了。
三、帮他建立社交圈 化敌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断言“那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和他/她玩了”,即使那真是一个坏孩子,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

不该做的
不当之一:教宝宝以牙还牙 有的父母在家里总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孩子以牙还牙,他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最正确的,有可能也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宝宝。而且,对于那些生性比较软弱的宝宝,再怎么教也是教不会的。
不当之二:父母介入孩子的纠纷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帮孩子出气,也有的父母找到对方父母,理论一番,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小孩子打架不记仇,一会儿就好。如果父母亲自出面,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不当之三:教宝宝不和打人的宝宝玩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人不好惹,就不和他玩,这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变得懦弱。因为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在经历、在尝试、在体验,孩子间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