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已邀请:

陈岚的女拳

赞同来自: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还真有依据。
依据:三岁前是孩子一生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人类甚至所有灵长类动物的脑干深处,有一处情绪脑。所有情绪的反馈,发源于此。而理性和理智,是人类思维的最外围阶段。人类的真正行为的抉择,是由脑干深处的情绪本能反射作出。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将它称之为人行为模式的核心芯片。
这样的芯片无法通过后天训练来建立行为模型,只能通过灵长类的爱激发正向的模式。而这样的爱,最好的来源是一个孩子的亲生母亲。
虽然孩子降生后离开了母体,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奇妙的链接。母婴关系,尤其是前三岁的母婴关系,决定了一个婴儿一生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底色。
在这个阶段,只有母亲的爱是天然、流畅、自然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祖母、外祖母或其他乳母,即使做得再好,也无法替代母亲。在这个阶段,母婴周围的关系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辅助母亲将对孩子自然的爱释放,减轻母亲身心负担、减轻家务劳作。
这个时期,母亲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遵循天性,去爱孩子。
孩子在这个阶段得到的绝对的接纳,就会自信、阳光、对世界充满积极探索的能力。
孩子在这个阶段得到的是冷漠、拒绝,对世界就会害怕、怯懦、躲避,并且永远充满怀疑和悲观。
孩子在这个阶段如果得到的是虐待,心理很容易歪曲,行为模式也会不正常。
可以说,这三年,缔定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反应模型。这样的模型一旦过了三岁,要改写,非常困难,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要给予长期的无条件的爱,让孩子重返三岁前,才能改写一部分。
所以每个父母亲,在要孩子之前,都请想好了,你们准备好在孩子前三年,全情付出了吗?

心伙伴

赞同来自:

的确,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岁的儿童处于一些关键期中,比如对于语言的学习等等。

1980年卡斯比教授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小时候的言行、思维模式竟基本上预测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并且精神分析学派也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早期儿童的经历和原生家庭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父母和老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应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为孩子未来能力和良好品质塑造打下基础。父母作为3岁孩子最亲密的人与引导者,可以对孩子在此阶段出现的一些倪端做些什么干预呢?


1.害羞性格首先要知道,害羞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差,与表现活跃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进入状态。
其实性格害羞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一些交往技巧,或者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从而不太愿意主动走出去与人接触。这时父母就需要认真观察他们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看孩子的害羞是否比较严重。并教孩子们如何与小伙伴打开话题、一起玩耍,在某些场合中如何积极争取自己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多尝试。


2.不良脾气像生气、悲伤、焦躁等负面情绪是和积极情绪相伴的,每个人的情绪都存在两面性,不用太多担心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不过,情绪调控能力强的人,更善于用健康、合理地方式表达情绪,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的体现。对3岁孩子在合理表达自己情绪这方面的引导,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大吼大叫、地上打滚、哭闹等都是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是不利于健康的。你可以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情绪处理模式:生气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用消极的发脾气等方式发泄情绪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需明白,当自己不开心时,可以通过交流沟通来表达情绪,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画在纸上,也能起到一定的宣泄作用。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用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3.缺乏自信自信心是对自我效能感高的一种体现,认为自己能行。3岁孩子开始了对外部的探索中,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去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可以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只看某个结果。清楚地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超级奶爸2016

赞同来自:




3~6岁是孩子大脑智力潜能发展的关键期,适当地引导与刺激,能帮他最大限度地开发记忆力潜能。
而且每个年龄段孩子所表现出的记忆潜能,都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由此,父母可按年龄段细化入手。
☞ 3岁

3岁孩子的特点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感知环境,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感知各种形状、各类色彩、质地、功用的物品,多带孩子体会房间里、街道上或公园的各种人文和自然风光,这样他的感官与智能通路才能是通畅的,多元的。





3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你曾经见过它吗

准备40张孩子熟悉的动物(食物或其他)卡片,每隔2秒左右出示1张,并让孩子大声地念出来,一回合出示10~20张卡片,孩子识记完成后,把卡片打乱,一边拿一张呈现给孩子,一边问他:“这一张我们拿过没有,你曾经见过它吗?”


☞ 4岁

3岁时孩子更多时候围绕在事物表面与细节上,当孩子到了4岁,则更多开始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一些核心本质的内容。面对4岁小家伙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极尽耐心、认真的一一回答,再引导他们听懂之后,自问自答,及时鼓励他们把感兴趣的事情说出来,并尽可能用不同的描述语言,这对孩子开发智力及记忆潜能都颇有益处。


4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反应小速练

接连对孩子发出指令,要求孩子按顺序依次完成,完成后有物质奖励。比如“把红色圆积木放到紫色塑料筐里,然后把玩具熊放到床上,用你的蓝色帽子盖上。”



☞ 5岁

5岁的孩子绝大多数已经学会自主选择记忆内容。其实,当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开始习惯按照父母的指导去学习与记忆,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着实非常可惜。因此,在这一阶段,父母可以多为孩子提供各类信息,引导他多自主观察事物,并给他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去选择认为重要的内容来学习。

☞ 6岁

实际上,记忆不仅可以让孩子用眼观察,用耳听,还可以在记忆活动中让孩子用双手、双脚去触碰感知,到了这一阶段,开发智能尤其是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来对事物描述、表达。因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但能提高孩子记忆速度,给智力激活式体验,最重要的是能有较地开发孩子的全面智能。




6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任务大挑战

在平时生活里,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记忆任务,比如孩子记忆前,父母先提出一些记忆的要求,告诉他将要看到或听到的事,然扣提醒他把有趣的事转述给父母。还有一种“任务”是,记忆前不提任何目的要求,然后记忆后父母问几个问题,帮助他把刚才看到和听到的回忆出来。这样做的用意是,通过让孩子自主把握记忆目标,来达到开发记忆潜能的目的。

欢迎关注小编哦,培养五好宝宝!(好懂事、好情商、好习惯、好阅读、好专注)

唐若心学

赞同来自: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心理学发现这是有规律的,3岁是孩子个性、行为的形成期,所以3岁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将深深影响其一生。


心理学:性格形成
1、安全感,影响一生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发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3岁开始定型,通常来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依恋型,依恋型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积极相应,孩子自身感觉到安全,孩子安全感也大为增强;回避型关系,是指父母很少关注孩子,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矛盾型则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时而回避,时而依恋,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够确定。心理学看来,孩子只有与父母关系是依恋型,那么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将较为顺利。而如果与父母的关系是回避型与矛盾型,孩子的性格则不够稳定,情绪化大,性格也较为冷淡,在人际关系中也容易受挫。
哈佛心理学教授也曾调查研究,最幸福的能力是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往往在3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表达爱,他们眼中所看到就是他们所理解的,这种关于爱的影响力将是一生的。


心理学:性格形成
2、是否自律,影响一生自我成长进程
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曾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他们是在3到4岁的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控力心理学经典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给孩子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小孩子可以立马选择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另外一个选择则是小孩子选择等待15分钟,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得到两个棉花糖奖励。这个实验发现很多孩子都是选择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只有少数孩子选择延迟时间可以得到两个棉花糖。
后来心理学家持续跟踪这些孩子成人后的行为,20年后,他们发现那些延迟自己满足感的孩子,即愿意等待15分钟后得到两个棉花糖奖励的孩子比那些立马选择满足感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延迟满足感是孩子自控力与自律力非常重要表现,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在3到4岁时候就基本上有了对自控力的掌控,而自律对未来成长非常重要,当那些从小就自律孩子,长大后也懂得延迟满足感,他们懂得长期规划,并且他们愿意为长期规划做出自己的精准的努力,他们也更容易实现成长目标。


心理学:性格形成
3、性格,天赋与热爱领域已初具雏形
3岁,孩子也逐步有了看世界的方式,孩子是悲观还是乐观,都将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些孩子自小就更为敏感,有些孩子天生就乐观开朗,而3岁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初具雏形,而作为父母最多只有在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与调整,但是对于孩子的性格并不能有效改变。
另外一方面很多孩子3岁时就已经出现了自己强烈的兴趣领域,巴菲特从3岁就开始对金钱感兴趣,莫扎特3到4岁就开始对音乐感兴趣,孩子的兴趣有时就是影响成年重要生活方式。
3岁是人生中成长重要分水岭,而父母则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孩子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抚养方式以及教育孩子看问题的方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我们愿意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候,并不从年龄上去轻视孩子,那么孩子越早形成自己独立稳定的个性,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国际DISC认证讲师与顾问。

为什么说3岁可以决定孩子一生?这个问题可以分析的非常学术,但我估计不是大家想要看的那种调调,所以咱们试着简单通俗的论证一下哈。

如果你有机会跟小学老师聊一聊,他们常常会说从一入学就能看出来孩子之间的差别,哪些孩子聪明、习惯好、学习不费劲,老师预判的准确率通常八九不离十,说明上学之前的孩子已经初步定型了。

再往前,您找机会跟幼儿园老师聊一聊,他们常常会说从一入园就能够感觉出来孩子之间的差别,哪些小朋友个性积极、适应性强、探索本领高,老师的预判总有七八成的把握,说明上幼儿园之前的小朋友已经具备雏形了。




近些年来,各个城市的建设都是大干快上,在高楼大厦建起来之前,如果你注意看一看地基,挖的有多深、浇铸有多牢?就不难推断这一栋建筑将来会多高,尽管建成之后少有人再去关注曾经的地基,但基础单薄一定建不起雄伟的作品。

0到3岁的发展就好比是在为人生的成长奠基,身心智各个方面的基础都在这个关键时期铸就,决定着日后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




人的大脑是心智发展的司令部,0到3岁是大脑发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三年时间不仅仅完成了终生发展的80%以上,而且基本构建完成了大脑神经网络以及各个核心功能区,既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相应的一定制约。孩子的天赋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开发的机会和程度也在不断下降。

出生前后曾经遭受不同程度脑损伤的孩子,在三岁之前及早进行系统的干预训练,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和效果,而假如拖到三岁之后,即使付出成倍的努力,能够改善及康复的可能性也已经大大降低。

尽管人的一生都在发展,但三岁之前的可塑性最强,对日后更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每个人一生的健康、智力、心理、情感,都摆脱不了三岁之前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柯晗

赞同来自:

“3岁决定孩子一生”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
第一,重要的并不仅仅是3岁这一年,而是婴儿生命的前三年包含许多重要的发展关键期,比如语言发展,认知和情绪发展。一些著名的狼孩,婴幼儿时期被野兽抚养长大的孩子几乎终身都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就是因为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缺乏适当的环境。另外,这些孩子也往往都有情绪问题。“罗马尼亚孤儿”案例是更典型的例子,早期在人手不足的孤儿院长大,因为无人照料而缺乏和养育者的肢体接触的孩子,即使成年后被好的家庭收养,也遗落下了永久的发展和社会功能损害。这是因为在发展关键期缺乏和成人的肢体接触与交流,婴儿就会将来出现功能障碍,导致不擅长社会交流,情绪不稳定。
第二,“3岁决定一生”“3岁看老”这种观点主要是认为3岁决定孩子以后的个人/人格,这种观点是得不到现代发展心理学支持的。除去基因决定的先天部分,人的发展和变化是终身的,研究早就发现人格在一生中并非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稳定,也并不是由小时候的特定养育而决定,而是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增强最快的时期实际上在20-30岁的阶段;甚至30岁我们称为而立的年纪,个性还会继续发生变化。大五人格中的“亲和性”在30-60岁阶段就会持续发生变化。而个性的开放性(接受新事物的可能性)则随着年龄增长缓慢下降。并且,一些养育的重要概念,比如依恋的形成,也并不一定由前三年的状况决定。研究发现早期没有建立安全依恋的儿童,长大后依然可以通过和老师等其他成年人建立。
可见,重要的是前三年提供了恰当的语言和关爱环境,没有什么养育行为可以一举在孩子三岁这年决定ta终身的人格。

有书蜗牛妈妈育儿

赞同来自: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宝宝出生时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 五十亿突触, 脑约400克, 智力水平达成人的25%,一年后突触的数量增加二十倍,3岁时脑重达成人的80%。



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顿·L·怀特在《从出生到三岁》里说,孩子出生后头三年的经历,对于他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高质量陪伴,不要随便把孩子交给别人看管。
早期教育,父母要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是以下四点:



1.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 不要相信什么延迟满足,一定要在孩子啼哭、微笑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回应孩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2.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即与父母家人合作的能力,孩子会向父母求助,要求赞赏,也会表现出依赖和抗拒。三岁之前的表现决定了孩子长大以后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智力发展。
鼓励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保持可贵的好奇心和智力发展,但不可只强调智力成就,避免智力过度开发 ,不强迫教学——早期教育不等于上早教班,而是父母更好的陪伴。
4.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只让孩子早说话,而是培养孩子理解父母语言的能力。
一是多陪孩子说话,从出生开始,给他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是多与孩子对话,生活中的日常用语,要好于手机电脑里的机器语言,多说短句和完整的句子。
愿我们都能培养出社会能力良好的快乐孩子!

十月呵护

赞同来自: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中国流传很久的一句谚语。说白了就是,我们可以根据小朋友三岁时候的性格,心理,表现行为等就可以预测到他老年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了。

这是因为,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他七岁左右的时候都大致成型了。对此,这就过分强调了,我们家长在孩子七岁的时候,要注重对孩子性格能力的培养,给宝宝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有一句话叫在干干该干什么的时候就要干什么。这句话在我们教育宝宝的时候是最为重要的。

宝宝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是培养他独立生活能力的一个关键期。当家长发现宝宝有下面这些表现是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帮助和干预的。

比如说宝宝会有害羞的表现。这一点,我们都有体会,就是说,宝宝在家里的时候很活泼开朗,但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就会变得很安静。对此我们可以给宝宝多争取一些公开表现的机会,多展示自我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公众表达能力。

其次就是,宝宝可能会有缺乏自信的表现,什么事情都不敢干。这会儿家长的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比如说鼓励宝宝,你可以的,妈妈相信你的之类的鼓励性话语,我们可以对宝宝说。

还有就是家长可能会发现部分宝宝会不合群。对此,我们要做一个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来帮助宝宝和小朋友们玩耍,和小朋友们亲近。

森林康养

赞同来自:

三岁前先天,三岁后步入后天。
后天是人被外界影响,三岁前是属于本真,属于孩子自己的。
三岁定八十。


平淡是真147016937

赞同来自:

谢谢邀请。可能是脑智力发育成长的关建时期在3岁的时候基本定型了吧!

带孩子看世界

赞同来自:

不是说3岁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但在孩子3岁左右的这个阶段,会性形成最基本的人格,就是这种人格却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孩子到了两岁,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而不是妈妈的一部分,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一个刚刚发现这一点的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索选择自由的深度与广度,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都想尝试一下,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逆反行为,挑三拣四,挑战各种限制,就是想知道自己的自由选择的极限在那里,为了某些要求而哭闹。通过这些行为,他们知道了自己能控制多大的地方,知道了父母的耐心有多大,那些必须受控于人。很多孩子在外面乖得像小绵羊,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外面的自由度不一样,会根据自由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早教不等于,教给给孩子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习文化和艺术。早教不是交给他们该做什么,学什么,最主要的是教导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小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限制自由度,培养他们的人格,让孩子能够远离危险,健康的成长。

应不应该打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两岁多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映射到成人后与社会的关系。父母的权威形象,象征着未来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及规则,而孩子在探寻自由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尊重权威,遵守规则,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情绪,不去做危险的事,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即便是受到挫折与处罚,明白自己必须承担责任。

经过孩子两岁到三岁的探索,到三岁多的时候,孩子的人格初次定型,这个时候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点,虽然孩子不完整,却是以后成型后人格的基础,对一个人一生的行事风格与命运起到极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中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更多是来自于情商而不是智商,而情商恰恰就是人格的表现内容,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与社会与他人打交道。

鹰击长空93530926

赞同来自:

这真不知道。

聪聪品人生百态

赞同来自:

孩子在这个阶段如果得到的是虐待,心理很容易歪曲,行为模式也会不正常。
可以说,这三年,缔定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反应模型。这样的模型一旦过了三岁,要改写,非常困难,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要给予长期的无条件的爱,让孩子重返三岁前,才能改写一部分。
理由2:人格会在3岁前塑造。
0到3岁的发展就好比是在为人生的成长奠基,身心智各个方面的基础都在这个关键时期铸就,决定着日后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


人的大脑是心智发展的司令部,0到3岁是大脑发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三年时间不仅仅完成了终生发展的80%以上,而且基本构建完成了大脑神经网络以及各个核心功能区,既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相应的一定制约。孩子的天赋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开发的机会和程度也在不断下降。
出生前后曾经遭受不同程度脑损伤的孩子,在三岁之前及早进行系统的干预训练,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和效果,而假如拖到三岁之后,即使付出成倍的努力,能够改善及康复的可能性也已经大大降低。
尽管人的一生都在发展,但三岁之前的可塑性最强,对日后更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每个人一生的健康、智力、心理、情感,都摆脱不了三岁之前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
理由3:安全感会在3岁前建立。
我们一定要注重孩子前三年的心理抚养。如果孩子六个月以内缺少关注,缺少共情响应。孩子哭,妈妈不在,如果每次要吃的都得不到满足。后来这个痛苦就脱离那个事儿存在,痛苦会散开,会弥散,不会对特定的人和事儿了,淡淡的散开的,内心深处的。更可怕的是,孩子在一岁左右遭到抛弃,其实在孩子一到两岁期间是最脆弱的,这时若遗弃,孩子的心理发展就停在这一期,这种婴儿感受过母爱,又一下子掐掉,经历这种创伤,孩子内心会问:妈妈可靠吗?妈妈爱我吗?我的命运能做主吗?孩子的弱小无能感未来不可预期,我不可爱,这样的人,成年以后,就情感淡漠,甚至情感冰冻。心理治疗要花很多时间,要像温水般慢慢滋养孩子的情感。
有创伤的两岁以内没有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会形成假性自体。假性自体,对自我约束过多,把主体愿望压抑得过多,这样直接影响人成年后的幸福感。这一点不难解释,某些看起来很成功的人士,为何内心郁郁寡欢不得开怀的原因。
三岁前缺少母爱,下一步的人格发展就慢,走不过去,等到成年面临婚恋时,找的是母爱,而不是男女之间的欣赏,异性的审美与欣赏,也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这样很难建立亲密关系,进一步影响性的和谐!
总而言之,如果三岁前缺爱,没有足够好的心理抚养,缺乏安全感的话,带来很多的损害,一、自我价值感不足,二、对“爱”饥不择食,三、受“死亡焦虑”的困扰,四、对人生缺乏意义感等等。
所以说,三岁以前,为一个人健康的人格奠定了心理健康的基础,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要么不生孩子,生了就要养,尤其前三年一定要父母自己抚养小孩。
理由4:行为模式会在3岁前形成。
孩子在3岁的时候,行为模式已经开始确立,你会发现她已经有喜欢的颜色,喜欢的衣服,有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他初步的世界观形成。
三岁及三岁以前的这段婴幼儿时光是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的时间,孩子开始有独立的学习意识,会下意识的模仿大人说话,做事,这个阶段是小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学习人生最重要的走路和说话,交流和沟通。 大人给予的意识和行为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地影响。就像有一些喜欢说脏话的父母,由于孩子耳濡目染,刚会说话就是不是会蹦出脏话,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自主判断的意识还不健全,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只会将看到的,听到的转变成自己的。

宝贝吖Babyard

赞同来自:

俗话说: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话,是有理可依的。我们都知道孩子3岁定性情,3岁前是孩子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但从出生到3岁足足有一千多天,究竟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性情萌发的?是出生的头几个月里还是1岁后? 如果不得而知,便无计可施。等到孩子长到3岁,再来留意控制,明显就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时机。错失最佳教育时机的孩子,在14个月以后会表现出来,他们最典型的特点是:喜欢用哭闹来作为达到自己意图的方法。 比方说,一个16个月大的孩子,常常半夜醒来不睡觉,要你兜着他在屋子里转悠游玩,假如你拒绝了,他就使出洪荒之力来哭闹。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14个月前,他已经被你宠坏了。

一、孩子被宠坏的因素
刚出生的宝宝,是不会被宠坏的,因为他们不会主动跟任何人沟通。 5个月前,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感到痛苦和不适(要么脏了,要么饿了,要么不舒服了)。这种硬性需求的哭闹,爸爸妈妈有必要及时给予回应,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是始于前5个月。而6个月的孩子的啼哭声就有所不一样了。他们会因不适而哭闹,也有时会因寻求陪同而哭闹。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逐步开始将哭闹作为寻求重视的方法。孩子这种有意图的哭闹,是他正常智力开展的表现。经过无数次哭闹成功后,渐渐的,他便能够觉察到,哭闹是最有用的方法。孩子生长中的改变不动声色,到1岁时,他已经能够很娴熟的运用哭闹来战胜爸爸妈妈。我们看到许多刚满1岁的孩子,能十分有用的使用这个令人头疼的方法来达到自已的意图。这其中的原因,恰恰是由于孩子在6-14个月期间,爸爸妈妈没能让他明白这种有意图的哭闹是无法达到自己的意图的。相反,有些爸爸妈妈还会使孩子认识到,假如他大哭特哭,就能唾手可得的打破爸爸妈妈的底线,达到自己的意图。可以说,1岁的孩子常常哭闹,是由于他们被奖励这么做。

二、宠坏孩子的进程
假如你依然停留在孩子出生的头五个月,对他重视有加,事事都顺着他,那么只会强化他这种哭闹方法。1岁半的时候,随着孩子违拗症和依然故我的呈现,那时候,你就不得不要面临一个随时挑战你的原则和威望的孩子了。许多爸爸妈妈以为孩子还太小,所以采用习惯性的忍受心情,还接受他们表现出的一些不高兴的做法,比如:乱扔东西,踢人。而爸爸妈妈之所以会忍受孩子的这么些做法,原因在于————很爱自己的孩子:假如对孩子太严厉,担心会导致孩子不爱自己,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哭闹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十分固执,任何时候,只要去商铺就要买相同东西,不然就会当场大哭。妈妈可能也拿他没办法,一开始会讲道理,接着会假装离开,可最终还是不得不返回来满足孩子的要求。

三、如何防止宠坏孩子?
为了防止孩子在3岁前变成一个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佳的方法是从6-14个月开始留意他们有意图哭闹的频率,并防止孩子过度使用这种有意图的哭闹。

宝贝吖的建议是: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让他们忙起来。
宝贝吖推荐:
1、6-8月龄孩子感兴趣的事
带孩子出去玩,让他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物。常常与孩子一同玩、供给一些他们能够感兴趣的玩具、给孩子做婴儿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等。
2、8-14月龄孩子感兴趣的事
首要看护人尽量陪同孩子一同做游戏、供给孩子能够探究的东西、帮孩子操练新的运动技术,如做婴儿操、游泳等。假如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里,能够满意他这些兴趣,他就会忙于这些具有吸引力的、有趣的令他们开心的活动,然后保持愉悦的心情,不会表现过度的意图性哭闹。
你每主动陪孩子玩一次,孩子就会少一次被宠坏的可能性。 在这几个月里(6~14个月),你需要通过建立清晰原则,来避免你的孩子被宠坏。即便孩子大哭特哭,你要记住:假如你的孩子通过哭闹突破你的原则和底线,从而达到他的意图,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将会被宠坏。


陈贵华482

赞同来自:

因为三岁的小孩从语言、学习能力、包括接受的事物、习惯的能力从而要他随着这些细小的事物而养成习惯来慢慢成长。

王果果

赞同来自:

很有用

育儿小白杜小白

赞同来自:

3岁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0-6岁,另一个是6-12岁。每一个六年当中,又有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即0-3岁和9-12岁。这两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他的未来模样。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务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敏感期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知道,而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口腔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许许多多的敏感期组合在一起,如何度过这些敏感期的时光,便成为了孩子一生中的基石。

既然敏感期是0-6岁,为什么说12才是他未来模样的起步呢?因为孩子的敏感期是有弹性的,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属于他的敏感期,其实上帝是给了孩子和家长第二次机会,也就是6-12岁的时间。把握住了这个时间,也就把握住了孩子人生的大致方向。

为什么大家还是如此的关注3岁之前呢?因为0-3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有科学家研究过孩子的大脑发展情况,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0-3岁的教育和发展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尽管后期可以弥补,也有发展空间,可与3岁之前来比较,还是会缓慢很多。
我是育儿小白杜小白,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评论,期待跟大家探讨更多育儿问题。

qzuser251934001

赞同来自:

三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发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潜意识发展和感情基调的奠定是非常重要的。欢迎关注虫虫之家潜能幼教,每天都有新发现哦~

火凤凰妈妈部落

赞同来自: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近年来很多适龄妈妈们开始孕育新宝宝,宝宝的一举一动也备受整个家庭的关注,很多宝宝在3岁内会有很多表现,这些表现其实是观察宝宝的重要信号,但是很多妈妈们却大意了!
宝宝的哪些信号需要妈妈们注意呢?
1.说话晚

很多宝宝到了1岁多还不太说话,连简单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楚,甚至有一些要到2岁前后才会说一些词汇,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妈妈格外注意,有点跟正常的落后了
2.走路晚

一般来说宝宝到6-12个月就开始爬了,12-18个月是学步的时间点,如果宝宝明显滞后,那么也需要引起妈妈们的注意,适当引导宝宝去学习
3.懂事晚
很多宝宝6-18个月就懂很多事了,能看明白大人的一些动作,听懂大人的话,或者能有基本的交流了,聪明的宝宝还会学事,学大人的一些话了,甚至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开始对一些玩具有自己的玩法;自己的玩具放到哪里都能记住
4.视力弱

有一些宝宝会表现出一定的视力弱,当然有些受父母遗传因素,但是有一些父母视力很好,宝宝们在年幼时视力感差一些,对基本的颜色和视力都要模糊一些,这些也应该引起重视
上面几种情形是一些基本的观察,其实这些因素归根结底是宝宝的智力发育问题,也就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无论是语言、四肢、视力都是人体大脑的支配,大脑发育较好的宝宝,其几个方面也会符合甚至超前正常发育期,相反大脑发育稍差一些的宝宝,则会出现一些上述的症状;
提高宝宝智力发育--多吃海藻草油
人体大脑的发育需要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海藻草油作为深黑植物提取,没有经过食物链加工,它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DHA、ARA、牛磺酸、脂肪酸等多种营养元素,这类物质是人体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也是视力视网膜发育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脑细胞发育与脑细胞之间传导系统发育。可以促进突触生成从而支持脑细胞联接更好地发育,并促进脑细胞间的沟通更迅速和顺畅。可增强宝宝反应的灵敏和准确力,加速宝宝视力、智力、语言、行动等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宝宝的动手、学习、语言、记忆思维、视觉识别等能力;近年来市面上也有一些,除了海藻草油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豆制品、鱼类等;

很多妈妈们其实在喂养中有不好的偏见,更倾向于去给宝宝报各种早教班、学习班,要知道早教班、学习班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宝宝身体智力的良好发育是基础,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加强宝宝的智力发育所需要的成本,比去报一年几万块的早教班要省的多,而好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是宝宝一生的财富;如果宝宝小时候智力发育不健全,报再多的补习班也是没有多大作用;很多宝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养育的观念希望宝妈们能够端正

Luzhanxiao

赞同来自:

老人们说,从小(3岁)看大,从大看老。这应该是人类的历史经验。再有人命关天,人性从生。也决定了从小到老的命运。

温度育儿

赞同来自: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 调查结果如下:
  表现类别-占有比率-幼年时的表现-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28% 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 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 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 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 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罗晨Robin

赞同来自:

#朴货研究所#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到七岁左右,可以预测他一生的状况。“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其6岁之前就已经大致成型了。孩子在6岁之前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性格,会对孩子将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6岁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性格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给孩子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2
一生的竞争力,就在3岁、7岁、10岁
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孩子3~6岁的时候。孩子在3~6岁的时期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这一时期初见端倪。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成为快乐、自信和受欢迎的人,但是优秀的性格特质不会自动在孩子身上出现,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和长期努力。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性格的征兆,对于这些征兆,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个征兆,父母就要及时进行帮助和干预。
1. 害羞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的时候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是一到陌生环境里,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失声了。而最令家长感到尴尬的是,当好心的长辈跟孩子打招呼或者逗孩子玩的时候,孩子突然蜷缩成一团,往父母的怀里钻。
害羞的孩子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而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害羞的孩子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否定自我。
2. 脾气暴躁
脾气暴躁的孩子,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就会赖在地上,大哭大叫。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哄劝、呵斥、教训甚至打骂,但所有努力都尝试过后,父母会发现孩子依然蛮不讲理地在哭闹,或者父母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把孩子“安抚”或者“镇压”下了,过后这种事情还会一次次发生,弄得家长筋疲力尽。
3. 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往往缺乏自信,什么事都不敢干,表现得很退缩,这让父母感到很沮丧。尽管父母经常用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常常将“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挂在嘴边。
4. 不合群
家长会发现,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别人相处,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则是“另类人物”,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让同伴反感。这些孩子常常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身为父母,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了,否则就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对于害羞的孩子
父母要让孩子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和不安,怕羞的情绪也会减少许多。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多认识一些人,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感。此外,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克服害羞了。
2.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尖叫、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不好的行为。父母要给孩子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当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将其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等安全方式进行发泄;还可以让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也还可以教孩子通过调整呼吸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或者以其他更健康的方式发泄情绪。
3.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
父母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他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4. 对于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要关心小孩,子女要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另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交朋友。父母闲暇时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门。在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家长还可让孩子多与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这是最好的互补法。

超级宁说八卦

赞同来自:

三岁看到老。

史蒂芬111627426

赞同来自:

个人觉得是平台 家风 环境决定一生

时间的味道2

赞同来自:

无知蒙蔽了人们的双眼
天天扯犊子

用户54528871539

赞同来自:

许多是奶奶爷爷带大,长大照样成才

用户7861049734973

赞同来自:

我不知道

刘蕾202760732

赞同来自:

汾阳市中心

小熊孩子育儿

赞同来自: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表1):


  表现类别 占有比率 幼年时的表现 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 28% 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 40% 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 10% 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 14% 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小熊孩子育儿”科学育儿实战者,专注分享育儿实战经验精华,欢迎关注!
进入头条号主页可以找到我哦~


坤轩艺家

赞同来自:

估计:%

梦醒见你

赞同来自: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三岁定八十 为什么3岁可以决定孩子一生?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表1):
表现类别 占有比率 幼年时的表现 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 28% 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 40% 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 10% 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 14% 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这个还真不一定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