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父母面前不乖,在老师面前却表现的很好?

已邀请:

甜甜圈伐木累

赞同来自:

想到了《妈妈是超人》里面贾静雯的女儿咘咘,每次不吃饭不听话的时候,修杰楷贾静雯就搬出coco老师。


一听到coco老师的名字,咘咘整个人都慌了,马上就说“不要不要”,立马站起来好好吃饭。


包括圈圈家孩子也是这样的,在家里调皮捣蛋,在幼儿园里小手背好,老师说什么就就什么,原因大致有几个
1、老师的权威性
从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一段时间老师的权威性是最强的,而家长也三番五次给孩子强调要听老师的话,当孩子自我意识还在发展时,他就会下意识的遵从老师制定的规则,比如幼儿园里吃饭、睡觉,上小学后完成作业等等,你会经常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们老师这么说的”“我们老师要这么做”。
2、环境的影响
当别的同学因为表现好,得到表扬的时候,或者别的同学因为调皮,被老师责备的时候,这些都会给孩子提示:哪些行为能得到表扬,哪些行为不能做,不然会被批评。所以,在学校在老师面前,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定势,从而转化成习惯行为。
3、父母的宽容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更何况一哭一闹,家长就妥协了。所以家里成了孩子最放松的地方,他也明确知道父母可以容忍自己的任性,当家长被折腾得头大的时候,就会想要个“乖”孩子。事实上,孩子都是乖的,只不过在家里,天性里的调皮好动被毫无顾忌的释放出来而已。
当然,也有老师反应孩子在学校调皮,但家长说“孩子在家很乖的”,这两者都是因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多跟老师沟通,试着改变,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睿心妈妈

赞同来自: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老师,麻烦你好好教育下我的孩子,她在家里太调皮了,其实我觉得作为老师,经常感觉这个孩子在学校还是挺不错的嘛。
为什么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不乖,而在老师面前表现很乖呢,


第一,与孩子虚荣心有关。可能孩子认为在家里就是自己再调皮,再不听话,可能也就只有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知道,这样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小。但是在学校面对的是那么多的老师和那么多的同学,他还是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因此他都尽力的争取表现好,因此在老师心目当中,这个孩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乖的,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有关。有的家长可能面对孩子,总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孩子,总是发现了孩子的许多不足的地方,却从来没有表现过孩子,或者说极少表扬孩子。而这个孩子在学校遇上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总是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因此孩子感觉自己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就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表扬,因此表现得更加好。
因此当我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要多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是要加以修正。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育儿心得与经验,谢谢你的关注、阅读、收藏、分享、转发、评论、点赞。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妈妈最全能

赞同来自: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经常有小朋友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简直判若两人:在幼儿园里,各种乖巧,自己的事自己做,和小朋友也团结友爱;可一回家就像小恶魔附身了,完全变了个人儿似的,又哭又闹,任性刁蛮。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仔细想想其实不难发现,因为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作息制度,行为准则。大家都必须遵守,孩子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就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而在家就不同了,要不就是没有规定,或者即使有规定但约束力没那么强。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所以孩子似乎就变得不如在幼儿园那么乖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一样呢?
老话说:无规矩,不方圆。规矩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习惯养成。规矩立起来,才能内化为行为习惯。而且规则一旦建立就要严格遵守,除了有特殊情况。下面几条是应该有的规则。

1、作息规则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日常习惯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大概的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时间要固定下来。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2、行为规则。

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禁止接触;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等等。

你觉得重要的都可以制定规则,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大人也不例外。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是很喜欢自己做事情的,无论是自己的事还是帮大人做事,他们都非常乐意。只是由于能力有限,有时会好心办坏事。然后就大人代劳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习惯了只伸伸胳膊,张张嘴了。当有一天你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哪里会习惯。

而在幼儿园就不同了,都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没有人会代劳的。那孩子也就慢慢习惯了。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划定他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可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简单的的家务劳动。

例如:2岁的幼儿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3、4岁的幼儿可以分筷子、端饭;5、6岁的幼儿可以折衣服、叠被子等。

孩子想帮忙,但没做好时,家长也别数落孩子,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规则一旦建立,就要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坚持了。相信孩子会给你惊喜的!

娇妈亲子时光

赞同来自:

孩子在父母面前不乖,在老师面前表现很好,首先要恭喜这样的家庭,说明我们的孩子很正常、很聪明,有正常的社交逻辑。
  • 一般人类都会对最熟悉的人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最亲近的人的面前发脾气,释放情绪。孩子在父母面前不乖很正常,因为在这里他们最放松,可以展示真实的自己。如果孩子一直表现的很乖,完全不会吵闹,父母其实应该着急了。我见过所有被誉为比较乖的孩子,都有自己吵闹任性的一面,在父母出现时候都有夸张的行为。
  • 而在老师面前表现好也很正常。学校是个小社会,有他们自己的秩序,孩子入园就是需要学习遵守纪律。老师在孩子中比较有威严,大部分时候孩子当然会比较配合听话。另外孩子之间也会比较竞争,一般来说孩子也愿意表现的更好来赢的老师的奖励。
  • 最后说下,其实幼儿园很多时候,孩子还是很调皮的,小女的干妈就是一名幼儿老师,用她的话说;你觉得孩子在家是战斗机,我可是每天对着一群轰炸机啊。所以可以知道了,调皮就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老师非常不容易的。幼儿园被约束了一天,孩子回来自然想放松调皮一下啊,不过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乖巧的一面,只是很容易被他们过多的调皮让父母一时遗忘或者忽略。


相信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懂事的,抓紧时间享受皮娃给予我们父母的最大信任,毫无掩饰的纯真吧。

我是娇娇麻麻,坚持有爱的亲子陪伴,在亲子时光中共同成长。喜欢请转发收藏,关注我一起分享更多快乐亲子时光好去处。

经典歌曲影视

赞同来自:

我是一名老师,经常接到电话,说他的孩子在家里怎么不听话,要我多教育教育他,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了,相信很多家长对此都深有感触!老师的话对于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不仅会用心的听,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呢! 相反地,爸爸妈妈的话,怎么也没有老师的话有效果,无论你是好说还是歹说,不听!不听!就是不听!你能拿我怎么着?搞得好多父母出于无奈,只能拿老师吓唬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鲜明的对比呢?老师们究竟是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背后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爸爸妈妈们有没有认真总结反思一下,没有的话我帮你们分析分析。
第一个原因: 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老师为了能管住这些孩子,制定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学校老师刚接到班级就明确的规定孩子什么是必须做到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 恰恰是因为有了一套这样的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至于束手无策,方能掌控全局。
而各位爸爸妈妈们,回想一下自己的家里有没有一套这样的规定,若有的话,执行率又有多高呢? 是不是孩子撒下娇,闹下脾气就执行不下去呢?
第二个原因: 明确了规定以后,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奖惩,而父母没有 。既然有了规矩,那就要执行,没有执行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是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老师能够坚决执行制定的奖惩方案,违反纪律要受到惩罚,表现好能够获得奖励,正是如此惩罚分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反观一下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呢?经常对孩子许下承诺,却不执行,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为了让孩子赶快吃饭,就诱哄他说,赶快吃饭,吃完饭之后,妈妈就让你看电视!然而~~吃完饭之后,孩子提出要看电视, 不行!孩子不肯做作业,为了督促孩子赶快写完作业,就对孩子说写完了家庭作业就可以出去玩了。孩子为了能够出去玩,抓紧时间赶紧写,写完了之后你却又拿出一本练习册…… 当你随便许诺却不兑现时,这会一点点的蚕食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日积月累后,你的可信度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还有 主要是因为孩子一闹脾气,父母就心软,长此以往下去,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只是一纸空文!
第三个原因: 老师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地、正面的形象,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老师们一般都会提前做示范。反观很多父母,他们常常将自己当成局外人,只知道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做,却从不要求自己。 有些家长不仅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反而是典型的反面教育。此时,你去要求孩子,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要求我做到?

心理咨询师张婕

赞同来自:

谢邀!

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自身的安全感角度:我想邀请你思考:通常我们会在亲近的人面前,更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意愿,还是会在陌生人面前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是在跟自己亲近的人面前,更容易、也更敢于表达自己、做自己。因为,潜意识里,我们觉得对方更会包容我们一些,会觉得这样更安全一些。

如果是在那些与我们有利益相关的人面前,就更容易让我们带上“社会的面具”了,试想,在老板、客户或老师面前,我们是不是会表现得更好一些,或更具有适应性一些呢?因为对方对我们的印象、对我们的评判,这些结果性的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已经建立了,孩子在父母跟前有安全感,可以表达真实的自己。同时,孩子也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在老师面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角度父母要理解、包容孩子在自己面前的不乖。看到,这是孩子对我们不会因为他不乖就抛弃他的信任。也是我们前期,用爱养育孩子的见证。

除了用爱浇灌孩子,父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1)孩子会更有安全感
为什么说规则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呢?有了规则的意识,我们才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我们做的底线在哪里。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底线、无任何限制,有着无尽的自由。无尽的自由,背后会是极大空虚。从某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框架范围之下的。




2)孩子更有能力适应社会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我们都是社会人,心理上需要有被大众接纳、认可的需要。如果孩子建立了一定的规则感,除了帮助他实现社会价值,在心理层面也有利于增强他的自尊,也可以获得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当孩子对我们有不适合的举动时,我们要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他,而不是笑着默许,将反馈告诉他,并提供几个更好的互动建议(让其选择),有利于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其次,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时,要注意,给到孩子一个大的规则边界,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对于原则性的规则,父母要帮助建立,并及时督促反馈,除此之外,可以放弃,或分轻重缓急。

父母内心都是希望孩子能习得更多的好习惯,能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但每天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过多,最多不超过3个。这样,反倒有利于规则的建立,也让孩子更加明确,哪些是自己必须要做的。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束缚感。


当孩子在父母跟前不乖时,父母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点还蛮重要的。因为,父母内心的感受,会直接影响后面跟孩子的互动。当今,有很多育儿观念,会要求,父母不能生气、不能发脾气,要更包容、更和善、更理解。

其实,我今天想从父母内在的自我关怀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觉察到父母内在最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有好处的。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只能是累积一个更大炸弹的过程。

所以,要想有一个跟孩子更好的互动,父母应该先面对自己内在最真实的情绪。如果情绪实在是糟糕,最好的选择,或许是先一个人静静,安慰一下受伤的自己,自己情绪平静了,先对自己好。等自己感觉好些了,再去帮助孩子。

曾经的父母不也是个孩子吗?每个父母也都会有自己的敏感点或情结。最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先觉察到,我们的引爆点在哪里,如果没有条件做个人的心理咨询自我成长,我们也可以在它引爆之前,有所察觉,自己先避开或跟孩子一起重新讨论互动的方式,根据雷点,来调整路径。这种通过行为,来影响心态的方法,也是认知行为心理学的一种技巧。


张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案例超千小时。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儿童青少年、个人成长。
咨询聚焦:情绪、人际关系互动、促进内在动力。

仙女小乐乐

赞同来自:

小仙女来帮助你

双鱼奶爸

赞同来自:

首先表明我的立场:孩子乖巧听话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我没开玩笑!宝宝听话的本质是潜意识被强加了“大人认为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这必然会使孩子丧失一部分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上学时候学习不好调皮捣蛋的同学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结合我们的问题不难发现,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屑于争宠、不愿意做别人安排好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这也就为他们今后的成功奠定了一些基础,这类宝宝情商普遍比较高,所以,他们在文化水平不如人的劣势下依然可以脱颖而出,并不是都走了狗屎运或者占了父辈的光。更可怕的是,随着当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机器人终会淘汰一批劳动力,最先被机器人取代的肯定就是这部分听话、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举个例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思维天马行空,他长大后可能成为艺术家,创作出的油画是任何一个机器人都画不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而一个从小很听话学习很好的人,十年寒窗苦读医学博士毕业后,他的医术是不如一部掌握所有医学资料的大数据计算机的,2016年美国有一个患者得了不治之症,全世界所有的医学泰斗都无能为力,最后由谷歌实验室的一部大数据计算机用2个月时间对比全球所有相似的的病例(这些病例的数据量是一个人200年不吃不喝都读不完的),借助电脑的超强运算能力,给出了一套治疗建议,最后这名患者被奇迹般地治好了。因此,作为家长,不要刻意培养“乖宝宝”!!


回到正题,孩子在父母面前不乖,在老师面前很乖这是个普遍现象。不只是这样,如果细心观察身边的小孩,我们会发现,许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也会很乖很老实听话。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经过长期与父母相处,孩子潜意识里就觉得父母是最亲近最安全的人,随便哭闹耍不但不会受到惩罚还会达到自己的一些愿望,用我们老家话说就是孩子在父母面前“长脸败事”。而在陌生人面前会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的乖其实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说是戴上一层面具的拘束感。


在老师面前除了自我保护,还有一种争宠心理。家有年龄相仿两个宝宝的家长会发现,如果抱着一个宝宝,另外一个一定会想方设法争夺这个抱着的资格,这就是争宠心理。在老师面前也一样,在家是一家人围着宝宝一个人转,宝宝本来就是焦点,完全不需要争宠,而在学校,几十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这时候争宠心理促使宝宝去做一些迎合老师喜好的事,具体表现就是很乖很听话。



另外,宝宝内心需要得到表扬和肯定。在家中,很多父母的表扬是没有原则的,尤其是宝宝很小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好,宝宝做什么事情都会表扬一番,这样反而会让宝宝觉得表扬含金量太低,而在学校,要得到老师的表扬相对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也更加促使宝宝得到表扬的欲望。但是乖宝宝不一定比不乖的有出息,具体原因上文已经分析。

星星妈育儿说

赞同来自:





为什么孩子在父母跟前不乖,在老师跟前表现很好?


这是因为家长和老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而导致的。

在学校,老师会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评价。表现好的老师会表扬,表现不好的老师会批评。这样孩子心中就会有把称,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该做,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

学校的孩子多,孩子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想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淘气的孩子,为什么去上学一段时间,慢慢变文静了,也爱上读书了?那是因为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的从众心理让他想变得更好,所以就会有所改变。



在家里,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得到错误的判断。
如果孩子从小不管做对做错,从来没有人给他纠正,而是百依百顺,孩子就会错误的认为,在这个家他是主人。不管父母和长辈说什么都不作算,只要他哭闹,他爱怎样就怎样。这种情况,孩子哪里会听话?只会越教越皮。你的妥协助长了孩子的气焰。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父母跟前不乖,在老师跟前表现很好的原因。这也是很多老师很无奈的地方,在学校教的好好的,回到家里孩子全变了样。


家长还一直强调孩子怎么教不好?归根结底,都是家长自己的原因,太过纵容。所以要防止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恩威并施。




慧爸谈育儿

赞同来自:

为什么孩子在父母跟前不乖,在老师跟前表现很好?
首先,很遗憾的告诉这个孩子的父母,你被孩子牵引着走了,说的再通俗易懂,就是父母被孩子控制了。孩子跟小动物一样的,会争夺主动权,控制权。孩子从小就开始跟大人做一个博弈,就是谁驾驭谁的博弈。
如果父母事事都顺着孩子,哭了,闹了就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感觉自己是皇帝,只要一哭,一闹就有人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孩子还有可能会乖吗?乖了,就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了。


孩子在老师跟前表现很好是什么原因呢?规则,规则,规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幼儿园都会有一套公正公开的行为准则,每一个小朋友都需要遵守,没有例外。不遵守?不好意思,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当然,现在老师不会真的惩罚,但至少会说教一下,小孩子自然也会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那么,有疑惑的父母该应该知道要怎么做了吧!我们即使在家里,也要建立家庭行为准则。


比如:晨前要喝一杯水,吃饭不看电视,睡前要刷牙洗脸等等,这些行为习惯,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变成吃饭上厕所那么自然。那么久了,孩子就会觉得,啊!妈妈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我不要去触犯,要不然妈妈会很生气!
好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更多的育儿问题,欢迎关注:慧爸谈育儿!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