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

孩子喜欢玩手机,对学习不上心,该怎么办呢?
已邀请:

决胜网

赞同来自:

手机在当下已经变得几乎人人都离不开了,手机不断的更新,功能和技术不断提高,玩手机已不在是年青人的专属了,孩子玩手机,已经是普遍存在现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放下手里手机,认真学习呢?


1、家长要做好榜样,想要控制孩子玩手机,首先家长要先戒掉玩手机的习惯,否则没有权威性。
2、删掉手机里所有游戏,彻底删除不在恢复,让孩子死了这条心。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忘了玩手机这回事。
3、和孩子进行沟通,告诉他玩手机的坏处,会伤到眼睛,影响学习,还会对颈椎不好等等。


4、如果玩手机比较上瘾的孩子,不要想着一次就可以让他们把手机戒掉,强制性的约束他们效果不一定好,可能还会引起他们心里的不满。和孩子规定时间,谈条件。
比如在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玩,每次时间不可超过20分钟等,如果他不能按照约定来做那么将会损失他玩手机的机会,这样孩子在时间上可以得到控制,同时可以按时完成家长安排的事情。
5、有的孩子玩手机,是由于平时缺少家长的陪伴造成的,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出去活动让孩子的注意不在停留在手机上。多和孩子相处,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知道他们心理的想法,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


6、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引导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7、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要孩子一放学回到家,就被关在屋子里,觉得外面不安全,不让孩子出去玩,孩子在家没事做,当然想着玩手机了,多出去和同龄的朋友一起玩耍,让他们知道,有很多事情比玩手机要有意义的多。
8、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让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到书中的乐趣,从此爱上读书,远离手机。

躬耕乡野

赞同来自:

以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你:爱不爱学习跟有没有手机没有必然联系,放下手机也不一定爱学习,但是爱玩手机肯定耽误学习。
回想我们读小学初中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班上同样有那么多学生中考数学考几分,化学有人考十多分,有人宁愿躲在山上一整天也不愿意进教室,那是为什么,是因为他确实不爱学习。
今天也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读书不行,劳动积极,干别的什么事脑瓜子灵活得很,你说叫他放下手机就能好好读书吗?不可能。没有手机,他可能爱上打球,或者看电视别的什么事。
所以学生其实有人适合读书,有人天生真的不适合读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习的高手,也许你还很努力学习,结果也不好大有人在。所以家长老师一定要天生一人必有一用的思想。
但我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无节制的玩手机,那肯定影响学习。对于学习期间禁止玩手机家长一定要态度明确,读书期间就是要收缴,代为保管,放假了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上学期间如果孩子带上手机,很难控制住不玩,因为手机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就连成年人都无法摆脱诱惑,更何况孩子。


晋瑗读书

赞同来自: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时代,人人几乎快变成了“手机控”。
如果有一天忘记带手机,会是什么感受?
早上睁眼,第一个要看到的是不是手机?
晚上临睡前最后和自己道晚安的是不是手机?
我想作为父母,对这个问题,可能都会默认。那么对孩子喜欢玩手机就是自己的责任了,不是孩子的问题。
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去学习,很简单
第一、当着孩子的面,不看手机,不刷朋友圈,不逛商城,不闲聊,不新闻资讯,也不手机阅读,更不用手机打游戏。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共识,禁止孩子玩手机。除了在手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余的游戏类软件不下载,也不教给孩子去玩。
第三、告诉孩子手机是大人用来通讯和工作、交际之用。仅是个工具,时间很宝贵,不能把宝贵时间浪费到手机上面。
第三、给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慢慢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先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方法很实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点课外活动或者兴趣班。转移注意力。
大人不要整天抱着手机。放下手机,放下手机,放下手机。
如果大人抱着手机那么痴迷,孩子必然会好奇而吸引,也会去手机里寻找虚拟世界里的乐趣。
紫藤家园,感谢阅读!

祝生活愉快!


焱焱妈妈的育儿经

赞同来自: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父母爱拿着手机玩,肯定就不能怪孩子放不下手机。当然,如果现在孩子就爱抱着手机玩,你的强硬反对,也许并不能产生好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这时就要用一些技巧方法,比如说当孩子拿着手机玩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宝贝,我们去外面玩一玩怎么样?你是想打打乒乓球,还是打羽毛球,或者是去操场上踢足球,再或者你有什么想玩的可以告诉我,我陪你一起去玩儿。”之类的话,这个时候先不要说学习的问题,先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爱玩手机的瘾慢慢的消除一些,再谈学习的事,之前我也在我的朋友圈发过孩子写作业拖拉,父母的应对方法,可以看图参考一下:


接着,我们再来谈学习的问题。坦白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校就是标准化和统一化。而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在家庭教育中的实现,你想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父母。曾经也有一位爸爸咨询过我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最后,平时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说话,也决定了孩子是否热爱学习,孩子是天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所以,当孩子有任何问题时,父母是要给予耐心回应的,看我和我儿子的日常:





当然,我家的孩子从2岁时开始,我就和他一起亲子阅读,到现在6岁多,他的知识面很广,爱学习,也爱运动,会玩,也爱疯。总之,父母是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

智慧锦囊

赞同来自: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阳一学校最近出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在校玩手机,举行了“手机销毁大会”由于做法有些过激,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放下”手机?
(1)建立亲子约定


手机可以成为工具但不能成为玩具,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2)转移兴趣和注意力

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阅读,带孩子出去散步聊天
,让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等
(3)以身作则,注重陪伴
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放一边,用心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很多爸妈为了让孩子听话,用玩手机的方式作为奖励
。孰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

(4)让孩子自己体会
迷恋手机后身体的一些变化,视力下降、颈椎腰椎酸痛、睡眠不足。
(5)看动画、讲故事
用讲故事、看动画的方式,帮助孩子“戒掉”手机。孩子都爱看动画,在娱乐的同时熏陶一些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1)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2)激发孩子的内动力。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3)让孩子感受到优越感。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激励的,如果孩子做出了一道很难的难题,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会很受鼓舞,从此爱上那门学科。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总之,作为家长为了子女更好的成长,一定要多付出精力和耐心,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学习的。

智慧锦囊:传播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启迪智慧、实现人生觉悟之道!欢迎关注、 点赞、 转发。

似懵锺悻

赞同来自:

一、孩子喜欢玩手机,不喜欢学习,很多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想改变复印件而原件照旧,犹如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二、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在很多家长,上班辛苦忙碌,下班在家都是机不离手,看新闻,搜娱乐,玩游戏……,忙得不亦乐乎。在这其中也免不了有用手机哄孩子的。还有的家庭条件好点的,在孩子读小学三、四年级留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还小,视力发育还不成熟,长期看手机,百害而无一利。


三、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父母这个原件上找办法下功夫。比如父母回家后就是翻开书本看,而不是抱着手机玩,孩子也会逐渐爱上学习,而放下手机。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自己当父母的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做好了榜样,说教打都省了,何乐而不为呢!


黄峥博士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要看孩子多大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点不同,需要父母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如果孩子处于小学阶段——
1、家长要重视以身作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受父母的直接影响很大,有意无意会把家长作为效仿对象。所以家长要首先做一个能放下手机、能少看电视、爱学习爱读书的人(如果家长自己真的不爱读书,哪怕多读读报纸、杂志也行。青春期到来之前,家长的自身行为对孩子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等青春期之后,家长读不读书跟他关系都不大了)。
2、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还是喜欢家长陪伴的感觉,因此也容易喜欢上家长陪伴做的事情。如果你扔下他一个人去写作业,他可能感觉无聊、心不在焉、磨磨蹭蹭。如果你陪在他身边,他专心致志时你自己看书,他走神、卡壳、无聊时你及时发现哪里遇到困难,协助解决,学习时间就会变成温馨的亲子时光。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记住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要循序渐进,别把陪伴变成监管、把协助变成批评、把亲子相处变成不愉快的时段。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中学阶段——
1、在亲子关系方面把握角色。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变强,注重隐私和边界,对家长的陪伴可能不再那么需要,甚至有反感。家长要避免过于“粘着”孩子,当然也最好不摆家长的“架子”,而要准备好建立成人式的关系。想象孩子是你非常关心、器重但有些自以为是、不那么顺从的下级同事。你需要怎样做呢?简单的责骂肯定无效,不分大小称兄道弟只打感情牌大概也不行。很可能需要的是在上级、良师、益友几个角色间不断切换。
2、在手机使用方面有约束有弹性。在手机和电子产品使用方面,要和孩子有正面沟通。孩子缺乏规矩和控制力,家长就需要帮助其逐步建立。规矩是指类似“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手机,而且必须是写完作业之后”这样的明确可操作的约定,而不是看到时就批评唠叨、看不到时就放任纵容。规矩可以视孩子目前的情况而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少量提升、“小步快跑”。
3、在学习方面发现真正的动力。孩子不爱学习,可能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或习惯的问题。如果学习是父母强加的目标,可能遭到青春期的逆反。父母需要和孩子根据孩子现有的学习状况,切实讨论;多听听孩子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孩子没想法的话父母可提供一些选择作为讨论的基础;鼓励孩子的思考和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是稳定的,重点是鼓励他的思考本身、以及自主负责的态度。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动力之后,再协助孩子改善行为和习惯就是顺势而为了。

思维数学小课堂

赞同来自:


孩子爱玩手机这个问题目前家长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从从身边的情况来看,爱玩手机的孩子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受大人的影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孩子们看到大人成天抱着手机,孩子的好奇心也非常的强,所以也想着探索下手机中的奥秘;其次是孩子没有广泛兴趣爱好,一个没有自己喜爱的一件事情让孩子专注,所以孩子就会选择手机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再次,没有良好的家庭的氛围,如沟通交流的和谐,除此之外,父母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不要让孩子觉得手机是你最好的“玩伴”;最后,是孩子对手机的认识,手机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工具,不能成为精神的寄托,更不能让孩子沉迷手机。
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父母要从自我反思,行为修正开始。
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定是教育环境和方法的问题,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因为孩子分辨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喜好模仿,所以你不轻易的举动可能就让孩子学会了,更不用说你成天的看着手机。
2、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生活中,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去充实他的生活,如果孩子只局限于过于狭小的范围,容易让孩子对生活产生厌烦,还有就是最好让孩子有自己的非常喜爱而永专注的事情,我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去观察发现,然后再去支持与鼓励培养,这样才会让孩子不至于去爱好玩手机。
3、父母的陪陪是最好教育
很多孩子每天回到家基本都是一个人呆着,甚至吃饭都是不能完全聚在一起,这样孩子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在家庭中是无法有良好的家庭情感体验的,更不要说和谐的沟通交流。所以很多父母说自己的不会教育孩子,其实你只要陪伴孩子开始,参与孩子成长中那些经历,在他需要支持与鼓励时候,及时的出现,其实就是给孩子一种很好的教育。

4、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
孩子们虽然小,但是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是在自我管理和约束上是远远不够成熟的,所以在家庭中我们要自我做起,给孩子亲身示范让孩子认识手机的作用和沉迷手机的所带来的危害,让孩子认识之后,自然孩子在往后的学习中才能长期健康成长下去。

淘儿学

赞同来自: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只需做好这5件事
学习习惯,无论良好或者不良,一旦形成便会通过日积月累的影响使孩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变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会使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而不良学习习惯则会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而最终失败。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能做这5件事:

指导孩子养成工整书写的习惯
工整书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能展示他独特的个性。虽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日益普及,但是硬笔书写仍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孩子如果从小能够养成工整书写的学习习惯,必然能使他一生的学习生活都受益无穷。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该把书写练习当做孩子的一个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例如字的基本构成、笔画顺序和字间距的问题等。
对于孩子错误的书写姿势,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如果有条件,可以送孩子去书法班练习一下,同时父母应随时对他们的书写习惯进行监督。


指导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既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可以使得孩子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它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他们每天并没有做什么事情,不知道时间花在哪里了。
对于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与他们协商后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指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识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习惯。学习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项又一项的记忆工作,知识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才能更长久地沉积在孩子的大脑里,经过思考后的知识才能被记忆得更加深刻和持久。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时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不要读死书,并且指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便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指导孩子养成多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计算机和电视的迅速普及,现在的孩子对于网络、电视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众多教育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电脑和电视提供的许多信息是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才是积累知识的正确之道。阅读可以使孩子增长见识,体会到书中文字的魅力,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是一种使知识与精神双丰收的良好学习习惯。
父母平时应该以身作则,尽量多读书看报,尽量不要在孩子作业时看电视和玩电脑,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引导、督促孩子去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个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必然做事马虎,也不能形成谨慎的学习态度。因此,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写作业时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在未完成作业时邀请同学或者朋友来家里玩;写作业时应该认真进行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能蒙混过关,要及时向父母请教;写作业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工整。
*淘儿学,专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臭屁屁妈妈

赞同来自:

孩子是多大的孩子?手机里是什么吸引孩子,是小游戏,还是联网的手游?家长需要弄清楚这些。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玩了很长时间的手机,现在让他突然放下手机,爱上学习是不现实的。还是需要一些方法。我有以下几个办法,家长可以视孩子玩手机的程度来用。
一。家长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学习。
其实,有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已经挣钱了,不用再学习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许有很多孩子的作业都是家长不知道的。家长跟孩子在一起,孩子都是有样学样。家长是怎么做的,孩子就觉得这样做就对了。于是,孩子也每天拿着手机玩个不停,因为他觉得家长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也是对的。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来学习,那么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来学习,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二.利用电子智能带孩子走向学习的道路。
1.如果是小朋友,很好引导。其实孩子的自制力很弱,如果强行让他放下手机,开始学习,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曾经看过一个电视,一个小朋友因为父母离婚,厌弃学习,玩起了ipad。继母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小朋友很讨厌继母,觉得是继母破坏了他的家庭。继母也知道让小朋友接受自己,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自己需要找一种方式,跟小朋友相处。于是就把ipad上了锁,写了纸条,跟小朋友说:“如果你做完今天的作业,就可以解开iPad锁。解锁的答案是你今天作业的某一个答案。”没办法,小朋友又很想玩ipad,又没有密码。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赶紧把作业做完。一个,一个是出iPad答案。每天的解锁答案都是孩子当天作业里的答案,孩子就每天都需要完成作业,就是这种方式让孩子一点一点的爱上学习,远离ipad。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玩电子产品,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2.如果是大朋友,需要家长用心,了解是什么吸引孩子。慢慢加入孩子的朋友圈,想办法赢得孩子。大朋友自尊心比较强,一般说话算话,需要有“赌约”。有个例子,有个上高中的孩子,每天跟同学在网吧里打游戏。他的妈妈很着急,就去网吧里看儿子打的什么游戏。于是慢慢学着打,还跟儿子打赌,如果赢了儿子,儿子就去上学。儿子很不屑,连电脑都不摸的人,能打赢他?妈妈也不出声,就说你记得约定就好。某天中午,儿子依然在网吧里打着游戏忽然游戏里的一个人,一直针对他,直到把他打输。当然,这个人就是孩子的妈妈。儿子就算输,也输的很有尊严。甘心回家好好学习。妈妈的用心,换回了儿子好好学习。
三.奖励
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可以陪孩子学习的同时,给孩子一个许诺,如果这次考了第几,会有什么样的奖励。这种方式很现实,却很有用。这里的陪孩子学习,并不是让家长跟着做作业,而是孩子做孩子的,家长做家长的。主要是起到榜样的作用,鼓励孩子学习。
其实方法很多,关键看家长的用心程度。我提供了这几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更多方法,希望一起讨论。

亿童父母学院

赞同来自: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手机能变哄娃神器,不管多调皮、闹腾的孩子,只要父母将手机往他们手里一塞,瞬间就能安静下来。华丽的屏幕、欢乐的声音、有趣的触屏一下子就能牢牢吸引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这种简单直接的带娃方式,却不知,频繁地使用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妨碍大脑发育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颅骨厚度低于成人,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视力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孩子连续玩手机20分钟,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的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泪膜破裂时间其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为病态);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正常眨眼在12-15次。复旦大学金锡鹏教授也曾指出,手机电磁波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部位就是眼睛。


导致睡眠障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健康机构,做出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光线比日常灯光更能影响孩子的睡眠。实验中,他们让10位孩子分别进入两个房间,一个房子的孩子们在看书阅读后睡觉,平均在28分钟以前入睡;而另一个房间玩智能手机后的孩子,普遍在39分钟之后才入睡。孩子睡觉前看手机,过于明亮的画面会影响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时间一长,极容易导致睡眠障碍。
阻碍身体发育
对智能手机玩得非常熟练的孩子,通常对肢体运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这样会引起运动功能低下、身高增长缓慢、身体发育推迟等问题。另外,孩子玩手机,手部总是保持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孩子为了看手机,头部总会不自觉前倾去接近屏幕,脖子或腰长时间的固定姿势会引起脊椎变形、脊椎侧弯等综合症,也可能引发颈椎疾病的早期症状。
孩子爱玩手机该怎么办?
1逐渐减少次数
当家长知道这些危害后,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家长立即抢走,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反抗情绪。因此,对于使用智能手机频率较高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在使用时间上逐渐减少,缓解孩子的反抗心理。在孩子2岁前,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不要让孩子直接接触;孩子满3岁以后,可以适当使用智能手机,一次10分钟,每日最多3次以内。
2不把手机当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X小时手机”作为对孩子某种要求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则难以改正,所以坚决不要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


3转移注意力
若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一方面可以通过约定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参与户外活动等,扩展孩子的视野和兴趣,让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来。
4家长以身作则
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想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因此,想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每天下班回家后,爸爸妈妈们请将手机放在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请给予充分的陪伴和爱。希望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用手机来哄孩子,愿更多的父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共同体验成长的奇妙和美好!

李建学心理咨询

赞同来自:

 孩子厌学怎么办?“厌学”常常与“网瘾”联系在一起。许多父母觉得网瘾很可怕,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节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废了生活、学习。
  “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很多孩子喜欢上网,常常因此被贴上“网瘾”的标签。确实,不少同学从喜欢上网、习惯上网,慢慢演变为网络成瘾。这些孩子每天玩手机乐此不疲,开始厌学,成绩慢慢下滑,成为了许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烦恼。孩子厌学、陷入网瘾该怎么办?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李建学老师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今年读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里特别乖巧,很听妈妈的话。而且,泉子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然而,最近,泉子妈妈却焦虑不已。原因是近来泉子沉迷网络,不愿和同学交往,天天玩手机到晚上2、3点,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到了学校后趴在桌子上睡觉。
  若是不给玩,他就各种吵、闹,以不上学来威胁妈妈:若给他玩,约定好玩到几点的时间从不算数。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1点,他会玩到凌晨1点: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2点,他会玩到凌晨2点……无休止地延长时间,有时候还耍赖皮,不肯交出手机。对此,妈妈毫无办法。
  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业也不做。有时候还会把手机带到教室玩,如果手机被老师没收,他会大吵大闹。由于他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干扰到其他同学学习,学校频频向家长投诉。
  一个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里的“好学生”,突然陷入“网瘾”,变得如此“叛逆”,泉子妈妈既纳闷又着急。
  让妈妈崩溃的是,每天晚上为了让儿子去睡觉,弄得自己焦虑不堪,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来,因为要花很长时间让儿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难以把他叫起来。这样一来,妈妈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围着这件事情,精神疲惫,工作也受到影响。
  无奈,妈妈只好带泉子过来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希望能够戒断孩子网瘾的毛病。
  坐在咨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显,眼睛有点肿,却仍低着头玩手机。泉子妈心急如焚,一脸焦虑,抢着说孩子情况。泉子爸爸坐下来不到两分钟,手机铃声响了,说了声抱歉便匆匆出去接电话。
  原来,泉子爸是业务员,平时工作特别忙,基本上不怎么管孩子。教育孩子学习的事情,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夫妻关系也不是太亲密,反而妈妈跟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很多时候泉子都是跟妈妈一起睡,爸爸则睡书房。泉子妈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学习与人际频频受挫,唯有手机为友
  成绩优秀的泉子本来升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该学校有很多他的小伙伴、同学。
  泉子妈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紧张。为了给泉子更好的教育,妈妈决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学校。
  泉子心里很不情愿,最后在妈妈的坚持、强迫、软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没想到,开学没几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学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却发现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后,泉子再次被送到学校,没过几天又发烧又拉肚子。校方没办法,又向家长反映了情况。经过这样反复的折腾后,老师和家长都觉得泉子没办法适应这所学校,初一最后一学期还有一个多月时,妈妈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妈妈通过关系,给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目前泉子就读的初中。没想到,泉子却从此开始厌学,每天晚上玩游戏。
  由于泉子网瘾和厌学影响了成绩,拖了班级后腿。学校有压力,老师也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很惭愧,妈妈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够努力学习。
  刚开始,当泉子玩手机时,面对妈妈表现出的难过和泪水,泉子会放下手机。而现在无论妈妈怎么哭、怎么难受、怎么劝说,泉子都无动于衷,头也不抬地继续玩手机。妈妈觉得泉子已经不心疼她了,感到很伤心,也更加焦虑、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妈妈觉得,泉子变成这样,这一切都是手机惹的祸。
  泉子却不认为自己有网络成瘾,或者说,并没有网络成瘾这么严重。他说,晚上玩手机是因为睡不着,不玩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状况,折射的是家庭问题
  一、父亲缺位,妈妈焦虑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缺位,妈妈焦虑,孩子容易出问题。这个家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健全的家庭,但事实上父亲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实质上的缺位。在这个家庭中,夫妻关系长期不良,母子关系过于纠缠,孩子无法正常自由成长,不惜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以期获得成长的自由。
  二、控制与反控制
  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无可厚非。但对孩子上初中的问题上,妈妈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泉子内心更渴望与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虽然寄宿学校也很不错,但泉子内心抵触,生病其实是心理抵触的躯体反应。
  第二次转学时,妈妈又一次自作主张,把孩子送到一个重点学校。一直以来,泉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但经过初一的折腾,他的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到了重点学校更不适应,成绩也赶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绩优异自居,而在重点学校他的成绩是垫底的,这种空前的落差让他无法接受。由于他是中途插进来的,跟班里同学没什么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际关系上也频频受挫。这让本来比较自信的泉子,开始变得自卑,在现实中很不开心、很痛苦。
  没有人喜欢沮丧和挫败,而游戏恰好能够给自己安慰。泉子通过玩手机游戏,一方面在逃避这种痛苦的现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自我破坏的方式让妈妈无可奈何,打败了妈妈对他的控制。
  无论妈妈怎么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体谅,说明他对妈妈是充满愤怒的。以前,妈妈通过泪水和生病,让泉子心疼她、体谅她来控制泉子,让泉子按照她的意愿去学习、生活、发展,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对于玩手机的问题,儿子和妈妈都在较劲,处在一种拉锯战中。妈妈在控制“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按照她所设的路线去发展,努力学习,变得优秀;儿子同样在控制“妈妈的儿子”,他恰恰要破坏自己的发展,玩手机、上课打瞌睡、不做作业,让自己变得颓废、学习跟不上……通过这种牺牲自我,即伤害“妈妈的儿子”的方式,让妈妈痛苦难受。显然,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儿子是优胜者,妈妈力不从心,以失败告终。


  调整家庭关系,改变家庭氛围
  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爸爸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与陪伴太少,于是尝试重新参与到这个关系中,与妈妈一起共同面对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一方面,爸爸开始与孩子更多互动,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跟孩子共同讨论订立了针对家庭三个成员的家庭规则。
  另一方面,爱与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妈妈只强调了孩子不在乎妈妈的感受,而自己却一直以来都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长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学会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尝试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还给孩子,不再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比如在学习的问题上,征得孩子同意后,把孩子调到一个孩子适应的班级。同时加强课外的补习和辅导,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在乎和重视父母的感受。
  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问题时,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任。随着咨询的进展,夫妻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孩子感觉到这个家庭氛围是轻松、舒服的,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机的本质,走出依赖回归现实
  在与泉子的沟通中,讨论了玩手机背后潜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为晚上睡不着,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机,然后导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来,以致在学校打瞌睡无法专心听讲,所以学习跟不上,才会成绩不好。这样,手机成为了他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则不需要为他学习成绩的好坏承担任何责任了。当了解这些后,泉子好像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
  随着家庭规则的执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规律,泉子手机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点睡觉,先提前到1点,然后慢慢提前到12点,再提前到11点,一步步缩短玩手机的时间。
  泉子本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经过咨询,他认识到自己内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这是潜意识里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这一点后,也有意愿去让自己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补习辅导,他的成绩提高了;而在自己适应的班级里,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结交了几位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惊喜于泉子的转变,也更加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现在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未来有一个好的人生。
  对于父母这段时间的成长与领悟,李建学老师由衷地喜悦:“是啊,若相信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人们就会安心于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除草工作,而不会精细安排这一粒种子何时出苗,何时开花,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野草。”


陈姝颖chenshuying

赞同来自:

父母多一点陪伴;周末带孩子到户外体验生活

智慧育儿指南

赞同来自:

关于“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这个问题,很多人有问过我,我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参考。
1、精彩回答:
如今家庭中所拥有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孩子,都喜欢电子产品,恨不得把所有空余甚至不空余的时间都全贡献给它们。那么,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首先,父母尽可能的不要给家里添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往家里添加说明家里有人需要,那孩子也是家里成员之一,他也是有使用权的。其次,以身作则,要坚信身教大于言传,而不是整天自己一空就拿着手机却在一旁和孩子说不要看手机或者是督促孩子快点完成作业等。再次,和孩子商量,可以有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但是控制好时间,并且超过时间有小小的惩罚。比如,次日不能再看或者减少一半时间。最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父母下班回来家,尽可能的陪伴孩子,自己空余时间也多看书,一起陪孩子让成好习惯。

2、精彩回答:
如果家长觉得要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读书的习惯、不吃零食的习惯、少玩手机、少看电视的习惯。那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规矩。举例:我有一个朋友,不让小孩吃零食,还真做到了。所以,很多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只要是从小就开始。一旦小时候就因为玩电子产品,而导致的近视眼,基本就没法矫正了。而且孩子要从小开始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手机的信息仅仅是碎片化的,孩子长大了,有得他看。所以要乘孩子小的时候,就系统接受知识教育。这对他终身受益。3.1 讲清玩手机的坏处。比如长时间玩手机造成近视眼,或者荒废了功课,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等等。3.2 父母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看书学习。3.3 除了读书,父母要想出其他办法,比如游戏,户外亲子活动等等,和孩子一起玩耍成长。3.4 在规定时间里玩手机。我们说不玩手机并不是完全不给孩子玩手机。玩手机的规定时间到了,就要马上停止,以保证习惯的养成。


3、精彩回答: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时代,人人几乎快变成了“手机控”。如果有一天忘记带手机,会是什么感受?早上睁眼,第一个要看到的是不是手机?晚上临睡前最后和自己道晚安的是不是手机?我想作为父母,对这个问题,可能都会默认。那么对孩子喜欢玩手机就是自己的责任了,不是孩子的问题。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去学习,很简单第一、当着孩子的面,不看手机,不刷朋友圈,不逛商城,不闲聊,不新闻资讯,也不手机阅读,更不用手机打游戏。第二、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共识,禁止孩子玩手机。除了在手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余的游戏类软件不下载,也不教给孩子去玩。第三、告诉孩子手机是大人用来通讯和工作、交际之用。仅是个工具,时间很宝贵,不能把宝贵时间浪费到手机上面。第三、给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慢慢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先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方法很实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点课外活动或者兴趣班。转移注意力。大人不要整天抱着手机。放下手机,放下手机,放下手机。如果大人抱着手机那么痴迷,孩子必然会好奇而吸引,也会去手机里寻找虚拟世界里的乐趣。紫藤家园,感谢阅读!祝生活愉快!

4、精彩回答:
孩子喜欢玩手机,不喜欢学习,多是受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想改变复印件而原件照旧,犹如纸上谈兵,隔靴搔痒。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在很多家长,上班辛苦忙碌,下班在家都是机不离手,看新闻,搜娱乐,玩游戏,忙得不亦乐乎。这其中也不乏用手机哄孩子的家长,孩子尚年幼,视力发育还不成熟,长期看手机,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好多小孩近视,手机就是一大元凶。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追本溯源,从父母这个原件上找办法下功夫。尚若父母回家之后就翻开书本看,而不是抱着手机玩,孩子也会逐渐爱上学习,而放下手机。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当父母的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做好了榜样,说教都省了,何乐而不为呢!

5、精彩回答: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父母爱拿着手机玩,肯定就不能怪孩子放不下手机。当然,如果现在孩子就爱抱着手机玩,你的强硬反对,也许并不能产生好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这时就要用一些技巧方法,比如说当孩子拿着手机玩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宝贝,我们去外面玩一玩怎么样?之类的话,这个时候先不要说学习的问题,先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爱玩手机的瘾慢慢的消除一些,再谈学习的事,之前我也在我的朋友圈发过孩子写作业拖拉,父母的应对方法,可以看图参考一下:而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在家庭教育中的实现,你想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父母。曾经也有一位爸爸咨询过我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他的。最后,平时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说话,也决定了孩子是否热爱学习,孩子是天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所以,当孩子有任何问题时,父母是要给予耐心回应的,看我和我儿子的日常:当然,我家的孩子从2岁时开始,我就和他一起亲子阅读,到现在6岁多,他的知识面很广,爱学习,也爱运动,会玩,也爱疯。总之,父母是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


►►点击右上角关注“智慧育儿指南”,做智慧好父母,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

Li媛119

赞同来自: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整个世界仿佛被互联网包围着,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事,不可否认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可任何事有利有弊,手机、电脑的存在及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改变。有好的还没改变,比如很多人利用手机做生意(微商、淘宝)、广交朋友、感知世界,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感情,人与人需要沟通交流,可是现在感觉基本很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车上90%的人都在看手机,有打游戏的、有打电话的等等;亲朋好友聚会,大家也都低着头玩手机,最近很火的小视频就拍到给正在玩手机的朋友夹一张卫生纸在碗里,看似好笑,但是让人深思。
同样,在家里,父母下班或休息的时候也在玩手机,没有腾出时间陪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亲情,久而久之他们找不到玩的,找不到说话的人,自然而然也会学着大人,每天抱着手机或电脑。
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下班回到家,主动找孩子沟通交流,或陪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等等,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来做,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有了兴趣,何愁放不下手机呢?

熊雄23511

赞同来自:

取决于家长的决心和教育方法的选择。如果家长觉得要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比如读书的习惯、不吃零食的习惯、少玩手机、少看电视的习惯。
那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规矩。
举例:我有一个朋友,不让小孩吃零食,还真做到了。
所以,很多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只要是从小就开始。
长时间玩手机和看电视的坏的结果是近视眼的产生。
一旦小时候就因为玩电子产品,而导致的近视眼,基本就没法矫正了。
而且孩子要从小开始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
手机的信息仅仅是碎片化的,
孩子长大了,有得他看。
所以要乘孩子小的时候,就系统接受知识教育。
这对他终身受益。

Theemperor_748

赞同来自:

现在很小的孩子都喜欢玩手机,根源是家长在玩,他们模仿家长的行为。起初孩子只是对手机很好奇,慢慢地被手机的游戏完全吸引住了,最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很多东西适度玩一玩是放松,一旦成瘾就会对人的行为和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玩手机久了,会受伤孩子的视力,也会让孩子慢慢地不爱跟人接触,脱离跟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以后的人际交往,而且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长,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就没有了,以后孩子的未来也不会太好。孩子生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不可能完全不玩手机,这个也不现实。家长能做的是调节他们玩的时间,还有玩手机到底玩什么样的游戏,当然要玩是玩益智的能学到知识的游戏比较好。但是家长可以做如下努力:


第一:如果你家的小孩手机的瘾比较重,你不能一下子就不让他玩手机,而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缩短他每次玩手机的时间,再减少他每天玩手机的次数。第二:在缩短玩手机的时候孩子肯定会闹,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他们做别的事情,比如和他一起玩积木或者其他玩具,带他出去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也可以跟他一起看电视,还能跟他玩亲子游戏。他可能开始对别的游戏没兴趣,但你不能打骂他,而应该培养他对别的事情的兴趣。


第三:家长必须跟家里其他成员说好不能随便给小孩玩手机,比如限时限量,这个规矩也可以让小孩知道,但必须他对手机没那么重的依赖性再告诉他们,要不然他们会反抗得很激烈。家里人意见要统一,特别是爷爷奶奶不能因为心软给孩子玩手机,要不然就前功尽弃了。第四:给家里所有的手机设置开机和打开密码,不能让孩子知道,孩子哭闹也不告诉他们,这个包括爷爷奶奶的手机。
第五:家里人尽量少玩手机,做好榜样,多陪孩子玩,最好和孩子一起形成阅读习惯。其实学习不只可以用手机,虽然读书是原始的做法,但是用起来孩子不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至少孩子不会近视。




第六:家长不要为了带孩子省力就把手机给他们玩,或者让他们看电视一整天,让他们看起来很乖巧,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手机瘾,电视瘾,还会对孩子视力不好。爸爸妈妈尽量多带孩子出去有氧运动,比如跑步、骑自行车等。这样大人身体得到了锻炼,也带着孩子有了好的身体


我们这这一代年轻父母多是爱玩手机的,有很强的手机依赖症,所以孩子也跟我们一样。所以让孩子不爱玩手机,得从我们父母做起。

鹰3568699231

赞同来自:

首先家长要做到不玩手机,实在做不到就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再有尽量减少玩手机时间,其次,正确引导,和孩子多沟通,手机什么年龄都可以玩,但是学习要趁年轻!!

YSL32165912909

赞同来自:

家长首先得放下手机

主治医师欢迎咨询

赞同来自:

谢谢邀请!
在我的身边,无论大人小孩在家庭聚会、坐地铁、等公交车、吃饭等等情况都会埋头玩手机,我看着也很无赖,有些家长自我娱乐时,怕孩子打扰,索性把手机给孩子,让他自己玩,这样孩子立马就安静了,不知道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爱玩手机?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缺少陪伴。
2.没找到有趣的事情。
3.受周围环境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陪伴孩子,陪孩子玩耍,做游戏,陪孩子一起运动,逛书店,图书馆等等。
2.父母以身作则,少玩手机,至少别当着孩子面玩,就像看电视,你在看,孩子不也跟着看吗?
3.发现孩子兴趣,观察总结孩子在哪些方面感兴趣,有天赋,特长,往这些方面发展。
4.适当地可以玩一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约定时间,比如打游戏,查资料,看短视频查资料等等。



最终在孩子放下手机后,自然地孩子就会爱上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陪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习成功人物的传记。


2.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陪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3.鼓励孩子,适当地表扬他,孩子得到你的鼓励,一定会积极学习的。


4.父母也要多学习,在学习中引导孩子,为孩子做榜样。
孩子玩手机是一种表象,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有待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去观察分析,我相信孩子天性纯洁善良,只要我们引导的好,孩子会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也会自然而然的爱上学习,从而积极进取。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也在努力学习中。

Delicacy250

赞同来自:

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诱惑很多,家长要积极引导,使用儿童锁,或者让孩子用读书时间换取玩手机的时间。欢迎关注虫虫之家潜能幼教,每天都有新发现哦~

阿东老师谈内动力

赞同来自:

1、习惯是表面: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孩子习惯的问题。但是又不能只从习惯上去解决,就好比感冒流鼻涕是症状,但是吃的药,却不能只是治疗流鼻涕的。2、关注关系:沉迷于手机和游戏的孩子,实质上是有一颗迷茫而无聊的心。人际关系相对封闭,思考问题和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比较狭隘的。所以要解决表面上的习惯问题,还要关注性格、人际关系和格局,就好比“围魏救赵”。3、提升格局:关于格局,说小点,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与定位,明白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所以需要解决孩子学习内动力的问题。
4、家长引导:家长的引导是另一个重点,如果家长回家都从不阅读,只玩手机,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到孩子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听说吧心理咨询

赞同来自:

孩子厌学怎么办?“厌学”常常与“网瘾”联系在一起。许多父母觉得网瘾很可怕,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节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废了生活、学习。

  “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很多孩子喜欢上网,常常因此被贴上“网瘾”的标签。确实,不少同学从喜欢上网、习惯上网,慢慢演变为网络成瘾。这些孩子每天玩手机乐此不疲,开始厌学,成绩慢慢下滑,成为了许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烦恼。孩子厌学、陷入网瘾该怎么办?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李建学老师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今年读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里特别乖巧,很听妈妈的话。而且,泉子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然而,最近,泉子妈妈却焦虑不已。原因是近来泉子沉迷网络,不愿和同学交往,天天玩手机到晚上2、3点,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到了学校后趴在桌子上睡觉。

  若是不给玩,他就各种吵、闹,以不上学来威胁妈妈:若给他玩,约定好玩到几点的时间从不算数。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1点,他会玩到凌晨1点: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2点,他会玩到凌晨2点……无休止地延长时间,有时候还耍赖皮,不肯交出手机。对此,妈妈毫无办法。

  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业也不做。有时候还会把手机带到教室玩,如果手机被老师没收,他会大吵大闹。由于他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干扰到其他同学学习,学校频频向家长投诉。

  一个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里的“好学生”,突然陷入“网瘾”,变得如此“叛逆”,泉子妈妈既纳闷又着急。

  让妈妈崩溃的是,每天晚上为了让儿子去睡觉,弄得自己焦虑不堪,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来,因为要花很长时间让儿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难以把他叫起来。这样一来,妈妈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围着这件事情,精神疲惫,工作也受到影响。

  无奈,妈妈只好带泉子过来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希望能够戒断孩子网瘾的毛病。

  坐在咨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显,眼睛有点肿,却仍低着头玩手机。泉子妈心急如焚,一脸焦虑,抢着说孩子情况。泉子爸爸坐下来不到两分钟,手机铃声响了,说了声抱歉便匆匆出去接电话。

  原来,泉子爸是业务员,平时工作特别忙,基本上不怎么管孩子。教育孩子学习的事情,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夫妻关系也不是太亲密,反而妈妈跟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很多时候泉子都是跟妈妈一起睡,爸爸则睡书房。泉子妈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学习与人际频频受挫,唯有手机为友

  成绩优秀的泉子本来升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该学校有很多他的小伙伴、同学。

  泉子妈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紧张。为了给泉子更好的教育,妈妈决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学校。

  泉子心里很不情愿,最后在妈妈的坚持、强迫、软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没想到,开学没几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学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却发现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后,泉子再次被送到学校,没过几天又发烧又拉肚子。校方没办法,又向家长反映了情况。经过这样反复的折腾后,老师和家长都觉得泉子没办法适应这所学校,初一最后一学期还有一个多月时,妈妈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妈妈通过关系,给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目前泉子就读的初中。没想到,泉子却从此开始厌学,每天晚上玩游戏。

  由于泉子网瘾和厌学影响了成绩,拖了班级后腿。学校有压力,老师也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很惭愧,妈妈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够努力学习。

  刚开始,当泉子玩手机时,面对妈妈表现出的难过和泪水,泉子会放下手机。而现在无论妈妈怎么哭、怎么难受、怎么劝说,泉子都无动于衷,头也不抬地继续玩手机。妈妈觉得泉子已经不心疼她了,感到很伤心,也更加焦虑、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妈妈觉得,泉子变成这样,这一切都是手机惹的祸。

  泉子却不认为自己有网络成瘾,或者说,并没有网络成瘾这么严重。他说,晚上玩手机是因为睡不着,不玩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状况,折射的是家庭问题

  一、父亲缺位,妈妈焦虑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缺位,妈妈焦虑,孩子容易出问题。这个家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健全的家庭,但事实上父亲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实质上的缺位。在这个家庭中,夫妻关系长期不良,母子关系过于纠缠,孩子无法正常自由成长,不惜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以期获得成长的自由。

  二、控制与反控制

  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无可厚非。但对孩子上初中的问题上,妈妈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泉子内心更渴望与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虽然寄宿学校也很不错,但泉子内心抵触,生病其实是心理抵触的躯体反应。

  第二次转学时,妈妈又一次自作主张,把孩子送到一个重点学校。一直以来,泉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但经过初一的折腾,他的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到了重点学校更不适应,成绩也赶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绩优异自居,而在重点学校他的成绩是垫底的,这种空前的落差让他无法接受。由于他是中途插进来的,跟班里同学没什么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际关系上也频频受挫。这让本来比较自信的泉子,开始变得自卑,在现实中很不开心、很痛苦。

  没有人喜欢沮丧和挫败,而游戏恰好能够给自己安慰。泉子通过玩手机游戏,一方面在逃避这种痛苦的现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自我破坏的方式让妈妈无可奈何,打败了妈妈对他的控制。

  无论妈妈怎么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体谅,说明他对妈妈是充满愤怒的。以前,妈妈通过泪水和生病,让泉子心疼她、体谅她来控制泉子,让泉子按照她的意愿去学习、生活、发展,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对于玩手机的问题,儿子和妈妈都在较劲,处在一种拉锯战中。妈妈在控制“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按照她所设的路线去发展,努力学习,变得优秀;儿子同样在控制“妈妈的儿子”,他恰恰要破坏自己的发展,玩手机、上课打瞌睡、不做作业,让自己变得颓废、学习跟不上……通过这种牺牲自我,即伤害“妈妈的儿子”的方式,让妈妈痛苦难受。显然,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儿子是优胜者,妈妈力不从心,以失败告终。

  调整家庭关系,改变家庭氛围

  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爸爸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与陪伴太少,于是尝试重新参与到这个关系中,与妈妈一起共同面对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一方面,爸爸开始与孩子更多互动,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跟孩子共同讨论订立了针对家庭三个成员的家庭规则。

  另一方面,爱与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妈妈只强调了孩子不在乎妈妈的感受,而自己却一直以来都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长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学会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尝试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还给孩子,不再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比如在学习的问题上,征得孩子同意后,把孩子调到一个孩子适应的班级。同时加强课外的补习和辅导,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在乎和重视父母的感受。

  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问题时,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任。随着咨询的进展,夫妻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孩子感觉到这个家庭氛围是轻松、舒服的,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机的本质,走出依赖回归现实

  在与泉子的沟通中,讨论了玩手机背后潜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为晚上睡不着,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机,然后导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来,以致在学校打瞌睡无法专心听讲,所以学习跟不上,才会成绩不好。这样,手机成为了他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则不需要为他学习成绩的好坏承担任何责任了。当了解这些后,泉子好像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

  随着家庭规则的执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规律,泉子手机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点睡觉,先提前到1点,然后慢慢提前到12点,再提前到11点,一步步缩短玩手机的时间。

  泉子本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经过咨询,他认识到自己内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这是潜意识里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这一点后,也有意愿去让自己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补习辅导,他的成绩提高了;而在自己适应的班级里,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结交了几位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惊喜于泉子的转变,也更加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现在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未来有一个好的人生。

  对于父母这段时间的成长与领悟,李建学老师由衷的喜悦:“是啊,若相信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人们就会安心于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除草工作,而不会精细安排这一粒种子何时出苗,何时开花,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野草。”

维氏占星WAY

赞同来自:

如何让大人放下手机,爱上工作,就怎么照做呗

农村村民那点事

赞同来自:

曾几何时,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快乐的日子,每当假期来临,玩灯笼、放鞭炮,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众多的娱乐活动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但如今,不少孩子的假期已经被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绑架”。除此之外,别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变得“没意思”。 电子产品让更多的孩子变成了安静的低头族,甚至吃饭、睡觉都需要电子产品的陪伴。孩子沉迷于电脑和手机,无论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是学习成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个假期,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放下手机、ipad,爱上游戏和学习? 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 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 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转移注意力 用胶带贴一条曲折的公路,看看谁能先到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家长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 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父母以身做则 放上几瓶矿泉水,游戏开始了 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 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 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让孩子忙活一点 看谁摞得高 给孩子排排日程,安排一下计划,过的充实一点,宁肯陪孩子玩别的也不要让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

18355773145

赞同来自:

你得和孩子讲道理,我家闺女我会规定时间,看三个视频,看不完就会还给我。

温度育儿

赞同来自:



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
孩子就爱玩,玩手机、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非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让孩子好好学习,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这孩子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1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问初一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回答“为老妈”,有回答“为教育局”。家长说平时都是给他讲的,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问:那什么算好日子呢?家长说大概是有房有车吧。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4个问题,如果你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1. 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
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2. 学习有什么用?
课堂学习就是在训练思维,思维训练到一个高的水平,怎么看出来呢?你到乡下去,找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我会三角函数会解析几何,懂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老太婆让你带一个回去,你带哪个呢?
3. 不是不想学,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人和动物不同,耕耘有收获,人就有乐趣。没有比课堂学习更体现耕耘收获的了,这就是人的乐趣。
4. 某某小学没毕业,现在是亿万富翁,怎么说?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第一是投资魄力,第二要行动力极强。小学没毕业,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两部分享受,物质和精神,而动物只有物质享受,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长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我们都有这种经历:
去爬山,如果你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那你对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别人深;
去海洋公园,如果你对海洋动物的习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别人更兴致勃勃;
去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兴趣,只是为了孩子而来;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没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识,那此建筑只能成为你到此一游的纪念而已。
如果你认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认识,因为激情是会传染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我希望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学校发现一、二门你很感兴趣的学科,我希望你能钻进去,甚至用业余的时间在网上看更多的相关资料。我希望你问老师的问题,老师都不一定能马上回答上来,而是说“嗯,好问题!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学习不等于书本知识,更不等于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园。


2
家长不要大包大揽,学会放手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或者没完成作业,往往与很多家长以下的行为有关: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担忧孩子今后的发展;
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改正对才行)。
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我的责任,表现出来状态是做作业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业。
字写不好、语法不对、拼写有错、有时忘了做作业、或作业落在家里了,有时考试拿个不太好的成绩回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如果家长因此大动肝火,埋怨、催促和责骂,不仅让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处理这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上,而且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阻碍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严重得多。
家长要做的就是: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
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
比如,寒假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
包括完不成作业开学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
功课做了吗?告诉孩子,如果他哪门学科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找解决办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不要过多涉入,只是有时表扬他的时间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
让孩子感受到责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
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国可能吗?很多30岁的儿子都是50、60岁的老娘在控制。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学习责任感的孩子?
1.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当孩子经历自然结果而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地数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诉你了,你偏偏不听,现在知道错了?”而应该是鼓励的态度“孩子,没关系。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做了好多错事,吃一堑长一智,小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
2.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我坚信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短期来看,孩子在家长不停地督促监督下的表现也许比家长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现好,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长监督下的表现来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
从长期来看,来自内在的力量会更强大更持久,我们毕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内动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也会有所改善的。经常听到有家长埋怨已读高中的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表现得不太负责任,这或许是孩子小时候家长越俎代庖过多,或许是家长在“负责任”方面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4.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磨合,孩子会有一个飞速的成长,一起努力吧!

家园亲子课堂

赞同来自: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
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弊病。它也直接影响着幼小的孩子们。




以前几个孩子碰在一起,家长们都会交代玩耍时注意安全,但现在来说,这种担忧则完全没有了必要。电子产品让更多的孩子变成了安静的低头族,甚至吃饭、睡觉都需要电子产品的陪伴。孩子沉迷于电脑和手机,无论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是学习成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放下手机、ipad,爱上游戏和学习?


我们需要做到:

父母以身做则

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

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

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让孩子忙活一点






给孩子排排日程,安排一下计划,过的充实一点,宁肯陪孩子玩别的也不要让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

孕婴营养陈彬

赞同来自:

家长不玩手机,孩子也不会,比如一起读书,一起亲子游戏,一起逛公园

爱哭不是错

赞同来自:

现在的孩子就爱玩,追明星、玩手机、打王者,就是不爱学习,非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让孩子好好学习,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我认为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多陪伴孩子,聊聊他的真实想法,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父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孩子感受到责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国可能吗,30岁的儿子都是60岁的老娘在控制。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学习责任感的孩子。

1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当孩子经历自然结果而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幸灾乐祸地数落孩子——“你看,我都告诉你了,你偏偏不听,现在知道错了?”而应该是鼓励的态度——“孩子,没关系!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做了好多错事,吃一堑长一智,小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
2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我坚信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短期来看,孩子在家长不停地督促监督下的表现也许比家长放手后的表现好,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长监督下的表现来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从长期来看,来自内在的力量会更强大更持久,我们毕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内动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也会有所改善的。经常听到有家长埋怨已读高中的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表现得不太负责任,这或许是孩子小时候家长越俎代庖过多,或许是家长在“负责任”方面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有才知识分子

赞同来自:

不同的人拿到手机用途不同,不是手机的问题,是自己不够坚定

i贝儿

赞同来自:

我们深处互联网的时代
手机做为我们与世界的沟通载体工具,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手机作为生活的工具,不仅仅影响着我们家长朋友 ,也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很多孩子走着、坐着、站着、躺着、卧着都拿手机玩,这种情形比比皆是。
更为要命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成为了手机的着迷者,令很多妈妈们忧心。
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引发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
今天,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分享两则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少一些阻碍。
1、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
前天陪孩子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
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六、七分钟还没见他回,就自己下车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个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机。他一看见妈妈进来,就赶紧收起手机。
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之前因为母子之间为手机多次发生冲突,所以,妈妈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行禁止可行吗?


2、王先生儿子小浩,刚6岁,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
家长不论怎么劝,小浩就是不听。太太经常对着王先生唠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先生趁着小浩睡觉,把儿子手机里所有游戏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发现游戏点击了却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立刻变得狂躁,把手机猛砸到地上,还跺上两脚。
妈妈上去阻拦,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个正在端着碗的奶奶。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这位王先生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
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时候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
给大家提供一位妈妈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想到的好办法,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
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
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
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觉得约定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
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
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
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
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
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
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分享,请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i贝儿
请注意,头条号、微信号同号:i贝儿 动动小手就搞定
这是个世界性大问题,根治不了。
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终端关系到生活各个方面,其中游戏使人极度沉迷,学生意志力太差,可以奖励他,学习一小时玩手机半小时

用户93880920527

赞同来自:

父母应该形成一个共识,禁止孩子玩手机。除了在手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余的游戏类软件不下载,也不教给孩子去玩。告诉孩子手机是大人用来通讯和工作用的。

赞同来自:

多和大自然接触和人接触和积极向上的同学在一成为伙伴。多参与生活,热爱劳动,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思考观察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

雷欧物语

赞同来自:

想着吧

嘉文外婆

赞同来自:

那家长要带头

木头人生命过客

赞同来自:

一味堵不行,要下大力气。
可以考虑兴趣转移,
帮他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
慢慢限制他玩手机时长
可把玩手机当作一种完成学习目标的奖励

老友吉祥

赞同来自:

网络游戏毁了青少年毁了许多家庭应该取締网络游戏,让孩子放下手机

陈洛水

赞同来自:

除非孩子自己意识到错,下决心改正。否则无解。不服的自己试一试不玩手机3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子晨光

赞同来自:

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法律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我见有家长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诸多游戏功能,这不是教唆犯罪嘛。
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其实就像有的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用抽烟来替代了喝酒,这又有什么用呢?
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有的家长跟我哭诉,作为书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喜欢,一本都不看,我问家长你们家都有什么书?家长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长真正的爱阅读,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我看见有的家长的手机吃喝玩乐的软件一应俱全,唯一的一个学习软件就是有道词典,还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落在孩子手里,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向天行4603626

赞同来自:

01 脑波反馈训练,规范大脑提高能力 脑波反馈训练是国际上近10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主要是根据人脑活动期间的外在脑电反应,进行读取、量化,通过可视化的脑波活动状态(脑波图/EEG),基于视听觉的神经反馈,让大脑自我调节,达到更高效的运作状态。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规范自己的大脑,通过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脑波活动,以提高大脑各项功能如休息力,注意力,集中力,记忆力,创造力等能力。

02 认知功能训练,提高孩子思维与成绩 金博智慧认知功能训练,是以“注意力商”测量为基础,分析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信息采集与整合能力,综合评估听、说、读、写、算,五大认知功能的脑处理功能,训练并提高:处理灵敏度、速度、准确性、稳定性、宽度等五大能力。同时以此为基础训练记忆力,提高工作记忆与长期能力,为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
金博智慧认知功能训练的项目单元

03 心理辅导,纠正消极心理,建立自信 心理辅导源于欧美,西方国家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心理咨询师的支持”。
金博智慧心理辅导,是以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学员重新整合自己的心态,重拾快乐的心情,恢复心灵的平静,解决学员因为家庭或校园困扰产生的消极心理。

孩童学堂

赞同来自: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孩子问那什么才算好日子呢?家长说大概就是有房有车吧。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4个问题,如果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1.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2.学习有什么用?
课堂学习就是在训练思维,那么怎么看出来思维训练到一个高的水平呢?你到乡下去,找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我会三角函数会解析几何,懂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人让你带一个回去,你带哪个呢?
3.不是不想学,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
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素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素菜。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

爱唱歌的月儿

赞同来自: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几乎成了所有人都无法离开的电子产品。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作为科技产品,手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不好的影响,低头族随处可见,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也屡见不鲜。现在很多学校及家长甚至同意用过激的手段来阻止孩子玩手机。手机的危害也可见一斑。


过激的手段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学生玩手机这个问题却亟待解决。极客数学帮就来说说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孩子放下手机。
家长们要明白,玩手机这个习惯是长时间依赖手机形成的,想要改掉这个毛病,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依赖电子产品的习惯。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三、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其实就像有的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用抽烟来替代了喝酒,这又有什么用呢?
四、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我看见有的家长的手机吃喝玩乐的软件一应俱全,唯一的一个学习软件就是有道词典,还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落在孩子手里,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法律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我见有家长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诸多游戏功能,这不是教唆犯罪嘛。
六、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有的家长跟我哭诉,作为书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喜欢,一本都不看,我问家长你们家都有什么书?家长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长真正的爱阅读,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
七、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八、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要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的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游戏账号,已经做到了在游戏世界里呼风唤雨君临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孩子不忍离去。还有的孩子专业经营QQ空间好几年,认识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北非的诸多好朋友,如果瞬间消失,那么这些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该何去何从?所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的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九、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从来不觉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如果说考试考差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这跟玩不玩手机没有太大关系,班上的学霸们也都是一边打游戏一边复习。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我们就得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最好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的这几年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比如耐性的减弱,体重的增长,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等,并且帮孩子来增强自控能力,比如向班里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和每周学习目标,等等。
十、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感,没了手机,人也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用枪指着孩子,残忍地把手机收起来锁在保险柜里,顺便把保险柜的钥匙也锁进保险柜里,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盛怒之下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但是一定是在作业全都完成之后,而且如果玩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么下次就要相应地减少时间。

七星十日中

赞同来自:

好好学习不一定要放下手机,手机利用好也可成为学习的利器,真正的问题是让他要自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他自己就会想方设法的学习

GodloveTina---

赞同来自:

想要孩子放下手机,首先父母得放下,不然上行下效,很难改的

手机用户6620278571

赞同来自:

正确的引导、监督和沟通而不是单一的粗暴式的执法。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