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孩子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了起来给他,他会再扔掉?

已邀请: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赞同来自:

因为对孩子来说,扔东西是个很好玩的游戏。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1岁多的宝宝特别喜欢扔东西。他们抓住你手里的东西,还研究一会儿,看上去很认真的样子,然后突然扔到地上,嘴里还嗯嗯啊啊开心无比。
更让你无语的是,宝宝还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等着你给他捡起来!
于是你深呼吸、心中默念:是我亲生的、我不生气,我给捡起来,结果小家伙拿到手里,看一看,居然又扔出去了就这样:扔出去,你给捡起来,再扔出去,再捡起来,多来几次,脾气再好的妈妈也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恨不能抓起他的小手打几下。

其实大可不必那么生气,也不要太担心,你想,为啥同样面对扔东西这件事,你这么生气,小家伙却那么开心?因为扔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个麻烦,对孩子来说,却是个游戏。

其实小孩子在6个多月的时候,就已经会扔东西了。
只是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看见宝宝扔东西,通常不会生气,还会觉得很好玩,而且几个月的孩子,再调皮还能翻天不成?周围也没啥危险的东西,爬床上,把能扔的东西都扔了,也不过就是几个玩具而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能淡定地觉得孩子只是好玩。

可是,当孩子再大一些,一岁多了,能走了,活动能力强了范围也大了,嘴里还能蹦出几个字了,我们更担心孩子的安全,同时,对孩子的游戏要求也“高”起来了。好像只有玩摇铃、躲猫猫,这些我们成年人可以理解的活动,才称得上是游戏。孩子在那里扔东西,就不是游戏了?
错错错,首先得弄清楚,到底是谁在玩游戏,谁才是游戏的主人,当然是你的宝宝啊


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绝对不是你给她设计好了,教给她玩的。这样的游戏他很可能没有兴趣,看都懒得看一眼,他更喜欢那种自己发展起来的游戏。

这还真不是家长的错,不是你设计的游戏有问题,别说你是个普通家长,即便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跟自己的孩子玩的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尴尬。
比如劳伦斯.科恩,亲子类畅销书《游戏力》的作者,就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的女儿过生日,劳伦斯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心理学家的优势,给孩子们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又拿出自己心理学家的专业本领,给孩子们一一讲解这些游戏,没想到孩子们围在身边傻傻地看着他,毫无反应,好像他是个外星人……最后还是他的妻子过来给他解围,妻子说:“孩子们,冲到公园那边,再冲回来!”孩子们立刻欢快地跑起来,跑了好几次,然后乱做在地上,哈哈笑个不停,大口喘气,一个大点的男孩还说:太好玩了,我们再来一次吧!

所以你看,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我们成年人看上去,觉得一点儿都不符合逻辑啊,甚至在我们成人的概念里,这样做都不能称之为游戏吧?可是小孩子却乐在其中。
在空地跑来跑去,看见一个洞,过去用手指抠半天,看见一个小东西,扔下去捡起来玩半天,等等等等。这种看似荒谬,重复地做法,其实是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很多小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自发游戏。你要是不让孩子这样做,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孩子的自发游戏,正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源泉。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就拿扔东西游戏来说,小孩子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地反复扔,这就是感知的过程,他在感知东西的摸上去的感觉、扔出去的重量,扔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弹起来的样子……
然后,他看着你,让你给他捡起来,他好再接着扔,这不正是宝宝和你之间的互动吗?
宝贝们在这个重复扔、重复捡的过程中,感知着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发展着自己和父母的感情。

作为爸爸妈妈,你在这个游戏中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在宝宝的脑海中,留下了最初的印记,所以,宝宝扔东西,你不能粗暴地阻止他:“不准扔”!而是指导他怎么扔。
小宝宝没有分辨能力,可能看见什么扔什么,所以贵重、危险的物品尽量收好,准备一些安全、无伤害性的玩具给她扔。
小孩子既然喜欢玩扔东西游戏,就让他玩个够,给他各种能扔的玩具,比如各种重量、大小的球,各种重量、大小的沙包,陪孩子一起扔,给他示范各种各样的投掷技能,让扔出水平,扔出技能。
等孩子大一点,两岁多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了,就要耐心地教会小朋友,什么东西可以扔,安全,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危险。什么时候可以扔,不影响,什么时候不可以扔,会打扰别人。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卢欣教育

赞同来自:

当孩子有这样现象的时候,恭喜你,你家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和空间敏感期的共同作用下,他无论是手的力量、手脚协调的发展,还是空间智能的发展都正在经历一个发展和成长上升的过程。
婴幼儿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从出生后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无论是从最初的用小嘴吸吮妈妈的乳汁、用小手抓住妈妈的手指,还是爬行、走路等,这些都是孩子动作敏感期的表现。动作敏感期从0岁一直持续到6岁。
孩子的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1.精细动作(小肌肉的锻炼)主要是手的动作,以及手眼的协调性;2.大动作(大肌肉的锻炼)主要是指身体运动机能的发展,比如走路等。
希望自家孩子聪明伶俐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大小肌肉的发展哦。因为手和身体的动作连接着大脑,这将刺激大脑的发育,而大脑反过来又支配手和身体的动作,使其更加熟练,所以爸爸妈妈应当特别注意孩子的动作训练,使其身体运动和手部的动作协调发展,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在动作敏感期阶段,孩子的“调皮捣蛋”里蕴藏着大智慧,因为这是孩子在运用他的动作能力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好动、吵闹而感到头痛并不断加以制止,而是应该具有加倍的耐心,观察孩子在动作发展中所需要的帮助,实时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
空间敏感期(0~6岁)是儿童所有敏感期里最有趣的一个敏感期。孩子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不停歇地通过动来动去来感知空间的一切,有时候甚至是“恶作剧”般地体验着这个立体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手脚、身体和周围相关的一切,自己开发各种有趣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小宇宙充满了随时爆发的空间智能能量,从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空间意识。这个对空间的感受过程,将帮助孩子建构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概念,培养孩子将来学习数学所需的几何能力。
处在空间敏感期的孩子,有数不尽的“喜欢”和“调皮”:超级喜欢扔东西——从上往下扔、从近处往远处扔或者到处乱扔、捡起来又扔。喜欢从上往下跳;喜欢推着带轮的椅子跑来跑去;喜欢攀爬;喜欢用小手去抠有洞眼的物体;喜欢走不平的路;还喜欢把物体垒高,一遍遍地推倒重垒等等。
父母看到孩子这样调皮,一定很头痛。与其纠结和烦恼孩子的行为,父母不如和宝贝一起玩些轻松有趣的亲子游戏来帮助他发展空间智能和促进动作的协调发展,因为没有孩子是不喜欢游戏的。这不但满足了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好奇心,释放了孩子的能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玩得愉快,父母在真正理解了孩子的行为之后,也减少了很多教养方面的烦恼。
比如通过让“玩具宝宝”回家睡觉这个游戏,不但满足孩子扔东西的乐趣,而且还教会孩子如何收拾好玩具等良好的行为:
目的:孩子扔玩具和瓶子等来满足他对空间的探索,结果家里满地都是孩子扔的东西。父母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养成收拾东西的好习惯,而不是扔完之后,父母一边不停抱怨,一边给孩子收拾玩具。
玩法: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大纸箱,然后告诉孩子:“哦,玩具玩累了,也要上床睡觉了,我们一起来让玩具宝宝回家睡觉吧。”然后,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摆放玩具,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的动作快,让“玩具宝宝”快点上床睡觉。
更多关于孩子在这两个敏感期的具体表现,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兴趣的朋友请阅读【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

睿心妈妈

赞同来自:

为什么我家孩子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了起来,他会再扔掉。看到题主提出这样问题,我不由想到我的孩子年幼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
我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扔东西。


那时孩子小,拿根高凳子和矮凳子放在房子的外面,让他坐在外面的走廊上吃饭。吃饭的时候他可乖了,自顾自的在那个地方吃。吃完饭之后,他就开始有行动了。他就把他的不锈钢碗和勺子往地上丢。他把碗和勺子丢到地上之后,听到了发出的铛的一声,儿子就会哈哈大笑。旁边走过的叔叔阿姨看见之后,就走过来逗他,把碗和勺子给他捡起来,叫他再丢。那时的儿子可听话了,只要叔叔阿姨捡起来,马上啪的一声就往地上丢去了。


就这样翻来覆去的丢那个碗和勺子,他感觉到是其乐无穷。当时我就想,孩子可能是非常喜欢听那个碗和勺子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但是有一天,儿子又有了新的举动。做什么呢?他往地上丢帽子。那帽子丢在地上可没有声音,那孩子究竟想干什么呢?我想可能他是想看帽子从他的手里往地下丢的时候在空中划过的抛物线吧。
丢帽子成瘾的时候,是有一个下雨天,旁边有个叔叔从他身边经过说,小朋友又来抛帽子。我儿子真听话,赶快把头上的帽子往地下一扔,一下就打湿了。
换了一点干净的帽子之后,没有半个小时又打湿了,我想多半又是哪位叔叔阿姨在逗他丢帽子。那一天就被打湿了三顶帽子。
后来我说:“各位叔叔阿姨,行行好吧,今天不要再逗了,再逗就没有帽子可戴了。”
其实不管是丢帽子还是丢碗丢勺子等等之类的,就是孩子在探寻这些东西在空中飘落的形状和落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还有他的手臂不停的挥动的感觉。这是孩子在探寻他感到非常新奇的一个世界。
有时候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为了不破坏东西,尽量让孩子丢那些不易碎的物品。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育儿经验,欢迎你浏览今日头条号“睿心妈妈”,了解更多的育儿方面的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文小麗Lisa

赞同来自:

宝宝喜欢不停的扔掉手里的东西,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在手部动作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仅喜欢扔东西,还喜欢撕纸、抠东西、咬指甲等,喜欢自己用手抓东西吃,吃饭时会把饭抓的到处都是。家长不要觉得宝宝是在捣乱而训斥他、责备,去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也不要嫌宝宝弄的太脏不让他自己抓饭吃,哪怕他弄的满脸都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觉得宝宝弄得太乱太脏,不让他自己吃饭,怕吃不饱等等,但等宝宝长大了,又嫌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这不是很矛盾吗,因为正是咱们自己剥夺了宝宝尝试独立的机会啊。
所以,在宝宝刚开始探索时,家长要有耐心,让他多动,只要注意安全卫生就可以了。

漠小西育儿时间

赞同来自:

半岁的宝宝开始爱扔东西,恭喜你,这说明宝宝又长大了,学会了新技能。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到了半岁左右开始扔东西,这时候他们常常重复扔东西这个动作,并且表现得乐此不疲。

当时我家的宝宝也有段时间喜欢将她各种东西扔到地上,玩具布书袜子等很多东西都是她的目标,并且还会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像是要提醒大人帮他捡,当你帮她捡起来之后,她又会扔到地上,让人哭笑不得。


通常,半岁左右的孩子通常已经进入手的敏感期,他们发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大世界。于是,宝贝开始有意识地做动作,他们能做出扔的动作,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自主控制手臂,这就意味着他们又多了一个探索和感知世界的途径。宝宝会为自己掌握新的技能感到开心,而且他们也喜欢在不断的扔东西当中强化这种本领。


所以妈妈们不要为此烦恼,只要准备适合宝宝扔的东西,并且给他们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就行了,让他们尽情的去扔吧。接下来宝宝可能还会很快的学会新的衍生的本领,比如捡东西,再比如观察扔出去的东西的运动状态。这都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的过程,也是很有益处的。

老王157923675

赞同来自:

答案一个。他(她)开心,越开心越丢,要控制一下次数,并向其说明,慢慢就不会丢了。


老爸的修行

赞同来自:

简单说,孩子在跟我们做“游戏”。对孩子而言,这非常有趣。
我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孩子扔东西淘气的文章。因为很多父母都发现,1岁以后,宝宝特别喜欢扔东西。先是喜欢跟大人手中抢东西,像我这种戴眼镜的,一定要小心,宝宝会瞪着大眼,仔细端详你,突然一把抓过去。看两下,就给你扔出去了。
看着大人惊慌失措的样子,宝宝会开心的咿咿呀呀,手舞足蹈。
如果你把宝宝扔的东西捡回来,然后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不要扔。放心,宝宝会毫不客气的再扔一次。
更让父母头疼的事,那些玻璃杯、玻璃瓶、手机,如果你敢放在宝宝能碰到的地方,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当你越是着急的喊一句“不要扔”,宝宝会非常配合的给你碎了它们。
别生气,这是你亲手的娃!

这是孩子的感知探索!别生气,扔东西对孩子来说是游戏,也是对世界的探索。
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将孩子的这个时期的特点成为“感知运动”思维阶段。
孩子是通过感官刺激,运动探索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并进行思考的。
我们来想想扔东西的过程,孩子会如何体会。
眼睛:看到被扔的物体划过一个弧线,飞向远方。
耳朵:物体落地碰撞,发出不同的声响。
手臂:感觉到物体的重量,扔出去的力量不同,飞出去的距离不同。
周围的人:居然可以吸引到成人的注意力,甚至会过来跟我说话。
是不是很有趣?这个过程正是宝宝去体会空间知觉,去体会力的作用的时期,是他必须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困扰该如何解决?扔东西带来的困扰,其实是我们成人的。
又一次一位父亲问我,儿子总是动他的电脑,曾经把他的电脑搞坏过一次了。问我应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动他的东西。
我反问他:“你的儿子懂得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吗?”
他说好像不能。
然后我又问他:“我们有办法让电脑不现在孩子能碰到的地方吗?”
他说,能!
道理就这么简单,给孩子可以扔的东西去体验,那些不能扔的,请收好!

一夕一晨

赞同来自: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动作协调以后,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当我们家孩子还坐在餐椅上时,某天大家都在做其他的事情,他开始往地上扔放在餐椅上的玩具,原本以为他是无意的,于是老老实实地又给他捡回餐椅上,然后他又开始扔,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其实,这也是孩子在尝试与大人的互动,当大人正向鼓励,他会表现出愉悦兴奋的感情;当大人不满足他,他会不满沮丧。在与大人的不断互动中,尝试了解大人的底线。因此,家长也要注意合理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育儿真探

赞同来自:

这是宝宝的手部敏感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爸爸妈妈们可以理性对待,不要反应过度哦~
为啥宝宝和你“对着干”

1.对食物的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刚刚能感受到手部的力量,而物品通过自己的小手能从一个地方飞向另一个地方,这让他们感觉很有趣,所以他们才会经常性的扔东西。
2.锻炼手部力量:至于家长们把东西捡起来之后宝宝会再扔掉,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由于好奇心的原因,会不断促使孩子反复扔这个东西,他们也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更好的控制手部力量。
3.对未知的探索:孩子会不断的观察它落地前的抛物线、落地位置和落地的声音,来找寻合适的力量去控制。对于他们来讲,这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需要不断的探索。

对于家长来讲,应该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在乐趣中锻炼自己的手部。比如买一些耐摔又有声音的玩具等,不过扔东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家长也可以带宝宝上一些手工课程,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小手。

大悦悦麻

赞同来自:


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敏感期,当孩子抓起一样东西然后松手扔掉,再拿起来,再松手扔掉,不仅如此,她还喜欢,例如暖瓶盖,盖住,拿起来,盖住,再拿起来。这个活动有的时候玩一个小时也不嫌累。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想要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让他有两个最便捷的工具,语言和手,实现和完成,就必须使用他的手,而且必须训练他的手,来准确表达他的想法,手的肌肉有记忆和认知的功能。所以孩子在头两年中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创世纪历程的工作,那就是唤醒身体,而首先唤醒的就是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手。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