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粘谁是对谁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吗?

大宝是儿子,4岁了,天天粘着他爸爸,上楼要抱着,走路要抱着,睡觉要抱着,爸爸不在的时候从不这样,真的是爸爸没有给他安全感吗?
已邀请:

成长为自己

赞同来自:

我觉得孩子粘某个人,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而且孩子很依赖这个人,这个人平时对孩子还很溺爱。
比如我家大宝,从3个月开始,就是奶奶在带,大宝与奶奶特别亲,不管奶奶做什么,总要跟在奶奶旁边,即使已经上幼儿园了,奶奶起床了,如果大宝没有看见奶奶,就会哭着喊奶奶,一定要奶奶陪着。奶奶有时不能满足大宝的要求,奶奶会突然走开或者吼大宝,大宝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奶奶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导致大宝缺少了应有的独立,现在大宝上中班了,情况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但是如果我们周末想带俩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大宝还是一定要爷爷奶奶一起去。如果奶奶没有满足大宝的愿望,大宝就会哭闹。

相反,我家小宝由于一直是我全职在家带,小宝的需求我都会及时回应,即使不能满足,也会给小宝说清楚,直到小宝同意,由于给了小宝足够的安全感,即使自己暂时离开一会儿,小宝也会很乖地跟着临时照顾她的人。

魔香姐姐

赞同来自:

应该不是缺乏安全感吧,我觉得是亲近感。
只要我在家,儿子不管要什么,比如喝水啊,要吃的啊,出去玩啊…总是跟我要和我打招呼,明明每次和我要零食吃,我都是去让他找奶奶,因为零食都在奶奶那放着了,但他第二次还是要经过我的口跟我要,而不是直接去找她奶奶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时候孩子有一些要求明明是正常需求,却总是遭到拒绝或者遭到那个大人的絮叨,所以他再有什么需求再不喜欢找那个大人(这是我按自家的例子说的)包括有时候我在房间躺着,他在客厅玩,他爸爸也在客厅看手机,他要喝水他不让他爸爸倒,跑到房间里面来,非要我倒。孩子有事就找我,不知道算不算是粘人的一种。
本来平时不觉得,现在这样用字打出来一看,我觉得我们家问题还挺大的。



其实他奶奶比我更宠他,只是有时候老人压根也不太懂小孩儿的心理需求。
在家,我打他打的最多,也打的最厉害,因为那些是非改不可的习惯。我们家门后很宽敞,经常有车子停在门口,有次他学别的小朋友 停在屋前的车子启动了 他们站在车子前面做鬼脸,来回跑,我正好看见,追上去把他拉回家 重重的打了他几个耳光,问他错了没有,以后还这不这样 他抽泣的说不出话来 半天才说着以后不这样了,我说你明明看了《警车珀利》,明明知道车子有死角区是很危险的,你动画片白看了吗?后来他再也没有这样过。还有一次他出去玩去了,我去找他,到处喊没人应,我急得啊……后来还是别人告诉我有可能在哪里哪里,我气得啊,因为我刚刚在她说的地方找过没人应啊。找到他之后什么话都没话,把他拉回家,又给了他几耳光,他哭的不成样。我问他,刚刚我喊你没听见吗?他说听见了,我说你听到了为什么不应声?他不说话。我说以后我再喊你,只要你听到了一定要回答我知道吗?你知道妈妈刚刚有多着急吗?他说好……
其实平时我管他是管得最松的,他在地上玩,找家里没用的小东西玩,在外面玩泥土……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的东西,我基本上都不会管。但是他的爷爷奶奶就喜欢唠叨,每次玩个什么东西都要管一下,那个不能玩,这个很脏……唉,我听了都累,何况一个小孩子能玩的开心有什么好说的呢,但是我一跟他们说,他们就不舒服。想法不一样,我也就不好说了。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我一般都不会打他的。 他爷爷奶奶不该管的管,该管的也不知道严厉管。所以我想着,如果我是一个小孩,我肯定会喜欢妈妈的管教方式一些。
小孩子为什么粘你都是有原因的,你让他感觉到内心的轻松,你平时懂他,他就会喜欢你。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说跟了外婆奶奶再久,只要妈妈一回来小孩就会喜欢妈妈,这句话我是不赞同的。
跟着奶奶久了妈妈一回来就喜欢妈妈,要么妈妈是个懂孩子的妈妈,要么是外婆奶奶太不懂孩子内心感受(并不是说奶奶外婆不爱孩子) 。
我堂哥的小孩就比较粘奶奶,不粘妈妈,他们都是住在一起。我一个姨妈的孙女也是粘我姨妈,不粘爸爸妈妈。
我儿子快两岁的时候我出去上班,一年多后来因为特殊情况还是回到家了,回来那段时间,孩子白天跟我玩的很好,晚上就要奶奶…

育联网

赞同来自:

相反,孩子黏谁说明那个人可以给到他安全感。
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这里我们就主要谈谈主观方面。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让对方相信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言谈举止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比如:说话要算数,说得到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乱承诺;经常给TA说说心里话,说说你的想法,经常问候和关心一下TA的生活;无论多忙都不要不理TA,经常给TA一些惊喜;不要再对其TA(异性)太好,言谈和行动上都一样;愿意为TA改掉你的不良习惯。
第三,物质上的安全感。如果想要真正的让TA放心,你还必须具体物质上的安全感,也就是说你必须让TA感到,生活所需是不用愁的,不用担心没有钱生活,这其实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因素。
家可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样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精神层面:
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Ta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2.物质层面:
当一个人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的时候,那么Ta的物质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的时候,安全感相对在下降,那么Ta便通过在精神方面追求新的替代者,来满足Ta在物质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情感与物质的安全感很难让一个人同时得到,而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感,便是大多数人最乐意的方式。
安全感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依恋作为婴儿与成人互相作用中产生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婴儿的现实发展,还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因为凡是与情感体验相联系的事件或经验,都容易对人发生明显而持久的影响,对婴儿也是如此。在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和情绪状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些情绪体验和情感记忆会转化为他们和外界发生联系、与他人相处的内在原则和行为方式。有了这种安全依恋感,婴儿便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快速发展其认知能力。
研究依恋的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在婴儿期没有建立强烈和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一生中都将缺乏与他人建立深入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论断也许有些绝对,但是有其他的心理学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此观点的价值。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在婴儿时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到3岁半时,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恋的同龄儿童更为活跃,较多地受到同伴的欢迎和追随,富有同情心,表现出有领导才能。而那些没有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容易胆怯退缩,对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难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环境适应力差。

水亦田

赞同来自:




我们家里有两个宝宝,两岁多的小宝特别喜欢粘妈妈。或者说是抢妈妈。每次姐姐放学前小宝可以独自玩儿玩具、看书看电视、画画、贴小粘贴……很独立,一旦姐姐放学回家跟妈妈坐在沙发聊天,或者妈妈陪姐姐练琴,小宝立马就影帝上身!各种假摔,在家里平滑地面忽然坐下哭着说自己摔倒了好疼啊,走不了路了,让妈妈抱着……
我觉得孩子喜欢粘着妈妈有三种原因:
一是妈妈比较忙,陪孩子的时间少,孩子迫切的想要和妈妈在一起,所以一有时间就会黏着妈妈。
第二种原因恰恰相反,就是因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太久了,导致孩子和其他家长疏远了,或者是妈妈过分满足孩子,依赖孩子。
三是多子女家庭,孩子之间争宠的方式。



我们家大宝婴幼儿期特别粘爸爸,因为当时我们两地分居,一周才见一次爸爸,晚上每当外边有汽车大灯闪烁,睡眼惺忪的大宝都会立刻爬起来,掀起窗帘看看是不是爸爸回来了!很显然,我们家大宝属于第一种情况,父爱缺失。
后来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不顾一切的调动工作,终于在六岁以后让爸爸可以每天陪伴大宝,爸爸尽量早回家接送孩子,每天跟孩子一起玩游戏,甚至只是一起吃点水果聊聊天,孩子都感受到父亲的爱,当父爱适度满足时,孩子就不会那么依赖爸爸了。
小宝显然是第三种,我需要让她自信的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她跟姐姐不一样,她是特别的,妈妈爱她。不是因为她可怜,她弱小,她受伤了,而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如果是第二种,一般父女、母子出现的概率较高,即父女与异性子女之间,甚至祖孙间。家长应学会适当的放手,不能所有事情都包办代替,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也要相信,除了你,其他家长也同样会吧孩子教育的非常出色,放手让孩子去做,也许孩子刚开始不会,但我相信慢慢的随着能力的增强,孩子是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放心把孩子交给其他监护人,不时给自己一个小假期,也可以重现江湖焕发光彩

贺小禾up

赞同来自:

一 首先我要回答这位妈妈,
你的孩子是跟爸爸建立了安全依恋行为。属于有安全感的表现。
对与安全感,有这样一个误区:孩子黏谁就是对谁没有安全感。
这是错的。
孩子还很弱小,跟他亲近的成人是他的依靠。是他的港湾。累了回来加油,受伤回来修复。
生活中常见到孩子玩儿一会儿就来找妈妈,抱抱,依偎一下。宝宝是把妈妈当做最信任最可以依赖的人。他知道,妈妈爱他、支持他。这正是对妈妈有安全感的表现。
所以,你的孩子也是对爸爸有安全感的表现。
另外:你的是男宝,孩子在4-5岁会有趋于强人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会有崇拜的对象,喜欢崇拜强势的一方,可能这个父亲的形象让他感觉高大伟岸。他就会特别愿意跟他待在一起。这也是整天跟父亲在一起的一方面。所以你不用担心。



二 其次,我要说孩子安全感重要性。
“心理学家把依恋关系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如果宝宝跟某人间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可以认为孩子是有安全感的。”
科学研究发现,安全感不仅影响孩子的社会情绪发展,还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所以安全感对孩子很重要,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三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敏锐地感知宝宝发出的需求信号,及时恰当地响应宝宝的需求。
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探索的时候,关注他,让他知道你在参与。当然不要过多的干预。或者在宝宝与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给予理解和安慰。
另外妈妈有情绪了也可以跟宝宝分享,让宝宝知道你很尊重他,在意他的意见。
量好的家庭关系,也是宝宝安全感的基石。



四 对照这些,看看你的宝宝是不是安全依恋型。
1 孩子玩的时候,一直注意你在哪里,时不时喊你一声。
2 孩子明显表现出把你当安全基地的行为模式,出去玩一下又回来,再出去玩一阵又回来。
3 如果孩子被吓到,或者他伤心的时候,只要被你抱在怀里,很快就不哭了,恢复了正常。
4 孩子愿意听你的话。
5 你把孩子抱起来的时候,孩子用胳膊搂着你,或者把手搭在你肩上。
6 孩子一开始害怕某个东西,但你安慰他说没关系,他就敢靠近。
7 你一回到家,孩子就给你一个大大的笑脸。
总结起来就是容易被你安抚,把你放在心上。


可可亲子屋

赞同来自:


在早教中心作为一名亲子指导师,有很多过来的家长也会这么问,宝宝特别粘自己,或者特别粘奶奶,宝宝是没有安全感吗?

我每次都会给家长解释,宝宝没有安全感确实会导致粘人,但不是所有的黏人都是没有安全感,我们需要分清哦,1-2岁是宝宝建立稳定依恋关系的关键期,也是宝宝最黏人的时期,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宝宝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宝宝为什么会这么黏人?怎样让宝宝变得独立起来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黏人的原因:
1-2岁的宝宝正处于学习说话、走、跑的关键期,他的大脑发育也正处于一个活跃期,各种新能力的增长,心理发展的日趋复杂,独立意识渐趋强烈,这些复杂的感觉让宝宝变得缺乏安全感,他比往常更需要父母的关怀。
孩子黏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人对孩子比较溺爱,不太让孩子接触外界环境,陌生人,导致孩子对家人十分依赖,缺乏独立性,对陌生人,陌生事物,陌生环境都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一旦与亲人分离就表现得反抗,紧张,恐惧等。

怎样让宝宝不再黏人
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宝宝身边,因此,对过于黏人的宝宝,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宝宝依恋期我们应该怎么做?
1.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爸爸妈妈即时每天都要忙于上班,也不能忽略了宝宝,要告诉宝宝你只是暂时离开,会在约定的时间回来。还可以在白天打电话给宝宝,让他知道爸爸妈妈随时在他身边。

2.让宝宝学会独处。大人可以尝试着在饭后给宝宝一个玩具,让宝宝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玩耍,让他逐渐适应独处。开始时,如果宝宝不适应,大人可以陪宝宝一起玩,慢慢地等宝宝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走开一会,并说:“妈妈先去喝口水,一会回来和你玩。”
3.多给宝宝机会接触外界环境和外人。宝宝在体会了社交行为带给自己的快乐之后,会逐渐开始尝试接触陌生事物,慢慢变得大胆起来。
4.对于因分离焦虑而哭闹的宝宝,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吓唬宝宝。如“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这样做只会让宝宝更害怕,更黏你。对于宝宝的哭闹行为,爸爸妈妈要给予快速的回应,抱抱宝宝,安抚他的情绪,给他安全感。
5.避免照顾宝宝的任务依赖一个人。宝宝黏人还可能是以因为平时将照顾宝宝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会让宝宝过度依赖这个人。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增加家中其他人照顾宝宝的机会。


6.让宝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由大人包办孩子的一切。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吃饭,就应该让他自己吃,而不是大人去喂,减少孩子的依赖感

萌芽研究所BUD

赞同来自:

已经是4岁的孩子了,物体恒存性的概念已经建立起来了,基本上可以排除他们是因为物体恒存性尚未发展(看不见爸爸,担心爸爸永远消失)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可能要从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找原因,有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情,让他感受到了不安全感。比如说,“看见父母吵架”、“听说爸爸出差”、被其他亲戚朋友逗“爸爸不要你了”……等等,有很多原因。




我们常指的安全感,一般来说,就是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在心理上的需求表现为获得爸爸妈妈的关爱。

看到你的表述“爸爸回来喜欢粘着爸爸,爸爸不在的时候不会这样”,其实可以满足安全依恋的范围,在跟爸爸一起的时候很喜欢接近爸爸,做什么都要爸爸陪伴。爸爸回家后会热情迎接,并不抵触和爸爸的接触,这其实还是能够反映宝宝和爸爸的关系是处于安全依恋的。

当孩子强烈想要得到爸爸的关注时,可能爸爸需要反省,是否爸爸缺乏了高质量的陪伴。也许爸爸是“身体在陪孩子,精神在远游”,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却担心工作,在玩手机等等。其实时间不需要太长,空出一段时间陪宝宝他想玩的,做他想做的,宝宝只要安全油灌加满了油,自然愿意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对于孩子如何培养安全感,还有几个小点想补充的,
1 及时看见孩子的需求,看到孩子表面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才是你和先生应该关注的。
2 培养规律的生活,让孩子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吃喝睡这方面做好了,孩子规律生活所产生的秩序感,会让他们内心感到平和以及安全。
3 表达你的爱。相亲相爱的家庭,会带给孩子很多很多的安全感。

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沫沫的静好岁月

赞同来自:



我个人觉得:孩子粘谁,说明孩子依赖谁、爱谁,不是没有安全感,而是在这个人身上可以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1、孩子几乎不做假。他喜欢谁,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和谁在一起。因为在这个人这里,孩子很快乐,回忆是快乐的、过程是快乐的;这种快乐的感觉让孩子念念不忘。
2、孩子的满足感也在他所粘的这个人身上有所体现。例如题主说的,4岁的儿子,倘若要妈妈抱,体力问题妈妈可能已经抱不动了。但是爸爸就不一样,可是随时抱起孩子,健步如飞。所以孩子在爸爸怀里感觉到力量,同时得到了满足。
3、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过了三岁之后就会有自己的性别偶像,这种偶像情节,从妈妈身上是得不到的。因为妈妈是柔美的象征,是温和的、温暖的。而爸爸则可以满足男孩子对英雄的想象,对男子汉的憧憬。因此他就会更粘着爸爸。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家庭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如果是小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不妨多交给爸爸带,这样才更容易成长为男子汉哦!

陪小野马一起奔跑

赞同来自:

根据我的经历和分析,我觉得孩子粘谁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对那个人没有安全感,生怕不粘着的话突然就消失了;可能是那个人对他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喜欢粘着他玩;可能是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想跟爸爸多呆一会,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另外粘人的原因跟年龄也有关系。


小野马几个月的时候比较粘妈妈,那么小的孩子妈妈的离开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再加上那个股时候纯母乳喂养,所以妈妈的离开不仅是心理上的没有安全感,对他来说还意味着粮仓的离开。


让我奇怪的是小野马一岁前基本白天是奶奶带,夜里跟我睡,但是孩子从来不粘奶奶,只粘我。平时奶奶要是自己出去办个什么事情,小野马的内心毫无波澜,好像只要妈妈在身边,其他的人多几个行少一个也无所谓的样子。每天上班都是歇斯底里的,很粘很可怜,总要哭闹一阵子,看过正面教育里上班的时候不要躲避孩子要正面告诉他妈妈必须要上班,让他慢慢懂得什么是责任。但是据奶奶说,有时候我走了孩子能难受得接着哭个把小时。那段时间,虽然每天上班,但是每天的心都是揪着的。三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这样长期下去,孩子长大了依然是安全感缺失,会影响性格的形成的。


辞职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这一年来,孩子的性格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一岁的时候那么歇斯底里地粘我了。我觉得,孩子粘哪个人,有可能是那个人在孩子的心里很重要,但是偏偏那个人陪他的时间太少了。刚辞职带他的时候,我上个厕所他都要哭,哭着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啊,妈妈我也要进去”有时候崩溃得只好抱着他上厕所。但是慢慢就好了,每天告诉他“妈妈已经辞职了,以后每天都会陪你玩的。妈妈只是上个厕所而已啊。”现在的小野马我上厕所,他上厕所都心情很平静。我做饭的时候,他甚至能自己晚上半个多小时了。
紧接着我发现了小野马的另外一个新的表现,那就是开始越来越粘爸爸了


我多次教给他的技能,他不学,他爸一上场就特别管用。平时从来不跟我一起跑步,会留一些他认为好玩的游戏专门只跟爸爸一个人玩。


我觉得,孩子粘爸爸,是因为爸爸在孩子的心里很重要,但是偏偏爸爸平时需要上班,陪他的时间太少了。所以他特别珍惜和爸爸一起玩的时间,也特别开心。
还有个奇怪的粘人现象就是粘叔叔,原因很简单,他的叔叔(孩子爸爸的弟弟)会无条件顺着他的意愿来,说玩什么玩什么,说吃什么吃什么,怎么着都行,以至于后来小野马跟叔叔说话都像在使唤一个奴隶。这种粘人就是孩子单纯的趋利本性,也需要正确引导改正。
总之,粘人有很多种。需要结合孩子的表现来分析,其实看再多书问再多专家,最了解孩子的还是陪他时间最多的那个人,大部分是妈妈。如果陪他时间最多的那个人突然不见了,时间长了肯定会对安全感有影响的,比如一岁前作为妈妈的我上班,对小宝宝来说是难以接受地崩溃大哭;如果在他心里很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平时陪他的时间有限,那他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特别粘爸爸,解决方法就是必须让爸爸多参与进来教育孩子的日常就好。

谢阅!

亲妈学堂

赞同来自:



从我带孩子的经历看,孩子粘人是对“被粘”的那个人有安全感的表现,只不过孩子内心非常害怕这种安全感消失,才会表现的特别“粘人”。
我是自己带孩子的,孩子两岁之前用日间保姆帮忙,两岁之后送了私立幼儿园。我的工作不用坐班,但是每周也会要出去一两天;我怀孕前考上博士,孩子生下来以后特别着急去上课,但是舍不得把孩子完全交给别人带,就会在不得不外出的时候请老人过来帮忙看着保姆带半天孩子。孩子十一个月出了婴儿急疹,算是她第一次生病吧。病好之后孩子的明显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情绪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对我的离开反应特别大。
只要我在家,孩子几乎长在我身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事情都会喊“妈妈弄!”家里老人说我不在家时孩子特别好带,从来不粘人,出了吃喝睡觉就是自己玩。后来我观察过老人和阿姨带孩子的场面,发现她们经常会否定孩子的探索活动和负面情绪,告诉她不要跑太快、不要发脾气......我跟孩子一起时会鼓励她陪伴她接触感兴趣的事物,她不高兴时会试着帮她分析自己不高兴的原因,总之只要我在场,孩子的自由度比较高,玩得比较开心;而老人和阿姨怕孩子出了问题不好交代,对孩子的限制比较多,孩子察言观色之后就会比较安静,也就是大人所谓的“非常好带”。
做为搞教育出身的人,我对于孩子能在我面前尽情展露自己的情感是很欣慰的,虽然自己体力上比较累,但是给了孩子最强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现在孩子四岁多了,我们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沟通商量,她为了能和我在一起多呆学会安静玩耍看书,有任何困难也愿意向我寻求帮助。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在幼年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粘人”是孩子表达依赖的主要方式。这个阶段家长如果能给予足够的耐心包容,帮助孩子分析他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逐渐帮孩子建立“语言沟通”的习惯,你就会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那个人。
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