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偷拿了家里200块钱,妈妈如何做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已邀请:

小尾巴乐园

赞同来自:

相信很多坐在电脑前的大人们,包括笔者自己,小时候都偷拿过家里的零花钱。
记得还是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有一个不上锁的衣柜。衣柜的最顶层柜板上面,铺着一层报纸,上面放着衣物。而在报纸下面,不知是父母有意还是无意,总是有一些一毛,两毛的纸币。
当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太好,父母也没有给小孩子零花钱的意识。那时小学里并没有小卖部,使一些大叔大婶挎着提篮,靠着校门外的墙根,叫卖着粑粑,面窝,发糕(哎,写着写着饿了怎么破)。






作为姐姐的我,经常时不时从柜板上拿一毛钱,买2个粑粑或发糕,弟弟一个,我一个。似乎这样的行为持续了整个小学(上初中就集体吃食堂早餐了)。
现在回忆起来,有意思的是,柜板上从来没有空过。是因为拿钱的次数不是很频繁,还是每次拿的金额也不是太多,父母没发现,还是父母发现了也在意?不得而知。长大了虽然好奇,但是并不想追问父母。而笔者自己,也还是健康成长为自律自立的社会人,并没有因为当初的行为而长篇。
回到正题。
孩子第一次偷拿家里的钱,而且是200元钱。
这样一个前提下,作为妈妈,首先要检讨,是否有在孩子适当的年龄,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机会,学会正确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如今大家都知道,财商跟智商和情商一样重要。而给孩子机会,学习支配零花钱,是给他认识金钱的重要一课。是钱支配人,还是人支配钱,直接关系到一生的幸福。
第二,了解下孩子需要这200元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求而不得的昂贵玩具,还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金钱勒索?
第三,让孩子认识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给孩子弥补的机会。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要明确告知孩子,这样的行为不恰当,妈妈不认可。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机会弥补。
如果孩子已经用钱买了玩具,可以通过帮助妈妈做家务,或者减少一段时间零花钱来补上;如果是校园欺凌,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作为妈妈,要重新走进孩子的心,成为孩子心中坚强的依靠,要做的努力就更多了。
总之,孩子某些看起来是坏毛病或不正当的行为,多是来源于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某些方面做的不到位。
人,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为父为母。如何成长为合格的父母,也是需要长期学习,不断总结的历程。

90后妈妈米米

赞同来自:

感谢邀请!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东西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对想要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无法正常满足时,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或者偷钱购买。另一个是孩子有一种超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东西,只有我知道,别人都不知道,这多么刺激和神秘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幼的孩子大多不知道偷盗行为的卑劣之处,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偷东西行为时,作为父母都需要巧妙引导和教育,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不过分惩罚和责备,不激发他们的反抗和报复心理。
无论是在育儿书还是网路论文等上,看到过非常多聪慧的妈妈处理这样事情的方法。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妈妈在发现自己孩子偷了家里50块钱的时候,她没有立马去跟孩子对峙或者批评责怪孩子。而是在一家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忧心地说:“哎,我不见了50块钱,家里肯定遭小偷了。”这时没有人说话,她接着说:“我是不是应该报警呢,警察叔叔破案能力很厉害,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一定能帮忙找出这个小偷,并追回那丢失的50块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到这些后,孩子露出了害怕的眼神。后来,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50块钱归还了原位。妈妈后来笑着说:“妈妈真是老糊涂了,数钱都数错了,原来没丢钱呢!”孩子偷偷地笑了。
这个妈妈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归还钱。
我是林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成为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当发现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感到不可置信?想到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欺骗我?是不是被同学带坏了?还有没有背着我做了什么坏事?家长往往越想越多,越想越生气、越担心孩子的前途,甚至伤心落泪。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1) 了解自己有强烈情绪反应的原因。
家长这种挫折感来自于孩子的行为违背了家长的预期,深怕孩子从此步入歧途,而急切地希望将孩子导回到正途上。

2) 明白孩子不会因为一次不当行为就变坏。
有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撒过谎,尤其是做错事要面对父母时;大部分人在孩童时代都曾经拿过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后放下各种猜想,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1) 平静地询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看到孩子的初心
孩子的这个行为通常是希望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满足平时不被满足的愿望。Ta明白这个行为很可能不被父母所允许,这么做的时候心中很矛盾,他的愿望十分强烈,抱着父母可能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才会冒险行事。
假如父母能体会到孩子希望在自己面前是个好孩子的心愿,会感到些许慰籍吧。
又或许孩子拿了这笔钱想要帮助一个朋友,想为妈妈买个生日礼物?

2) 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指责
假如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指责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激起逆反心理,可能和家长对着干。
批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就算是建设性的批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自己周围升起厚厚的保护壳,将你和Ta之间隔开,更不用说能听得进了。更大的恶果是孩子失去了自尊。


接下来在爱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分析和学习。
1) 将行为和人分开来对待
孩子做错了,但Ta仍然是父母的宝贝,父母依然爱Ta。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永远都在,不会因为他做错了而不爱Ta。

2)犯错是成长的契机
只要我们和孩子都能理解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时,就会产生一种对错误感到有趣和好奇的感觉,并想知道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气氛就轻松多了。

3) 从这件事中能学到什么
如果要孩子承认错误,保证“再也不这样做了”,只是缓解到家长的焦虑。改正或补救有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无法一次到位。孩子就是在错误中获得经验而成长的。和孩子讨论假如还有类似的情境,孩子能怎样以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在讨论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有趣和学习的氛围,而不是沉重批判的气氛。

4)孩子本来想要用这笔钱去做父母不希望Ta做的事
孩子冒着被父母发现,可能被责骂被处罚的危险来做这件事,可见这件事对Ta来说有多重要,父母该反省之前禁止孩子的初衷,阻止的方式上是否过于武断。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亲切、耐心地和孩子重新商讨此事。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父母的内心肯定是爱孩子的,当父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像树一样,自然而然有向上向阳光生长的能力。即便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来自父母正向力量的支持和信任,孩子就有勇气承认自己会犯错,而错误并不影响自己的价值,明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己承担后果。父母的包容和理解会让孩子心存感激,反思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
作者简介:
林珊
一位热爱生活,亲切温暖的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咨询领域:婚恋情感、情绪困扰、亲子关系、社交职场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人生随想

赞同来自:

首先,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当立刻阻止,不论孩子 是 出于什么原因,这都不是应该的。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 他以后 ,所以,该批评还是得批评。
要改正孩子的行为,家长也要付出努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 之所以能够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率增加。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种 刺激在有机体环境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是有机体试图避开的。
孩子偷钱家长一定 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先批评,让孩子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孩子认识到严重性后,家长就要换种策略,安抚他,问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并帮助他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我认为一味地批评死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与孩子 成为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完成,记住,是帮助他们,而不是满足他们。比如,你可以跟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件事情时,我可以帮你完成一个心愿。这样,他们不仅会很有 动力,而且还能改掉他们的一些坏的习惯。
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有的喜喜欢玩游戏,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其他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 时,我可以允许你玩多长时间。这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会很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很多 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他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的。一味地打压是不可取的,这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写的不好,O(∩_∩)O谢谢

真心爸妈

赞同来自:

作为两孩妈妈,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偏了,我们教育孩子成人成才,不是为了让孩子感恩的,遇到孩子偷拿家里钱的情况,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既不给孩子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又有效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我的建议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做:
第一步,确认有没有其他情况。认定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一定要特别谨慎,不能一发现现金的或者卡上的数目不对,就认为是孩子拿的。
尤其是有的爸爸妈妈平时比较马虎,自己花掉却忘记了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首先要确认钱的数目是不是真的不对了,自己或者爱人有没有花掉,有没有可能是家里来的其他人把钱给拿走了,需要反复确认没有其他可能,而且孩子确实有多花钱买东西的现象之后,再去询问孩子是否拿了。
第二步,询问孩子是否拿了钱。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询问”,不是“质问”,爸妈应该在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平静地问孩子:“爸爸/妈妈放在这里的钱少了200块,是不是你需要买什么给拿去用了?”孩子看到大人没有马上严厉批评,会更容易诚实地说出实情。请注意,一定不要用“偷”这样的字眼。
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拿钱,马上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地质问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对防止孩子继续偷拿钱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实情,或者因为害怕而产生抵触,甚至孩子可能会在心里悄悄地想:“下次我再谨慎点”。这样就又会诱发孩子撒谎。
第三步,平静但严肃地告诉孩子,需要用钱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拿。跟孩子确认他确实拿了钱后,需要马上平静、严肃地告诉孩子:“你需要用钱买什么,要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悄悄拿走。”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能自己悄悄地从家里拿钱,比如“除了给你的零用钱,家里的钱是由爸爸妈妈支配,用来生活或者储蓄、理财的,你还小,不可以自己动用,你零用钱不够,可以跟爸爸妈妈再要,想买什么东西,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说。”
你的态度明确、坚定,孩子自然明白,爸爸妈妈希望他怎么做、不希望他怎么做。
如果是我来处理,与孩子相关的步骤就到此为止,我不会再没完没了地批评孩子。要知道,再教育孩子上,并不是你说得越多、越严厉,就越有效。有用的话,认真说一遍就够了。
第四步,夫妻两人的事后反思和调整。做完前三个步骤,和孩子相关的部分就完成了,但不能到此为止,爸爸妈妈两个人还需要避开孩子,认真反思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父母要做出哪些调整。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特别想要什么东西,而爸爸妈妈不答应给买,二是从父母这里得到的爱和关注不足,让他试图用某种出格行为来赢得更多的爱。
无论哪种原因,其实都需要父母做出调整,或者是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是增加对孩子的关注。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家里零用的现金都是放在敞开的书架上,随手取用,但孩子从来都不会去动。我们家对孩子花钱的办法是:
大儿子(初三)每十天半个月给100元零用钱,不够了可以随时要;小儿子六年级,还没给零用钱。两个孩子需要什么,都可以跟爸妈妈妈说,合理范围内(偶尔购买一次性付款的电脑游戏,我们也认为是合理范围),都马上给买,不批评,也不拖延。家里有个抽屉,是“零食仓库”,总是备着孩子爱吃的东西,孩子想吃什么,也会随时跟爸爸妈妈说,比如“妈妈买点果汁吧,果汁喝完了”,或者“妈妈你下次买点面包干”。
这样做下来,两个孩子对自己拿钱去花没有任何欲望,连每年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了压岁钱,也马上交给爸爸妈妈帮他存进自己的卡里,从不会拿到几千块马上就想买买买。
总之,我们的观点是,父母日常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偏差,孩子不会出现偷拿钱的情况;即便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也不必认为就是天大的事,非马上把孩子大骂一通,而是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毛毛细雨比疾风暴雨有效得多。


欢迎关注“真心爸妈”: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

寒舍阅独

赞同来自:

文/酒翁
我非常开心能够看到这类问题,这种问题越多的出现,证明现在的父母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聪明且合格的父母。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不会太多的去考虑:他们对我们做的一些举动,对我们的心理和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父母只求眼下的胜负:他们用武力或者嗓门战胜了孩子,孩子会记住这一刻父母狰狞的面孔和下手无情的鞭打,听话的孩子,不会有下次,可不听话的孩子,则会继续有下一次,且下一次的金额会更大。
但现在的父母不再像以前的父母,现在的父母开始逐渐重视眼下的决定会对孩子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好事,这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在学习与进步。
回到题目,孩子从家拿走200,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我不赞同最后一句话的一个词:感恩。
虽然我们经常说,孩子需要懂得感恩,但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父母都希望孩子给予感恩,为人父母,意在教育,教育是父母的分内之事,倘若一定要带上感恩二字,总觉奇怪。
因此,若我提问,我则会将最后一句改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不会因此而留下心理阴影”。

我个人认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轻易说出“偷”这个字眼,虽说孩子眼下也许不会明白“偷”这个字眼,但等他长大后,孩子迟早会明白,当他回过头来,想到曾经有一个时间段,我的父母说过我“偷”家里的钱,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阴影。
孩子背着父母,拿家里的钱,在我看来这种事无关金额大小,只要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在知晓后,就应第一时间找孩子聊聊。
聊聊无非就是向孩子了解为什么需要这笔钱,以及为什么不直接向父母提出需要这笔钱,而选择背着父母拿钱?
这笔钱是去买好吃的零食了?还是去买什么喜欢的玩具了?若是因为这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吃的,玩的,可以向父母提出,与父母一起协商购买。
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校霸凌事件。现在这种事情非常的多,遇到这种事情,父母则需要立即介入,并给予孩子正面、温暖的引导,并需要去到孩子的学校,与校长老师了解此事,此时的父母,务必给孩子一个坚强可靠的后盾,带领孩子勇敢的面对。
多说一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父母不仅仅需要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还需要给孩子提供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则来自良好的沟通,积极的面对。

你好,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会喜欢,谢谢大家~~

古月今谈

赞同来自: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让孩子当一个三好学生,听话的好孩子。估计每一个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很多习惯,以及很多行为的养成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发生的事。如果你是父母,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感恩自己一辈子呢?这几点可以参考一下。
你是孩子的妈妈,做妈妈就应该做好妈妈。孩子既然已经知道从家里面偷拿钱,这说明了他有自己的意识,为什么偷?这是做妈妈首先要关心的地方。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来说钱管的比较严呢?是不是说你的钱是放在容易孩子接触的地方呢?不然的话,孩子为什么会偷?聪明的妈妈应该怎么来做,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找一个此主题相关的电影,在电影当中,孩子会自己去感受。你不用刻意的说什么话。孩子在内心当中,他一定会非常的感激你,给了他足够的面子。感谢妈妈,不当时揭穿他。其实孩子这个时候,他的内心知道自己错了。没准孩子会把这200块钱偷偷的还到原来的地方。
还有一招儿,妈妈们也可以不妨试一下。你可以给孩子300块钱。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告诉孩子,某件事情值得表扬,给孩子鼓励,这是给孩子鼓励的钱。告诉孩子说这钱是他自己的,由于孩子还小,他不能自己拿着那么多钱,这些钱的作为妈妈可以先替他放着,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要。


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你可以不是家长,可以不摆家长的权威。让孩子成为你的朋友!

衍水文学

赞同来自: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一下!在孩子意思到钱的好处时,一定要对孩子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偷拿家里钱,正是对孩子教育的契机。在讲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我来讲一个我们小时候发生的故事

80年代末,山区应然是很贫穷,很少能吃到各种美味可口的零食。有一天,有一个叫小虎子的孩子,偷拿家里的一张大团结,领着我们沟里的一群小朋友来到沟外买零食吃。我们一群小朋友像饿狼一样,大吃特吃。终于是把一张大团花得一分不剩,才回来。小虎子回到了家,父母找这一张大团结,已经找疯了。那时候一张大团结是一笔巨款,怎么也相当于现在几百元吧。等。当确定钱被小虎子偷拿花出去时,父母把他吊在梁上好打。这就是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来看小虎子的行为,偷拿家里的钱给小伙伴儿花,是为了获得小伙伴们对他的好感,是为了在小伙伴中有地位,想当小伙伴中的孩子王。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孩子偷拿家里的二百元钱,该如何教育?

首先父母要弄明白,孩子拿200元钱做了什么,这是教育孩子的基础。通过孩子拿钱做什么,来判断他拿钱的动机
,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对孩子说,家里的一切钱财都属于父母的,不属于你的。你想要拿大额的钱买东西,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才可以。为了惩罚你未经父母同意拿钱的行为,你的零花钱取消两个月。两个月内,以后想要零花钱,必须通过给家里劳动才能获取相应的报酬。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钱要花在刀刃儿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关于金钱的教育,通过劳动慢慢孩子就能体会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契机,家长万万不可错过。孩子犯错不可怕,关键的是家长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大家怎么看呢?


J妈学堂

赞同来自: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非得要说孩子偷拿呢?我们能把偷字去掉再跟孩子说话吗?家里桌子上放了几个面包,孩子在家里没人的时候,吃了一个,难道我们会说孩子偷吃面包了吗?桌子上放了几瓶矿泉水,孩子就着面包一起吃了,难道我们也说孩子偷喝水了吗?
再说说感恩的问题。我们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不是为了让孩子感恩,而且要引导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孩子给了我们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好,我们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我们要怎么对孩子感恩呢?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携手走了一段最美的人生路,然后看着他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说回孩子拿了家里200块钱,
第一,首先要看看孩子怎么拿了家里的200块钱。
是从公共放钱的地方拿走的,还是从父母的口袋里拿走。有些家庭会准备一个公共放零钱的地方,家里人有需要可以从这里拿。那么孩子可能也会模仿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没有必要提前跟家长沟通。如果孩子是从父母口袋里拿走的钱。家长要问清楚,孩子是故意想隐瞒父母,还是根本没有提前打招呼的意识。


孩子很小的时候并没有钱的观念,他并不认为钱跟面包和水有什么区别?他会觉得我吃家里的食品,不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我拿家里的钱,为什么要告诉父母呢?所以这还是父母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如果孩子确实想隐瞒父母,不想让父母知道而把钱拿走。我们就要了解背后的原因了。


第二,要了解孩子拿钱的用途。
孩子为什么要拿钱?是想买什么东西?还是想要帮助某些人?(有时我们可能低估了孩子的善心)。告诉孩子,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可以跟父母商量,有用的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你买。没有用的,爸爸妈妈会告诉你为什么没有用,如果你觉得有用,你也可以跟我们讲道理。如果是想帮助某些人,爸爸妈妈非常乐意看到他乐于助人,但是还要跟父母讲,大家可以一起帮助人多力量大。记得有一期《爸爸去哪儿》,林永健的儿子大俊,拿了桌上的几瓶酸奶,放到了书包里。林永健认为孩子是偷偷的拿了酸奶,对孩子大发脾气。结果孩子只是想把酸奶拿着分给同行的小伙伴儿吃。林永健听了之后,流了眼泪,有时候我们只是用我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孩子,但那不是事情的真相。


第三,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此事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偷字,一定不能大呼小叫,一定要使用平和的心态,娓娓道来。可能有的孩子在心底隐隐约约的知道,这是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一旦家长发脾气,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想要挑战家长的权威。以后可能还会发生类似的事。


第四,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积累管理财富。建议在符合孩子年龄段内,家长给孩子一定数目的自主权。家长也不要对孩子的零花钱管控得过于严厉。孩子的物质欲望一点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剑走偏锋。


总之,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教育的问题。发现孩子拿了家里钱的时候,父母要放平和心态,首先弄清背后的原因,发现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秘密,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是J妈,硕士,翻译+教育行业十多年的经验,现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关注我的朋友,会在五月免费得到我录制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视频课程,同时组建学习打卡团,让我们共同前行。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太阳小姐luckygirl

赞同来自:

首先,“偷拿”这个行为,就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古语有言“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为了避免孩子从小养成不良习惯,长大以后想要纠正就难了。
父母的忽略和纵容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拿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来说明一下。
6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出去逛街。看到街边路瘫上各种各样好看的玩具,那时候还小,没有“买东西要付钱”“不能轻易拿别人东西”这样的意识,我随手拿起来就玩,妈妈没看到,卖货的老板也没注意。就这样,我轻而易举的拿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回到家我把小玩具拿出来,很高兴的炫耀。妈妈说当时并没有怎么严厉的训斥我,只是说一次不能这样。也不知道是哪家店里拿的,就没有要求我送回去。
于是,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喜欢就敢拿。
7岁的时候,出去街上玩,我看到有人掉在路上一张百元大钞,趁周围没人,我过去捡起来,塞兜里跑回家去了。回家妈妈夸奖了我,夸我孝顺,有了钱回家就给妈,我当时心里喜滋滋的。
于是,我太得益于“拿”“捡”别人的东西,并且以此为荣,还能被家长夸奖。



8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邻居家玩。邻居家小孩有个新买的玩具,特别好看。一下午我就寻思着怎么样避开家长的注意,把这个玩具拿到我家,而且别人我不知道是我拿走的。
果然,家长们忙着聊天。我悄悄的的小玩具塞进口袋里,非要嚷嚷着回家。一回到家我就炫耀似的赶紧拿出小玩具,等待妈妈夸我。没想到,妈妈直接打我,,边打边教育我,让我给邻居家送回去并且道歉。我当时觉得很委屈,明明拿回来东西不夸我,还打我,宁愿被打也不送回去。



那天,妈妈让我站在墙角反思,给我讲了一大堆道理,并让我写保证书,以后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捡到东西要还给人家。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妈妈那一顿打,让我长了记性明白了很多,也记忆犹新,那是她唯一一次打我,也是特别疼的一次,那些错误我再也不会犯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