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太黏妈妈,性格软弱有什么好方法改正?

快4岁的孩子老是黏着妈妈,生气就不好好说话,动不动就哭 。
已邀请:

壹父母

赞同来自:

很多时候,孩子爱发脾气和太黏家长,也不一定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还有一种可能是,家长会因为过度担心孩子,觉得怕孩子做不好某件事而想助孩子一臂之力,总事事包办。
哈佛的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记录了一些孩子小时候受挫折的次数和特征,并对孩子们未来的升学和职业成就方面的表现做了追踪对比,结果发现,相比曾经一帆风顺的孩子,受到一些小挫折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取得大的成就。
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主地完成某一件事,并得到一些成长。要学会对孩子“逆向关怀”。
所谓逆向关怀,与主动式的关怀是对立的,即让孩子体会到逆境。否则就会很容易教出有玻璃心的,显得软弱的孩子。
如果凡事都由家长包办,孩子就会失去认识世界的机会。刚开始,家长包办可能会给孩子扫清小的障碍,但是等孩子长大后,还会遇到大点的障碍,这时候,孩子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或是自暴自弃。而对于孩子可能遇到的苦,也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承受。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让孩子走的,这样才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在不停的探索中,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念,更好地面对自己。
对于一些涉及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逆向关怀还在于戳痛点,让孩子去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纠正完善。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完整起来。

幸福妈咪成长树

赞同来自:


性格软弱且黏妈妈的小男孩,绝大部分的原因,来自家庭的溺爱。从小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就连吃饭,都是端着碗追在后面喂,喝个水,也是一个劲的念叨,“慢点喝,别呛着了,”出门不是坐车就是抱着、背着。孩子玩什么、要什么更是无条件满足,太多的溺爱,让孩子觉得离开了妈妈,都是不安全的,只有紧紧跟着妈妈,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否则,张口就哭,让你总是无条件妥协,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来越黏妈妈。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是很正常的思源。因为他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应该要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孩子总要长大,总要学会独立。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多认识朋友,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以及感兴趣的事可做,就能减少孩子对妈妈的过度黏性。

有位小男孩,外表看起来酷酷的,很高冷的那种,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他的表象。当你跟他认识并相处后才发觉,他比女孩子还黏父母、爷爷奶奶。已经上二年幼儿园了,但孩子依然没有多少进步。比如吃早餐,只有你说得他高兴了,他才张嘴吃几口,否则一概不吃,有什么事,他也总是用哭泣的方法,哪怕上厕所都是如此。每天上学,不是妈妈抱着来,就是爸爸扛着来,甚至奶奶背着来……面对孩子,老师各种无奈,打不得,骂不得,跟家长沟通,家长直接说没事……
老师的无奈,源自于家长的不配合,全家人围着他一个孩子转,真的像“太上皇”,宠得孩子的世界,只有自我,遇到什么事的第一反应是找妈妈。如果家长能够配合好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无裨益。
1、放下担忧孩子饿肚子的心,让孩子先学会自己吃饭。孩子之所以总是要别人喂饭,不是他不会吃,而是他知道,只要他有不吃的想法,家长就会千方百计地哄他吃。父母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哪怕吃得满身、满地都是,哪怕弄脏了衣服也不要管。只有经过锻炼,孩子才能学会自己吃饭。
2、放下总是担忧孩子会摔跤的心思,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提前预防孩子可能面对的鸿沟,比如搬离前面的障碍物,比如路面不平坦时干脆抱着他走,比如爬楼时怕累着、摔着孩子,背着孩子爬上爬下……保护太过的孩子,成长在没有任何挫折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能进步?多给孩子一点信心,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把心软变成“心硬”,让孩子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总用哭泣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爱,往往让孩子有不同的人生。我们在面对孩子的眼泪时,总是心软得一塌糊涂。又怎么能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孩子哭泣时,告诉孩子,哭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解决事情途征的最好方法,就是想办法自己解决,而不是什么事都求助别人。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就要舍得使唤孩子;就要硬的起心肠,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在孩子摔倒时学会冷眼旁观,教会孩子自己怎么爬起来,而不是每次都心急火燎地抱起孩子;就要在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哭泣时无视他的眼泪,让他明白哭泣不是万能的,更要让他明白,适当的时候,学会等待与独处……

鳄鱼妈妈

赞同来自:

方法一:给孩子办一张游乐场的卡,最好是人多,年卡那种的,每天把孩子扔进去玩,不要干涉他和任何人交际,里面反正摔不到!
方法二:每天早晚带去公园或者体育场,让他自己找玩的,距离孩子二十米的安全距离,公园老头老太太看见孩子都会说话的,长期下来,孩子会慢慢独立的。
方法三:家里养只狗,每天和孩子一起带狗狗出去玩,小狗狗爱跑,喜欢动物的孩子肯定追着狗,慢慢孩子就会找到别的乐趣。
孩子黏大人,不是外面无趣,就是你管的多,还有就是真的胆小,不管哪一点,带到人多热闹地方都没毛病。
我孩子两岁,我就是一直这么带的,从来不怕人,走到哪都能和人聊天,看见好玩的自然跑过去搭讪。孩子的天性是玩,并且玩耍中成长,你只需提供好的玩耍环境,相信孩子不会让你失望。
千万千万别跟孩子屁股后面,担心他摔跤,担心他被别的小孩欺负!跌倒和被欺负才锻炼孩子,但是事后你要跟孩子讲事情,让他以后小心或者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我的孩子只在我视线范围,一般都在比较安全的地方玩耍,所以我从来没有扶过跌倒的宝宝。
一句话:多带孩子到人多有趣的地方!


闲捻光阴

赞同来自:

估计和妈妈呆的时间长,如果爸爸有时间,应该每天让爸爸带男孩一段时间。带孩子是夫妻俩个人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如果爸爸工作忙,没有时间,那么妈妈就要改变自己带孩子的方式。可以鼓励男孩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武术,比如球类运动,让男孩和妈妈保持一段距离,鼓励孩子独立学习。妈妈平常带孩子时,不要什么都包办,可以让孩子出门购物,爬山,鼓励孩子勇敢,即使摔跤让他自己爬起来,不要扶他。
也可以让家里男性亲戚多带孩子玩。或者小区里和勇敢的男孩交朋友,这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模仿力也强。古时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伙伴很重要,多和勇敢的孩子交朋友玩耍,孩子会变得勇敢起来。
最后想说,妈妈勇敢,妈妈快乐,孩子也会受影响,所以妈妈也要改变性格,这也非常重要。

父母学点心理学

赞同来自:

孩子越小越爱黏着妈妈。甚至六个月以前,母婴都是属于共生关系,也就是说黏如一人。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共生关系会变成我和你的二人关系,依然很黏,但是中间有了间隙。这阶段也被称为依恋阶段。



依恋阶段,有些孩子属于安全依恋型,表现为孩子与妈妈分离时很容易,相见时很亲密。但有些孩子是不安全依恋型的,与妈妈分离时很艰难,见面时很纠结很愤怒。
这样的孩子又往往缺乏表达情绪的能力,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哭,有的则会用推打妈妈的方法来发泄情绪。
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会比较辛苦。因为孩子心理上还卡在共生阶段,他还没有做好适度分离的准备。父母要给他更多的时间,支持他比别的孩子在这个领域要成长地要慢一些。



行为上,首先要允许孩子表现出来的所有状态,如黏、愤怒、悲伤、哭闹。允许度越高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会越好。
其次,父母要教会孩子识别情绪、命名情绪、描述情绪。这里不是让父母来问孩子你现在什么感受啊?孩子是说不出来的,此时的父母要做一个读心师,就是父母来猜:你现在是不是很悲伤,是不是很害怕……通过这一过程,父母就是在教会孩子识别并命名情绪。
当孩子内在的感受能够说出来的时候,他就不用借助黏和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同时他理解自己和管理好自己感受的能力会增强的。



最后,非常重要,一定要让爸爸参与进来。只有爸爸的介入才能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拉开。因为孩子太黏,也有可能是妈妈太黏的投射。如何让爸爸紧密参与育儿,请私信我《爸爸育儿》发相关内容给你。



关注《父母学点心理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既是育儿学,也是人格鉴赏学。

爱叨叨的宝妈妈

赞同来自:

我觉得这其中爸爸占很大一部分原因,科学研究证明孩子爸爸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由于妈妈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喂奶,孩子对妈妈依赖性会强一点,但随着孩子长大,开始不止于生理需求的时候,就需要爸爸的登场了,爸爸对于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座高山,可仰望可依赖,有了爸爸的参与,孩子的安全感才足,我觉得妈妈可以适当放手给爸爸,哪怕他粗心,哪怕他照顾不周,随着时间增长,他会获得从你这获的不到的,也会让他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

误解无解悟解无界

赞同来自:

黏妈妈,不一定性格软弱。
黏妈妈是正常的,4岁小孩,真的不大,现在20多岁的小男人都还有很多黏妈妈的。
过分的,强迫性的让孩子独立,反而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更黏妈妈。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妈妈应该陪伴而不包办。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