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怀孕后就经常做血常规。
已邀请:

人体探索者

赞同来自: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如何简单快速的看懂血常规报告。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上面有纷繁复杂的好多项指标


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
那么多项目,对的起那十几块钱了!
所以现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妈,过来啊,免费给您进行血液检查,我们的这个检查可以测几十项项目呢!”

进入正题,血常规单首先可以分三个大的部分


然后我们再划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实际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项目,让这个检查单简单一点


对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规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别看了。
掌握这几项就可以了。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所有的检查都是服务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查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这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作为病人,了解个大概和常见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一,我们先看红细胞部分:
这一项在临床中主要用来判断你的血量!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数量下降!
导致贫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等。
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有造血异常,脱水等。

第二,看白细胞
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感染,比如你喉咙痛,发烧了,去医院。医生就要给你做一个血常规,看看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如果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会上升,
而且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上升的不会太明显,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的比例会上升
白细胞过分的上升了,那还有可能是韩剧三宝白血病,不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细胞下降,有可能是严重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等
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会下降。

一般人去医院,也就关注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赞同来自:

图片有水印,因为本文转载自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听萌医生说。
本人原创,非抄袭
导言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抽血检查的经历,而在所有的血液检查项目里,血常规应该是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一项检查了。在入学体检、职工体检、感冒发烧、出血、贫血等不同的情况下,查一个血常规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规的单子后,看着单子上朝上朝下的几个箭头,总是一头雾水。问门诊医生吧,医生忙的连头都来不及抬,简单的回复很多人也听不懂。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看懂血常规。出于实用和简洁的考虑,我将选择血常规检查中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六项指标进行讲解。


白细胞
它的名字叫白细胞,但是其实它是一个没有颜色的球形物质。正常人在不同的阶段,白细胞的计数也是呈动态变化的。新生儿期白细胞的总数可以达到15X10/L;到了婴儿期,白细胞的总数会下降到10X10/L左右;到了儿童期再往上,白细胞的总数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L。


看到这张图就感觉看到了一个蓝色的巧克力球


白细胞其实并不是一类物质,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中细胞的一个总称。不过以上的五种白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为杀灭病原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这么说,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增高了,因为聪明的白细胞敏锐的察觉到了细菌和病毒的入侵,随机大量增殖,以杀灭病原体。反过来说,当白细胞升高的时候,最常见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么,这五种白细胞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来说一说他们的作用和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透明的外观以外,还有一个深紫红色的细胞核,一会排成一个U形,一会排成一个S形,但是它绝对不会排成一个B形。



没有找到S形,大家将就着看吧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往往都伴随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者计数的同时增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我们就简单的理解为病原体太凶残,中性粒细胞被杀光了吧。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严重的外伤、手术、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中毒、蛇咬伤等情况下也都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在10-15um,小的直径在6-10um,在高倍显微镜下,能看到它们都有着深蓝色的迷人的细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那是个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淋巴细胞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会转变为效应细胞,迅速来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杀灭病原体,让人体更快的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它会转变为一种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虽然不具备直接杀灭病原体的功能,但是,他能记住每一种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长相。这样在下一次有同类病原体入侵时,它能迅速的识别出这是个坏东西,它更能在短时间内召唤大量的效应细胞来到战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传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会出现第二次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发病之前就已经被淋巴细胞干掉了。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会在人体出现感染时升高,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当细菌、支原体感染时,一般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当病毒感染时,一般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而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有血红蛋白的存在;而血红蛋白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血红蛋白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但是,其实红细胞并不是一直呈现红色的。在将氧气从外面运输进人体时,它呈现的实现红色;而当红细胞将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到体外时,这个时候它会呈现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有一定的差别。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5.5)X10/L之间,女性则在(3.5~5.0)X10/L之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160g/L之间,女性则在110-150g/L之间。至于女性为什么比男性低,原因你们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吧,我可什么都没说。


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以上数值时,就可能是存在贫血。一旦存在贫血,就必须明确贫血的原因。常见的贫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各型贫血)、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便血导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间。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血小板都被认为是没有任何功能的一种物质,直到1882年比佐泽罗发现了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开了血小板的纠结人生。


本来只想一个人呆着的血小板,自从被发现之后,就一直处在纠结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X10/L之间,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有可能会导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这个时候需要通过药物增高血小板计数,严重的话可能需要输血治疗;当血小板计数过高时,可能会发生血液凝集,导致栓塞,比如在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时,这个时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总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至于血常规单子上的其他指标,我想比较不负责任的说一句话:当这些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不大的时候,请你忽略它们吧,不是每个细胞都愿意变成血小板那样被人关注的。


结语
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这真的是目前为止我最长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要不我给大家寄一本诊断学的书?唉,医学科普不好做啊!

健康医生好前程

赞同来自:


这个平时讲课的时候经常讲,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检查-血常规,主要的检查项目有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内容有点多,以截图形式发给大家参考:
















平时讲课培训的知识,总结的很全面,供大家对照参考。
健康咨询可以关注我头条号!欢迎留言咨询交流!

外科小木匠

赞同来自:

(小木匠谢邀,回答编号20180308)
新的一天又来啦,小木匠又来回答医学问题了,喜欢小木匠的话,请关注我吧

进医院90%以上的患者只要涉及到抽血检查,一般医生是必开血常规检查的,然而大部分疾病都不能只靠血常规来诊断,我们心中不禁会产生疑问,虽说血常规只要十几块钱,科室究竟血常规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医生这么喜欢开这个检查,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是住院三大常规中必须要有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血液是由液体(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组成,血常规是就是从人体静脉血中抽取一定的血液标本(单做血常规就需要消耗2ml左右),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具体的血常规能提示何种疾病呢?血常规三大块: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小板
上图中白细胞计数以下到红细胞计数之前都是白细胞的相关分类和计数。
首先看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接下来就是白细胞分类(这个分类一般只有医生才能分得清)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再看红细胞这一块(含血红蛋白)
增多:(1)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均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这个主要是水分丢失多了,相对的红细胞没丢失,其在血液浓度就上升了)(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的增多);(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贫血主要看这个)
最后看血小板
血小板是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增多和减少都有一定的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尤其是在外科:血小板低了手术是无法进行的,一切开皮肤就会猛冒血,出血性休克会危及病人生命的
所以可以看到血常规能提示很多情况的疾病,是一项基本检查,但是只是提示疾病的方向,真的要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补充一些常见的知识。大部分感冒发热的去医院就诊,医生必开血常规,主要是医生能够在血常规上区分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引起的,可以针对性的用药,尤其是现在抗生素管理愈来愈严格,对广谱抗生素会逐渐限制(因为会造成耐药细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超级细菌)。如果是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药,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可以用抗病毒药(不过病毒性流感有自愈倾向,一般医生是看症状轻重才决定是否需要用抗病毒药物)。

而住院病人都需要做血常规,因为患者一旦能够达到住院的病情的话,就需要做个系统筛查,而血常规能够提示这么多问题,可以有效的排除某些和提示医师的一个疾病诊断思维,提示医师缩小疾病范围,而进行针对性确诊性的检查,所以说小小血常规蕴含大学问。而不是盲目所有的检查都做一遍,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医院所有的检查项目费用加起来全部做完的话不低于十万。所以简单的血常规,实际上是给病人省钱的,给医生诊断提示的。
另外,大部分内科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都会伴随消瘦,贫血等,需要做血常规评估贫血程度,需不需要药物干预,一些化疗病人会造成白细胞降低,更需要不断复查白细胞,来评估化疗安全性。而外科病人血常规检查更加重要了,医院早已规定,无血常规结果,手术不予安排手术,因为外科手术会涉及感染、创伤、血小板凝血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血常规能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这十几块的血常规还是很值的。
作者是专业的医师,每天都会更新贴近生活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我将逐条回复,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赞同来自:

全血细胞分析(血常规)无论在体检还是疾病筛查中都是必查的一项化验,但是当我们看到检验报告单时,或许还不知其中的医学指标所代表的临床含义。下面对其中的常见指标进行介绍。


[list=1][*]红细胞:如果测得周围血中红细胞数量比正常减少,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贫血。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昏、气短、食欲不振 、乏力等一系列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HB):看HB降低程度,可分清贫血的程度:轻度为男性

倩Sur

赞同来自:

如何从血常规里看出贫血?




我们可以直接看血红蛋白浓度一栏(Hb)。对于不同人群,血红蛋白低于一定水平才能诊断为贫血。具体标准为:6月~6岁儿童Hb<110g/L;6~14岁儿童Hb<120g/L;成年男性Hb<130g/L;成年女性Hb<120g/L;孕妇Hb<100g/L。但是在小范围内波动是没有关系的。

什么情况下是严重贫血呢?如果低于标准下限,但Hb>90g/L,就是轻微贫血;Hb在60~90g/L范围内就是中度贫血;Hb在30~50g/L之间就是重度贫血;Hb低于30g/L就是极重度贫血。


从血常规看出感染


血常规中白细胞是临床中评估感染的最简便指标。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患者都会出现白细胞增高血象,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就像卫士一样维护我们的免疫系统,所以,面对细菌感染,白细胞当然会迅速增加来清除致病菌。

有时候病毒感染也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比如乙脑/风疹/EB病毒。有些免疫力很差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严重感染后也不会出现白细胞升高,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失灵”了。

如果血常规不太容易判断是否感染,但患者症状确实有感染可能,也可以检查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辅助诊断病情。

国557

赞同来自:

血常规化验单一般有二十多个项目,如果有血型,crp,肺炎支原体还会在单子上附加着。一般血常规会分为三大部分,是白细胞部分,红细胞部分,血小板部分。


一,白细胞部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一般感冒了,头疼发热,咳嗽打喷嚏都会看看白细胞高不高,看看是细菌性啊还是病毒性,对症下药好得快。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主要在细菌性感冒时增多,同时白细胞总数增,病毒性就是淋巴变多,但是总数不一定增多。在白血病这种情况中白细胞总数增高,会增高很多,多到正常人的好几倍。我曾见过白细胞32.6的,相当于她一个人比五个人的还多,最后确诊了是白血病。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就是看是不是贫血的。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容易贫血,会经常感觉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查一查血常规就知道是不是贫血。我以前见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的,面色红润有光泽,走路很有劲,也说自己贫血贫血的,结果一查比正常人的还多,我给她结果还问我是不是贫血,我说看着不像,再去问问大夫吧。
血红蛋白一般低于90就会是贫血了。如果是60左右就会感觉到特别累,走几步就会头晕的不行,再低了就是45左右就要输血了,要是再低那是很危险的,有生命危险了。


三,血小板。血小板就是最主要负责凝血方面的。一般人有个伤口三五分钟就能好了,有的人就是很长时间不凝,有的甚至是口腔渗血不止,就是血小板的问题。
血小板低不好,高了也不会,有人血小板都能达到八百以上,就会很容易发生血栓,这比血小板低还危险。有的人就因为血栓导致下肢供血阻断被截肢。
还有很多的项目,是作为大项目的辅助,比如嗜酸嗜碱,比如大红细胞比率,大血小板比率,都是比较专业的了。

疾控工作者

赞同来自:

血常规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检查,也是医院就诊最常见的检查项目,特别是住院病人必查血常规。那么拿到手里的血常规化验单应该怎样看?各项目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对于不懂医学的人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下简单了解。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共同组成,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血液里面的血细胞数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临床主要看的检查项目有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
其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正常值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白细胞数量升高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虫病;白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严重败血症、药物和射线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等;嗜酸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严重脱水和缺氧可使红细胞计数升高,如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见于贫血、出血。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 170-200 g/L。血红蛋白浓度减少临床可诊断为贫血。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临床上血小板计数减少较血小板计数增高临床意义大,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等。


平阳府中医

赞同来自:

谢邀。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用到的血液检查,无论是做手术、发烧、急性炎症,还是体检,使用频率比较高。
分享一下如何粗略看明白血常规报告。
首先来看看一下血常规检查单都有哪些内容




这张报告单因为患者是急性炎症,同时查了C反应蛋白。一般的血常规不包含此项。
数值一大堆是不是有点头理不清头绪,不用急,通常只需要重点关注图中的三个区域即可。
血常规主要包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他参数检查。
拿到一张检验报告主要看两个数据:结果,参考区间。结果是被检测人的血液样本数值,参考区间是正常范围内的数值,结果过低或者过高就值得关注了。
这里我自己总结了一首歌诀帮助快速熟悉各个板块代表的意义:
感染血液白细胞,贫血与否红细胞,凝血要看血小板,其他参数分类观。
白细胞白细胞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升高;这个通常见于细菌感染。当白细胞升高过多,高于参考范围数倍,要警惕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可以见于长时间使用镇痛药、抗生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等。
淋巴细胞升高可见于病毒感染。
单核细胞升高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痛经过常规治疗缓解仍不明显,见到该指标升高时,要重点排除该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见于过敏。
红细胞红细胞升高,可见于烧伤、脱水等出现的血液浓缩,缺氧等。
红细胞及其所含血红蛋白减少,可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生成减少的贫血等,需要及时查明原因。
血小板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凝血和止血,减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出血等。升高过多会使血液高凝,容易形成血栓,无论栓在哪里后果都会很严重。

Royal11111

赞同来自:

血常规化验单结果,现在都是以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或者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而得的检验结果,逐项检验结果分析,
一 白细胞
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4 — 10*10^9,白细胞少于4*10^9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多于10*10^9为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
白细胞增多可见于白血病,白血病时白细胞可达22~30 *10^9,儿童患有白血病多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可见于细菌感染,如,化脓链球菌感染,化脓链球菌感染时白细胞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多于75%,
白细胞形态改变,如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显微镜检验镜下视野可见中性粒细胞胞浆有空泡,瑞氏染色空泡不染色,白细胞形态改变还有中性粒细胞中毒,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儿童在2岁到5岁时,淋巴细胞计数多于中性粒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
身体感染了EB病毒,异性淋巴细胞增多,就会发展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还与鼻咽癌相关,
红细胞的正常参考值范围,3.5 — 5.5*10^12,如果红细胞少于3.5*10^12,是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多于5.5*10^12,是红细胞增多,若红细胞为6 .5— 10 *10^12,血液粘稠,头晕症状,这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110 — 160 g/L,轻度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90 — 110 g/L,中度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60 — 90 g/L,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含量为30 — 60 g/ L,重度贫血时,如果身体体质还好,就应该输血,
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儿童患蚕豆病,导致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可达15%,
血小板,血小板的参考值为100 — 300*10^9,血小板减少可以使用激素治疗,而血小板增多症时血小板可达1000*10^9,
血细胞分析,如果血小板减少,有时候是抗凝剂凝集了血小板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值在正常范围内,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