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被虐待后会出现什么特征?家长发现后应该怎么处理?

很多孩子都是闷不吭声,而且肇事者一般会恐吓孩子不让告诉家长,家长这时候要怎么才能发现自己孩子出事了,出事了要怎么疏通孩子呢?
已邀请:

丁香医生

赞同来自: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的这篇回答,是怀着愤怒和痛心写出来的。

不管是一个月 2000 元的公立幼儿园,还是一个月 5000 元的私立幼儿园,都接连卷入虐童漩涡。


二三线城市就不说了,即便是北京上海也爆出虐童丑闻。喂芥末、喝消毒水、殴打、扎针、喂药……这些恶魔一次次突破我们认知的底线。

善良真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一想到这些将毒手伸向幼小孩子们的恶魔,我们气得发抖,恨不得撕碎了他们。

但很遗憾,人渣不会在脸上贴标签,我们也不可能一刻都不离开孩子。

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信任最亲近的人。为了保护他们,我们必须倾尽全力。

道理大家都懂,但这种保护,真的不仅是说说而已。


1. 观察孩子的情况,每一天都做




丁香妈妈有一位教育专业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妈妈,她说:「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我每天给孩子洗漱完,都会从头到脚把孩子检查个遍。」

耳朵、胳膊、背部、生殖器……

有没有青淤,有没有红肿,有没有破皮,一边观察一边和孩子沟通。

有一次接女儿回家以后,她发现女儿尿裤子了,老师竟然也没帮女儿换洗。

「虽然孩子没说难受,这也算不上虐待,但我发现但时候还是很心疼啊。」


第二天,她专门去找园长沟通。园长非常热心,当天就调查了这件事,晚上还专程给她打电话解释。

因为孩子没有什么异常表现,老师确实是没发现,在电话里老师也向她道歉了。

她说:「那位老师可能真的不是有心的,不过那次事情后,孩子在幼儿园再遇到什么事情,老师都会主动跟我说,可能也是考虑到我是一个很较真的家长。」

再好的幼儿园,也难保老师能照顾好所有孩子。不是说要怀疑幼儿园,但每天观察孩子的情况,真的再仔细也不为过。

2. 和孩子沟通,不厌其烦



很多文章会告诉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是,道理大家都懂。


但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太小、表达能力有限,不太能回答自己的问题。

小孩子对于复杂的问题,只会回答「是」或「不是」,问得不耐烦了,孩子多半会也就说「不记得了」,或者「我也不知道」。

这时候,家长可以试试角色互换游戏。

丁香妈妈的一位编辑说了自己的经验:

我会扮演小朋友,让她扮演老师,表演老师每天都在跟小朋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包括老师怎么给他们换衣服擦屁股,都会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表演出来。


虽然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知道幼儿园的情形,但足以让家长心里有底。

总之,请多给孩子一些耐心,慢慢引导。



还有些家长会发觉,孩子不一定愿意说。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为什么幼儿园被虐待的孩子回家不愿意告诉父母」,一个匿名用户写下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他被幼儿园老师惩罚了,第二天上学前,他哭闹着说不想去。

他的妈妈不但没有问他为什么,反而推了他两把,说他不听话,「净给人添乱」。

从那以后,无论学校里发生什么事,他都不再跟家里人说了。

如果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可能的原因很多,并不见得就是在幼儿园被虐待了,也可能只是分离焦虑、和小朋友闹矛盾等等,但家长一定要耐心地找原因。

毕竟,孩子信任父母,是建立在父母也信任孩子的前提下的。


我们永远要和孩子站在一头,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爱他们。这样,孩子才能和爸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3. 为了保护孩子,我们必须倾尽全力




幼儿园准入门槛低、幼师资格参差不齐、行业有很多乱象、制度不够完善……

这些人,应该为他们的罪行承担责任。但丁香妈妈并不想代表法律对这些人渣进行审判。

正义不会缺席,但或许会迟到。

可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我们等不到马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绝不能让孩子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个世界再难再乱,我们也要倾尽全力去保护他们,哪怕为他们粉身碎骨,头破血流。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我们输不起。
作者 / 丁香妈妈


吉姆妮成长日记

赞同来自:

作家郑渊洁也曾经将他的孙女从一个学费20万元的幼儿园退园。原因如下:

一、 发现孙女经常全天没喝一口水,没上过一次厕所,三个月高烧四次
后来他们家里人经过沟通,认为是孙女所在幼儿园的外籍班主任不称职,觉得把小朋友交给这样的老师实在不放心,连学费都不要了,就直接退园了。

总结:小朋友出现不符合其年龄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憋尿,变得沉默寡言、变得不爱动弹)、突然频繁生病,家长一定要马上重视起来,小朋友表达能力大多比较差,你问他他也说不清楚,但是身体状况不会说谎。

二、 郑渊洁也曾在儿子身上装了一个录音设备,收听录音之后,他也给儿子退园了。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这种方法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但确实有效。不放心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参考。

总结:小朋友不会表达,那我们就找个忠实的记录者(录音笔、隐形摄像头)来跟踪孩子的一天。
孩子虽小,但只要出事儿了,都不是小事。

三、 适当给小朋友看一些防范性侵、保护自己的绘本、小人书
书单:

  •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 《皮皮鲁送你一百条命》
  • 《皮皮鲁和66宗罪》

这几部是郑渊洁的作品。


最后想说的是:
很多家长觉得,跟孩子去讲什么性侵、危险、坏人、犯罪这些东西,还太早,觉得过早接触这些对孩子不好,甚至很多小朋友都上小学了,对坏人的理解还停留在“坏人=大灰狼”的阶段。
对于这种心态,我觉得,还是那句话:
你觉得安全教育为时尚早,但外面的变态不会嫌你的孩子年龄尚小。


春雨医生

赞同来自:

春雨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些年幼儿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手段除了打骂、性侵,还有一种非常隐匿,就是喂安眠药。除了幼儿园老师会给孩子喂安眠药,之前有新闻还曝出护理保姆给孩子喂安眠药。
幼儿吃下安眠药有哪些危害?家长怎么第一时间发现小孩子有没有被喂安眠药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安眠药是什么。
安眠药即为镇静催眠药我们常说的安眠药其实是多种镇静催眠药的统称,顾名思义是帮助我们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药物。
凡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 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所以都可以用于帮助睡眠。


被喂安眠药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安眠药实际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药物动力学就不同,带来的危害也就不同。
  • BZBAs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处方类镇静催眠药为BZBAs,包括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
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地西泮 、三唑仑 、夸西泮等10多种药物,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两者都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幼儿的中枢神经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别敏感,不易将这类药物代谢为无活性的产物, 因此中枢神经可持久的抑制。
幼儿使用这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后, 容易积聚,使他们嗜睡。婴幼儿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可出现两眼球上翻、无意识笑、步态不稳等异常反应。


  • 抗组胺药物、褪黑素伤害相对较小
在美国,FDA没有批准两种处方药苯二氮罩类药物、非苯二氮罩类药物来治疗儿童失眠症,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可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和褪黑素,且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体重,开具合适的剂量,不能不经医嘱自行使用。
褪黑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也会有药物残留,不合理的使用会引起孩子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 还会引起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怎么知道孩子是否被喂安眠药?除了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上症状外,被喂安眠药的孩子由于受到非正常对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恐惧行为(做噩梦、抑郁、不同寻常的害怕);
2. 想逃跑;
3. 与年龄不符的极端行为;
4. 不是疾病问题引起的头痛或腹痛;
5.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6. 极端消极或有攻击行为;
7. 胃口特别好,偷吃东西;
8. 过度亲热的行为或社交恐惧。

春雨君需要提醒家长们,被非正常对待的孩子往往不敢告诉任何人,家长们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果怀疑孩子被虐待了,立即带孩子去儿科医检查,并寻求法律帮助。
参考资料:
1.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void sleeping pills for children with insomnia
2. 张宝霞. 镇静催眠药使用现状. 天津药学,2014 (6):67-6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 , 45 (7) :534-540
4. 吴永鹏,应对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之策
5.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虐待和忽视儿童
文:大王
题图来源:中国青年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孩子王育儿顾问

赞同来自:

近几年虐童花样百出,让愤怒变得无力!

广东女教师抓学生头发拖行


云南幼师飞摔男童


河南幼师打扇男童耳光


上海XX亲子园虐童


河北幼师牙签扎幼童


虐童事件一次次被揭露,社会一次次掀起波澜,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声,欣慰的是,虐待行为及时被制止,施虐者受到了处罚,被虐儿童不再受到伤害……但,这一切真的就画上句号了吗?

那些受到虐待的孩子、心碎的家长,谁可以继续帮助他们做正确的心理疏导,带他们走出受虐阴影,抚平心中的伤?

作为成人,作为家长,如何敏锐发现身边的孩子有被虐待的蛛丝马迹?有哪些有效渠道去寻求帮助,第一时间阻止恶行?

如何才能真正从源头杜绝此类虐童事件再次发生?放心让孩子在幼儿园、学校、早教机构等“家长看不见的地方”玩耍学习?





现在,学会这些还不算太晚!

“有些人生病和脆弱的心理,他们喜欢伤害别人。可事实是,他们真的很害怕。如果你们不喜欢他们触碰你的方式,你们必须说不……说不永远不会太迟,即使已经有人对你做过不好的事,或者正在做不好的事,你们甚至现在就可以开始说不。”


——美国防性侵短片


如何判断儿童被虐待日本关东地区枥木市发行的一本教师手册中,列举了需要注意的儿童被虐待的信号:

1、老师写板书时只要一举手,孩子就下意识地抱住脑袋;
2、老师轻微警告,孩子就吓得一动不动;
3、孩子吃校餐的时候饥不择食;
4、孩子出现与性相关的言行和奇异行为;
5、说话像大人;
6、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7、喜欢用奇异行为吸引他人注意;
8、反复出现逃课、迟到缺席、小偷小摸、游荡等问题行为;
9、放学后不爱回家;
10、学习能力骤降、反应迟钝、虐待动物、忘事;
11、感情表现极端贫乏;
12、容易暴怒和突然陷入恐慌等。

从最近“三个颜色”涉嫌虐童事件中家长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家长的细心观察以及和孩子的沟通引导尤为关键,家长一定要耐心询问。宝宝的回复通常是片段性的,家长要学会循循善诱,引导宝宝做场景再现,发现需要引以重视的细节。正如那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扮演老师,爸爸扮演他,一步步让孩子复现当时的情景。



家长也不可忽视平时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学会判断,学会正确反抗。


及时保留证据并寻求法律援助一旦发现孩子有受到虐待的情况,及时到学校、幼儿园调取监控录像。同时还可以联系其他家长,了解别的孩子是否均受到虐待,对孩子身上的伤痕进行拍照取证,保存就医记录,并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对涉事情况进行调查。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如果出现虐童事件,一定及早对孩子的创伤性心理进行干预(团中央青少年法律心理咨询服务热线:12355)。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紫花地丁

赞同来自:

在如何识别孩子遭受虐待的迹象方面,我们建议家长重点观察以下这七个部分:
第一,孩子是否出现较为明显的行为举止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是某种行为倾向忽然加剧或增多,比如说开始变得更有攻击性、原来不毁坏玩具但是现在开始严重破坏玩具;也可能是某种行为倾向减少,比如忽然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吃饭,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和同龄人玩耍。
第二,情绪变得抑郁,或者经常无故哭泣。
第三,自尊心变得很低。表现为很容易放弃尝试,或是忽然对自己有较为消极的评价“我很脏”、“我很笨”等等。
第四,身体出现一些伤口,并没有明显而且合理的原因(即,并不是因为正常的玩耍和运动造成的伤口)。
第五,学习或者生活上开始出现显著的困难。原本学习稳定的成绩忽然显著下降;或者原本可以自己穿衣、吃饭的幼儿,忽然不能行使这些功能。
第六,出现一些原因不明的健康问题,比如孩子经常抱怨自己胃疼、头疼或者总是显得很疲劳的样子。
第七,非常害怕去某个地方。比如害怕去学校,总是想尽办法逃避上学;又或者害怕去某个熟人家里。

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上述一条或者多条征兆,那么就说明他(她)有可能遭受到了欺凌(不论这种欺凌是来自老师、同学还是某个熟人)。
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除了在现实层面继续调查真相,并在有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之外,还需要多花一些时间,照顾好受害儿童的心理,以帮助他们尽快地从创伤当中走出来。也许下面这几条建议可以更好地帮助父母:
首先,尽可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孩子遭受虐待和创伤的时候,相信没有父母不会痛心疾首,你所体验到的情绪,不论是愤怒还是恐惧和焦虑,都是合理的,但是,这些情绪并不能帮助你更好地安抚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如果父母都已经被自己的情绪压垮,那么孩子只会更加焦虑和无助。
接下来,和孩子好好地谈一谈。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遭受到的创伤经历表达出来,同时允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绪。而父母,只需要作为一个倾听者,容纳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这种表达本身就会产生修复的作用,而一味的回避、压抑或是隐藏自己悲伤的经历,只会让这些创伤更难被消解。
第三步,让孩子明白他(她)是无辜的。很多施暴者往往会编造一些理由,说是受害者的问题才导致他们遭受虐待。而很多孩子会相信这样可怕的解释。因此,家长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不论他们是怎么与众不同,都不能成为被人伤害的理由!做错事的是那些施暴者,不要因为他人的过错而谴责自己!
最后,传递给孩子力量。父母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家人一定会坚定不移地保护他们,会始终站在他们一边,另一方面也需要教给孩子一些途径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向谁求助、可以怎样躲避。正是这些方法,会带给孩子一些控制感和力量感,让他们相信暴行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自己也并不是完全无依无靠。

任珏

赞同来自:

受虐儿童的反应,因为年龄、性别以及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笼统来说,外伤是比较容易察觉的受虐特征。如果是婴幼儿,父母帮忙洗澡,若阴部出现红肿或者生殖器、肛门等位置出现不明的性病症状、感染或者伤痕也是受虐特征。另外也有可能性侵发生是以强迫口爱的方式,如果遭遇这一类性侵,孩子口腔也可能会有不同寻常的伤痕等症状。
也有些猥亵并没有太过严重的身体损害,比如对儿童裸露生殖器,或者抚摸儿童私处等行为,并没有造成身体上的外伤,但是也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例如下图所示2008年的时候,深圳海事局书记猥亵女童,将左手搭在小朋友左肩靠脖颈处,让小朋友感到被掐的感觉。但是在取证过程中,因为处理不当,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因而孩子情绪恶化,但是却因为找不到现场的监控录像,而无法核定猥亵事实。






因此,除了生理伤害作为鉴定孩子是否遭受虐待的判断标准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的判断标准,包括情绪、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特征。
例如情绪上起伏不定,暴躁,容易发脾气等,易怒、极度敏感等,惧怕父母,容易有恐惧感,自卑、自责、焦虑等等。
行为指标分为与性有关的行为和与性无关的行为。如果较小的孩子在日常的活动和人际互动中,无意间流露出一些过于早熟的性表达或者性趣味,很有可能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接触到了性的相关内容,但是因为不了解社会对性的约束规范,所以会将性的影响直接外显出来。而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则知道社会对性的态度,则不太会倾向于将性的伤害直接表达出来(王雅慧 2014)
心理上,受虐儿童也会因为遭受的暴力严重程度不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的报告指出,在婴儿期或幼儿期的虐待和忽视可能导致大脑区域形成和功能不正确,对认知和语言能力,社会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细心留意儿童的一些和平时不太一样的身体、行为和情绪、心理上的改变。如果确认孩子遭受虐待和暴力,也需要尽量克制情绪,心平气和的帮孩子保留证据,做好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千万不要像《嘉年华》一片中的母亲,不但不对女儿进行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还要通过打骂来宣泄自己的羞耻感,给孩子得来严重的二次伤害。
不仅仅是家长需要重视,也需要帮助孩子尽快避免外部社会因为性的污名带给孩子的压力。学校的老师、警察部门、法院、医院、社工、心理咨询机构,都需要形成一整套的联动网络,支持受虐儿童。降低他们过度曝光于媒体的可能性,减少其他学生或者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指责,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在取证之后,以淡然的态度回到学校和朋友中去。
下图是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受理性侵害案件服务流程,其中非常明确的说明,在整个个案的服务过程中,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服务、心理复健、紧急安置、复学服务、职业训练、法律服务、医疗服务等跟评估个案有关的服务,此外,还有问讯笔录陪同服务以及问询笔录追踪服务。特别是笔录相关服务,有专业人士处理,避免受暴儿童多次面对取证和问询,从而造成二次伤害。而家庭服务,则有社会提供对受暴儿童家庭的家庭服务,减轻家长的压力和负担。


家庭医生在线

赞同来自:

最近,媒体曝光的某事件传引起社会的公愤,作为孩子的家长,也突然之间提高了警惕,很多家长都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的宝宝在外被虐待后会有什么反常表现,作为家长发现孩子被虐待以后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孩子在外被虐待以后,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作为家长一定要细心,引起重视。
第一,身体上的特征:身体一些有不能解释的伤痕,表现为擦伤、烧伤、腹部或头部受伤等,仔细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孩子吱吱唔唔说不明白的伤痕是最值得怀疑的。幼儿园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体重未能增加,或者突然间孩子体重显著增加等;女孩子的外阴疼痛或出血,有阴道炎的症状甚至患性传播疾病,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在外受到了性侵犯。
第二,孩子行为改变:孩子可能表现的比较恐惧,经常做噩梦,少言寡语,明显的抑郁倾向,孩子自信心突然改变,情绪比较低落,甚至会出现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极端行为。小学中学阶段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极端消极、过度亲热行为或者社交恐惧症都提示可能是孩子曾经在外受到过虐待。有些孩子开始找各种借口在家待着,不愿去学校、不喜欢提及学校和老师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做个细心的人,经常给孩子洗洗澡,经常和孩子聊天沟通,谈谈在学校的老师、同学,谈谈学习的进展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园的状态。家长如果发现可疑迹象后首先需要冷静下来找证据。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于婴幼儿,家长学会有技巧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游戏过程,来逐渐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如果有可疑的伤痕也可以通过这种友好的方式去问孩子原因。对于孩子身上的证据一定要拍下来留档,然后可以当堂对质。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待,家长该是多么气氛和难过,孩子该会背负多大的童年阴影啊!


孩子被虐待的特征:
1、孩子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的行为:每天上学前都要哭闹半天,一会说幼儿园不好、一会说吃饭不好。
2、孩子身上经常出现伤痕,而且不愿意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总是保持警惕状态。
4、身上总是出现类似相同的受伤痕迹。
5、过分孤僻,恐惧或者害怕做错事。
6、突然出现极端消极或攻击性行为。
7、回避接触,总是想逃跑。
8、不同寻常的害怕,变得很胆小,怕生,频繁做噩梦。
9、对某些东西出现特别敏感的反应。
10、外阴出血或者疼痛。
当孩子出现以上的行为或者症状后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平时多观察孩子身上细微的变化,孩子性格或习惯的变化,防微杜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这些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伤害会很大,给孩子的童年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也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是很大的影响,做家长的,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孩子,细心一点。

吖颜视频

赞同来自:

自从红黄蓝亲子园虐童事件曝光后,幼儿园虐童再次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那孩子在幼儿园受伤后幼师应怎么处理


幼儿方面

1.及时处理受伤者。当幼儿受伤时,老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可自行处理,程度重的,如伤口流血、骨折等情况,在叫园医的同时应为幼儿止血,使幼儿受伤的肢体保持不动。幼儿园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送幼儿去医院作处理,不得延误治疗时机。2.保护幼儿的心理。幼儿受到伤害,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有的事故是一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指责伤害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3.抓住教育契机。幼儿身边出现了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方面

1.精神安慰。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的安全弦在发生事故后几乎接近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过于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惶恐、沮丧、泄气等情绪一齐涌上心头,如果园长此时能给教师一种宽容和理解,会使教师释放很多的精神压力,切忌指责、批评教师。
2.分析与反思事故。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应想到从中获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作为园长,更应该考虑怎样让其他教师不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园长可以组织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全园职工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分析,让大家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讨论如果怎样做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理念落实在工作行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失误,从而减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对受伤者的身体护理。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家长方面

1.及时通知受伤幼儿的家长。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者应及时告之家长真实情况,还可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不要等到家长来园接人时才说,应尊重家长应有的知情权。
2.做好受伤幼儿家长的安抚工作。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任何一个家长都会难受,有的家长言语上表现出通情达理,有的家长则会一改往日的温和,对幼儿园或教师大加指责。不论家长态度如何,我们都应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主动上门诚恳地向家长致歉,并详细地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与家长交流对幼儿的日后护理,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


陈苏州不太酥

赞同来自:

最近关于三色幼儿园的事件多多少少大家都听说过吧!
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的待遇可真是让人揪心呢!
今天就说说孩子们都是怎么被虐待的,让大家来评评理。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坐在沙发上的老师先把女孩的书包给扔了,拽了一下女孩的辫子,顺手又推了一把,当孩子摔倒后,老师有起身准备扶起来的动作。
但是旁边的白衣服老师没有任何阻止,虽说要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可是这故意去推到算怎么回事。




这个画面是老师不知道往孩子嘴中塞了什么,男童一直在哭泣,而身旁坐在椅子上的男孩也一直在哭,微博上有人说是在喂药。
但现在幼儿园都没有解释一下喂给孩子吃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不是喂药,这么粗暴的喂食方式不怕噎到孩子吗?




家长在幼儿园门口讨说法。




孩子被老师罚下跪。

还有家长反映,自己发现孩子手臂上都是针眼,随后发生的所有事情,让这位妈妈泣不成声。
一天妈妈开玩笑,提到了打针,可孩子突然就惊吓了起来,在一番问话后,孩子说如果表现不好,老师就会给我们打针。




到目前为止,幼儿园老师对于种种行为的解释只有一个,“孩子不听话要教育”
其实孩子在外被虐待后会出现的特征,在体表上能看到的那些伤痕我们就不多说了。
而心理上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突然间的沉默寡言,对某种事物产生恐惧。
所以无论是孩子心理生理的变化都值得家长打起警惕!
至于怎么处理?最先要做的当然是现代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维权的什么后面再慢慢来。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铃铃

赞同来自:

为了不让我们的宝宝的心灵在受到伤害,请家长朋友们通过以下几方面多多观察我们的孩子。
1、放学接孩子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孩子一见到家长就紧紧抓住不放手,身体紧绷或有些发抖,或无缘无故的哭泣,体温莫名其妙的升高、腹泻,此时可以向其他小朋友问问缘由。
2、晚上休息时观察孩子的身体,告诉孩子,身体是不能随便碰的,即使是老师也不能,比如头部或敏感部位。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青一块紫一块,一定要寻找原因。
3、老师写板书时只要一举手, 孩子就下意识地抱住脑袋。
4、老师轻微警告,孩子就吓得一动不动。
5、孩子吃校餐的时候饥不择食。
6、孩子出现与性相关的言行和奇异行为。
7、说话像大人。
8、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9、喜欢用奇异行为吸引他人注意。
10、反复出现逃课、迟到缺席、 小偷小摸、游荡等问题行为。
11、放学后不爱回家。
12、学习能力骤降、反应迟钝、虐待动物、忘事。
13、感情表现极端贫乏。
14、容易暴怒和突然陷入恐慌等。
当然了,以上也是仅供参考,除此之外,对父母而言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形也请额外留意: 孩子身上有不明伤痕。 孩子的状态跟平时不一样, 比如本来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 最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孩子对于某个事/物的态度变得敏感甚至恐惧。 孩子近期莫名地爱闹情绪,甚至动不动就哭。 孩子频频做噩梦, 说奇怪的梦话,甚至在梦中尖叫。 上述表现,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困难、伤害却不知道如何述说。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后,应该及时与孩子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根据问题的轻重情况与学校、老师,甚至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来孩子的人身安全!

联云谷科技

赞同来自:

当孩子有明显的身体上的伤痕,或者情绪上的巨大反差,比如像这次携程的家长会上也有家长说了,宝宝回家哭了一整天,有这些特别明确的信号时才足以让我们判断出孩子在幼儿园遭遇了不好的事,大多数情况下,想要了解宝宝到底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并不容易,因为孩子不会告诉我们在幼儿园发生过什么。即使是被灌了多次芥末的孩子,也只是在妈妈拿着物证追问时才承认自己有吃过。


1. 不要总是追问,再关切的追问也只是你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孩子需要的是交流。
幼儿园放学走在路上时,一路上听到跟孩子们的对话最多的就是:
"今天你午觉睡着了吗?没睡着,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今天中午吃的什么?你吃饱了吗?"
……
这种追问的语气、关切的眼神,无形中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压力,得到“这件事你就是做不好”或者“这件事太烦”的暗示。在几次的被说教后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孩子往后不再想回答。
比较有效的方式是:聊天主题定个性,比如咱们一起聊聊这一天快乐的事,这让他感觉我并不是在询问他,而是在进行一次平等的交流。
刚开始交流这个主题时,家长首先来做示范,和孩子说几件发生在家长身上的有趣事。必要的时候还会“添油加醋”,增加一些笑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经常主动要求:“妈妈,咱们俩来说说‘最快乐的事’吧。”


2. 用具体的词汇和表达向孩子示范,不要用抽向的词汇。
很多爸妈喜欢问:
"你今天开心吗?"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孩子对于事情的描述和判断,与我们大人看待事情的客观标准往往是不相符的。
孩子并不知道爸妈们对于好的事和不好的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事需要和我们说、怎么样的事不需要和我们说。
刚把孩子送去托班时,家长会不自觉地问他幼儿园怎么样阿?你喜不喜欢阿?他不怎么搭理我。有可能是他们实在也不想跟你们聊这个话题,内心的想的是:好不容易“下课了”(等于我们的“下班了”),想放松一下,妈妈你干嘛还和我聊“工作”;也有可能是他们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毕竟,一天当中幼儿园发生了太多事情,小小的他们还不怎么会梳理信息、过滤信息。
家长可以从明确的话题去切入。比如孩子最近很迷恋海底小纵队,可以同意他把小纵队里他最喜欢的巴克队长带去班里。回家后问他,今天你有给哪个小朋友看了吗?他们怎么说阿?你们班的老师是不是也很喜欢巴克队长?
通常这么聊下去,孩子很愿意跟你说,在不知不觉地被提问和回答间,他就和你“透露”了很多幼儿园的信息,包括他是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


3.不要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询问,选择在睡前、早起、玩游戏时问效果比较好。
孩子的判断,通常会受到当时心情的影响。
对同一件事,他在开心、状态好的时候,就会给出正面的反馈;同样的,如果心情不好,或者仅仅是因为当时困了、累了,给的反馈就很可能是负面的。
很多爸妈喜欢在放学的时候问,觉得这时候对当天的回忆还比较热乎。放学时间对一些在班上表现比较好的孩子是适用的,他们这时可能刚在离班前被老师贴了一朵小红花;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放学时已经比较疲惫了,自然就不愿意多说。
其实他们在幼儿园一天,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和我们在单位工作一天是一样的,那也是很累的好吗?你再一个劲问他“工作方面”的事,他真的觉得和你聊天好无趣!
但倘若吃完饭玩或者玩得很嗨很高兴的时候假装随意地问几句,孩子说不准会饶有兴致地和你叨上半天。


4. 和孩子一起的玩乐时间得发生点“有效交流”
就像《游戏力》里提到陪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和孩子是彼此互动的,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我们是随时可以随时引入自己话题的。
顺便说下,做游戏不是带孩子去游乐场所/亲子乐园的这种玩。很多爸妈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到了周末就带娃各种这样玩,玩得是很开心,但是这样的玩乐时间并没有和孩子发生有效交流。
但是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只是尽可能地可以从孩子这里得到尽量多的信息,不要期望能够通过问孩子还原所有在幼儿园发生的场景和事实真相,其实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太过焦虑。
而对于我们来说,越希望能在聊天中得到多的信息,就越得把聊天的“前戏”做足,也就是爸妈和孩子的共处时光要足够,也要更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交流都是点点滴滴渗透出来的,“每天回到家自管自看手机、也不陪孩子看绘本做游戏”,与“每天回家把固定时间给孩子”,得到的信息一定是不一样的。

佰迪丽服饰专营店

赞同来自:

看看我发布的视频,重要的学习知识,教你如何辨别孩子是否遭到伤害,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酷炫脑科学

赞同来自:

儿童受到虐待对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儿童的心理,甚至他的基因表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基因,另外一方面也取决于这种虐待的严重程度。比如说严重的虐待会使得孩子大脑中负责控制身体的区域出现问题,这个区域负责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候的心脏反应和荷尔蒙反应。
一个童年受过重大心理虐待或者物理虐待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情绪有更大的可能出现问题,他们对于外界的压力会变得尤其敏感,也可能更加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另外一方面,孩子在早年经历的精神虐待还可能增加长大之后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说焦虑抑郁。
科学家在猴子身上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当小猴子从小受到虐待,他们大脑的压力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不仅这些小猴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并且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虐带自己的孩子,这就导致这个虐待的循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大脑发育的问题,也可能是动物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了。什么是表观遗传学呢?在受精卵形成的时候,我们的遗传密码DNA就已经固定不变了。但是,哪些基因表达出来变成蛋白,哪些基因保持关闭不表达,这在一生中都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并且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也可能传递给后代,这里的基因表达就是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通过在不同的基因位点进行甲基化而实现的。
儿童从小受到虐待,就会使得他们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之后一系列的情绪性格的改变。在孩子受到虐待之后,第一时间。阻断这种虐待,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帮助他们修复一定的心理创伤。

手机用户95860314008

赞同来自:

《两个俏公主》中国走心动画片,同时也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值得大朋友和和小朋友们到现场观看哦,记得多多关注《两个俏公主》

悠闲的快乐1

赞同来自:

把这些畜牲杀了,贱货

伤春悲秋

赞同来自:

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怎么办?责骂老师,未必敢;讨好老师,又不甘。何解何解?何解何解?昨天晚上10点多一位妈妈在育儿群里面吐槽,引发众多网友围观。网友支招无数,能解决难题吗?


此时大多数人已安然入睡,可是这位妈妈却辗转难眠眠。
昨天是儿子进入学校了,他9岁半了,性格温顺。昨晚我给他聊天的时候,漫不经心地问:“听说你今天在学习哭了?”儿子回答:“哭了。”“为什么呢?”我以为儿子又会像往常一样,说:“没事在学校摔了一跤。”但他却告诉我:“老师打我了。”在那一刻的反应无疑是惊讶。儿子告诉她,因为他在学校里乱跑,老师找不到他,于是找到他后打了他的屁股,不是轻轻拍一下那种,是很用力的打。儿子当时就哭了。


聊完天,儿子哀求道:“妈妈,你明天可以去学校帮我和老师吵一顿吗?揍她一顿。哦,算了,不能揍老师的。”儿子上床后很快进入梦乡,妈妈却陷入深度苦闷。“天亮后我该如何和儿子的老师说这件事呢?不说吧,担心有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说了吧,又担心老师觉得我这个家长太较真了,儿子以后在学校越发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唉,怎么办呢?愁死个人……”


尽管已是深夜,“孩子在学校被打”的话题却引发了众多夜猫子妈妈的共鸣,大家纷纷支招。
网友“明天要去医院”这样说道:“我比较倾向于你和打孩子的老师谈一谈。但谈话要讲技巧,说得不好怕激怒她,以后给你孩子冷暴力。怎么谈呢?要不你说:老师,昨天我们家小孩在学校是不是不乖了?他回家后告诉我说他表现不好让老师生气了,他说以后要听老师的话,一定要我今天来和你说一下叫你原谅他,以后肯定不让老师生气……”
网友“华丽丽的粽吧”则表示反对:“谈有什么用?只会让老师觉得你对她不满意。送点购物卡,说点好话,态度马上不一样。”
网友“忍无可忍从头再忍”也支持送礼:“我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是一路送礼送过来的,以前也问过许多家长、同事、朋友,礼上门后被打回来的概率是零。我不敢说孩子受到特殊照顾,至少没受过特殊‘待遇’。”
而“目标是有钱有儿子”则主张先礼后兵:“换做是我的话,可能会先客客气气跟老师说一下。她如果还敢打我儿子,我就要警告她了。事不过三。看她还敢不敢轻举妄动。呵呵,有那送礼的钱还不如造福更多的孩子。”
后语: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尊师重教”的风尚在很多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老师,是一个高尚职业的代名词,是阳光的代表。再实际一点,在孩子上学阶段,老师就是家长的天!而随着学校虐童事件的频频曝光,作为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时候,无不胆战心惊。从近年来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些体罚孩子的事情中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老师缺乏耐心造成的,一旦失去耐心,就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给孩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建议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严把入口关,关注教师的耐心情况,也应多鼓励老师教师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
家长发现后,直接把老师打残

永嘉八股文

赞同来自:

多年后每个班会出现一个家长值日陪读员,全天后跟随读书,不然你让家长如何放心

靓子不靓

赞同来自:

我只想教育部强制规定每一个幼儿园都要安装监控可以让家长远程看的那种,除了卫生间以外都要可以无死角观看的那种!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