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我家宝宝现在13个多月了,最近一直想自己走路,又不会走,我们家长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这过程中?
已邀请:

医知袋鼠

赞同来自:

学走路,是每个宝宝都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父母的任务就是要辅助宝宝练习,让宝宝学会走路。那怎么才能让宝宝轻松学会走路呢?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握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机
有些父母育儿心切,在婴儿出生后7~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殊不知过早地让婴儿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在准备让宝宝学习走路前,请先看他是否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a. 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自由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b. 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c. 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好。


2、在宝宝学走路初期,家长最好扶着宝宝腋下或腰部练习行走,应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宝宝发生摔跤,妈妈不要用力拽宝宝,以免用力过度会将宝宝胳膊拽脱臼。
3、等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再抓着宝宝的手走。切记,领宝宝走路或上下楼梯时,要握住大臂(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且力度要适中。
4、不要拉着宝宝的小手将其拉起或身体悬空,这样做看似没怎么用力,但宝宝的身体体量会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关节上,牵拉力度其实很大。
袋鼠麻麻有话说:
学习走路既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盲目练习,需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时机和方法,适时给予宝宝恰当的辅助方式,帮助宝宝迈好人生第一步。

轩雨炫缘

赞同来自:

学习走路可以说是宝宝早期成长过程中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因为从迈开双腿的那一刻起,宝宝开始真正走向了独立。然而,父母却很容易在这个时候犯一些错误,给雄心勃勃要去探索世界的宝宝帮了倒忙。



错误1、用“别人家孩子”的学步时间作为自家宝宝的参考

“邻居张大妈家孙子才10个多月,已经走得蛮好了,咱家宝宝都14个月了,怎么还走不稳当?”都说中国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话还真不假,他们比较很容易让父母变得焦虑,而忘记了自家宝宝的生长节奏。
其实,大部分宝宝会在9-15个月开始学习走路,父母没必要用“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自己宝宝的参考。瑞士皇家小儿科与儿童健康学院教授米奇·布莱尔表示,只有超过18个月还没有行走迹象的宝宝,才需要去寻求医疗方面的帮助。


错误2、给宝宝穿上好玩又醒目的“叫叫鞋”

经常看到,很多刚开始走路的宝宝,脚上会穿着一双发出吱吱响声的“叫叫鞋”。很多父母觉得这样的鞋子穿在蹒跚学步的宝宝身上实在是太可爱了。
很多父母不知道,这种会叫的鞋子会严重干扰宝宝的腿部感受,影响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不利于宝宝身心发展的。如果在家里,夏天让宝宝光着脚就挺好,冬天或者在外面玩,可以给他穿上软底的鞋子。




错误3、为宝宝选择行走的“安全路线”

学步期的宝宝,有一个让父母特别头疼的特点:哪里不平走哪里。每当这个时候,着急的父母总是忍不住把他们拉回到平坦的道路上,以为这样会更安全些。
宝宝只有不断地用脚感受与不同地面的碰触,才能更好地获得内在的发展,此时最合适的做法其实是:紧跟在宝宝后面,既满足他们探索的欲望,又保证他们的安全。

错误4、为避免受伤,借助工具帮助宝宝学走路

宝宝刚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觉得最累的时候,整天直不起腰,又怕宝宝磕到碰到。有些父母为了省事,会借助学步车、学步带等辅助工具,他们觉得这样既安全又省心。
偶尔用用是可以的,但不能对它们产生依赖,因为这样的工具一旦长期使用,会使宝宝丧失自主锻炼的机会,甚至还容易导致腿部发育畸形。



错误5、宝宝摔倒了,马上扶起来

学步期的宝宝因为平衡能力还在发展中,摔跤便成了家常便饭,有的父母会因为心疼会马上过去扶起安慰宝宝,有的父母则因为宝宝自己爬起来的动作实在是太慢,忍不住出手相助。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经常摔倒这件事其实并不会影响对宝宝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在他们没有受伤的前提下,我们只要给小家伙一点信心和耐心就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时候都能很好地自己处理这些小小的挫折。




敢于放手,宝宝会走得更好
宝树妈理解每一位父母在宝宝学走路时激动的心情和担心宝宝受伤的谨慎心态,但学走路是宝宝自己的事情,父母能做和要做的,是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环境,剩下的事情就是鼓励宝宝鼓起勇气,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走。

萌萌哒女汉子121

赞同来自: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其实,走路就是宝宝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4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小贴士: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小贴士: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4. 注意安全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四处探索新事物。因此一定要格外留意,否则宝宝很容易碰撞、跌倒或滑倒等。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更安全的行走空间,父母应该对家中环境来一个彻底的检查和处理。请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以便将发生意外的几率降至最低。
 收拾地面
 尽量维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将电线、杂物等收拾好,以免宝宝不小心被绊倒,或是踩到尖锐的物品。
 注意锐角
 检查家中摆设是否有尖锐处或棱角,如果有这类的摆设,可以先暂时收起来。如果不能收起来,则可以在尖锐处或棱角上加装软垫。
 铺设软垫
 家中地面如果是比较光滑的材质,可以加装地垫或软垫,以防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摔伤或滑倒。
 地面平整
 在宝宝学走路时,如果家中地面不够平整,宝宝就可能因重心不稳而跌倒。因此应仔细检查地面,尽量消除高低不平的情形。
 避开易碎物
 
 将容易碎裂或损坏的贵重物品收起来,以免宝宝受到吸引去碰撞物品而受伤,或是损坏家中的摆设。

小葡萄137107782

赞同来自:

1、走路的姿势要端正。两脚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内,这样会形成内八字脚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极不雅观。
2、要多晒太阳。吃些鱼肝油和含钙高的食物,使幼儿骨头长得硬实,能够承受身体足够的重量,不致因双腿不硬实而形成罗圈腿。
3、大人牵着幼儿的手走路时,不要使劲拉拽,以免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脱臼。
4、加强对学会走路的幼儿的保护。宝宝学走路,不可避免地会有跌倒、磕破头皮等情况,因此要注意保护,特别是在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
5、让宝宝玩无危险的玩具。宝宝刚学会走路不久,但他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因而爱拿玩具耍玩,这就要求对宝宝的眼、耳、鼻等进行保护。
不要让宝宝玩锐利的玩具或长棒小玩具,否则摔倒后会伤害身体,更不能把这类玩具塞迸鼻孔和耳朵。
6、不要让幼儿往嘴里放东西。宝宝学走路时,不要让他把任何东西塞在嘴里,否则容易引起事故,比如把小玩物吞进气管里。此外,这些东西也不卫生。
除了以上6个注意事项外,引导宝宝走路的方式也很重要哦。
1、宝宝学走路从爬行开始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
2、做做仰卧起坐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
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引导宝宝走路的方法(一)
3、蹬蹬腿脚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4、抓拿玩具,攀攀爬爬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还可以把玩具放在沙发上或拿在爸妈的手里,鼓励宝宝攀爬。
5、练习放手站立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
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

一个女孩的父亲

赞同来自:

宝宝就算只会摇摇摆摆的走路,也总把到处搞得一团糟,经常弄得宝妈又爱又恨。其实这也侧面提醒了宝妈,那些会影响宝宝安全的东西一定要收起来。
【尖锐物品】说到尖锐的物品,应该很多人都会想到刀类,且不说菜刀、水果刀这些不言而喻的危险品,还有剪刀和壁纸刀这些小物件也是应该放起来的,如果被宝宝拿到,是很容易伤害到自己的。
【热水壶】热水壶是每家都会备的日常用品,而且一般都会放在方便拿取的桌子上,其实对于刚学走路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宝宝碰到壶身轻则会烫到手,如果打翻热水,对于肌肤娇嫩的宝宝来说,更会有不堪设想的后果。
【小东西要收起来】宝宝拿到很多东西的第一反应是直接放进嘴里,所以为了避免宝宝误吞东西,宝妈们就得多留意细节,家里的小东西也要注意放好。另外家中的常备药物也要收好,被不懂事的宝宝拿到是很容易误吞的。
其实除了上面说的物品可能带来的伤害外,地面湿滑或者家里一些家具的边角都可能给宝宝带来伤害,这就需要宝妈们在生活中多留个心眼了,防患于未然总不会错啊。

jessica宣

赞同来自:

孩子学走路这个阶段,爸妈们需要注意:
1、如果是在家里学走,可以不用穿鞋,让宝宝的脚掌踏踏实实落在地面上,感受到身体的重力,与地面直接接触,更利于孩子的感受、学习、协调和平衡。

外出时可以穿软底软面的鞋子,让宝宝的脚趾能够抓地,有助于足底神经发育,能帮他更好地站稳、学走步。

2、不要使用学步车。学步车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走路,还会增加安全风险(比如翻下台阶、烫伤)。

3、很多宝宝在1岁前会有O型腿的现象,到1~3岁时会转变为X型腿,不用过于担心,大约在6、7岁时会恢复正常。

4、一般到了1岁半至2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宝宝都可以在没有扶持物的情况下自己走路。如果宝宝过了2岁还是走得不是很好,就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

崔玉涛育学园

赞同来自:

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坐、爬、站、走这些大运动发育都非常关心,尤其是对“走”更为关注。对于不能按照“规律”或者“常识”开始学步的情况,有的家长免不了会焦虑、紧张。

孩子学步晚,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多次摔倒惧怕尝试。孩子学会走路的前提是要站得稳,有的孩子才刚刚学会扶站,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宝宝学会行走,这样摔倒是在所难免的,而宝宝很可能就因为频繁地摔倒而惧怕再次尝试,这样就会推迟孩子学走的时间。
  2. 抱的太多了。总是被家长抱着或者出入都是坐婴儿车的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可能就会相对晚一些。这是因为孩子没有足够多学习走路的机会。
  3. 太胖了。如果同龄的孩子排除相关因素影响的话,那么体重重的宝宝就会比体重轻的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推迟。这是因为宝宝需要为了他多出来的那部分体重,做更多的准备与努力。
问题描述中,孩子目前14个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六项大运动发育历程图,孩子在17个月内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六项大运动发育历程图
关于孩子学步,建议家长们按照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则,不要因为孩子不会走路就过于焦虑担心,可以尝试引导孩子“运动”起来,必要时可以给他一些助力和推力,比如牵着父母的手挪步,或者扶着墙、床沿、沙发边等横行迈步,以及用玩具引导等。这些锻炼可以加强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学步,不光是能站起来,能向前迈步,还要观察孩子站、走的姿势。比如问题中这个14月龄的孩子,除了关注暂时不会走以外,还需关注孩子在扶站时脚掌是否可以轻松着地?爬行时是否双侧协调?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专业测评,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干预。
有的家长可能因为过于担心,有时会询问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学步车帮助宝宝走路。事实上,不管宝宝多大,我们都不建议使用学步车。因为孩子学步车里并不是真正的站立,腿不能蹬直,这样容易导致O形腿。而且孩子在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基本上是依靠轱辘和带子,以荡秋千的方式向前移动,而不是用脚和腿走路,这样其实无法达到学走路的目的。

相关推荐:
奶嘴流量小,人为多扎几个孔,可以吗?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洪太太

赞同来自:

  1. 注意时机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3. . 注意异常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 注意安全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四处探索新事物。因此一定要格外留意,否则宝宝很容易碰撞、跌倒或滑倒等。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更安全的行走空间,父母应该对家中环境来一个彻底的检查和处理。请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以便将发生意外的几率降至最低。
  5. 注意事项
  • 收拾地面 尽量维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将电线、杂物等收拾好,以免宝宝不小心被绊倒,或是踩到尖锐的物品。
  • 注意锐角 检查家中摆设是否有尖锐处或棱角,如果有这类的摆设,可以先暂时收起来。如果不能收起来,则可以在尖锐处或棱角上加装软垫。
  • 铺设软垫 家中地面如果是比较光滑的材质,可以加装地垫或软垫,以防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摔伤或滑倒。
  • 地面平整 在宝宝学走路时,如果家中地面不够平整,宝宝就可能因重心不稳而跌倒。因此应仔细检查地面,尽量消除高低不平的情形。
  • 避开易碎物 将容易碎裂或损坏的贵重物品收起来,以免宝宝受到吸引去碰撞物品而受伤,或是损坏家中的摆设。
  • 列出救援电话将紧急救援的电话号码贴在明显处或电话机旁,一旦宝宝不幸发生紧急状况,就可以立刻寻求协助。

年糕妈妈

赞同来自: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找我。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噼里啪啦发了5、6条长语音过来。点开一听,原来是关于她家宝宝学走路的事儿。
我朋友的宝宝已经13个月大了,爬得倒是很快,但好像就是没有学走路的迹象。原本她也不怎么急,奈何婆婆天天念叨,“要不给他买个学步车吧,楼下王阿姨家的孙子就在用,很快就会走了。”
每次带娃出去,小区大妈都会凑上来关(ba)心(gua),“你家娃还不会走路啊?太晚走路会影响智力发育的哦。我家娃娃11个月就会走了呢。”次数多了,朋友也不淡定了,让我赶紧给她出出主意。借着这个事儿,糕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宝宝学步过程中,妈妈们操心的那些事儿。



1我家宝宝学走路是不是太晚了?
宝宝多大才会开始学走路呢?一般来说,9-15个月开始学走都算正常,学走6个月后大部分宝宝已经能走得很好了。影响宝宝学步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宝宝的性格啦,体型啦,是不是有哥哥姐姐啦,以前摔跤的经历啦,等等。
有些宝宝天生是冒险家,他们不怕尝试,不怕摔倒,很早就开始学走了。也有些宝宝相对谨慎一些,要等完全准备好才愿意开始尝试。妈妈们不要拿宝宝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吧。
如果宝宝已经满18个月了,却还没有踏出第一步,妈妈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2这些走路姿势正常吗?
在全家人的期盼下,宝宝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但宝宝怎么是O型腿呀?好不容易不那么明显了,又变成X型腿了,有时候又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踮着脚走路……宝宝你到底肿么了,让为娘哭一会儿。
其实,大多数宝宝的膝内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和怀孕期间宝宝被挤压在子宫内,宝宝初学走路缺乏经验,以及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等因素有关。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走路经验的积累,这些现象会自行改善和消失。一般O型腿(膝内翻)和踮脚走路会在宝宝1岁半-2岁间消失,X型腿(膝外翻)的情况也会在宝宝上学前(5-7岁)得到改善。

如果发现宝宝两条腿的弯曲程度不一样,走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疼痛,妈妈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及时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

3宝宝经常跌倒怎么办?
宝宝刚学走路那会儿是妈妈最累的时候,整天弯着腰跟在后面,生怕他磕到碰到。有些妈妈为了保护宝宝和自己脆弱的腰部,会借助“坐式学步车”“学步带”这类神器,但其实这样做起不到什么帮助,使用不当还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


妈妈们要淡定,在学步期,摔跤是很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起初,宝宝还不太会掌握平衡、控制速度,也不知道该如何停下。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摔倒,宝宝才能逐渐掌握走路这项新技能。
妈妈要做的不是防止宝宝摔跤,而是保护他不要受伤。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柔软的学步环境,比如在地上铺上地毯或爬行垫,确保四周没有凸起的角或容易跌落的物品,地面不会太滑等。
另外,宝宝摔倒时,妈妈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然后鼓励他继续练习,这样宝宝也会觉得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的。

4要不要给宝宝穿鞋呢?
可能你已经早早地给宝宝买好了新鞋,就等着他学步时给他穿呢。但对于初学走路的宝宝,没有什么比光着脚丫更好的了。光脚走路不仅能刺激宝宝丰富的脚底神经,促进他的血液循环,加强足弓,强健脚踝,还能让宝宝的脚趾更牢固地抓住地面,防止滑倒

要是天气寒冷,你可以给宝宝穿上一双防滑袜。如果带宝宝外出,给他挑选一双柔软、防滑、合脚的鞋子。记得每个月都要给宝宝检查鞋子是否合脚,因为宝宝的脚长得飞快,可能2-3个月就要换新鞋了。

5不用“学步车”“学步带”,那我还能做什么?
很多妈妈觉得,宝宝学走路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总得做点什么帮帮他吧。你的确有努力的余地,这些事儿是对宝宝有帮助的:
  • 宝宝,来抱抱
蹲在离宝宝几步远的地方,然后张开双手让他走向你,对宝宝说一些鼓励的话,还可以利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
  • 有趣的赛道
用枕头、靠垫等较柔软的东西给宝宝设置障碍,搭建一条“赛道”,然后让他绕过去或者跨过去。妈妈可以在一旁拿些玩具吸引宝宝,同时注意他的安全。


  • 我是小小快递员
推车玩具是宝宝练习走路的好帮手,既能给他提供支撑,又能拓展宝宝的活动空间。爸爸妈妈可以坐在房间的不同位置,然后让宝宝帮忙传递物品。小家伙会玩得很开心,你也可以趁机偷下懒。

糕妈说
学走路是宝宝1岁以后最重要的日程之一。这个让人操心的过程中,妈妈会有很多担心和困惑,但随着宝宝的脚步越来越稳健,行动越来越自如,这些担忧也都会烟消云散。而且,熊孩子会越来越好玩呢!
年糕真正学会走路已经超过14个月多了,虽然比很多孩子都晚,但糕妈并不是很着急(不会走路带着还轻松点,哈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遵从生命内在的秩序吧!

腻腻妈

赞同来自:

宝宝学走路,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在这期间,父母也可以适当引导下宝宝,帮助宝宝更快的学会走路。


让宝宝少抱少坐,多爬多站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宝宝开始学会坐、爬、跪,甚至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当父母发现宝宝开始在婴儿椅上坐不住,在父母怀抱里总爱挣扎的时候,不妨在地上铺上爬行垫,给宝宝制造一个适宜他粗大运动的环境,让宝宝能摆脱拘束,有更多的空间学习着去爬、去站、去走。


和宝宝玩游戏,激励宝宝多走如果宝宝已经能扶着走了,父母可以利用床、沙发、椅子等辅助工作,让宝宝可以扶着自己走动。
• 游戏一:妈妈在沙发或床的边缘摆放一排小玩具,玩具之间的间隔差不多以宝宝一步的距离摆放着。妈妈把宝宝放在沙发或床的一侧,鼓励宝宝扶着沙发或床前进,去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 游戏二:妈妈在宝宝面前放置一张高度以宝宝的手可以很好的放在上面支撑,以宝宝能够推动着前进的无轮椅子。之所以选择无轮的,是为了避免有轮的椅子移动速度过快,宝宝跟不上节奏而摔倒。妈妈在宝宝对面几步之外的地方,对宝宝做‘拥抱状’等动作,引导宝宝推着椅子向妈妈的方向前进。
如果宝宝已经可以独立走,但又走不远、走不稳。妈妈可以参考游戏二的方式,此时不要再给宝宝准备椅子,而是让宝宝独立走过来拥抱妈妈。


需要注意的是,玩游戏时,妈妈一定要确保宝宝的安全,可以在地上铺上爬行垫或由一个大人在宝宝后面‘保护’。另外,玩游戏是为了引导宝宝多走路,过程中应该是舒适愉悦的,千万不能逼迫宝宝,一定要宝宝配合。

夏天的爸爸

赞同来自:

不用注意什么,让他自己大胆的走。不用担心他会摔着,有“地奶奶”接着伤不着!祝宝宝健康快乐!

妈妈一分钟

赞同来自:

 一、宝宝学走路,需注意以下情况


  1.八字脚——可能是缺钙
宝宝的八字脚表现在腿上,也就是常说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宝宝爱夹着大腿走,一般都不爱走长路,老嚷着让妈妈抱,有时候这种姿势的宝宝是缺乏肌肉负重锻炼,妈妈别老宠着,要让他多做些锻炼。O型腿的宝宝走路像骑马,不过不用担心,慢慢自己就能调整过来。这两种走态一般在2岁就能慢慢恢复正常,但如果一直这样,就有缺钙和维生素D的迹象,需要治疗。像O型腿严重的宝宝甚至要给双腿打上石膏来纠正。
 2.老跌跤——小心小脑疾病
  事实上,宝宝学步时的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他能很好地控制脚步。不过,如果到2岁后还是这么跌撞着走,那么就要带他去医院,一种可能是骨架结构的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小脑疾病影响平衡,也可能是脑缺氧或脑瘫。
  3.鸭子步和跛行——需查髋关节
  有的宝宝走起来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撑地、弯腰,或用手撑膝关节才能站起来。这种步态一开始学步就很明显,一种原因是因为他还是平足,走的过程中要慢慢练,不妨让他蹬小轱辘童车,一般到5岁前就会自然出现弧度;另一种原因是由于两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要赶紧去医院。走路跛行的多是得过小儿麻痹的孩子,若是一开始走就这样,那可能是单侧髋关节脱位引起的,应带宝宝及时就医。
  二、怎样教宝宝学走路
  教宝宝学走路的三个步骤
  首先,在婴儿初学走路时,为防止摔倒,应选择活动范围大,地面平,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学步。如冬季在室内学步,要特别注意避开煤炉、暖气片和室内锐利有棱角的东西,防止发生意外。同时要给婴儿穿合适的鞋和轻便的服装,以利活动行走。
 其次,在婴儿学步时,父母应注意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练习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并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走路。
  此外,初学时,可让婴儿在学步车里学习行走,当步子迈得比较稳时,父母可拉住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学迈步,也可在婴儿的后方扶住腋下或用毛巾拉着,让他向前走。
  锻炼一个时期后,婴儿慢慢就能开始独立的尝试,父母可站在面前,鼓励他向前走。初次,他可能会步态蹒跚,向前倾着,跌跌撞撞扑向你的怀中,收不住脚,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重心还没有掌握好。这时父母要继续帮助他练习,让他大胆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熟能生巧,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独立行走了。1岁多时已能走得比较稳了。

美赞臣通讯

赞同来自: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

到了第一年的后半段,妈妈就“宝宝学走路”这件大事边会产生很多疑问:
·宝宝9个月了,要开始扶TA走路了吗?
·学走路可以用学步车吗?
·宝宝比同龄的孩子学步慢怎么办?
……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11-15月龄左右学会独立行走的,也有少部分会在9-11个月就学会,少数则会在15个月后才学会,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如果宝宝在16个月的时候如果还不会走路,或者走路依然走不稳、双腿僵硬无法正常迈步,就应到正规大医院进行检查。
教宝宝走路的正确引导方式是:
最开始时,在宝宝面前蹲下身来,扶着宝宝的小臂或腋下,鼓励地看着TA一步步地向前走。或者在TA大约4-5步的位置放一个喜欢的玩具,鼓励TA自己迈步走过去拿玩具。等宝宝学会迈步后,可以搀着TA的前臂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
在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可能要长时间弯腰,如果很累,可以适当借用学步带或学步车,但控制每天使用10-20分钟左右,以免宝宝习惯踮脚。
宝宝学走路时,摔倒是不可避免的,你不要太过紧张,当宝宝跌倒时,多多安抚和鼓励,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哟!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也是妈妈最紧张和最慌乱的阶段。宝宝正经历很多成长的第一次,而妈妈也碰到很多棘手的第一次,所以你难免会遇到挫折、感到疲惫,但依然坚持给宝宝最好的呵护。美赞臣懂你,所以我们会始终陪伴你,助你养育健康机灵的宝宝。

欢迎关注@美赞臣通讯 头条号,我们有更多的育儿资讯等着你来看哦。

idan的青蛙妈妈

赞同来自:


宝宝学走路,是宝宝发育的一个重大飞跃点,也是家长最辛苦又最担心的阶段。因为家长要陪宝宝练习学走路,每天猫着腰很辛苦,宝宝难免磕碰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这个过程是既高兴又发愁。
  • 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宝宝都练习爬行或者是站立,为后期宝宝走路打好基础,能够让宝宝走路更稳,姿势更协调。
  •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最好选择宽阔平坦的地方,避免磕碰产生。家中存在的可能完成危险的物件,应该收拾起来。家中可以常备紫草膏之类的药膏,磕碰时以备急用,可以快速消肿等。
  •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鞋子的选择最好是有些硬度的鞋子。主要是防止宝宝走路歪脚的情况。也可以佩戴护膝。现在都不建议宝宝使用学步车,担心宝宝习惯脚掌受力,而导致踮脚走路。
  • 建议使用学步带,学步过程中,可能会意外用力过猛,拉拽宝宝胳膊时出现意外,而出现胳膊脱臼的状况。
宝宝学步的时间,有的孩子早,也有的孩子晚些,没必要因为比较而着急。学步的过程也很漫长,遵循循序渐渐为好。我们家宝宝一岁三个月才开始走路,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惦记着出去玩,而且摔的次数也很多,感觉防不胜防。所以家长要尤为注意学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团子妈妈养娃记

赞同来自:

学走路是每个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父母是又紧张又期待,下面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刚学走路的时候尽量要少用学步车,因为学步车会让孩子养成踮起脚尖走路的习惯,如果学步车用的多了,父母在后期则要花很多时间来改掉这个习惯。
二、要注意观察宝宝走路的姿势,因为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最常见的就是“内八字”。
三、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手里拿着长的东西或者嘴里吃着东西,这样是很容易造成危害的,要切记。
在孩子学走路时,会出现一时想走一时不想走的情况,这时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自己走,并帮助孩子战胜学走路的恐惧。

心连心好月嫂

赞同来自:

一直以来,走路早似乎都被大家看作是宝宝聪明能干、身体健壮的表现。谁家孩子要晚走了一两个月,不仅家长自己担心,还面临着各种关心:“你家宝宝还不会走啊?是不是缺钙?”还有各种指导:“得多用学步车,滑着滑着就会了。”“多补补钙,腿才有劲儿。”






其实孩子运动功能发育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家长也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路,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学步误区需要家长们重视:

误区1 : 学步不是越早越好

学步不是越早越好,按照目前应用广泛的宝宝发育参考指标“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表”显示,宝宝在10个月到14、15个月期间开始学走都属于正常年龄范围。
宝宝出生10个月以后,一般都会有尝试走路的强烈愿望,这是宝宝学走路的黄金时间,家长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期,帮助宝宝顺利学会走路,如果过早学走路容易形成罗圈腿。



误区2 : 直接学走不学爬

爬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大多数宝宝都是由爬行慢慢过渡到站起来,再到学走路的。而且爬行对宝宝学走路很有好处,宝宝爬的时间越长,他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就越好,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就越省力。因此,妈妈应该多鼓励宝宝爬。



误区3 : 觉得宝宝垫着脚尖走是有病

如果宝宝在最开始学走路时就踮着脚尖,且常常摔跤,那有可能是脑瘫的表现,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如果宝宝已经完全学会走路了,可以走得很稳,却出现踮着脚尖走的现象,那就不用担心,有可能是因为你家宝宝比较调皮,觉得那样走好玩而已。


误区4:宝宝走路晚,发育肯定有问题

只要宝宝在其他动作发育上没有出现问题,比如他可以坐得很稳,而且爬得也很好,那么就不用担心他在走路上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宝宝在16个月左右学会走路,就是正常的。不过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已经18个月龄了,还没能迈出第一步,最好去医院检查。


误区5 : 不可缺少的学步神器

学步车对宝宝来说可谓是百害无一利!孩子长期坐学步车,很容易引发他的感觉失调。另外,孩子坐学步车时,他全身的重量压在双脚上,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此以往,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让宝宝顺其自然的学会走路才是最好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进行辅助:

学步攻略
1、学站立
宝宝10-12月龄时,应该学习独自站立,并且由蹲到站、从站至蹲这两种姿势能独自完成切换。
2、 扶栏走
通常在宝宝可以独自站立后,家长就可以开始让宝宝扶栏走了。扶栏走稳后,父母可以逐渐牵着宝宝的两只小手,走几步。
3、松手走
牵手走稳以后,父母可以相隔半米,松开宝宝的手,同时鼓励孩子“宝宝,去找爸爸”。
由于相隔距离不远,孩子会大胆慢慢迈出一步并扑向爸爸。“一步,两步,真棒”,在父母的鼓励和保护下,孩子会慢慢学会独走几步。
4、 牵手走
宝宝独自走几步较稳后,家长可以牵着宝宝的一只手练走。再往后可以让宝宝拉着妈妈的一个手指练走。
这个时期可以给宝宝选择拉着能走、走起来能发出声响的玩具,玩具会增加宝宝学走的兴趣哦。
5、间断松手
等上面的行走比较熟练之后,可以间断松开宝宝的手,让宝宝有独立行走的机会,直到能完全独立行走。

雪离杉树

赞同来自:

immi8imii8
i
olp0

天天爸爸

赞同来自:

1. 走路的姿势
一岁多的宝宝身体发育尚未完全,骨头比成年人要软,因此走路姿势可能也不像成年人一样端正。爸爸妈妈发现宝宝O型腿,内八或者外八等错误走路姿势时不必太过担心,可以给宝宝吃点鱼肝油,晒晒太阳补补钙,帮助宝宝的骨头长得越来越硬,在此基础上逐渐帮助宝宝纠正走路姿势。
2. 行走过程的安全
宝宝的好奇心很强,一旦开始学走路了,不是四处乱走就是往地上一摔。因此,爸爸妈妈要保证宝宝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把家具的锐角盖住,给地面铺上垫子,收起易碎的物品等。

3. 衣着的舒适
舒适的衣着能为宝宝的学步过程减少束缚感。宝宝走路的时候,服装最好是分体的宽松的,让宝宝可以大步向前走。此外,鞋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爸爸妈妈要给宝宝选择包头的,软底的,防滑的鞋子,让宝宝的脚趾头能够牢牢抓地,有蹬地的实感,让宝宝学走路时感觉更稳当。要注意的是,很多爸爸妈妈会给学步地宝宝穿会发出声音的鞋子,认为可以利用宝宝的好奇心引导宝宝多走两步,其实这种鞋子反而会分散宝宝走路过程中的注意力,增加危险。
4. 父母的放手

很多爸爸妈妈害怕宝宝在学走路时摔跤,一直抓着宝宝的手。其实,宝宝体内的脂肪含量很高,就算摔跤也没有那么疼,宝宝的生理保护机制也会让他们在摔倒时以安全姿势落地的,爸爸妈妈完全不必那么担心。如果一直抓着宝宝的手走路的话,反而让宝宝的所有重心都在肘部,造成脱臼的风险。因此,爸爸妈妈要学会放手,以鼓励而不是协助的姿态面对宝宝。
我是天天爸爸,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兜里E块糖001

赞同来自:

没有最累,只有更累!

宁静致远sy

赞同来自:

宝宝年幼,骨质不強,最需注意骨折。预防为主,茁壮成长。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