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孩子本来对自己很自信,觉得爸爸妈妈很爱自己,但是因为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父母的哪些行为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定要避免?
已邀请:

育儿贾说之Jack

赞同来自:

大家给了很多语言暴力领域的回答。我不重复,都是对的。补充以下,影响方面面,最终都是伤自尊!


1. 你很忙,当宝宝呼唤你的时候,顾不上宝宝。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长比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无意的忽视宝宝的呼唤,有的干脆就是对宝宝不耐烦,故意装作不存在。
不良后果:宝宝受到忽视,会采用黏人,淘气和破坏性行为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放弃获得父母的关注,亲子关系走向疏远。
秘笈:当你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宝宝呼唤你,也请你做出及时响应,哪怕是这样回应: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爸爸/妈妈有点手头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吗?
2. 你正在生宝宝的气的时候,宝宝呼唤你的时候,你不想理他,想给他点颜色看看。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宝宝淘气,犯错后,爸爸妈妈怒气未消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选择故意拒绝应答宝宝,以示惩罚。
不良后果:宝宝可能意识不到爸爸妈妈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无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错误,但是由于父母的冷漠行为产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秘笈:看着宝宝的安静,平静的对宝宝说,因为你刚才的错误,我很生气,需要自己冷静一会儿。
3.当你因为婚姻矛盾和工作困难心情沮丧时,带着自己的冷漠情绪与宝宝相处,对于宝宝提出的建议响应不热情或者干脆拒绝。
不良后果:宝宝无从了解你消极情绪背后的原因,他们会归结于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爱自己,从而缺乏自信,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和内疚的感觉,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秘笈:忘记其他与宝宝无关的不良情绪,珍惜与宝宝相处的美好时光,全情投入到与宝宝的活动中,表现出兴趣和热情,并且及时赞扬宝宝的奇思妙想。
4.表面与宝宝玩耍,陪伴宝宝,其实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不良影响:宝宝会模仿这种心猿意马的做事方式,导致专注力下降,影响学习,并且会模仿这种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交习惯,长大后会用这种模式对待自己的宝宝和家人。
秘笈:要么不陪宝宝,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确实暂时不能陪伴宝宝,那么就告诉宝宝现在有点事情,稍后来陪他。

七妈咪育儿经

赞同来自:

以下10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著名教育家李彦芳指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
所以,教育专家李彦芳建议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在路上的Nancy

赞同来自:

你减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被家长摧毁的?家长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还不自知,一副我为你好,发出你怎么就不争气的哀叹。这八条,你中了几条?
1、要求过高,苛求孩子完美。
让孩子做超出他能力很多的事情,比方说,让一个6岁孩子专注写作业两个小时。
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布置任务,根据孩子的能力布置任务。如果孩子觉得难,就降低期望和要求一步步来,一点点进步。



2、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
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孩子也存在不同的生长节奏。在孩子不开窍的阶段,死命教育,不达目的不罢休,只能吃力不讨好,揠苗助长。
建议: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关注孩子的优势。有时候家长嫌孩子不争气,其实是自己自卑感很重,所以家长需要检视一下自己。自信的家长,才会养出自信的孩子。



3、脾气暴躁,常情绪失控,迁怒孩子。
情绪暴躁的家长,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孩子也不会处理情绪。这样的家长也常常很内疚,发个火,觉得自己对不住孩子,又控制不住自己,很自责又没办法。
建议:家长需要学会宣泄情绪,负面情绪不可怕,压抑负面情绪才可怕。不要怕自己有情绪,有了情绪可以朝纸杯撒,可以运动,可以k歌,可以做家务,找出合适的宣泄情绪的出口就好了。



4、总抱怨牺牲过多,让孩子有罪恶感。
这样的家长付出多,但是回报少。回报少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重要,不给孩子回报自己的机会,或者不会主动要别人安抚。
建议:这样的家长常常更多的心放在孩子身上,而不会照顾自己。所以,辣妈俏爸不会有抱怨,因为懂得爱自己,因为懂得要求孩子爱自己。很简单,就是舍得为自己打点,舍得为自己花钱,即使是让孩子捶捶背,做做家务等等,也是让孩子分担,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5、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打骂孩子。
经常会看到家长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打一顿就好了。”“……,饿他几次就好了。”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实在令人汗颜,而且一副固执己见,“你能咋地”的态度。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看起来省事,其实就是暴君行为-惟我独尊。简单粗暴,容易出现冤假错案,埋下亲子疏离的种子。
建议:遇事,与孩子多沟通,做判断前先了解情况,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


6、不给孩子质疑空间,要求绝对服从。
这一条跟上一条犹如孪生子。拥有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的家长也会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孩子虽然吃喝拉撒睡依赖父母,可是如果没有人格的独立,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么孩子会形成叛逆性格,要么没性格,事事没主意,小时只会听从父母,大了会听别人的,就是没有自己意见。
建议:尊重孩子人格,鼓励孩子说话,辩白,帮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做事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的控制感要减弱,而且要善于发现孩子是有能力的,ok的,而不是事事不行的。家长要避免和孩子比高下,而善于给孩子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7、凡事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
这样的家长,是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慢慢长大了,可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意识到,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给他锻炼机会。但是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该锻炼的时候不锻炼他,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得不行,形成对家长过于依赖的习惯。凡事包办替代的父母,会养出无能,自卑感强的孩子。
建议: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甚至创造条件让孩子成长,例如,儿童夏令营,过过独立的集体生活。


8、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出丑。
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有强烈的想长大的愿望。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会给孩子成人感和自尊自爱的意识。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出丑,数落孩子,抬高了大人的自尊心,践踏了孩子的尊严。这是家长自尊心不强的表现。
建议: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先要提升家长的自尊心,家长需要做功课,做自我成长。


育儿手记

赞同来自:

1、“我看你长大只能去做苦力、搬砖头、做小工、蹬三轮车。”
  明明今年三年级,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把希望全寄托在明明身上,希望孩子长大来个咸鱼大翻身,可是明明只是个孩子,无法理解父母那殷切的希望,该玩玩,该闹闹。急于求成的明明父母恨铁不成钢,一遇到明明犯错误,气就不打一处来:“我看你长大只能去扫马路、送煤球、打烧饼、踏三轮车。”时间长了,明明自己也没了自尊和信心,父母再打他、骂他,他就还嘴:我将来就是个做苦力、搬砖头、做小工、蹬三轮车的命,还上什么学啊,要学那么多知识干什么。
  (提示:教育孩子不能这样,远大的目标要转化在每一个细小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现在正式爱玩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的引导。)
  2、“快练琴去,说什么喜欢不喜欢,你的喜欢就是玩,能当饭吃?”
  刚上三年级的芳芳,父母给她选择了学习电子琴,可芳芳不喜欢去,一到练琴时间,芳芳就害怕,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说头痛,坐在地上不肯去。芳芳父母拖她起来,说:“快练琴去,说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你就喜欢玩,能当饭吃。”你猜芳芳怎么说?“玩就能当饭吃,只要给我玩,我就能不吃饭。”
  (提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不喜欢的,千万不可强求,否则,会害了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可以熏陶,可以引导,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实在没有兴趣爱好,那就注重性格培养,吃苦耐劳、勤奋、懂事等等都是一项本领。)
  3,“少废话,照我说的去做。”
  五岁的小川手工不太好,每次妈妈都要教许多遍,小川还是笨手笨脚,每一次做手工时都要问这问那,因为不太熟练,做事就有点消极,不肯做,小川妈妈又是急性子,动辄就是巴掌上前,并且狠狠批评:“少废话,照我说的去做。”搞得小川每到做手工,就是泪涟涟的,做手工对他来说,一点快乐也没有,成了一桩最不愿意做的事。
  (提示:男孩动手能力要比女孩要差一些,动枪动棒可能要比女孩子强得多,精细的手工真的是有点勉为其难。家长不妨换个方式教育孩子,或是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学习,不能因为是弱项,就不停地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会彻底失去兴趣的。)
  4,“你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晶晶今年六年级,马上即将小升初,晶晶所在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晶晶的成绩也不算特别好,妈妈想让她赶紧赶上来,将来上一所好一点的初中学习,成绩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将来才有可能上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但晶晶虽然已经很努力了,只是成绩一直提高不快,这让妈妈很是恼火,惹急了,妈妈就说:“你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妈妈为你心都快操碎了,你跟没事人似的。”这让晶晶很委屈,明明她已经尽力了,早起晚睡,作业、测试集做了一本又一本。
  (提示: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应该帮助孩子找找原因,为什么学习用功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问题的症结出在哪?是学习方法不正确?还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没有掌握重点?必要时要和老师沟通、孩子沟通,共同找到突破口,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打击孩子自信心。如果伤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那成绩就更加难以扭转了。)
  5,“这么点大的孩子,懂什么对错?”
  小然今年九岁,是一个爱打抱不平,正义感很强的小男孩。有一次,爸爸妈妈在家讨论工作上和同事关系问题,小然一直在边上玩耍。其实,大人的话他都听着,当他们讨论意见不统一时,小然插嘴评判了两句,观点和妈妈一样,爸爸就有点不高兴,上来就一巴掌:“小屁孩子,你懂什么对错,跟你妈一样,头发长见识短。”结果,正常的讨论,演变成了父母吵架,最受伤害的还是小然。
  (提示:遇到这样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可以让孩子进来讨论,这是对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有的时候,虽然孩子不懂对和错,但我们通过讨论,让他明白对和错不是很好吗?)
  6,“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上辈子干了什么缺德事,生下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是企业工人,他们饱受下岗之苦,现在寄希望于孩子,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个稳定的工作,不再过他们这种天天东奔西跑的生活。但孩子毕竟还小,哪里能理解透父母的苦心,调皮得不得了,功课常常挂红灯,这让妈妈非常伤心,乐乐经常挨打,打到伤心处,妈妈就眼泪鼻涕一大把:“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上辈子干了什么缺德事,生下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提示:这样教育孩子并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知道自己辛苦,就更应该心平气和,或是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中来,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难和爸爸妈妈的辛苦,锻炼孩子早早成熟起来,只有懂事了,才能知道学习是为他自己好,才能主动学习,提高成绩。动辄就是拳脚相加,这很伤孩子自尊,孩子会痛苦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不讲道理的父母。)
  7,“自从有了孩子,生活就是一团糟。”
  悦悦是个80后,早恋、早婚、早育让他们失去同龄人不少的快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上好的学校,工作也不尽理想,有了孩子,经常受到生活的困扰,心情也不好,经常拿孩子出气:“都是你,自从有了这孩子,我的生活就一团糟。”导致孩子非常胆怯,在同学间不合群,不自信。
(提示:一时的发泄,无可厚非,但不能面对孩子,这一切恰恰都不是孩子的错。如果要想补过,应该好好生活,树立自信,带好孩子,给孩子一个阳光、自信、自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是明智之举,否则,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父母要谨记: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就对孩子说一些过激的话,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就收到伤寒。教育要掌握适当的方法,方法不对,对孩子不但不是爱,而伤害。真正好理念:会爱才是真正爱,不会爱是一种伤害,而真爱需要“习学”

粉爱星

赞同来自:

其实父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情很多,生活中很多父母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行我素,大有你吃我的喝我的就必须要听我的,孩子尚小,在很多事情上的确需要家长加以管教和引导,但是父母如果有以下情况,孩子基本就毁了,因为你已经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2.父母行为轻浮 
3.忽略孩子的存在
4.用想象的结果当成事实来批评孩子
5.我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孩子 
6.不信任孩子 
7.拿别的孩子比较 
8.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而不切合实际
9.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10.有条件的爱

积木育儿

赞同来自:

自卑的形成往往源于幼儿时期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不恰当。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必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自卑情结少的孩子,会拥有更加健康的自尊。好的自尊,能够给一个人带去满足感和快乐感,赋予人存活于世的价值。而良好自尊的建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被父母接纳、被他人接纳、被社会接纳。其中,被父母接纳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够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与自我和谐相处,进而决定孩子能否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最终获得外界的接纳和认可。
在日常育儿中,我建议父母们尽量避免以下四点做法:


1、经常数落孩子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记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赏识心态。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挑剔的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记。所以孩子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




2、对孩子期望过高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

还有不少家庭,如果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轻则训斥,重则体罚。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父母的期望不是越高越好,当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时,并体验着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时,孩子是无法获得自信的。


3、把孩子和别人做比较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8分,你怎么才88分?”在亲友前面,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你堂弟多听话,学习多努力。再看看你自己,天天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

调查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父母做什么事”时,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学习的马达。

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4、家长的包办代替过多
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能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多活动,让孩子多干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为他做好,事事包办,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不会因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人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

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亲躬,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要么不愿意主动尝试,要么尝试以失败告终。结果是“我不会做,我做不好,妈妈来吧,爸爸来吧”。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麻烦,而父母最关心的学习一定会成为首要问题蹦出来!






有料家庭教育

赞同来自:

大家说了很多关于伤自尊大的方面,比如:
经常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贬低自家孩子;
追求完美,要求苛刻,不容许孩子犯一点错;
专制,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行事;
打骂,暴力对待孩子......
这些都认同,这里想补充一些,是我在家长培训过程中大家提出的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一些细节问题:
1、内心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接纳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孩子长得丑、不够聪明、运动能力比同龄人差、走在外面不喜欢叫人、性格比较内向、太外向在公众场合吵吵嚷嚷、爱出风头,孩子懒散、做事速度慢、说话不利索......总之你想不接纳,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都可能被挑剔。
内心的不接纳,哪怕你嘴上不说,这种不接纳也会显现在你的言行举止中;哪怕你嘴里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孩子也不会相信。
有一个家长分享,他们平时都夸奖孩子说“你舞蹈其实很棒,跳的很好”,有一次孩子受了老师批评,就在下一次说“不想上舞蹈课”。家长在劝说无效后,很生气的说:“必须去上,你有什么用,遇到这点困难就退缩。”孩子听了之后“啊”的叫着吼着。家长无法接受,用愤怒、厌烦和失望的语气说:“给你花钱就收获这些,养你有什么用!”
其实,家长只有在孩子符合“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接纳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自己,达不到父母期待的要求,父母就不高兴,不接受,哪怕嘴里说着“我是为你好”,但其实是不接受孩子做自己,不接受孩子有缺点,只要看到了缺点,家长内心就会厌烦,而这种厌烦,就是家长的“不接纳”。
家长的不接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够好”,而对自己的这样的评价,就是有损“自尊”的。
怎么办?
  • 家长想清楚,世界上有没有“完美”的人,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你也不完美,就不要要求孩子;
  • 家长从长远考虑,什么是正确的事,对孩子有益的。不要放大孩子的不足,而是要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力,这才是利于孩子一生的。
  • 也许你的初衷,是用批评贬低,来激发孩子的用功上进,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批评和贬低,只会让孩子更没有自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 用理解、鼓励和积极的解决方法代替“批评和贬低”,告诉孩子“你受到老师批评,心里一定不好受,我能理解你不想去上舞蹈课,妈妈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举个例子)。但是我们可以想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以往的经历看,每次困难,只要你认真想办法,努力解决,都能很好应对。”
  • 先和孩子进行情感联结,再解决具体问题。心情好,才能做得好。
2、家长的一些表情,眼神,无意识的透露出对孩子的不认可,这也是非常伤自尊的。有一个家长说,自己有时候用一个刻薄的恶毒的眼神,瞟一眼孩子,因为实在无法表达自己对孩子一些行为的厌恶:比如做了很多练习,同样的题目还会错。
这个家长说,其实自己已经够忍耐了,都没有动手打。
她原本觉得自己没有用“暴力”,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其实这种“冷暴力”更伤人。
经过分析,其实这个眼神,代表的是:你怎么那么笨!你知道你有多笨吗,笨到我都不稀动手打你,或者你笨到气的我只能使用白眼看你。
孩子在经历这样的感受,可能会有一个信念:我妈妈都嫌弃我,我真的是太笨了。
这位家长的爱人对她说:你这样的眼神,就跟你父母吵架一样的,那个神态就像“一把杀人的刀”。
怎么办?
  • 如上面一条所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许你的孩子就是不擅长数学。
  • 有时候你是无意识的, 这个无意识是来自自己从小的成长环境,比如你的父母也曾用类似的眼光看你,你虽然讨厌,但你已经潜移默化的吸收了这样的“模式”。你要做的是,当你这么做,看到你的孩子有“愤怒”或者“退缩”的眼神时,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这么做,这样做真的很伤人”。
  • 经常让家人提醒你,虚心接受并改进。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共勉!

兰心伊悦1

赞同来自:

我觉得是“你真笨,这都不会!"这句话。对大人,对孩子来说都很伤自尊心的。
记得有一天孩子去医院打针,我给她带了好几块拼图玩,打发时间。邻做有个小孩子也想玩,大约三岁多的样子。我们就给她一块玩。她妈妈跟她一起拼,可能是孩子第一次玩拼图, 没有找到规律,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拼,她的妈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会。”孩子听了,哭了起来。然后就说什么也不玩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么小的孩子都 能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句话,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百事通

赞同来自:

父母强势的做法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指责孩子笨,说孩子办不好事情;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对比,说他不如别人;忽略孩子的努力,看不到孩子付出的心血。最近上映的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疯帽子一直崇拜着爸爸。可是爸爸的一些望子成龙的做法却伤害了疯帽子。家长或许可以看看影片,找到答案。
我认为是在当着别人父母的时候说自己孩子不好

好爸妈计划

赞同来自:

孩子日常的无奈

好爸妈计划,共同打造消除代沟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一句话都是来自你们孩子的内心独白。

说说我父母吧。 说好我考前五名就带我出去玩,然后那天可能他打麻将输了钱心情不好,不带我去,我吵着说不行,然后换来一顿骂。
不必要又尴尬的炫耀。小时候大概五六岁那会,觉得爸妈工作很辛苦,然后跟他们说等我以后赚钱全给他们,不让他们那么辛苦,爸妈笑着说:宝宝长大了,懂事了,爸妈很开心啊。然后第二天就添油加醋在别人面前炫耀,那一刻我觉得我像个没有隐私任人耍的猴子。

窥探我的隐私。其实那些都不是隐私了,只是到了青春期有些事儿不想跟爸妈讲,因为他们并不会站在你的角度考虑,但爸妈就觉得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有次借了本言情小说,搁在我一堆书的下面,被我妈翻出来了,然后当着我的面把书撕了,完全不考虑我这书是找别人借的,粗暴的解决了这一切。
动不动就威胁我。不听话就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顶嘴就把你赶出家门;我妈生我弟那会经常跟我说,你要是不听话就把你丢了,反正有你弟。导致我一直都是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并且潜意识觉得我是家庭多余的那个人。小孩子很容易认真的,我那时候就是怕我妈把我抛弃。

生气时就用过分的言语骂。我爸生气起来各种难听的话都说。比如有次因为睡懒觉晚一会儿去洗自己的衣服然后就开启了战斗模式,什么“你这么懒以后嫁人了一定会被老公揍啦”“以后你被你婆婆打别回家哭”等等,我被骂懵了,一度我以为我干了什么杀人放火的事儿,可是我只是晚洗了几个小时衣服啊。
双标,永远只讲自己的道理。没考好的时候各种批评,我说谁谁考得也不好就会骂。你怎么只跟成绩差的比,怎么不跟考得好的比,可我两水平一向是差不多的啊;那会朋友有一个玩具,家里不是买不起,但是就是不给买,我说别人都有,爸妈就骂我攀比,我说这也不贵啊,为啥别人爸妈都给买啊,他们就会撂狠话,你爸妈没本事不如人,有能耐你投胎到他们家去啊。

不听解释,固执且带有偏见。成绩不好的不许来往,哪怕那个朋友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统统看不见,只认成绩;在他们眼里女生就得是考师范回家当老师,因为这样稳定,毕业了就得回家考公务员,因为这样稳定。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就会告诉你“爸妈不会害你”“爸妈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
...等等等等....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心,所以伤害起来毫不手软。

我现在跟我爸妈再聊到小时候他们教育我时做的那些事儿,他们大多不承认,说根本就没有过;到我很认真的说出具体发生在某一天、整个事情是怎么样发生,他们发现躲不掉的时候就开始扯皮,开始搬出不孝的旗子类似于,那么多年你怎么还记得!你怎么不记着我们一点好?没良心!
我很想和他们撕破脸去反驳去为自己辩解,但我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那么做,我还是忍住了,然后我们的交流就此终止!我始终无法弥补我们之间的关系缺口。
欢迎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文/沐子)

吾家有儿

赞同来自:

孩子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如果遇到问题,家长只会吼叫、打骂,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亲的哪些行为会对孩子的自尊心有伤害呢?一、当众打骂
生活中当众打骂孩子的行为很常见,家长以为这样做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却不知道当众打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导致孩子自卑,甚至厌世,只打骂不教育这种方法是最不可取的。


二、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
从小就有一种阴影,那就是别人家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孩子”阴影里面,会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认为自己永远都比不过别人。


三、对孩子要求太高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不切实际的要求,会使孩子压力过大,而且一但达不到,就会被认为没出息。
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设置适度的目标,一但孩子完成,要及时夸奖孩子,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从而增长自信心。


四、嘲笑孩子
孩子经常被嘲笑,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害怕被嘲笑而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五、经常强调孩子缺点
如果孩子不聪明,做为家长不能给孩子正确的鼓励,而是经常对孩子说“你真笨”,孩子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我真的好笨,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六、对待孩子太严厉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认为我说话就是对的,要孩子严格执行,不但达不到要求,就对孩子进行指责或者处罚。这样做会使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自己怎么做都不对,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希望各位家长可以正确的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手机用户6009244871

赞同来自:

老是在孩子面前表扬其他小朋友,说孩子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小朋友优秀,这样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

育儿宝鉴

赞同来自:

当着很多人的面训斥孩子,
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下手打孩子,
语言侮辱,
误会孩子后不听孩子解释。

博士妈妈研究所

赞同来自:

  1.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2. 父母行为轻浮
  3. 忽略孩子的存在
  4. 破坏性批评孩子
  5. “人前教子”
  6. 不信任孩子
  7. 拿别的孩子比较
  8. 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9. 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10. 有条件的爱

嘉妍汇孕期教授

赞同来自:

总是夸别人家孩子各种好。

不倒翁小姐

赞同来自:

儿童哪怕是幼儿都有自我意识。人自我意识的一个飞跃期就出现在1岁左右。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Ta们什么都不懂。其实,Ta们一直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Ta们能清晰的感知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及他人对其自身的态度和情绪。那么,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有哪些是出自父母的呢?
1.无意识“嘲笑”孩子。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和行为,就是在好友或是大的家庭聚会时将自己孩子的“趣闻”。而且,很多时候父母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嘲笑”孩子,反而是因为觉得孩子非常可爱。但是,我想很多父母也会发现,当自己将孩子这些“搞笑”片段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时,孩子其实有很多时候是非常抗拒的。有的孩子会直接表达,“妈妈/爸爸,不要再讲了”,而有的孩子并不会直接表达,Ta自己内心变得突然很紧张,觉得没有脸面再听下去了。其实,在父母眼中的“可爱”行为(有时,真的是出糗的行为),在孩子心中其实是真的丢脸行为,而父母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了出来,这就非常伤害孩子自尊。如果父母不能停止这种行为,尤其是孩子提出抗议之后仍然继续这种行为,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在父母面前封闭自己的内心。


2.当众(特别是Ta的同学、老师面前)管教孩子。很多父母特别喜欢当众数落孩子,而且人越多越来劲,感觉自己的父母权威瞬间得到了满足。虽然,很多育儿专家和心理学家一再强调这个问题,但很多父母还是秉持着“臣妾做不到啊”的行事风格。我曾经在路上、地铁站、饭店等很多公众场合看到父母“管教”孩子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推搡和谩骂。试问,这时孩子的自尊受到的伤害难道不是最大吗?


3.虚伪得给予孩子所谓的选择权。很多时候,比如选择兴趣班或是其他东西时,父母都会问孩子,“你喜欢什么呀?自己选”可以说,这句话给了孩子很大的“权利”能让Ta决定一些事。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孩子说,“我想学架子鼓”,父母会说,“那个太吵了,再说一个女孩子学舞蹈、钢琴不好吗?”,最后选择了父母希望孩子学的一种兴趣。


其实,我们总说要做尊重孩子的父母,但践行起来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是不断的强调自己的父母权威,尤其是遭到孩子的反抗时,这种“我是你爸爸/妈妈”(所以你要听话)的心理就会出现。其实,父母的初心不过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淘儿学

赞同来自:

毁掉孩子自尊的8种典型行为,家长千万要避免
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缺少认识,缺少理解和沟通,往往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触及并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下面8种做法是毁掉孩子的“自尊”的典型行为,家长们要切记避免:
1、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可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比如:常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等等。
2、常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比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此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捣毁力,是捣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和孩子说话时经常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口气不佳,且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 有时甚至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如“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4、当自己遇到不顺心时迁怒孩子。不管啥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5、对孩子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孩子长大后,就会天经地义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6、为防止孩子内疚而从不指责孩子犯错。 这样孩子无法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将来做错事受到惩罚时,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7、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怕孩子累着,怕孩子收拾不好,一切都自己张罗。 这样孩子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8、当众让孩子出丑。不顾孩子颜面,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羞愧难当。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令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愧不如的念头。
*淘儿学,专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Larmoj

赞同来自:

父母吵架,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父母床头吵架床尾和。如果被孩子看见那就是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错导致的吵架。我是过来人。我爸妈经常在我面前吵架,打架,闹离婚。结果我“成功”的得了中度抑郁症,想过自杀

辣妈亲子有方

赞同来自:

跟邻居孩子比成绩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