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思维系列(三):突破传统思维二次元,家长是时候观念全面升级啦!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教育观念已经慢慢开始变化了。许多家长开始审视自己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许多人已经注意到,单纯地让孩子学死知识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了。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以便让孩子将书本上的死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呢?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系列之三:打破传统法则,试试这些教育方法。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 没有创新教育就失去了新鲜血液。如何创新教育观念呢?做到以下小技巧,你的孩子一定具备创新学习方法,还愁孩子不优秀吗?做好家庭教育要做驾驶员需要考驾照,做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做记者需要记者证,做会计需要会计证,开饭店还需要营业执照......只有做父母是不用经过考试的。懵懂的幼儿时期,父母会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走路,慢慢懂事了,父母会教我们如何为人、如何行事,从小到大父母经常在我们耳边念叨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长大了,结婚生子了,父母却从未教过我们如何为人父母。相信父母的父母也是这样。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说话风格、处事方式、思维观念都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与考核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上做好榜样。父母在家庭里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家庭观念里,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我生你养你容易吗?”父母总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父母们又何尝想过:带他来到这个世界,你们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吗?在有的父母看来,这话有些荒谬。实则不然。没有经过训练与考核的父母,在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又何辜?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应明确这一点。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无问西东》中沈母的教育观点:“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这样的家庭教育必然成就优秀的子女。注重品德与人格的培养父母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优良品德的孩子。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许多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以至于孩子爱撒谎、贪小便宜、乱丢垃圾、爱欺负同学、喜欢冤枉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等等。许多高科技犯罪行为的背后,就是这样一群头脑聪明道德素质低下的人群。他们的父母只负责教他们学习变聪明的技巧,却忘了教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道德。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在小事上也表现得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他就已经是一个优秀的人。如,随手关水龙头,不乱丢垃圾,洗完手冲一下水龙头把手,关门时看一下身后是不是有人,坐地铁时不靠在柱子上,开车路过水坑时减速,善于倾听多过于急着发言,注重他人感受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我们小时候,上学要走几里路,放学回家的路上和小伙伴谈天说地,回到家写完作业就出来玩放风筝、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现在的小朋友,上学只需要坐地铁或公交,有的干脆坐私家车,交通确实便利了许多,但是也错过了许多沿途的风景。放学先上补习班,上完补习班回家写作业,写完作业还有背书、看书的任务等着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即使是玩,也是玩的手机、ipad,根本没有了去窗外看看得机会,更不用说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打滚嬉戏了。我们无法说哪一种玩法更适合孩子,起码,这样的孩子既缺少了锻炼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机会,又缺失了充满欢笑与幸福的童年。小时候,我们总有很多很多的梦想,医生、作家、科学家......这都是我们纯真年代最青睐的职业。渐渐长大了,才发现我们慢慢离梦想越来越远,直至遥不可及,最后梦想变成了梦里的想法。并不是学习就让孩子不快乐,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受用一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你不能保证让他学得快乐,在孩子学习之余,多带给他一些快乐,多给他自己的空间,让他寻找快乐,或许更有利于他的学习。鼓励代替批评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大部分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听别人称赞自己。大人如此,孩子也是这样。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我曾亲眼见过这样一个孩子。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就去收拾了一下客厅的沙发,刚好被从厨房出来的妈妈看到了。妈妈随口夸了一句,“这么勤快啊!”得到肯定后,孩子接着便把整个客厅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另外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孩子同样做完作业,却因为冷想要在沙发上暖一会儿,她正要去收拾沙发的时候,妈妈再次从厨房出来,却是嫌弃地抛来一句“越大越懒了,沙发都乱成那样了也不知道收拾。”原本准备去收拾的孩子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就僵在那里更不想收拾了。故事中的妈妈第一次的行为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孩子便更有信心了。第二次她的批评让原本听话的孩子变得反抗,如果将那一句冷水变成一句鼓励的话,甚至是什么都不说,故事的结尾也就不一样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讲道理代替责骂正如用鼓励代替批评一样,用讲道理代替责骂,不仅可以让孩子也学会通过讲道理来与人沟通,避免让孩子变得心浮气躁,还可以无形中在孩子面前“营造”一个温和的形象,让孩子也学会心平气和地讲话。即使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大人,也会经常做错事。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做错事更是在所难。有专家说过:“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孩子也不希望自己犯错。当孩子犯错时,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会使原本不自信的孩子变得更加消沉。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大发脾气,与家长关系闹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孩子改正。当你看到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果你开口就认定一定是自己的孩子惹到别人了,被冤枉的孩子不仅会变得狂躁、愤怒,而且孩子将很难再信任你。如果你直接帮助孩子批评别的孩子,将会使自己的孩子变得高傲自大,有恃无恐。正确的做法是:分别听两个孩子阐述事件始末,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跟孩子讲道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要教导他这样是不对的,并告诉他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如果是别人的孩子错了,要替孩子“讨回公道”,并不是说把别的孩子暴打一顿,而是同样跟他讲清道理,并安慰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你相信他。这样一来,孩子会对你产生信任,把你当成“自己这边的”,有了困难也会主动向你求助。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与孩子共同成长有这样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看起来像大家闺秀,或者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来源于书香门第。而书香门第的第一要务就是读书,大量的阅读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孩子的情操,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活动,亲子共读,亲子通信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如果你一回家就打开电视,或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会因为不平衡而不愿学习。相反,如果你是个爱学习爱看书的父母,家中摆满书,一有空闲就看书,孩子看到如此努力如此上进的父母,必然受你的影响,也会爱上读书。如果你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孩子看到你的行为可能刚开始会表示怀疑,但久而久之,也会变得和你一样冷漠无情。相反,如果你是个热心肠的人,孩子看到你帮助老爷爷推脚踏车、给上门乞讨的人一碗热饭热菜,在收到别人的热情感恩时孩子一定会坚信帮助人能使自己快乐!
已邀请:

坚强的爱恋

赞同来自:

现在我们的思维过于保守了

单人超神

赞同来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