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狠还是不狠?

——杨东平说“对孩子太狠”,钱文忠说“狠一点好”


近日,杨东平教授提出,现在的教育最不合理的、最令人痛心的问题,有一条就是对孩子太狠,太敢下手。此观点引起广泛热议。


而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一直坚持,教育应狠一点,惩罚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不能对孩子一昧妥协!教育不能只知道鼓励!


是儿童“快乐至上”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者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所有观点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获得最好的发展。


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两种观点:


杨东平


现在的教育最不合理的、最令人痛心的问题,有一条就是对孩子太狠,太敢下手,小学生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这实在太不应该了。小学生每天起早贪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情况。


很多学校不是以人为本,是以GDP为本


我相信相当多的地方和学校,实际上是以“教育GDP”为本。什么是“教育GDP”?就是考试分数、升学率、学校排名这些东西。它们成为学校工作实际的指挥棒。


有人会说,这是为学生好,学生和家长要的就是这个。这种以分数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数字为本,以教育政绩为本,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教育,与以学生为本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不惜以摧残学生、牺牲学生的健康和青春为代价。


那些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如果说是以学生为本的话,也只是以少数学生为本,以少数高分学生、少数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本。这就是我们在很多重点学校看到的普遍现象。在北京也非常明显,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快班、慢班,分为龙班、虎班、火箭班,关注的只是少数学生,靠这个吸引大量的择校生,而大多数学生只能随波逐流。所以那些超级中学、巨型学校,背后是很大的生意经,是赚钱营利,怎么是以学生为本呢?


以人为本的核心概念是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判断是真的以人为本还是假的以人为本,关键就在是否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还是会习惯性地把我们的关注集中到少数学校、少数学生身上。所以,这是理解以人为本的一个核心。


今天的教育呈现着这样一种脱节:我们已经进入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然而我们主流的教育价值和制度安排仍然是“精英主义”的。精英主义是什么概念?就是国家或者政府的关注、投入集中在少数学校、少数学生身上,是一种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精英化”是我们过去五六十年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中小学重点学校制度,是为了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目标,迅速培养一小批专家。当时明确规定,在中小学建立重点学校制度,形成一个“小宝塔”,重点学校的任务就是给上一级学校输送尖子人才。


除了严酷的应试教育,反教育现象还有各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级学校,四五千人的小学,一两万人的中学,一个年级50个班,最多的100个班。这样的学校还能称它为学校吗?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育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校园安全,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这些学校都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严格限制人身自由,实行所谓的“量化管理”,一举一动都要规范、打分,互相监督。问题是,这究竟是学校还是军营?这两者是一回事吗?能用这种方法办教育吗?


除了超级学校,还有超大班额,不少县城的中小学,最大班额可以达到120人、130人,越是重点学校班额越大,很多家长砸锅卖铁,非要进这些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学校,你说它是优质教育我是根本不相信的。没有一个老师有能力照顾班上100个学生,不可能的事。


在这些巨型学校,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实行严厉的军事化管理,这就必然导致教育的异化。学校能办成军营吗?能办成教育工厂或者“考试集中营”吗?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现代化,而是正常化


面对这些教育乱象,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最需要的也许还不是现代化,而是正常化,要遵从教育规律,要正本清源,要归真返璞,要恢复常识,要回到原点。


首先实现教育的正常化,然后再谈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常化”的口号也不是我们自己说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就提出了这个目标。当时,日本中小学被称为“考试地狱”,很多青少年自杀。针对严重的“教育畸形化”,日本提出了教育正常化。


今天我们讲“教育正常化”,主要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反教育”现象,首先是恢复常识,就是学校像学校,校长像校长,老师像老师,学校做学校该做的事,校长做校长该做的事,老师做老师该做的事。


归真返璞,恢复常识,回到原点,说的就是一件事:恢复教育的基本价值、基本功能,就是人格养成,树人育人。首先,是“人”的教育,人才人才,首先是培养“人”,成为一个好人;没有人,哪里有才?所以,以人为本不是以分数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也不是以“才”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因为人本身就是目的。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是保护儿童,保护他们作为人的成长,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是保护和创造世界的未来。因此,教育的本质是非常人文化的,是非功利的。


教育,请善待儿童


今天,遵从教育规律,恢复常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实行善待儿童、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这应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最低纲领呢?事实是,现在在大城市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学校,不用考试、分数、作业压迫儿童的学校。所以,也可以说,善待儿童的教育,在今天已经不是底线,而是非常高的标准了。


我们关注分数、分数、分数,考试、考试、考试,很少有人关注你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人际关系上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人生、社会的思考,等等,这些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把人格养成放到核心位置,培养出一些考试机器、科技怪人或经济动物,或者,用钱理群的话说,培养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就是教育的异化。


因此,有人说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失魂落魄”的教育,现在的教育没有魂了,只有分数、技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真正需要培养的是那些能够使你终身受益的品质和素质,完全不必为了考试和分数、为追求第一而过分透支自己的体力、精力、兴趣爱好。


这需要改变教育中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的状况,改变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重理轻文,独尊科技,理科、英语至上,过度的考试和分数竞争;需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人格养成以及审美、艺术、历史修养和社会关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服务的公益心,学会生活的能力,等等。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钱文忠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


老师惩罚学生也是一种教育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不要迎合社会流行的说法


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教育和现实脱节了


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犯错误要承担代价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感谢老师严格管教孩子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


基础教育的失败显而易见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文章转自网络
已邀请:

冉冉妈1986

赞同来自:

我家冉冉本来就内向敏感,我是没法狠,只能慢慢引导

刘进昊

赞同来自: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也许,父母的初衷都是爱,而一味的溺爱,最后往往是连自己都不忍直视的害。那些叫嚣着家里有多少房子,多少存款,多少产业,可以养活儿女一辈子的父母们, 与其授子与鱼,不如授子于渔,更不能因为自己的愚味肤浅坑害了自己的娃。

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孩子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渐行渐远。你站在孩子的后面,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良好的家教,教给孩子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底,放手让ta自己走,趁ta年轻的时候,鼓励他摸爬滚打,杀出一条属于ta自己的人生之路。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荷影琴声

赞同来自: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头疼的事

赞同来自: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椿夏秋东

赞同来自:

实现教育的正常化,然后再谈教育现代化。

茁茁壮

赞同来自: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教育真的很难。

qiuanli

赞同来自:

学习是影响亲子关系的原因其一,没办法家长也不好当,孩子更不好当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qiuanli

赞同来自:

换位思考一下,真的好难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6年孩子高一

赞同来自:

杨东平和钱文忠,各自说的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小编偏偏拿来作为对立面煞有介事骗流量,神马玩意。

耳东言西早

赞同来自:

改革是必须的,变则通。

lq006961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iPhone客户端

zhaoleslie

赞同来自:

胡萝卜加大棒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jmking

赞同来自:

必要时还是要狠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