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养第11天——让孩子自发的修正偏差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理解目的、行为、代价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并且理解之后自发的修正行为,比家长一直唠叨管用的多。


目的——孩子借由此行为为得到什么。

行为——父母通常看到的孩子外显的行为,即偏差行为。

代价——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的语言,比如,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不要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问“你做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比如,讨论代价的时候,可以一边说一边写下来,直观的让孩子看到,并且注意不是大人单方面的罗列,一定是和孩子一问一答协助孩子整理出来的。


例子:

如当孩子告诉你,他要做一件你不认同的事情时:

1、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2、问孩子这样做是为了得到什么?

3、和孩子讨论,这样做会得到什么不好的结果(代价)

4、再和孩子讨论怎么用不同的行为达到真正想要的目的。

5、尽量强化正向目标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