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对于孩子,我们希望他保持天真,但天真是人性上的纯粹和正直,而不是抹杀掉复杂性之后的幼稚。
已邀请: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审美,一般是指感受美的能力,也就是分辨美丑的能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本能地向往美的事物。 但什么是美呢? 觉得吴亦凡帅,王宝强不帅,所以吴亦凡是美的,王宝强是不美的。这是不是就是对美的判断呢? 这是很表面的,美的内容比这多得多。 审美是一种价值判断。 什么样的书更有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更有意义,什么样的人更值得我们爱,什么样的人生更值得追求和向往。 这些价值判断,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这些态度,又决定了我们会如何做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选择。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这些选择对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择看什么样的书,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最终,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这些选择,绝大多数是由他的审美能力决定的。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该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呢?


我们绝大多数时候会以为,多读书,多旅游,多见见世面,就会提高审美能力。其实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读过的书并不少,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但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是有很多不足。


我初中的时候,班里有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喜欢金庸。有一个男生非常喜欢《笑傲江湖》,看了好多遍。


有一天他拿着一本书,很兴奋地跑过来跟我说,金庸出新书了,特别好看。我拿来一看,封面上写着《大侠风清扬》,金庸新著。我看了一节课,然后跟他说,这不是金庸写的,这是金庸新写的。


但是他不服气,他说这就是金庸写的,因为和笑傲江湖一样好看。


这本书的打斗、武功设计确实很精彩,很好看。但是思想境界,比《笑傲江湖》差远了。


比如在《笑傲江湖》里,写到五岳剑派和魔教之争,一方是正派,一方是邪教。但最后发现,其实没什么正邪之分,不管是任我行、左冷禅还是岳不群,他们真正要争的是权力。他们对于权力的迷恋,达到了丧心病狂地地步,为了权力,几乎愿意牺牲一切。而所谓的正义和理想,只是他们的宣传口号,是用来给手下的人洗脑的。


所以,读者也无法用善或者恶,来评价岳不群或者左冷禅,权力的魔力太大了,他们迷恋权力带来的快感,就像吸毒一样,已经欲罢不能。是选择善,还是选择恶,那要看哪种选择更能帮助他们得到权力了。所以,岳不群收林平之为徒,将令狐冲逐出师门,都无所谓善恶,都只是为了获得权力所采取的一种手段。


权力真的有那么大魔力吗?我们来对照一段历史。


大家都知道一段历史,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帝国,在中学课本上,李自成的形象是正义的,他代表着农民阶层,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者。


但事实上,中学的历史书是简化的,也是片面的。当李自成带兵攻占北京之后,他的部下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就问他的部下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做一个好皇帝呢?


他的那些部下回答说,你别唠叨了,你爱做皇帝你就做皇帝,东西我们要抢,人我们也要杀。


因为他的部下们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拥有如今的权力和地位,他们要好好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和好处。


李自成有没有惩罚或者责怪他的这些部下呢?


没有。


相反,他放任这些部下杀烧抢掠。因为李自成知道,他能当上皇帝,靠的就是这些部下,他需要他们。他如果不想失去皇帝的地位和权力,他就不能和这些手握兵权的部下翻脸。


所以,我们对照一下真实的历史,就会发现,《笑傲江湖》对人性的刻画是很真实的,也是很深刻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善恶也很难分,在权力面前,人也真的会迷失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笑傲江湖》是更好的武侠小说,那些盗版的、假冒的小说,即使的武打场面、情节设计都能以假乱真,但是这些内涵,这些对于人性的刻画,它是假冒不了的。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什么是好的电影?比如《摔跤吧,爸爸》,很真实地表现了印度底层人民残酷的生存现状,男尊女卑,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偏见严重,阶级划分严格。


但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追求,对爱的渴望。这就很符合罗曼罗兰的说法。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所以,回过头来,什么是好的审美呢?


好的审美就是能分辨出什么书是更好的书,什么音乐是更好的音乐,什么理想是更有价值的理想,什么生活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然后选择更好的书读,选择更好的朋友,选择更好的另一半,选择为了更有价值的理想和生活努力奋斗。


这些好的书,好的电影,好的朋友,好的另一半,好的理想,会帮助你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依然对生活保持热爱,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所以,审美能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那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提高审美能力呢?


首先,当然是要多接触美的东西。所以要多看好书、好电影、好风景、好作品,多听好音乐、好故事、好道理,多了解好的生活,多和优秀的人交谈,多思考。


但是,好书、好电影、好风景该怎么看?好音乐、好故事、好道理该怎么听呢?该怎么思考呢?


这个说起来就很复杂,不过,不管是看,还是听,还是思考,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


这个听起来像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台词,但这个很重要。


什么叫以人为本呢?


就是不管我们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听什么故事,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个作品里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性。而人性都是怎么表现的呢?依靠细节,所以,不管是书,还是音乐,还是电影,好的作品一定有非常丰富的、耐人寻味的细节。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举一个例子,我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叫《素媛》,里面有非常多动人的细节。举一个小例子,八岁的小女孩在路上遇到坏人,受了很重的伤,坏人离开后,她拿起手机求救。按照正常的逻辑,八岁的小女孩在做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要找的,肯定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小女孩没有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小女孩直接打电话给警察局了。


后来在医院,爸爸很难过地问小女孩,为什么出事了不立刻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工作太忙了,给爸爸打电话担心爸爸又要请假,爸爸请假就要被扣工资了。


这个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他们一家的情况,是很普通的工人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也常常要为钱的事情发愁。爸爸妈妈很爱自己的女儿,同时工作也都很忙。


有了这些背景的铺垫,小女孩在自己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没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而是直接找警察,就很合理了,也很让人动容。


电影中,有非常多类似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变得非常立体,非常动人,对于观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多写给儿童的作品,我是不满意的,因为太过于低幼了。比如我小的时候,看过的一套历史书,叫《上下五千年》,把中国历史写得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很温馨,很好玩。但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历史很残酷,也很复杂。


作为一套基本的科普书,《上下五千年》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想从历史中学到更多,比如时代兴衰更迭的原因、真实的历史人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是光明的?又有哪些是阴暗的?甚至,想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书,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也是我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原因。这本书写得也很好玩,但是不同的是,它是真实的,它反映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所以它是深刻的,它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真实的历史观。


书里不会简单地说,朱元璋是好人,陈友谅是坏人。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一个人只有客观地去对待这些这些不同的面,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直到该怎么努力,怎么改善,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客观、全面地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是一种很稀缺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开始锻炼。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现在,很多儿童作品,都有幼稚化的倾向,写的都跟童话乐园似的。我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好,很好,也很适合孩子看。


而是,一个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人,只接触这样的作品是不行的。因为这样的作品和真实的世界是有差距的、是单调的、是不够深刻的。


一般来说,好的作品,都是复杂的,都不是幼稚的,也都会有很沉重的地方。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也不是非好即坏,都是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如果让孩子接触人性中那些灰色的,甚至是阴暗的一部分,让孩子知道生活是很沉重的,生活不仅仅有喜剧,还有很多悲剧,孩子会不会模仿?会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不会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作品本身是好的,从负面的东西里,孩子得到的也是好的启发。我小学三年级看《三国演义》,四年级看《水浒传》,看完非常激动,但我也没有模仿晁盖去造反,模仿武松杀人如麻。


所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如今这个时代,网络和电视如此发达,想要不让孩子接触到这个世界上负面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人之初,也不是性本善。每个人天生,人性里就有恶的一部分,要不然哪儿来那么多校园欺凌。


第二,小孩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早晚是要进入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可以选择用正确、深刻的方式来引导他,和他讨论,启发他思考。也可以尽可能让他少接触那些沉重的东西,在他长大的过程中,让他自己去学习,去理解。哪一种方式更危险呢?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希腊文化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悲剧是最好的教育,有助于让人们在精神上变得高尚。

所以,好的作品都是由悲剧性的,即使是童话。好的童话的结局也不是简单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都能看到人生的沉重和生活的残酷。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之前,非常优秀的作家王安忆在接受《南方周末》时说,现在的人阅读少,30岁也非常幼稚。我们现在好像分得非常严密,孩子该看的和大人该看的有分界线。幼儿看看绘本、图画,等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所谓“成人文学”。其实不是,文学就是文学,不应该分得那么清,文学本身就是青春的读物。


王安忆还说,对于孩子,我们希望它保持天真,但天真是人性上的纯粹和正直,而不是抹杀掉复杂性之后的幼稚。


什么是天真呢?


我的理解就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真实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我们总结一下,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能让孩子只接触那些轻松的、好玩的、儿童乐园式的文化。孩子一样可以多了解那些沉重的、真实的、甚至是残酷的、悲剧的作品。

怎么了解呢?


第一,好的作品里都有很多细节,要多关注,多体会这些细节。父母要多和孩子讨论、分析这些细节。很多细节是值得反复看、反复品味,反复讨论的。


要分析人性里善的一面,也要分析人性里恶的一面。要理解这个世界的美,也要去理解这个世界的黑暗。


第二,要以人为本,多关注作品里的人,关注细节里所体现的人性,关注阳光的一面,以及为什么阳光,也要关注阴暗的一面,以及为什么阴暗。


比如我之前给大家推荐的《给孩子的故事》,里面有一篇是刘庆邦的《种在坟上的倭瓜》,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父亲去世了,她因为想念父亲,决定在父亲的坟上种点什么,后来找到一颗倭瓜的种子,种下去,每天去看,悉心照料,等着倭瓜逐渐长大。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通过很多细节,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感情,对家庭的责任写得非常动人。


这个故事沉重吗?沉重,但它要比我们常常看的很多写给儿童故事,要深刻、真实得多。


不仅仅是文学,绘画、音乐、风景都可以很深刻。


比如,很多小孩都喜欢TFboys,他们最流行的歌是《青春练习手册》,歌词是什么呢?

是: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跟着我 鼻子 眼睛 动一动耳朵 装乖 耍帅 换不停风格。

我不是说,这种音乐不行,不能听,当然可以听,但是,不能只听这一种音乐,还要多试试更好一些的音乐。


比如,我最近听罗大佑的《亚细亚孤儿》,歌词是什么呢?前几句是: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这个歌曲说的是台湾的孩子们,他们的故乡在大陆,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台湾,现在却回不了故乡了,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没人管、没人关心、没人照顾。

这首歌其实就是写给孩子的歌,专辑的名字就叫《未来的主人翁》。

歌曲很沉重,歌词的细节很多,每一句歌词背后都有很沉重的历史背景。

小孩子能不能听这样的歌曲呢?当然可以。

罗帅不帅在上海

赞同来自:

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个问题,都要一个一个具体地解决掉


搜微信号luoshuaibushuai,成长之路社群等你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小猴子_1020

赞同来自:

创造良好环境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天空绣云

赞同来自:

说得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天空绣云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chaseyen

赞同来自:

我不懂太深奥的,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品性、品德都是周围人影响的。父母的一言一行、良师或者益友,可以兼顾两者。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喜爱网购5155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