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遏制住泛滥的爱心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很多家庭也都只有一个孩子,定有同感)。


这个可爱的孩子,他呱呱坠地,能爬会走,牙牙学语,一颦一笑,都是我们家快乐的源泉。关于他的一切都是我们家的中心话题。我们是多么的喜欢他呀!


看着这个可爱的宝贝,我无数次想到:是谁说“孩子就是小天使”的?他说的怎么这么好啊!


我们多么的爱他,小心地呵护着他成长!


在他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我总是俯身站在他的身后,用力扶着他的两只胳膊,一步一步地在屋子里练习,为此累得腰酸背痛,也舍不得松开手,怕他摔倒!


阳光明媚的早春,带他到公园去玩。我依然紧紧抱着他。老公说:“把孩子放下来吧,让他在草地上走走。”我不肯,担心草地凹凸不平,不像家里的地板平坦,宝贝要摔跤的。他又说:“这么松软的草地,你不让他在这上面摔跤,难道要到硬邦邦的马路上摔跤吗?”一想到,那娇嫩的小手、娇嫩的小脸,在硬邦邦的水泥路、柏油路上被擦破;想到孩子早晚要脚踏实地地到马路上学习走路……


我把孩子放在了草地上。既然早晚要摔倒,不如就摔在这还算柔软的草地上吧。


在摔过几跤后,孩子虽然走起来一脚深一脚浅,像喝醉了酒似的,但是已经不再摔跤了。可能是他自己已经进行了“调试”。他高兴地在草地上走来走去,他脚下的世界更大了,他的视野更宽了。在这一天下午,儿子第一次自己迈开步子往前走。


回想那次经历,如果当时,老公没有和我同去,不知儿子还要在我的怀抱里依偎多久。


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虽然会摔跤,虽然会失败,但能力和经验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实践去经历,才能获得。


近日听闻的几件事,更使人对“能力”二字感触颇多。朋友一个农村亲戚家在外地读研究生的女儿,寒假时来她家借住几日,等待在郑州郊区打工的父母一起回家。因朋友还要上班,而那孩子在家无事,便嘱咐她提前把馒头热好。待她回家后,却闻到满屋焦糊味。到厨房一看,锅里的馒头焦黄,价值几百元的苏泊尔锅也烧裂了。一问之下,才知道:那孩子热馒头时,锅里根本没加水。自己觉得加热时间够了,关火了事。根本不知道馒头焦了,锅裂了。朋友再不敢交代她做事,直说上学都上傻了。


亲戚家一孩子(城市,90后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到一茶店实习。一日,店长教她们沏花茶,要她去削苹果。苹果没削成,倒把手指头削掉一块儿肉。当时没处理好,感染了,又休息了几日。因为她从来没有削过苹果。在家都是妈妈削;妈妈不在,洗洗就吃了,根本不削皮。又一日,店长让她拖地。她拿着一把干拖把在地上拖。店长奇怪地问:“你就没有拖过地吗?”因为在家都是妈妈拖地;在外面嘛,根本没有拖过地。

生存能力,生活技能是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爱孩子,便包办她的一切;也不能因为,她要学习、她学习好,便只要她学习,什么也不让她做。有很多事情,父母包办代替不了。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窒息,甚至扼杀了他们的能力。


老公给我分享了一个微信: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并问我:“你想做哪一种父母?”


我不知道能达到哪种程度。但是,“保姆”?这绝不是我想做的。为了孩子,放手让他自己来;为了孩子,遏制住泛滥的爱心。(和所有爱孩子的父母共勉。)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