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味事物、人生

咖啡是苦的,肥皂是涩的,泥巴是腥的……在阻止儿子品尝无效之后,莉莎开始放手,让儿子自己去体味一些味道,无论它是事物,还是人生。


咖啡、啤酒的苦


咖啡一直是莉莎的最爱,那时,儿子刚学会走路,就对那杯冒着腾腾热气,有着扑鼻香味的东西垂涎已久。莉莎曾告诉他,咖啡是苦的,可儿子半信半疑。盯着莉莎在左一杯右一杯地喝,就像他喝喜爱的酸奶一样,同时面带乐滋滋的表情,怎么可能是苦的?一定是甜美无比的才对。莉莎越不给他尝,他就越伺机而动、虎视眈眈在一边守候。终于有一次,莉莎倒了杯咖啡搁在窗台上还没有喝,转身去做别的事情,儿子马上亲自动手。只听到“咣当”一声,接着是“哇——”的嚎哭声。莉莎冲回去,只见地上狼藉一片,咖啡杯四分五裂地躺在墙角,咖啡汁肆意横流,而儿子,像只落汤鸡,狼狈地呆立,嘴角抽搐着,收住哭声后,压制地低泣。一定是他去够窗台上那个杯子时,被咖啡猝不及防淋了个兜头,而杯子也落地粉碎了。


莉莎又好笑又好气,赶紧把他拽到卫生间去。毛巾碰到脸前的0.1秒,儿子居然飞快地伸出舌头舔了一口脸上的咖啡汁,又是0.1秒后,小脸迅速生成了苦瓜状,眉头皱成了小山,嘴巴咧到不能再大,半天也没合上。


莉莎笑了,问:“好不好吃呀?”儿子立即愁眉苦脸地摇头,再摇头。


以后,莉莎再喝咖啡,儿子只围着莉莎咪咪笑,但再也不肯接近那缕迷人香气了。如果莉莎邀请他尝一口,他会逃得比兔子还快。


同样,老爸的啤酒,儿子偷偷尝过后,也学会了敬而远之。


辣椒的辣


每顿饭,莉莎是无辣不欢的,所以,饭桌上几乎天天有辣椒炒的各种菜。儿子听莉莎说辣椒是辣舌头的,他有些畏惧。不过,没尝过的东西难免印象不深刻。


有一次,莉莎把炒好的辣椒苦瓜端到桌子上,转身去拿碗筷。就一个回身的功夫,儿子已经把一块苦瓜放进了嘴里。


还没等莉莎阻止,他自己就先“哇”地一口吐了出来,舌头伸得老长,足可以挂上几个油瓶,脸也在瞬间涨成了红彤彤一片,仿佛辣椒残留在口腔里的感觉已经把整个嗓子眼燃烧起来了!双手还在本能地抓挠舌头,如果可能,莉莎相信,他一定是想把它整个拽出来洗一洗的。


最后,给儿子喝了一大瓶水加三大口米饭,才把他嘴里的辣压下去。从此,辣椒的辣彻底扎根在了儿子的脑海里。每次看见莉莎端出的炒辣椒,儿子总是本能地伸出舌头,记忆里的辣椒仿佛又一次袭击了他。


痱子粉、润肤露、肥皂的涩


每次洗完澡莉莎都要给他抹上香香的痱子粉。他对白白的细腻粉末很感兴趣,涂在身上的滑爽感觉让他很受用。于是,自然就对痱子粉的味道也产生了好奇。


趁着莉莎给他抹粉的空档,他把手整个伸进了粉盒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手整个塞进了嘴巴里!


等莉莎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吐舌头了。


又是一瓶子水安抚下去,才消除了儿子嘴里的苦涩味。


同样,好闻的润肤露和肥皂,儿子检验过一次它们不好吃的涩味后,就接受了它们只能永不能吃的物理本性。


泥巴的腥


泥巴是儿子的天堂,他对那些脏兮兮、黑乎乎的泥巴情有独钟。有一小撮土,他就能玩上一整天。泥土这么好玩,如何能够不好吃呢?这个嘛,儿子当然不会放弃尝试的机会。


为怕莉莎阻止,儿子还特意把莉莎的视线转移走:“妈妈,看那边!”在妈妈转头的刹那,他已经把一团泥巴塞进了嘴里。


“泥巴好吃吗?”莉莎已经没有一惊一乍的感觉了,反而坏笑着问他。“不好吃!”儿子大张着泥巴糊就的嘴,给了莉莎一个世界上最后悔莫及的表情。


小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好动的手,闲不住的脚,探索的眼睛,尝个不停的嘴巴。他们需要通过这些器官来感知外在的世界,认识身边的环境,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来发展自身,激活自身的潜能,这是因为孩子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每一样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们急于了解出现在面前的一切事物,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是每一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否则,孩子就不会发展出感知觉的功能,也不会对事物有初步的概念。


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多给孩子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机会。当孩子刨根问底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的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拒绝回答;当孩子因为探索而打碎了你心爱的装饰品时,不要批评孩子笨手笨脚,因为他就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摸索,才能够锻炼出手脚平衡的能力;当孩子把你的化妆品弄得满屋子里都是的时候,不要打他,这并不是孩子淘气,而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认为你能涂在脸上,他就能够涂在地上,这就是孩子的认知。


孩子不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中,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爱,给孩子设置一道藩篱,这会阻挡住孩子探索世界的道路,会扼杀孩子好奇的心。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创造力,这就好比是没有了思想是一样的。那么,到底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不难想象,父母是第一责任人,今天的孩子伤不起,一家四口人甚至是六口人,或者是更多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所以,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爱子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爱的名义而剥夺孩子的成长的权力,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对孩子的不尊重。


孩子是有着独立思维、不断发展的人,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成长,为了将来独立面对生活而做的准备。不管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多么的无微不至,最终都要把孩子推出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孩子能够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就需要他自己去探索和认识身边的事物。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也不能代替孩子去承受挫折,与其给孩子铺一条“康庄大道”,不如教会孩子开闭道路的能力。


孩子的道路需要他自己去走,孩子的人生需要他自己去完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需要他自己有能力去克服,这才是人生,这才是一个人所要做的事情。
已邀请:

威骨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