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被上课”的时候多了,作为亲妈,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女儿说,她要骑真正的自行车,不带辅助轮的。趁这几天放假,带上她和自行车,到健身广场去练。她直接坐在座位上就骑,当然骑不好。急坏了旁边休闲的大爷大妈们。一个过来说,你得让她先练一只脚踩着。另一个来劝,你让她像我们以前那么练,先蹓。


等到大爷大妈们又来热情轰炸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委屈地告诉他们,人家小朋友现在都是这么练的。真想再加一句,你以为还用的是二八式的大自行车呀?


女儿平衡掌握不好,再让别人一顿看热闹,还说什么不摔跟头学不会,还有的说什么你这妈妈怎么教的呀,赶紧让孩子好好练。


女儿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急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冲我喊起来:“我说不到这个广场来练的,这里人这么多……”


是啊,这些人热情指数无底限上扬,光看热闹还不够,怎么这么多嘴多舌,这么喜欢越俎代庖?


我也很气愤很无奈。在育儿的道路上,“被上课”的时候多了去。


女儿刚出生,还在医院里,一个亲戚跑来看孩子,一边说“孩子刚出生怕冷,快给多盖些,只包这么薄的小被子可不行”,一边拿过一条小毯子给盖上了。刚盖上没多一会儿,护士进来查房,看见孩子盖得这么多,当即训起话来:“盖这么多太热,孩子会很难受的。”她把毯子又给撤下来了。那亲戚在旁边坐着,尴尬得一声也未吱。


每一个新手母亲都会遇到别人大念育儿经、充专家的时候。关于孩子穿多少、吃多少、该不该经常抱,等等,不一而足。


大嫂早早给我打了预防针:“别人说什么,听见了也别放在心里,说啥的都有,听不过来,还是看自己的。”


这是最实在,也最管用的经验了。


当妈妈虽然是新职业,做久了,也会练出成手。因为自己才是孩子的亲妈。


可惜这个道理新妈妈们总是懂得太晚,在育儿的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不断,妈妈们一着急,恨不得把最管用的做法拿过来就用能立杆见影。


女儿小时,我也喜欢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把他们的做法拿来照搬照抄。为此没少吃苦头。比如,送孩子去幼儿园问题。


有热心的孩儿妈或者奶奶、姥姥,告诉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放下就走,别管孩子哭不管。她哭一会儿,老师一哄就好了,几天就能适应。


好吧,送女儿去幼儿园,我这样做了。不管她哭喊得多厉害,送她进了幼儿园,交给老师,转身就走,听着她的哭声,擦着自己的泪,也硬起心肠绝不回头。六神无主熬到幼儿园午休时间,偷偷去看她,她真的没哭,抱着她的小零食包,在小凳子上乖乖地坐着,看着妈妈来了,笑了。这才27个月的孩子呀,不吃不喝不吵不闹不睡觉硬生生在凳子上坐了5个小时。


开始还为这种办法窃喜,真的很有效。接连送,女儿天天哭,回家里哭得更厉害,抱着我不放手。没几天,感冒了,我硬着头皮,接着往幼儿园里送。


因为一个孩子的奶奶说,如果间断了,再送孩子去幼儿园,可就前功尽弃了。


女儿的病却严重起来,由流鼻涕到发烧哭闹,连着半个月不见好转,我终于放弃。


那时开始明白,别人的经验拿到自家孩子身上不一家管用。自己才是孩子的妈,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


后来,我耐着性子,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向她介绍去幼儿园的原因、好处、必要性等等道理。她要去看猴子,我便和她约定,看过猴子,就得去幼儿园。她答应了。带她去看过猴子,她自己就说:“这回得去幼儿园了。”她终于顺利入园了。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性情、习惯都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模子来框,需要有自己的方法。每当有人问我育儿经验时,我不会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只是把自己的做法讲出来,让她综合考虑,自己试一试。


育儿的总体规律没有变,但个性差异的存在就需要采取独特的方法。即便是专家意见,也是仅供参考,何况那些只有个别经验的育儿经呢?


所谓知儿莫若母,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最清楚,她的性情,她的承受力,甚至她的潜力,为人父母都会较别人清楚,别人的办法再先进,自己的孩子不接受也等于零。
已邀请:

旭日与阳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