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能成为学习的常态吗

在应试压力不断增加的校园里,人们看到很多孩子讨厌学校,放弃学习,让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激烈的竞争给孩子们造成的伤害。于是,“改革现行教育,让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的呼声铺天盖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建快乐校园、营造快乐课堂、实施快乐学习就成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要课题。那么,快乐,能成为学习的常态吗?
大家知道,快乐是一种情感,是在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之时产生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否能快乐学习,我以为,首先是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学校对学生的所有的学习上的要求,在学生看来都可能是一种负担和压力,他们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可能有快乐之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
孩子们刚走进学校的时候,他们会对学校生活感到好奇,对教师教的东西很感兴趣,他们会绝对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时的他们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每当他们因为学习很好,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表扬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但是,我们知道,学习必须要有思考,而思考本身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又存在着差距。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能把问题理解清楚,能够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思考的快乐,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智力兴趣。而那些接受新知比较慢的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有焦虑和苦恼,慢慢的他们对学习也就没有什么愿望和需要了,对这部分学生,谈快乐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们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从成功思考中获得快乐的可能性”。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只有教师一方面的思考和研究,尽力增加学生从成功思考中获得快乐的可能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和愿望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能吃苦,要克服为难情绪,绝不要轻信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学校在探索和实践快乐学习,开展了一些娱乐消遣式的活动,看着学生们好象很高兴,很快乐,就是课堂教学也追求热闹和表演,但是,我以为,这些辅助形式的学生生活是必要的,但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如果在一所学校里,嬉戏玩乐之风盛行,那么学生之间就缺少智力交往,也不可能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望。当一阵热闹之后,学生们安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感到空虚和单调。
学习必须要有一种攀登的姿势,攀登就必须要有难苦的付出。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意志力和吃苦精神是顺利学习的必要保证,快乐学习不可能成为学习过程的常态,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苦中寻乐。
真正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愿望,培养适应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要的智力兴趣,让他们在基本素质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各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努力着,进步着,快乐着!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付出必须要服从约束和毅力,经历焦虑和苦恼,所以,快乐不是学习的常态。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