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01把残疾孩子当做正常人对待


《奇迹男孩》讲述的是一个天生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奥吉,从小由母亲​在家里教导,但五年级时,母亲要求他进入普通的学校学习。初进校园的奥吉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但是在父亲母亲、姐姐、老师以及好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







他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接受自己,面对现实,主要源于父母对他正确的家庭教育。都说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而他们带给子女的不只是知识的启蒙教育,而是言传身教的为人处世之道。家庭教育、成长氛围,会对一个小孩的性格和价值观、甚至他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来探讨《奇迹男孩》中给我们展现的家庭教育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h1] 对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关怀就是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来看待。[/h1]一般情况下,父母对残疾孩子有着三种不同的教养态度。第一种是内疚溺爱型。这种父母对孩子有一种深深的内疚感,认为孩子的残疾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有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人生。所以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对孩子百般的溺爱顺从。
第二种是逃避厌恶型。这种父母在心理上始终不能接纳孩子的残疾。继而对孩子冷漠、厌恶,甚至有时候会发展到对孩子非打即骂。
第三种是理智接纳型。这种父母能够很好的接纳孩子的残疾,对孩子既不会过分的溺爱也不会排斥。表面上看与教养普通孩子没什么特别之处。







而电影《奇迹男孩》中父母对奥吉的教育则是将第一和第三种态度融合得恰到好处。他们把奥吉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来看待,但他们会对他比对普通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爱,而又不是溺爱。奥吉因面部畸形没有去学校上学,妈妈便放下自己硕士论文的写作,在家专心陪着他,给他辅导功课。但当年级稍微大点时,妈妈意识到,必须让他去学校结交朋友,接受更好的教育。







起初奥吉害怕被同学们嘲笑而不愿意去学校,但经过父母的悉心开导,他才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当他被别人嘲笑,嫌弃,厌恶的时候,对父母来说,也是非常心痛的。但他们并不因此,就同意奥吉不去学校,因为这是他必须要独自面对的一个难关。父母能给予的只是倾听、鼓励和肯定。有了家人的鼓励,乐观,风趣的奥吉很快便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优于常人的物理知识,成为了学校最受欢迎的人。


“你并不丑,奥吉”——妈妈

“你是我的妈妈才这么说”——奥吉

“我是你妈妈这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真诚脸)——妈妈








家里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对父母甚至整个家庭而言都将会是个重大的打击。但父母必须比孩子还要坚强,还要不惧怕别人的眼光,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妈妈,普通而伟大。
她生的一对双胞胎,都患了肌肉萎缩症,无法行走。尽管生活拮据,尽管两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她还是坚持送她们去学校接受教育。她说,“我自己没文化,但不能让孩子们吃没文化的亏。”每天早上,她都蹬着三轮车载着两个孩子去上学。每次载到学校门口,她便下车把孩子一个一个背上楼去。送完孩子,她便去上班了。而到了中午,她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便匆匆赶过来给孩子送饭。等孩子们吃完,她再回去吃,下午再来接孩子放学。每天来回三趟,风雨无阻。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因为风吹日晒,日夜操劳而变得苍老,瘦削。只要孩子身体允许,能去上学,她便送。庆幸的是,她的孩子们够懂事,也够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即使他们以后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去外面学习、工作,但他们至少可以通过电脑自学、交友、甚至赚钱养活自己。我想这便是妈妈坚持送他们上学的最大期望吧。
但生活中,还是有些父母会把自己的残疾孩子“保护”得很好,生怕他磕着碰着,不让他出门。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生活起居所有的一切都给他安排妥当,认为只要给他最好的物质条件,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够了,但他们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基本的力所能及的一些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样的孩子是能在早年衣食无忧,但一旦他们离开了父母,便无法自处,无法坦然面对他人,无法在社会生存。
对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关怀就是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来看待,从小就教他们自食其力和为人处世之道,而不是把他们保护起来。在社会中,他们会比普通人更自卑,心灵更加脆弱,他们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害怕别人的嘲笑。这时候,父母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异常重要。它会令孩子感到自己与其他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学会如何的面对自己的残疾。在承认残疾的同时又不会将残疾看得过分重要。多发展孩子在别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可以扬长避短,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尽量让孩子在学校接受他正当年龄适合的教育。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